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和最佳的检查手段。方法:回顾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所用的检查方法及每种方法的检出率。结果:行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患者检出率为100.0%,行CT检查的患者检出率为70.0%。结论:对于多发性硬化的患者,临床上使用磁共振呈像的检查方法对比CT检查的检出阳性率更高,且对于病灶的情况显示更为清晰细致,对临床进行该疾病的有效检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磁共振成像 CT 诊断分析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中最为常见且是最主要的疾病,该疾病会对患者的身体多功能造成伤害,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1]。为了研究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和最佳的检查手段,本文特选取80例我院收治的多发性硬化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对象进行研究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于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区间为25-41岁,平均(33.51±3.1)岁。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根据张喜娥[2] 有关于此的研究,可以参与本研究的患者资料须符合条件:(1)临床资料保存完整,各项数据保存完好的患者资料;(2)在熟知两组检查方法优缺点的情况下,自愿选择检查方法,并对所选择的方法有一定的耐受性的患者资料;(3)本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许可下进行。
1.3 检查方法
全80例患者中,有40例选用了磁共振呈像检查,40例应用了CT检查,对所得图像主要进行病灶位置、信号特征观察,观察部位主要包括半卵圆中心、基底节、中脑、小脑等。
1.4 观察项目和指标
观察两组方法的检出率及两组检查方法所得图像的效果。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40例通过CT检查的患者的检查结果,其中行增强扫描的患者有32例,检查结果为阳性的患者有28例,12例患者显示正常,检出率为70.0%。患者病灶多发,在小脑、基底节、颞叶均可见病灶,图像显示病灶为串珠状或结节状。病灶最小直径为0.3cm,最大直径为4.6cm,病灶周围强化不明显,多发性硬化伴脑萎缩患者2例。
2.2 40例通过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患者的检查结果,其中全40例检查结果均为阳性,检出率为100.0%。患者病灶多发,发现率较CT显示部位明显更多和清晰,病灶大小、类型等多样,细节相对CT检查更为细致。
3 讨论
多发性硬化的病程进展较为缓慢,首发症状不典型,多为肢体局部出现麻木、刺痛感等表现,一过性视觉丧失,症状持续时间较短,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可出现不对称性肢体瘫痪,两只眼睛的视力先后出现下降-恢复-下降循环往复。多数患者会出现感觉障碍、共济失调等神经性障碍表现。根据武传华[3]等有关于此的研究,关于该疾病的发病原因,目前临床上尚无确切的答案,可能与遗传、感染、免疫等因素有关。该疾病因为病程进展缓慢,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难以发现,影响治疗及预后,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患者可在发病数月或数年后死亡,如医治及时且方法正确,患者可存活至少30年以上。
CT是现今临床上相对较为先进的一种对机体大脑病变进行检查的方法,有平扫、增强和脑池造影三类检查方法,该方法进行疾病检查时具有特点:(1)高密度分辨率;(2)检查方法方便,需要患者的配合度低,检查快速,不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在抢救患者前行此检查的作用较大;(3)无影像重叠现象,图像清晰,可清晰显示大脑各部位的解剖关系;(4)可通过后期进行图像处理,使病灶显影更为清晰;(5)在平扫效果不好时,还可加做增强扫描,增强图像清晰度,所使用的造影剂安全,不会对患者产生不良伤害。因该方法在检查前需为患者注射碘造影剂,所以有碘过敏史的患者禁止使用该检查方法;患有严重肝肾疾病导致出现严重功能障碍的患者禁止行此检查;患有甲亢的患者禁止行此检查。对于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患者,该检查方法为首选,可清楚显示患处的具体情况,但对于发病在6h以内的急性脑梗塞患者,该检查方法不如磁共振成像清楚。
磁共振成像对比CT检查,分辨力极好,图像成像来源于多个参数,诊断信息丰富,诊断结果更为明确,检查方法无电离辐射,检查过程中无需为患者注射造影剂,免去使患者承受穿刺静脉。注射药剂的痛苦,且不会对患者造成任何损伤。根据张一[4] 有关于此的研究,该方法同时具有缺点,如扫描时间过长,体内有金属起搏器等金属物质的患者不能进行该检查,需要较高的患者配合度,因为患者的移动会对图像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幽闭恐惧症的患者难以进行该项检查,检查费用高昂,对于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的患者的压力较大。
本研究中,使用磁共振成像进行检查的患者的检出率为100.0%,使用CT进行检查的患者的检出率为70.0%,且使用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患者所得的检查图像较CT更好,说明磁共振成像对于多发性硬化的检查有更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对于多发性硬化的患者,临床上使用磁共振呈像的检查方法对比CT检查的检出阳性率更高,且对于病灶的情况显示更为清晰细致,对临床进行该疾病的有效检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轶瑾,占礼志.颅脑多发性硬化的CT与MR诊断价值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4):177-178.
[2] 张喜娥.多发性硬化的临床与磁共振成像和CT诊断[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4,(1):50-52.
[3] 武传华,张志国,尤克增等.脑多发性硬化1H磁共振质子波谱分析应用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7):17-20.
[4] 张一.磁共振对多发性硬化诊断价值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23):3507-3508.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磁共振成像 CT 诊断分析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中最为常见且是最主要的疾病,该疾病会对患者的身体多功能造成伤害,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1]。为了研究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和最佳的检查手段,本文特选取80例我院收治的多发性硬化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对象进行研究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于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区间为25-41岁,平均(33.51±3.1)岁。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根据张喜娥[2] 有关于此的研究,可以参与本研究的患者资料须符合条件:(1)临床资料保存完整,各项数据保存完好的患者资料;(2)在熟知两组检查方法优缺点的情况下,自愿选择检查方法,并对所选择的方法有一定的耐受性的患者资料;(3)本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许可下进行。
1.3 检查方法
全80例患者中,有40例选用了磁共振呈像检查,40例应用了CT检查,对所得图像主要进行病灶位置、信号特征观察,观察部位主要包括半卵圆中心、基底节、中脑、小脑等。
1.4 观察项目和指标
观察两组方法的检出率及两组检查方法所得图像的效果。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40例通过CT检查的患者的检查结果,其中行增强扫描的患者有32例,检查结果为阳性的患者有28例,12例患者显示正常,检出率为70.0%。患者病灶多发,在小脑、基底节、颞叶均可见病灶,图像显示病灶为串珠状或结节状。病灶最小直径为0.3cm,最大直径为4.6cm,病灶周围强化不明显,多发性硬化伴脑萎缩患者2例。
2.2 40例通过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患者的检查结果,其中全40例检查结果均为阳性,检出率为100.0%。患者病灶多发,发现率较CT显示部位明显更多和清晰,病灶大小、类型等多样,细节相对CT检查更为细致。
3 讨论
多发性硬化的病程进展较为缓慢,首发症状不典型,多为肢体局部出现麻木、刺痛感等表现,一过性视觉丧失,症状持续时间较短,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可出现不对称性肢体瘫痪,两只眼睛的视力先后出现下降-恢复-下降循环往复。多数患者会出现感觉障碍、共济失调等神经性障碍表现。根据武传华[3]等有关于此的研究,关于该疾病的发病原因,目前临床上尚无确切的答案,可能与遗传、感染、免疫等因素有关。该疾病因为病程进展缓慢,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难以发现,影响治疗及预后,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患者可在发病数月或数年后死亡,如医治及时且方法正确,患者可存活至少30年以上。
CT是现今临床上相对较为先进的一种对机体大脑病变进行检查的方法,有平扫、增强和脑池造影三类检查方法,该方法进行疾病检查时具有特点:(1)高密度分辨率;(2)检查方法方便,需要患者的配合度低,检查快速,不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在抢救患者前行此检查的作用较大;(3)无影像重叠现象,图像清晰,可清晰显示大脑各部位的解剖关系;(4)可通过后期进行图像处理,使病灶显影更为清晰;(5)在平扫效果不好时,还可加做增强扫描,增强图像清晰度,所使用的造影剂安全,不会对患者产生不良伤害。因该方法在检查前需为患者注射碘造影剂,所以有碘过敏史的患者禁止使用该检查方法;患有严重肝肾疾病导致出现严重功能障碍的患者禁止行此检查;患有甲亢的患者禁止行此检查。对于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患者,该检查方法为首选,可清楚显示患处的具体情况,但对于发病在6h以内的急性脑梗塞患者,该检查方法不如磁共振成像清楚。
磁共振成像对比CT检查,分辨力极好,图像成像来源于多个参数,诊断信息丰富,诊断结果更为明确,检查方法无电离辐射,检查过程中无需为患者注射造影剂,免去使患者承受穿刺静脉。注射药剂的痛苦,且不会对患者造成任何损伤。根据张一[4] 有关于此的研究,该方法同时具有缺点,如扫描时间过长,体内有金属起搏器等金属物质的患者不能进行该检查,需要较高的患者配合度,因为患者的移动会对图像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幽闭恐惧症的患者难以进行该项检查,检查费用高昂,对于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的患者的压力较大。
本研究中,使用磁共振成像进行检查的患者的检出率为100.0%,使用CT进行检查的患者的检出率为70.0%,且使用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患者所得的检查图像较CT更好,说明磁共振成像对于多发性硬化的检查有更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对于多发性硬化的患者,临床上使用磁共振呈像的检查方法对比CT检查的检出阳性率更高,且对于病灶的情况显示更为清晰细致,对临床进行该疾病的有效检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轶瑾,占礼志.颅脑多发性硬化的CT与MR诊断价值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4):177-178.
[2] 张喜娥.多发性硬化的临床与磁共振成像和CT诊断[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4,(1):50-52.
[3] 武传华,张志国,尤克增等.脑多发性硬化1H磁共振质子波谱分析应用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7):17-20.
[4] 张一.磁共振对多发性硬化诊断价值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23):3507-3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