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课堂提问;艺术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3—0110—01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好“为教学目标、教学主体服务”的原则,注意提问的目的性、启发性、开放性,并注意找准问题的切入点,使问题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进而达到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的目的。
一、讲究提问技巧,采用灵活多变的提问方法
教师在提问过程中,不能拘泥于某一特定的模式,要善于灵活运用多种方式。
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中,首先出示准备题:把720毫升的果汁倒入6个相同的小杯里,正好倒满,每个小杯里装了多少毫升?接着笔者又增加了一个大杯,并出示例1:把720毫升的果汁倒入6个相同的小杯和一个大杯里,正好倒满,已知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每个小杯和大杯各装了多少毫升?引导学生读题后,他们很快明白:发现准备题是将果汁倒入6个相同的杯子里,而例1是将果汁倒入大小不同的杯子里。之后引导学生思考:现在倒入的不是相同的杯子,要求每个小杯和每个大杯各装了多少毫升,出现了困难,该怎么办?笔者鼓励学生自由讨论,自由发言,不点名提问。实践证明,这样教学,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一些具有创新性的“发现性问题”,少提一些“呈现性问题”。呈现型问题,一般由教科书中呈现的问题或是那些一问一答式的问题,这类问题的答案往往是现成的,解决的思路和方法也是现成的。学生只要按题作答,就能获得正确答案。发现性问题,就是由教师根据教材中的难点、重点、关键点而提出的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兴趣的问题,以及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提出的问题。实践证明:只有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鼓励学生自由探讨,积极思维,大胆提出问题,揭示问题,才能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与创新精神。笔者是这样做的:
首先要让学生的思维多向。教师所提问题的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不能是唯一的,学生回答这类问题时,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学生的思维要跃出线性思维的轨道,向平面型、立体型思维拓展。因此,它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都是十分有益的。其次要注意信息传递的多向性。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改变信息单向传递的被动局面,使课堂呈现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学生问学生答的生动活泼局面。
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知识。如,教“圆的面积”时,教师组织学生直观操作,将圆剪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并利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里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原来圆的什么?为了适时提出这两个问题,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将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16份,剪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教师提出:1.若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这样拼出来的图形是什么样的?2.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就是圆的什么?3.怎样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很快推导出:长方形面积=长×宽,圆的面积=半周长×半径=?仔r2;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可以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三、注意提问的对象,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
在提问中,教师还要注意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对于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多提一些简单、容易回答的问题,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强其学习动力;对于优等生,多提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对一般难度的问题可以先让学习不太理想的学生先回答,然后让其他同学来补充,以便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避免只提问优等生的现象出现,这样会打击那些成绩一般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选择不同的提问对象,提问不同的问题,使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回答问题得到应有的发展。
总之,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思考问题,深化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课堂提问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和形式,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可见加强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十分重要。
编辑:谢颖丽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3—0110—01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好“为教学目标、教学主体服务”的原则,注意提问的目的性、启发性、开放性,并注意找准问题的切入点,使问题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进而达到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的目的。
一、讲究提问技巧,采用灵活多变的提问方法
教师在提问过程中,不能拘泥于某一特定的模式,要善于灵活运用多种方式。
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中,首先出示准备题:把720毫升的果汁倒入6个相同的小杯里,正好倒满,每个小杯里装了多少毫升?接着笔者又增加了一个大杯,并出示例1:把720毫升的果汁倒入6个相同的小杯和一个大杯里,正好倒满,已知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每个小杯和大杯各装了多少毫升?引导学生读题后,他们很快明白:发现准备题是将果汁倒入6个相同的杯子里,而例1是将果汁倒入大小不同的杯子里。之后引导学生思考:现在倒入的不是相同的杯子,要求每个小杯和每个大杯各装了多少毫升,出现了困难,该怎么办?笔者鼓励学生自由讨论,自由发言,不点名提问。实践证明,这样教学,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一些具有创新性的“发现性问题”,少提一些“呈现性问题”。呈现型问题,一般由教科书中呈现的问题或是那些一问一答式的问题,这类问题的答案往往是现成的,解决的思路和方法也是现成的。学生只要按题作答,就能获得正确答案。发现性问题,就是由教师根据教材中的难点、重点、关键点而提出的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兴趣的问题,以及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提出的问题。实践证明:只有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鼓励学生自由探讨,积极思维,大胆提出问题,揭示问题,才能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与创新精神。笔者是这样做的:
首先要让学生的思维多向。教师所提问题的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不能是唯一的,学生回答这类问题时,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学生的思维要跃出线性思维的轨道,向平面型、立体型思维拓展。因此,它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都是十分有益的。其次要注意信息传递的多向性。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改变信息单向传递的被动局面,使课堂呈现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学生问学生答的生动活泼局面。
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知识。如,教“圆的面积”时,教师组织学生直观操作,将圆剪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并利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里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原来圆的什么?为了适时提出这两个问题,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将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16份,剪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教师提出:1.若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这样拼出来的图形是什么样的?2.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就是圆的什么?3.怎样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很快推导出:长方形面积=长×宽,圆的面积=半周长×半径=?仔r2;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可以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三、注意提问的对象,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
在提问中,教师还要注意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对于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多提一些简单、容易回答的问题,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强其学习动力;对于优等生,多提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对一般难度的问题可以先让学习不太理想的学生先回答,然后让其他同学来补充,以便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避免只提问优等生的现象出现,这样会打击那些成绩一般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选择不同的提问对象,提问不同的问题,使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回答问题得到应有的发展。
总之,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思考问题,深化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课堂提问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和形式,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可见加强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十分重要。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