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结合美术教育的重要性,阐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根本途径,探究对学生创造力的发掘和完善。
关键词 美术教育;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1-0098-02
从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来看,最能体现社会进步的莫过于不同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当然,这是人类创新意识不断提升的结果。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和谐与发展、繁荣与稳定,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为此,关注教育发展,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如何利用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已成为当今时代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
1 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美术从字面上理解,它包含了“美”和“术”两个方面,“美”即“审美”,“术”即“技能”,是人们利用特殊的物质材料和手段,通过塑造平面或立体的视觉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情感和审美感受的艺术,囊括了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是一门形象的、情感的、文化的和多样的创造艺术。它既能为学生提供知识和技能,也能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审美意识及创新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得以完善的一种教育方式。
正如罗恩菲德所说:“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到。”诚然,罗恩菲德的理念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想象力,鼓励学生超越规范,大胆创新,在结果和效益上追求形式上的新颖,引导学生做任何事情都要思考如何与众不同,展现学生的思想和个性,这是一个创造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这给了美术教育工作者一个重要的启示,作为艺术教育中的美术教育,通过它可以培育出后现代人所必备的某些素质,拥有了这些素质,人们自身的创造能力才能得以提高,社会价值才能得以体现。
2 美术教育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美术的育人作用也越来越多地被社会所承认,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美术所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艺术性的创新能力,更是一种与人类广泛的创造活动发生联系的创新能力。为此,寻找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和方法成为了美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结合教学实际,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转换教学观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不得不承认,只要一谈到学习,部分学生是有抵触情绪的,带着情绪走进课堂,学生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至关重要。对于美术学科而言,学生学习兴趣的建立能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意识,创造出意想不到的作品,展示自我,彰显个性,为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埋下伏笔。
笔者曾经问过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你心目中的美术课是什么样的?”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各执一词,归纳起来不外乎课堂氛围要自由、活跃,课堂内容要丰富和教学模式要多样,等等。终究,他们的美术课就希望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因此,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合理利用丰富多彩的现代教学设施和技术条件,强调学习内容的新颖性,让学生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融入教学,影响和辐射学生的审美观念和情感表达,从而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地域文化是一种特殊的、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当前,在我国的美术教育体系中,由于区域性的不同,导致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的差异,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造型能力和创新思维。笔者认为,由于各个区域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艺术的本源性,关注地方生活,将本土文化融入教学中,发挥特色文化的资源优势,逐步形成特色化的教育体系,与社会接轨,与时代相融。
首先,教师要借助相应的媒介平台,收集相关的表现本土文化的优秀艺术家的美术作品给学生进行展示、讲解,与学生进行互动,允许学生从自己的认识角度发表自己的意见,毕竟学生对自己生活的环境是熟悉的,都有自己独特的发现和独立的见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容易学会发现美、鉴赏美,从而产生一种热爱家乡的情怀、创作的欲望和创造美的冲动。
其次,教师必须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身临其境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与生活交融的过程中结合艺术家的作品进行自我反思和沉淀,找寻属于自己的情感表达空间,彰显自己的个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极力倡导创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超越规范、大胆创新,尽可能多地不受外界言论的影响,自由支配自己的创造理念,体现自己的创新精神。譬如,在课业训练中,督促学生不能单一地模仿或照抄自然事物,应该结合自己对事物的认知,有感而发地进行编织、创造,避免作业的雷同,体现自己的思想。
再次,在教学内容上,不限制学生要表现的主题,让学生任意选择地域资源,自由发挥,从而保证学生能大胆而自由地设想,激活创新愿望,形成创新意识。
最后,在表现方式上,教师要打破教学常规,对学生要表现的手段不作干涉,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创作,体验美术创作过程的乐趣,诱发创新灵感的产生。
经历了这个过程,学生的作品绝对是多样的,这是学生对生活、对人生的审美态度,而具有这种审美态度的人,才真正懂得生命的价值,才能在生活中克服艰难险阻,不断去思考、去创造。
树立学生自信心,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 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时,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是很有必要的。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常规的加强学生专业训练外,还要多关注学生,走进他们的生活,尽可能做到对他们的作品多一些认可。对学生作品的一句肯定,将是学生进行创造表现的动力,对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当今的美术教育,在部分教师的眼中,“像与不像”依旧是评价学生作品“好与坏”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自信心。艺术是多元的,不同的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各不相同,表现手法更是大相径庭。为此,在美术教育中,教师要保护好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并给予其发挥个性的空间。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在他们的作品里总有一些在教师看来是不合理的、千奇百怪的东西,但这就是学生内心世界对普通事物认知的真实写照。作为教师,这个时候要走进学生的心灵,虚心地听他们讲解作品里的故事,对于不合理的地方可以给予正确引导,让学生以更充分、更准确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感受,展示自己的个性。
教师切不可在学生原有的作品上进行修改,要尊重他们,对于有新意、有特色的学生作品,教师应予以当众表扬及讲解,让这些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作品的肯定,从而树立自信心,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动力,发展自我的创新意识,这也给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增强了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 结语
总之,美术教学在注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造型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培养,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现有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到探索未知新世界的乐趣,而且能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甚至通过创新经验的不断积累,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产品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王德育,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关键词 美术教育;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1-0098-02
从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来看,最能体现社会进步的莫过于不同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当然,这是人类创新意识不断提升的结果。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和谐与发展、繁荣与稳定,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为此,关注教育发展,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如何利用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已成为当今时代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
1 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美术从字面上理解,它包含了“美”和“术”两个方面,“美”即“审美”,“术”即“技能”,是人们利用特殊的物质材料和手段,通过塑造平面或立体的视觉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情感和审美感受的艺术,囊括了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是一门形象的、情感的、文化的和多样的创造艺术。它既能为学生提供知识和技能,也能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审美意识及创新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得以完善的一种教育方式。
正如罗恩菲德所说:“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到。”诚然,罗恩菲德的理念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想象力,鼓励学生超越规范,大胆创新,在结果和效益上追求形式上的新颖,引导学生做任何事情都要思考如何与众不同,展现学生的思想和个性,这是一个创造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这给了美术教育工作者一个重要的启示,作为艺术教育中的美术教育,通过它可以培育出后现代人所必备的某些素质,拥有了这些素质,人们自身的创造能力才能得以提高,社会价值才能得以体现。
2 美术教育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美术的育人作用也越来越多地被社会所承认,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美术所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艺术性的创新能力,更是一种与人类广泛的创造活动发生联系的创新能力。为此,寻找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和方法成为了美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结合教学实际,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转换教学观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不得不承认,只要一谈到学习,部分学生是有抵触情绪的,带着情绪走进课堂,学生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至关重要。对于美术学科而言,学生学习兴趣的建立能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意识,创造出意想不到的作品,展示自我,彰显个性,为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埋下伏笔。
笔者曾经问过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你心目中的美术课是什么样的?”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各执一词,归纳起来不外乎课堂氛围要自由、活跃,课堂内容要丰富和教学模式要多样,等等。终究,他们的美术课就希望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因此,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合理利用丰富多彩的现代教学设施和技术条件,强调学习内容的新颖性,让学生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融入教学,影响和辐射学生的审美观念和情感表达,从而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地域文化是一种特殊的、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当前,在我国的美术教育体系中,由于区域性的不同,导致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的差异,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造型能力和创新思维。笔者认为,由于各个区域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艺术的本源性,关注地方生活,将本土文化融入教学中,发挥特色文化的资源优势,逐步形成特色化的教育体系,与社会接轨,与时代相融。
首先,教师要借助相应的媒介平台,收集相关的表现本土文化的优秀艺术家的美术作品给学生进行展示、讲解,与学生进行互动,允许学生从自己的认识角度发表自己的意见,毕竟学生对自己生活的环境是熟悉的,都有自己独特的发现和独立的见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容易学会发现美、鉴赏美,从而产生一种热爱家乡的情怀、创作的欲望和创造美的冲动。
其次,教师必须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身临其境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与生活交融的过程中结合艺术家的作品进行自我反思和沉淀,找寻属于自己的情感表达空间,彰显自己的个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极力倡导创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超越规范、大胆创新,尽可能多地不受外界言论的影响,自由支配自己的创造理念,体现自己的创新精神。譬如,在课业训练中,督促学生不能单一地模仿或照抄自然事物,应该结合自己对事物的认知,有感而发地进行编织、创造,避免作业的雷同,体现自己的思想。
再次,在教学内容上,不限制学生要表现的主题,让学生任意选择地域资源,自由发挥,从而保证学生能大胆而自由地设想,激活创新愿望,形成创新意识。
最后,在表现方式上,教师要打破教学常规,对学生要表现的手段不作干涉,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创作,体验美术创作过程的乐趣,诱发创新灵感的产生。
经历了这个过程,学生的作品绝对是多样的,这是学生对生活、对人生的审美态度,而具有这种审美态度的人,才真正懂得生命的价值,才能在生活中克服艰难险阻,不断去思考、去创造。
树立学生自信心,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 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时,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是很有必要的。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常规的加强学生专业训练外,还要多关注学生,走进他们的生活,尽可能做到对他们的作品多一些认可。对学生作品的一句肯定,将是学生进行创造表现的动力,对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当今的美术教育,在部分教师的眼中,“像与不像”依旧是评价学生作品“好与坏”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自信心。艺术是多元的,不同的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各不相同,表现手法更是大相径庭。为此,在美术教育中,教师要保护好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并给予其发挥个性的空间。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在他们的作品里总有一些在教师看来是不合理的、千奇百怪的东西,但这就是学生内心世界对普通事物认知的真实写照。作为教师,这个时候要走进学生的心灵,虚心地听他们讲解作品里的故事,对于不合理的地方可以给予正确引导,让学生以更充分、更准确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感受,展示自己的个性。
教师切不可在学生原有的作品上进行修改,要尊重他们,对于有新意、有特色的学生作品,教师应予以当众表扬及讲解,让这些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作品的肯定,从而树立自信心,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动力,发展自我的创新意识,这也给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增强了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 结语
总之,美术教学在注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造型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培养,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现有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到探索未知新世界的乐趣,而且能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甚至通过创新经验的不断积累,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产品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王德育,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