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的临床与磁共振成像和CT诊断分析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tianmei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和最佳的检查手段。方法:回顾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所用的检查方法及每种方法的检出率。结果:行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患者检出率为100.0%,行CT检查的患者检出率为70.0%。结论:对于多发性硬化的患者,临床上使用磁共振呈像的检查方法对比CT检查的检出阳性率更高,且对于病灶的情况显示更为清晰细致,对临床进行该疾病的有效检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磁共振成像 CT 诊断分析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中最为常见且是最主要的疾病,该疾病会对患者的身体多功能造成伤害,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1]。为了研究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和最佳的检查手段,本文特选取80例我院收治的多发性硬化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对象进行研究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于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区间为25-41岁,平均(33.51±3.1)岁。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根据张喜娥[2] 有关于此的研究,可以参与本研究的患者资料须符合条件:(1)临床资料保存完整,各项数据保存完好的患者资料;(2)在熟知两组检查方法优缺点的情况下,自愿选择检查方法,并对所选择的方法有一定的耐受性的患者资料;(3)本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许可下进行。
  1.3 检查方法
  全80例患者中,有40例选用了磁共振呈像检查,40例应用了CT检查,对所得图像主要进行病灶位置、信号特征观察,观察部位主要包括半卵圆中心、基底节、中脑、小脑等。
  1.4 观察项目和指标
  观察两组方法的检出率及两组检查方法所得图像的效果。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40例通过CT检查的患者的检查结果,其中行增强扫描的患者有32例,检查结果为阳性的患者有28例,12例患者显示正常,检出率为70.0%。患者病灶多发,在小脑、基底节、颞叶均可见病灶,图像显示病灶为串珠状或结节状。病灶最小直径为0.3cm,最大直径为4.6cm,病灶周围强化不明显,多发性硬化伴脑萎缩患者2例。
  2.2 40例通过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患者的检查结果,其中全40例检查结果均为阳性,检出率为100.0%。患者病灶多发,发现率较CT显示部位明显更多和清晰,病灶大小、类型等多样,细节相对CT检查更为细致。
  3 讨论
  多发性硬化的病程进展较为缓慢,首发症状不典型,多为肢体局部出现麻木、刺痛感等表现,一过性视觉丧失,症状持续时间较短,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可出现不对称性肢体瘫痪,两只眼睛的视力先后出现下降-恢复-下降循环往复。多数患者会出现感觉障碍、共济失调等神经性障碍表现。根据武传华[3]等有关于此的研究,关于该疾病的发病原因,目前临床上尚无确切的答案,可能与遗传、感染、免疫等因素有关。该疾病因为病程进展缓慢,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难以发现,影响治疗及预后,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患者可在发病数月或数年后死亡,如医治及时且方法正确,患者可存活至少30年以上。
  CT是现今临床上相对较为先进的一种对机体大脑病变进行检查的方法,有平扫、增强和脑池造影三类检查方法,该方法进行疾病检查时具有特点:(1)高密度分辨率;(2)检查方法方便,需要患者的配合度低,检查快速,不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在抢救患者前行此检查的作用较大;(3)无影像重叠现象,图像清晰,可清晰显示大脑各部位的解剖关系;(4)可通过后期进行图像处理,使病灶显影更为清晰;(5)在平扫效果不好时,还可加做增强扫描,增强图像清晰度,所使用的造影剂安全,不会对患者产生不良伤害。因该方法在检查前需为患者注射碘造影剂,所以有碘过敏史的患者禁止使用该检查方法;患有严重肝肾疾病导致出现严重功能障碍的患者禁止行此检查;患有甲亢的患者禁止行此检查。对于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患者,该检查方法为首选,可清楚显示患处的具体情况,但对于发病在6h以内的急性脑梗塞患者,该检查方法不如磁共振成像清楚。
  磁共振成像对比CT检查,分辨力极好,图像成像来源于多个参数,诊断信息丰富,诊断结果更为明确,检查方法无电离辐射,检查过程中无需为患者注射造影剂,免去使患者承受穿刺静脉。注射药剂的痛苦,且不会对患者造成任何损伤。根据张一[4] 有关于此的研究,该方法同时具有缺点,如扫描时间过长,体内有金属起搏器等金属物质的患者不能进行该检查,需要较高的患者配合度,因为患者的移动会对图像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幽闭恐惧症的患者难以进行该项检查,检查费用高昂,对于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的患者的压力较大。
  本研究中,使用磁共振成像进行检查的患者的检出率为100.0%,使用CT进行检查的患者的检出率为70.0%,且使用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患者所得的检查图像较CT更好,说明磁共振成像对于多发性硬化的检查有更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对于多发性硬化的患者,临床上使用磁共振呈像的检查方法对比CT检查的检出阳性率更高,且对于病灶的情况显示更为清晰细致,对临床进行该疾病的有效检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轶瑾,占礼志.颅脑多发性硬化的CT与MR诊断价值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4):177-178.
  [2] 张喜娥.多发性硬化的临床与磁共振成像和CT诊断[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4,(1):50-52.
  [3] 武传华,张志国,尤克增等.脑多发性硬化1H磁共振质子波谱分析应用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7):17-20.
  [4] 张一.磁共振对多发性硬化诊断价值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23):3507-3508.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滋阴通闭汤疗法,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4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将其按照随即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例数为24例。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行癃闭舒胶囊口服疗法,在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行滋阴通闭汤疗法,将两组患者行不同疗法后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
期刊
【摘 要】 根据《伤寒论》中对麻杏石甘汤病因病机的论述,在临床上治疗因热壅于肺、肺失宣降所致小儿支气管肺炎、哮喘、失音、副鼻窦炎、荨麻疹、急性扁桃体炎、尿频、急性肾小球肾炎等症,异病同治,取得较好效果,从临床运用中可以看出,麻杏石甘汤并不仅仅用于喘症,只要是肺经郁热、肺失宣肃引起的病证,均可用之,说明病机之所在,乃方证之根本。  【关键词】 麻杏石甘汤 异病同治 小儿  麻杏石甘汤由麻黄、杏仁、甘
【摘 要】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是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化学基团,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仪,进行实时、自动检测整个PCR扩增过程中的荧光信号,从而对扩增产物进行实时定量分析的方法。它具有高灵敏、高通量、定量准确、可重复、污染少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基因诊断,病毒筛选,细胞和组织中RNA的定量等。在采用RT-PCR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通常需要加入内参基因作为参考,内参基因又称为管家基因,它
【摘 要】 伴随着科技时代的发展,检验技术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医疗纠纷也频繁。包括医院内部的纠纷和医院外部的纠纷,现将此两类纠纷提出其原因与防范处理。  【关键词】 医院检验科 医疗纠纷 原因分析与防范处理  1 医院内部纠纷  检验科虽是一个医技科室,但承担着全院与周围区域的标本的检查的责任,在医院内部检验科的工作是接收标本与门诊上血液标本采集、体液标本留置等工作。检验项目内容复杂、中间环节繁琐
【摘 要】 目的:探讨重症昏迷患者血浆氨、乳酸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急诊重症昏迷患者48例作为昏迷组,选取同期急诊重症非昏迷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检测血浆氨、乳酸并分析结果。结果: 重症昏迷组患者血浆氨60±20.5μmol/l、乳酸5.8±3.5μmol/l;对照组的血浆氨15±9.8μmol/l、乳酸2.8±1.2μmol/l,重症昏迷患者血浆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