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重组经济常识
在对经济常识的复习中,学生普遍认为经济常识的内容相对显得很零碎,其逻辑结构不明显。学生为什么会有这种困惑?其一,教材内容本身确实相对零散;其二,一些教学参考书中所归纳的结构过于理论化、学术化,距离学生较远,也不便于运用。由于上述原因,故学生普遍感到课堂上能听懂,但下来后不会做题。怎样解决这一问题?新课标给了我们一个较好的思路。
根据新课标,经济常识(新课标称之为“经济生活”)的内容被划分为四大板块,现将其与现行教材内容的对应归纳如下:
(一)生活与消费
1.货币,包括的知识点有货币的职能,怎样正确地对待货币,常见的信用工具,外汇等。2.價格,知识点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格与供求的相互影响,股票的价格,商品服务市场的特点(依据是“购买者容易受广告宣传促销活动的影响”),汇率等。3.消费,知识点有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消费与生产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
(二)投资与创业
1.银行和储蓄者,知识点有银行的业务,商业保险、债券、股票等。2.公司,知识点有公司的类型,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市场交易的原则等。3.劳动者,知识点有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
(三)收入与分配
1.分配制度与原则,知识点有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要性,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等。2.财政,知识点有国民收入,积累与消费的关系,财政支出的作用等。3.税收,知识点有税收的特征,我国税收的作用,我国的主要税种,公民的纳税意识等。
综上所述,新课标对经济常识的划分可以说完全颠覆了现行教材体系,但它与学生走得更近了,也更实用了。我认为:其一,新课标代表了政治课教学与考试的改革方向,故以之作为复习迎考的指南是非常必要的。其二,通过这种重组,使现行教材的“纲”更明确了,“点”也更突出了,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有效的知识体系,尤其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组合相应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复习效率和应试能力。
二、重组哲学常识
就哲学常识的结构而言,辩证的唯物论、唯物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虽然这种划分有悖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有机体,但它在复习与考试中确实比较管用。不过,如果也看一看新课标的话,你会发现新课标少了些严谨、机械,而多了一份清新和轻爽。如果能够将二者结合起来,一定会相得益彰的。
根据新课标,哲学常识(新课标称之为“生活与哲学”)的新板块与现行教材的对应情况大致如下: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知识点有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等。2.哲学的基本问题及流派,知识点有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等。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知识点有唯物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知识点有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等原理和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等方法论要求。2.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知识点有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的含义,怎样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等。3.要重视实践的作用,知识点有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在实践中锻炼成材等。
(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坚持联系的观点,知识点有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多样性,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等。2.坚持发展的观点,知识点有发展的含义、实质,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等。3.坚持矛盾分析法,知识点有矛盾的含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矛盾分析法(即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等。4.创造性思维,知识点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等。
(四)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
1.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知识点有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等。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知识点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等。3.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知识点有正确价值观的衡量标准,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据“要将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和标准”)等。4.人生价值,知识点有人的本质属性,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怎样实现人生价值,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等。
在对经济常识的复习中,学生普遍认为经济常识的内容相对显得很零碎,其逻辑结构不明显。学生为什么会有这种困惑?其一,教材内容本身确实相对零散;其二,一些教学参考书中所归纳的结构过于理论化、学术化,距离学生较远,也不便于运用。由于上述原因,故学生普遍感到课堂上能听懂,但下来后不会做题。怎样解决这一问题?新课标给了我们一个较好的思路。
根据新课标,经济常识(新课标称之为“经济生活”)的内容被划分为四大板块,现将其与现行教材内容的对应归纳如下:
(一)生活与消费
1.货币,包括的知识点有货币的职能,怎样正确地对待货币,常见的信用工具,外汇等。2.價格,知识点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格与供求的相互影响,股票的价格,商品服务市场的特点(依据是“购买者容易受广告宣传促销活动的影响”),汇率等。3.消费,知识点有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消费与生产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
(二)投资与创业
1.银行和储蓄者,知识点有银行的业务,商业保险、债券、股票等。2.公司,知识点有公司的类型,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市场交易的原则等。3.劳动者,知识点有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
(三)收入与分配
1.分配制度与原则,知识点有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要性,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等。2.财政,知识点有国民收入,积累与消费的关系,财政支出的作用等。3.税收,知识点有税收的特征,我国税收的作用,我国的主要税种,公民的纳税意识等。
综上所述,新课标对经济常识的划分可以说完全颠覆了现行教材体系,但它与学生走得更近了,也更实用了。我认为:其一,新课标代表了政治课教学与考试的改革方向,故以之作为复习迎考的指南是非常必要的。其二,通过这种重组,使现行教材的“纲”更明确了,“点”也更突出了,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有效的知识体系,尤其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组合相应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复习效率和应试能力。
二、重组哲学常识
就哲学常识的结构而言,辩证的唯物论、唯物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虽然这种划分有悖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有机体,但它在复习与考试中确实比较管用。不过,如果也看一看新课标的话,你会发现新课标少了些严谨、机械,而多了一份清新和轻爽。如果能够将二者结合起来,一定会相得益彰的。
根据新课标,哲学常识(新课标称之为“生活与哲学”)的新板块与现行教材的对应情况大致如下: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知识点有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等。2.哲学的基本问题及流派,知识点有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等。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知识点有唯物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知识点有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等原理和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等方法论要求。2.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知识点有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的含义,怎样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等。3.要重视实践的作用,知识点有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在实践中锻炼成材等。
(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坚持联系的观点,知识点有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多样性,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等。2.坚持发展的观点,知识点有发展的含义、实质,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等。3.坚持矛盾分析法,知识点有矛盾的含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矛盾分析法(即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等。4.创造性思维,知识点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等。
(四)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
1.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知识点有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等。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知识点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等。3.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知识点有正确价值观的衡量标准,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据“要将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和标准”)等。4.人生价值,知识点有人的本质属性,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怎样实现人生价值,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