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的深入开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成为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深化农村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大举措,对确保粮食等农产品供给、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性任务,那么,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除了宣传好、组织好培育工作,不断打造出新型职业农民外,在档案管理方面,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档案资源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全面地、真实地反映培训情况,展示培训成果,及时掌握新型经营主体现状,进行项目监管和经验交流等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工程 档案 信息化 管理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4-0087-01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电子信息的特点
一是阶段性强,时效性明显。新农培项目启动后,按省方案要求,各项目县(市、区)有序推进培育工作,从农村劳动力基本现状的调研到培训需求的申报,从培训机构的认定到培训任务的下达,从开展培训到学员结业,从检验验收到当年的项目结束等,都说明了新农培项目的阶段性和时效性明显。及时上网、及时下载、及时保存,及时处理信息,成为项目工作特点之一。电子信息的时效性,有利于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使得处理结束后的文件信息可以及时得到应用。二是电子信息形象生动,方便保存。比较纸制的文件,电子文件有字、有声、有图、有影像、有时间,阅读方便快捷,形象生动,同时保证了信息的完整性。存储电子文件的载体丰富,如:光盘、磁盘、磁带等,容量大、体积小,大大节省了存储空间,便于携带,方便使用。三是便于共享,集中管理。电子文件可以供所有需要它的人使用,更能轻而易举地展现“多人共在网上预览同一文件,共用一个文件”的奇观。打破了纸制文件的局限性,实现了信息共享。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来说,有国家的监管系统、有工作群、有公共邮箱等,形成了一个个统一利用的平台,方便了项目工作的集中管理。四是及时备份,安全性高。新农培电子文件业务性强,信息流动量大。项目的业务工作几乎都在电脑上完成:文件的上传下达、会议通知、各类进展表、电子台账、监管软件的应用等,都离不开电脑进行信息处理。全省50多个项目县(市、区),加上各培训机构,每天在工作群上交流下载的信息总量很大。这就要求在信息处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做到眼勤、手勤,及时下载保存,对有存档价值的电子文件做好备份,提高了文件管理的安全性。五是统一窗口,开放利用。省阳光工程办公室为方便工作和管理,统一建立了工作群,各项目县也有自己的工作群,项目工作人员可随时上网查询消息,提高了电子文件信息的利用率,增加项目工作的透明度,统一的窗口,便于勾通与联系,加强了交流与学习,方便了工作,提高了效率。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档案管理观念守旧,创新意识不强。随着网络信息量的不断增加,对档案工作信息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循守旧,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只有纸制档案才是历史记录,才具有信息价值,才符合档案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思想停滞不前,影响了档案信息化的发展。二是电子档案缺少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信息工作人员往往凭借自己的习惯和工作经验进行电子文件的管理,在文件的分类、保存的期限、文件检索及电子目录的建立等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三是设备落后,技术不足。电子档案对电脑等电子设备的依赖性强,对存贮设备性能要高,而基础设备的落后、软件的短缺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电子文件科学管理的进程。四是档案管理员缺少这方面正规地、系统的培训。有的档案管理员只是熟悉传统的档案工作,应用信息手段的能力不足,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信息时代对档案管理的要求。五是网络安全意识不够,对档案信息缺少保密措施。发达的互联网络会造成档案信息泄密;资源共享对电子文件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构成了隐患;计算机病毒、黑客的入侵、电脑故障、系统问题等方面也随时会让电子文件管理受到威胁。
三、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提高认识。首先领导要重视,其次增加资金的投入。应当在每年的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投入到档案信息化软硬件的建设方面,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二是加强学习、组织培训。上级部门要不断组织这方面的学习和交流。档案管理人员除了自身不断学习业务知識外,还要积极参加培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培养积极进取、不断创新、勇于开拓的精神。三是加强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管理对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建立统一的数据库模式、统一的存储载体、统一的传输格式、统一的保存格式等。加强软件建设,拓展档案信息化的功能,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率,在服务上下工夫。四是增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法律意识。严格区分公开与非公开的电子文件,做到“上网不泄密,非密才共享”。在日常操作过程中,及时检查系统的运行状况,及时维护、及时升级软件、及时查找漏洞,保证网络的安全运行。
总之,作为一名新农培档案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档案是展示新农培工作的平台,是新农培发展史的缩影,是下步工作打算的参考……因此,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与时俱进,为档案事业做出贡献。
责任编辑:彭海多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工程 档案 信息化 管理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4-0087-01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电子信息的特点
一是阶段性强,时效性明显。新农培项目启动后,按省方案要求,各项目县(市、区)有序推进培育工作,从农村劳动力基本现状的调研到培训需求的申报,从培训机构的认定到培训任务的下达,从开展培训到学员结业,从检验验收到当年的项目结束等,都说明了新农培项目的阶段性和时效性明显。及时上网、及时下载、及时保存,及时处理信息,成为项目工作特点之一。电子信息的时效性,有利于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使得处理结束后的文件信息可以及时得到应用。二是电子信息形象生动,方便保存。比较纸制的文件,电子文件有字、有声、有图、有影像、有时间,阅读方便快捷,形象生动,同时保证了信息的完整性。存储电子文件的载体丰富,如:光盘、磁盘、磁带等,容量大、体积小,大大节省了存储空间,便于携带,方便使用。三是便于共享,集中管理。电子文件可以供所有需要它的人使用,更能轻而易举地展现“多人共在网上预览同一文件,共用一个文件”的奇观。打破了纸制文件的局限性,实现了信息共享。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来说,有国家的监管系统、有工作群、有公共邮箱等,形成了一个个统一利用的平台,方便了项目工作的集中管理。四是及时备份,安全性高。新农培电子文件业务性强,信息流动量大。项目的业务工作几乎都在电脑上完成:文件的上传下达、会议通知、各类进展表、电子台账、监管软件的应用等,都离不开电脑进行信息处理。全省50多个项目县(市、区),加上各培训机构,每天在工作群上交流下载的信息总量很大。这就要求在信息处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做到眼勤、手勤,及时下载保存,对有存档价值的电子文件做好备份,提高了文件管理的安全性。五是统一窗口,开放利用。省阳光工程办公室为方便工作和管理,统一建立了工作群,各项目县也有自己的工作群,项目工作人员可随时上网查询消息,提高了电子文件信息的利用率,增加项目工作的透明度,统一的窗口,便于勾通与联系,加强了交流与学习,方便了工作,提高了效率。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档案管理观念守旧,创新意识不强。随着网络信息量的不断增加,对档案工作信息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循守旧,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只有纸制档案才是历史记录,才具有信息价值,才符合档案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思想停滞不前,影响了档案信息化的发展。二是电子档案缺少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信息工作人员往往凭借自己的习惯和工作经验进行电子文件的管理,在文件的分类、保存的期限、文件检索及电子目录的建立等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三是设备落后,技术不足。电子档案对电脑等电子设备的依赖性强,对存贮设备性能要高,而基础设备的落后、软件的短缺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电子文件科学管理的进程。四是档案管理员缺少这方面正规地、系统的培训。有的档案管理员只是熟悉传统的档案工作,应用信息手段的能力不足,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信息时代对档案管理的要求。五是网络安全意识不够,对档案信息缺少保密措施。发达的互联网络会造成档案信息泄密;资源共享对电子文件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构成了隐患;计算机病毒、黑客的入侵、电脑故障、系统问题等方面也随时会让电子文件管理受到威胁。
三、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提高认识。首先领导要重视,其次增加资金的投入。应当在每年的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投入到档案信息化软硬件的建设方面,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二是加强学习、组织培训。上级部门要不断组织这方面的学习和交流。档案管理人员除了自身不断学习业务知識外,还要积极参加培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培养积极进取、不断创新、勇于开拓的精神。三是加强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管理对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建立统一的数据库模式、统一的存储载体、统一的传输格式、统一的保存格式等。加强软件建设,拓展档案信息化的功能,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率,在服务上下工夫。四是增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法律意识。严格区分公开与非公开的电子文件,做到“上网不泄密,非密才共享”。在日常操作过程中,及时检查系统的运行状况,及时维护、及时升级软件、及时查找漏洞,保证网络的安全运行。
总之,作为一名新农培档案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档案是展示新农培工作的平台,是新农培发展史的缩影,是下步工作打算的参考……因此,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与时俱进,为档案事业做出贡献。
责任编辑:彭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