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幼小衔接”衔接的是什么,衔接的侧重点在哪?这可能是每个幼儿园在此项工作中经常要去思考的问题。由于进入小学后孩子在生活习惯,学习环境、学习任务、以及课目的繁重上等的骤变,使家长的各种担心油然而生,如选择什么样的学校好?是上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全寄宿?孩子能不能适应新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孩子跟不上学习进度会怎么办,孩子会不会被欺侮等。而孩子最大的焦虑会来源于家长,有些家长只要孩子不听话、做不好事就拿上小学来吓唬孩子,却不想这些话语不仅没有起到“预防针”的作用,反倒让孩子对上小学感到惧怕。还有的家长在孩子即将进入小学前,为了提前给孩子规范上小学以后的一些行为或习惯,不给孩子一点点犯错的机会,不给孩子成长的空间,这都将给孩子带来空前的压力。如此众多的问题,可见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工作是多么的重要,但幼小衔接工作往往会出现片面性,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因此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就应从去帮助家长、孩子缓解焦虑、走出困惑为主,我园一直坚持以下几点去完成此项工作,效果比较显著:
一、以家长学校“授课”形式缓解家长焦虑
1.引导家长走出幼小衔接的教育误区
(1)片面性:引导家长轻知识准备,重能力培养。不要过份的去关注孩子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要培养、关心孩子的学习兴趣,关注孩子的生活能力的培养,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2)表面性:要让家长对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视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如有些家长认为幼儿园课桌的摆放形式模仿小学,上课时间延长,游戏时间减少,布置大量作业就觉得好;而儿童的适应能力,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自制性等常常被忽视。
(3)盲目超前性:有些家长要求幼儿园将小学的部分学习内容提前教给幼儿,孩子一入学的时候感到十分轻松,于是就會上课不专心听讲,做作业不认真,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当孩子的“储备知识”用完后,又因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而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习没有后劲。
(4)轻能力培养:现在家长都非常注重孩子的学习培养,但生活能力却一拨比一拨差。家长们需要引导孩子融入集体生活中,学会承担责任和义务,在集体生活中不会承担责任,会造成孩子间的隔阂。独立解决困难形成习惯,孩子们也会将这种习惯逐渐过渡到学习上。
2.准备好接纳不完美的孩子
家长应该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面前的不完美的孩子是家长自身的高要求或攀比造成的。因此学校授课要以我们教育者的专业知识帮助家长在对孩子的要求上要科学适当,完美的孩子也是家长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培养出来的,当家长能完全释怀的去接纳不完美的孩子时,她的心态也会随之变得温和、平静,所有的焦虑情绪也就会荡然无存。
3.为家长提建议献计策
(1)针对提前进入小学化学习:过早死记硬背地学习小学知识,从长远来看,弊大于利。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如兴趣、专心、坚强、自信、乐群等心理品质,以及时间观念、规则意识、任务意识等。
(2)针对孩子的入学适应能力:孩子天生具有极强的适应力,家长要信任孩子,及早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3)针对择校:作为家长需要了解到,目前教育资源的分布日趋均衡化,教育设施和师资的配置日趋合理,应该坚持以孩子就近入学为原则,克服对名牌学校的盲目崇拜。
(4)负面情绪:不要期待太高导致孩子入学前恐慌,不要盲目和别人家的孩子攀比,在幼小衔接时段不能用负能量的话语去管教孩子,父母的情绪应该和孩子保持同步,而不该将过多的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
二、开展多样性活动 为孩子缓解焦虑情绪
1.开展参观小学活动,缓解孩子对新环境的陌生焦虑
为了让大班孩子了解小学生活,参观小学是幼小衔接工作必不可少的,通过近距离感受小学的环境、课程设置、学习方式等与幼儿园的不同,可以潜移默化的减少幼儿对小学的陌生感、神秘感,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憧憬与向往,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对即将踏入的小学有了进一步真切的了解,为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2.开展“宝宝今晚不回家活动”缓解孩子离别焦虑
为了锻炼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自理能力、任务意识和责任感,减少入小学前的离别焦虑。“今夜不回家”的生活体验活动主要内容要包括夜幕中的幼儿园、食品分享、寻宝(妈妈的礼物)、集体看电影、集体排队洗漱、在没有父母的陪伴下独立入睡等,这些活动能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培养孩子的互助互爱、勇敢自立等品质,进一步做好有效衔接工作,在缓解孩子们离别焦虑的同时也让他们在快乐中把幼儿园的生活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3.开展毕业典礼仪式 缓解孩子的成长焦虑
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孩子将经历从前学龄童进入小学生的角色转变,幼儿园通过举办毕业典礼活动,能让幼儿意识到从幼儿园的幼儿状态即将进入到小学生状态的改变。在这样的典礼仪式中,象征着作为参与者的孩子新的角色和要面临的新的规范,同时他们还要接受来自仪式观摩者——亲爱的老师和爸爸妈妈们的对他们成长的承认与祝福,让他们为自己的成长而感到自豪,让他们在大人们的祝福中感受到成长的快乐,从而缓解因成长而必须离开相伴三年的老师与小伙伴们的焦虑情绪,愉快、坚定、自信的踏上小学生活!
幼儿园大班是教育过渡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否对孩子进入小学后的影响很大,因此,注重孩子的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家长和孩子缓解焦虑情绪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应该关注的问题,也是大家皆受益的主题。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可以使家长和孩子少走许多弯路。
一、以家长学校“授课”形式缓解家长焦虑
1.引导家长走出幼小衔接的教育误区
(1)片面性:引导家长轻知识准备,重能力培养。不要过份的去关注孩子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要培养、关心孩子的学习兴趣,关注孩子的生活能力的培养,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2)表面性:要让家长对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视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如有些家长认为幼儿园课桌的摆放形式模仿小学,上课时间延长,游戏时间减少,布置大量作业就觉得好;而儿童的适应能力,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自制性等常常被忽视。
(3)盲目超前性:有些家长要求幼儿园将小学的部分学习内容提前教给幼儿,孩子一入学的时候感到十分轻松,于是就會上课不专心听讲,做作业不认真,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当孩子的“储备知识”用完后,又因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而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习没有后劲。
(4)轻能力培养:现在家长都非常注重孩子的学习培养,但生活能力却一拨比一拨差。家长们需要引导孩子融入集体生活中,学会承担责任和义务,在集体生活中不会承担责任,会造成孩子间的隔阂。独立解决困难形成习惯,孩子们也会将这种习惯逐渐过渡到学习上。
2.准备好接纳不完美的孩子
家长应该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面前的不完美的孩子是家长自身的高要求或攀比造成的。因此学校授课要以我们教育者的专业知识帮助家长在对孩子的要求上要科学适当,完美的孩子也是家长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培养出来的,当家长能完全释怀的去接纳不完美的孩子时,她的心态也会随之变得温和、平静,所有的焦虑情绪也就会荡然无存。
3.为家长提建议献计策
(1)针对提前进入小学化学习:过早死记硬背地学习小学知识,从长远来看,弊大于利。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如兴趣、专心、坚强、自信、乐群等心理品质,以及时间观念、规则意识、任务意识等。
(2)针对孩子的入学适应能力:孩子天生具有极强的适应力,家长要信任孩子,及早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3)针对择校:作为家长需要了解到,目前教育资源的分布日趋均衡化,教育设施和师资的配置日趋合理,应该坚持以孩子就近入学为原则,克服对名牌学校的盲目崇拜。
(4)负面情绪:不要期待太高导致孩子入学前恐慌,不要盲目和别人家的孩子攀比,在幼小衔接时段不能用负能量的话语去管教孩子,父母的情绪应该和孩子保持同步,而不该将过多的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
二、开展多样性活动 为孩子缓解焦虑情绪
1.开展参观小学活动,缓解孩子对新环境的陌生焦虑
为了让大班孩子了解小学生活,参观小学是幼小衔接工作必不可少的,通过近距离感受小学的环境、课程设置、学习方式等与幼儿园的不同,可以潜移默化的减少幼儿对小学的陌生感、神秘感,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憧憬与向往,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对即将踏入的小学有了进一步真切的了解,为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2.开展“宝宝今晚不回家活动”缓解孩子离别焦虑
为了锻炼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自理能力、任务意识和责任感,减少入小学前的离别焦虑。“今夜不回家”的生活体验活动主要内容要包括夜幕中的幼儿园、食品分享、寻宝(妈妈的礼物)、集体看电影、集体排队洗漱、在没有父母的陪伴下独立入睡等,这些活动能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培养孩子的互助互爱、勇敢自立等品质,进一步做好有效衔接工作,在缓解孩子们离别焦虑的同时也让他们在快乐中把幼儿园的生活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3.开展毕业典礼仪式 缓解孩子的成长焦虑
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孩子将经历从前学龄童进入小学生的角色转变,幼儿园通过举办毕业典礼活动,能让幼儿意识到从幼儿园的幼儿状态即将进入到小学生状态的改变。在这样的典礼仪式中,象征着作为参与者的孩子新的角色和要面临的新的规范,同时他们还要接受来自仪式观摩者——亲爱的老师和爸爸妈妈们的对他们成长的承认与祝福,让他们为自己的成长而感到自豪,让他们在大人们的祝福中感受到成长的快乐,从而缓解因成长而必须离开相伴三年的老师与小伙伴们的焦虑情绪,愉快、坚定、自信的踏上小学生活!
幼儿园大班是教育过渡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否对孩子进入小学后的影响很大,因此,注重孩子的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家长和孩子缓解焦虑情绪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应该关注的问题,也是大家皆受益的主题。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可以使家长和孩子少走许多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