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开放式语文教学是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源泉,我们必须实行全方位的教学开放。在语文课堂中如何实施开放教学,本文着重从六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开放式” 开放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是个开放的系统。”所谓“开放式”语文课堂教学就是改变传统教学的统一模式,打破固定的格局,教师少设一些限制,多给一些自由,使学生在尽可能多的时间内,尽可能大的空间内,发挥人的潜质,获得成功与满足。
1.开放教学思想,鼓励创新思维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思想要开放,心中要装着学生,为学生的生存与发展着想,把视角切入到学生的人格塑造与人生价值的取向上,以一种全新的思想观念来面对教育,面对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学生。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教会学生敢问、善问。课堂组织教学应以激发问的兴趣、教给问的方法、培养问的意识、开掘问的潜能为主线,要开创学生满堂问,师生满堂议、满堂辩,思维满堂新的开放模式。
2.开放教学内容,回归社会生活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语文学习的内容不仅仅限于课本,它更多地来源于学生生活。语文教学必须冲破传统课堂这个封闭、狭小的圈子,根植于生活这片沃土,可通过表述或图片等实物把自然、社会中的人文性内容引入课堂,将语文学习和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语文真正成为生活化的语文。
根据教学所需,可扩大学习场所,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田野、工厂、农村,走进更为广阔丰富的社会,去观察、去实践。可以把语文课堂设在书店,让学生获取更多使他们感兴趣的信息;可以带着学生走向市场,让学生去购买或推销某一样物品,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把课堂搬进法庭,让学生真切感受控辩双方的唇枪舌剑;可以带着学生去做实地考察,了解家乡环境保护的实际状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
例:教学《放风筝》一文,在学生了解了放风筝的过程后,我大胆创新,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亲身体验放风筝的乐趣。看着天空五彩缤纷的风筝,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一下子兴趣盎然,异常兴奋。此时再引导学生练习说话,描述风筝在空中的美丽形象,效果可想而知。
3.开放阅读教学过程,强化个性解读
《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特别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即允许学生个性化的多元解读,同时要求教师少一点理性化分析,少一点无谓的文字游戏,以重点精读带动全文浏览;多一点熏陶,多给学生一点揣摩、感悟的机会,着力于阅读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表情朗读、联想、想象、表达、表演等表现课文情境,要引导学生阅读、欣赏、品味、感悟,积累更多的语言素材,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不定期地举办阅读交流、诗文背诵,来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激发阅读的积极性,拓宽阅读的层面。
例:《月光曲》一文中,听了贝多芬的曲子,盲姑娘激动地问道:“……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吗?”可“贝多芬没有回答”。此处就可设问:贝多芬为什么不回答?提示学生从人品性格、心理感受、特定氛围、触发灵感等方面进行多角度思考。此类发问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新颖、独特见解的呈现。但需要强调的是,鼓励学生对教科书进行多元的个性化解读,并非放任或者迁就学生的错误认识,而是应当通过评价等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看法。
4.开放教学结构,鼓励自我生成
从结构设计上说,开放对应于封闭,生成对应于预设。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后现代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多尔强调教学计划应是多元的、变通的、具有生产性的,新型的教学规范应该具备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严谨性,必须考虑结构的纵向、横向组合,不能脱离课文。目前的课堂教学设计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表述不科学、不规范,表述中行为指向不明确;二是对教案的管理越来越走向繁琐的所谓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教师在这种详尽、死板的统一模式的管理下,开放的教学结构受到压制,丧失了自我生成的活力,难以形成独特的个性化教学风格。
5.开放教学方法,尊重自主实践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接受和被动地学习,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在开放式课堂教学中,各种教学方法之间都是相互开放的,我们要兼收并蓄各种教学方法之长,善于因时、因生、因情地运用教学方法,为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服务。语文教学是充满情趣、充满活力的,教学也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模式化,要将行之有效的各种教学方法引进课堂,更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孩子们的智能和才干出自他们的手指头。形象地说,发源于手指头的细小溪流,不断补充着创造性思维的源泉。”开放式课堂教学特别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可采用涂涂、画画、演演、唱唱、动动等形式深化教学内容,培养自主实践的创造力。
例:教学《这儿真好》一文的第二自然段时,我设疑激趣:“一年,两年,过去了,此时的荒岛怎样了呢?”学生选用准备好的各种图片在荒岛背景图上进行认真创作,张贴作品,学生共评。一张空白的荒岛图,被学生们贴上树,画上草,长上花,砌上房,就像是小动物的家。运用开放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抽象的文字转变成了形象的画面,通过让学生参与评价,学会欣赏,将语文学习融入到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实践。
6.开放课程资源,注重学科融合
《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言文字是载体,教材或具有道德认识的价值,或含着科学启蒙的因素,这使语文和思品、自然、社会等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这又使语文和音乐、美术息息相通。传统的课堂教学割裂了学科间的相互联系,人为地制造了分科教学。注意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融合,是开放式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改革的必然趋势。
另外,我们还可充分利用各种报刊杂志、广播电视、新闻历史、中外名著、标语、招牌等鲜活的课程资源进行教学。
总之,只有开放式的语文教学,才能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开拓广阔视野,充分发现和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保证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我们语文教师应该站在时代的前列,勇当新课改的弄潮儿,在开放式教学的天地中走出一条自己的成功之路。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开放式” 开放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是个开放的系统。”所谓“开放式”语文课堂教学就是改变传统教学的统一模式,打破固定的格局,教师少设一些限制,多给一些自由,使学生在尽可能多的时间内,尽可能大的空间内,发挥人的潜质,获得成功与满足。
1.开放教学思想,鼓励创新思维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思想要开放,心中要装着学生,为学生的生存与发展着想,把视角切入到学生的人格塑造与人生价值的取向上,以一种全新的思想观念来面对教育,面对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学生。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教会学生敢问、善问。课堂组织教学应以激发问的兴趣、教给问的方法、培养问的意识、开掘问的潜能为主线,要开创学生满堂问,师生满堂议、满堂辩,思维满堂新的开放模式。
2.开放教学内容,回归社会生活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语文学习的内容不仅仅限于课本,它更多地来源于学生生活。语文教学必须冲破传统课堂这个封闭、狭小的圈子,根植于生活这片沃土,可通过表述或图片等实物把自然、社会中的人文性内容引入课堂,将语文学习和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语文真正成为生活化的语文。
根据教学所需,可扩大学习场所,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田野、工厂、农村,走进更为广阔丰富的社会,去观察、去实践。可以把语文课堂设在书店,让学生获取更多使他们感兴趣的信息;可以带着学生走向市场,让学生去购买或推销某一样物品,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把课堂搬进法庭,让学生真切感受控辩双方的唇枪舌剑;可以带着学生去做实地考察,了解家乡环境保护的实际状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
例:教学《放风筝》一文,在学生了解了放风筝的过程后,我大胆创新,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亲身体验放风筝的乐趣。看着天空五彩缤纷的风筝,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一下子兴趣盎然,异常兴奋。此时再引导学生练习说话,描述风筝在空中的美丽形象,效果可想而知。
3.开放阅读教学过程,强化个性解读
《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特别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即允许学生个性化的多元解读,同时要求教师少一点理性化分析,少一点无谓的文字游戏,以重点精读带动全文浏览;多一点熏陶,多给学生一点揣摩、感悟的机会,着力于阅读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表情朗读、联想、想象、表达、表演等表现课文情境,要引导学生阅读、欣赏、品味、感悟,积累更多的语言素材,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不定期地举办阅读交流、诗文背诵,来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激发阅读的积极性,拓宽阅读的层面。
例:《月光曲》一文中,听了贝多芬的曲子,盲姑娘激动地问道:“……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吗?”可“贝多芬没有回答”。此处就可设问:贝多芬为什么不回答?提示学生从人品性格、心理感受、特定氛围、触发灵感等方面进行多角度思考。此类发问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新颖、独特见解的呈现。但需要强调的是,鼓励学生对教科书进行多元的个性化解读,并非放任或者迁就学生的错误认识,而是应当通过评价等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看法。
4.开放教学结构,鼓励自我生成
从结构设计上说,开放对应于封闭,生成对应于预设。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后现代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多尔强调教学计划应是多元的、变通的、具有生产性的,新型的教学规范应该具备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严谨性,必须考虑结构的纵向、横向组合,不能脱离课文。目前的课堂教学设计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表述不科学、不规范,表述中行为指向不明确;二是对教案的管理越来越走向繁琐的所谓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教师在这种详尽、死板的统一模式的管理下,开放的教学结构受到压制,丧失了自我生成的活力,难以形成独特的个性化教学风格。
5.开放教学方法,尊重自主实践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接受和被动地学习,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在开放式课堂教学中,各种教学方法之间都是相互开放的,我们要兼收并蓄各种教学方法之长,善于因时、因生、因情地运用教学方法,为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服务。语文教学是充满情趣、充满活力的,教学也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模式化,要将行之有效的各种教学方法引进课堂,更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孩子们的智能和才干出自他们的手指头。形象地说,发源于手指头的细小溪流,不断补充着创造性思维的源泉。”开放式课堂教学特别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可采用涂涂、画画、演演、唱唱、动动等形式深化教学内容,培养自主实践的创造力。
例:教学《这儿真好》一文的第二自然段时,我设疑激趣:“一年,两年,过去了,此时的荒岛怎样了呢?”学生选用准备好的各种图片在荒岛背景图上进行认真创作,张贴作品,学生共评。一张空白的荒岛图,被学生们贴上树,画上草,长上花,砌上房,就像是小动物的家。运用开放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抽象的文字转变成了形象的画面,通过让学生参与评价,学会欣赏,将语文学习融入到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实践。
6.开放课程资源,注重学科融合
《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言文字是载体,教材或具有道德认识的价值,或含着科学启蒙的因素,这使语文和思品、自然、社会等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这又使语文和音乐、美术息息相通。传统的课堂教学割裂了学科间的相互联系,人为地制造了分科教学。注意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融合,是开放式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改革的必然趋势。
另外,我们还可充分利用各种报刊杂志、广播电视、新闻历史、中外名著、标语、招牌等鲜活的课程资源进行教学。
总之,只有开放式的语文教学,才能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开拓广阔视野,充分发现和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保证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我们语文教师应该站在时代的前列,勇当新课改的弄潮儿,在开放式教学的天地中走出一条自己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