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结合现代战争超强度、高难度的特点,后勤保障任务仅靠军队是难以完成的,必须依赖整个国家的经济力量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从军事后勤动员保障的快速性、活动的前置性、战略的威慑性、内容的全面性、时间的持续性、科技的精确性、能力的综合性七个方面论述了军事后勤动员能力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现代战争 军队后勤 动员能力 基本特征
现代战争中,要完成超强度、高难度的后勤保障任务,单凭军队平时的后勤保障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及时、有效地进行军事后勤动员。在一定程度上讲,军事后勤动员已成为决定现代战争后勤保障任务完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军事后勤动员建设不发展,就会逐渐成为我军后勤建设的“瓶颈”,特别是在我军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关键时期,军事后勤动员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认真研究和探讨现代战争条件下军事后勤动员,对于贯彻落实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加强军事后勤动员准备,确保现代战争军事行动的顺利实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世纪现代战争条件下军事后勤动员是军事活动的特殊组成部分。与军队建设、地方经济活动相比,军事后勤动员有其自身的特殊、内在的规定性,具有独特的运行方式和规律。现代战争,各种物资消耗巨大,后勤保障任务极其繁重,仅仅依靠军队现有的储备和后勤自身的保障力量是难以完成保障任务的。那就必须依靠于军事后勤动员,依赖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力量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发挥军民整体保障能力,才能完成后勤保障任务,赢得未来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那么,在着力建设军事后勤动员工作之前,我们有必要把握现代条件下军事后勤动员的基本特征,对我们深入研究军事后勤动员工作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一、军事后勤动员保障的快速性
现代高技术不断用于军事领域,军队武器装备日益高技术,使战争爆发突然,预警时间短,战争节奏明显加快,后勤准备时间仓促,对后勤保障的应变能力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军事后勤动员的速度直接影响着保障节奏。同时,“即时后勤补给”理论和实践的出现,促使着后勤保障方式由分散的概略保障向可视 的精确保障转变。这都要求军事后勤动员反应要快、周期要短、效率要高,在短 时间内发挥出最大的保障效能。军事后勤动员必须与国家的战争动员同步进行,而后勤动员环节在工作程序上又必须“先行”,这就需要提高速度,做到“四快”来保证时间上的超前:一是动员体系建立要快;二是物资器材的筹措、征用要快;三是运输要快;四是调拨、分发要快,尽量减少中间环节。
现代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的实践告诉我们,战争的主动权往往靠的是突然攻击的“闪电战法”、“迅速制敌”,首战即决战日趋凸显。对于发起战争的一方来说,为了达成战争的突然性,要求战前准备工作尽量在不被敌方察觉的情况下快速进行。这其中 “快速”二字更为重要。因为现代高技术侦察监测手段的广泛运用,使敌对双方的一举一动都在相互监视之下,几乎形成了“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的情形。所以要想达成战争的突然性,战前准备工作除了注意保密以外,必须在“快”上下功夫,以“快速”达成“突然”,在短时间内快速完成战前军事后勤动员准备工作,使对方即使发现己方有所动作,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做出必要的反应。这就要求军事后勤动员在战前必须快速进行,尽量缩短临战准备时间。
战争的这种“快”,就要求军事后勤动员必须具有快速保障能力。而军事后勤动员实现快速保障的有效途径,就是要求要有强大的军事后勤动员基础。尤其注意的是,军事后勤动员工作的难度在主客观两个方面,只有这两个方面解决好、衔接工作协调好,才能做到军事后勤动员以“以不变应万变”,实现保障的快速性。
二、军事后勤动员活动的前置性
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称霸世界的战略格局打破,世界已从对抗转向对话,由紧张转向缓和,各国政府都把注意力转向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上来。军事后勤动员看似不重要了,地位下降,实质上各国把军事后勤动员摆在了军事后勤日常工作中来。一旦国与国之间的战争爆发,任何一国展现强大的军事后勤动员能力,这就决定了战争胜负的发展趋势。
夺取现代战争的胜利,不仅依靠强大的军事实力,而且还依靠强大的军事潜力。军事后勤动员准备就是为了保证军事潜力的充分发挥。因此,在和平时期的对抗上,在寂静战场的竞争中,军事后勤动员准备也成为国与国之间较量的一种手段,成为一种很有份量的对抗力量。这种对抗虽然不象两军兵戎相见那样直接,是一种听不见炮声,看不见硝烟的潜在对抗,但它具有威慑对方和推迟、延缓、遏制战争的作用。在国与国军事后勤动员对比中,谁军事后勤动员基础好,谁就能在应付现代战争和处理突发事件中占得先机。反之,军事后勤动员滞后的国家,就会贻误战机,大大降低后勤动员的时效性,动员的结果反而会成为战争和经济的负担,甚至造成严重的失利和被动。实践告诉我们,必须重视军事后勤动员活动的前置性,才能真正做到“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
三、军事后勤动员战略的威慑性
军事后勤动员不仅仅是为了保障战争,而且也是为了避免战争。避免战争主要是通过威慑机制实现的,而军事后勤动员则是威慑机制最直接的、最典型的表现形式。
和平时期一个国家的国防威慑力,主要来源于常备军与军事后勤动员准备的有机结合。充分的军事后勤动员准备在构成国防威慑力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战略意义。在海湾战争爆发的第三天,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宣布,征召后备人员的限额提高到100万。这里包括后备军以及军事后勤保障人员。根据当时双方兵力兵器实力以及战场物资消耗情况,根本不需要如此众多的后备军、军事后勤保障人员。但为什么这样公开宣布呢?其用意有三:一是表现战争胜利的决心;二是鼓舞美军将士士气;三是给伊拉克政府造成军事压力,迫使其早日投降。古人曰:“兵者,诡道也。”1998年初发生了联合国核查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危机。美国等国立即进行军事后勤动员,向海湾派出了多艘航空母舰,各种后勤物资迅速集结到位,并对伊拉克下了最后通牒,而且北约国家领导频频会晤,协调立场,商榷北约军事后勤动员事宜。在这种情况下,伊拉克深知美军军事实力、军事后勤动员能力以及北约群国的威慑力,接受了联合国秘书长和平解决核查危机的方案。
四、军事后勤动员内容的全面性
战场瞬息万变,军事后勤动员内容也在嬗变。古代的“军事后勤动员”的内容和范围极其有限,重点是在人力和军队直接应用之物,据此可以说当时的军事后勤动员就是军事动员。近代“军事后勤动员”的范围大大扩展,不仅进行兵员动员和粮草筹措,而且扩展到经济各行业,尤其是工业动员开始发挥重要作用。不但动员生产大量枪支弹药,部分食品、日用品,也开始工业生产。但这些活动仍主要是围绕战争进行的,这个时期的“军事后勤动员”已发展为“战争动员”。走近21世纪,随着装备武器的不断变化,高技术局部战争逐步走上历史的舞台。当代的军事后勤动员,内容广、范围大、种类多,涉及政治、经济、科研、文教、卫生、生产、服务等领域,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等各个方面。同时,军事后勤动员不仅包括军队应急动员,还包括民间和疆外后勤动员。
在现代战争中,作战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海上登陆与抗登陆作战,通信干扰与反干扰作战,空降与反空降作战,地面封锁与反封锁作战等等,战争后勤保障和军事后勤动员也必须随之发生变化。军事后勤保障的对象由过去单一的步兵发展为海、陆、空、天、电、特种部队等;军事后勤保障的内容也由过去简单地保障战时步兵的吃、住和所需的作战物资转化为现代的保障航母战斗群、飞机、坦克、舰船、导弹、电子技术、防护器材等。
五、军事后勤动员时间的持续性
由于世界上多数国家在和平时期都贯彻“平战结合、军民兼容”方针,走“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的道路,武装力量后勤的规模较小,而战时后勤保障的任务又异常繁重。战争一旦爆发,就有一个持续过程,特别是大规模战争,持续时间就更长一些。战争进行的时间越长,越需要军事后勤动员有持续能力和保障的强大后劲。而且现代战争高科技大量运用,武器装备性能提高,参战力量多元,各种构成非常复杂的作战及保障等系统的出现,使军用物资的消耗剧增。抗美援朝时期,我军一个步兵师地面炮火一次齐射只消耗弹药1.1吨,而现在增加到23.9吨;海湾战争中,美军一个装甲师一昼夜作战消耗达5000吨弹药、30万加仑燃料和8万份口粮。据不完全统计,美军在半年的海湾危机和海湾战争中,50余万人共约消耗各类物资3000余万吨,几乎相当于前苏联1000多万军队在4年之久的卫国战争中消耗物资的总和的一半;由于高技术性能武器装备的增多,高技术含量的物资器材和其他特种物资消耗比重增大,有些物资消耗又比较集中,这就使后勤必须实施不间断的补充,要做到这一点,后勤动员必须要有计划、有步骤、有节奏的实施,同时不断地动员人民、依靠人民支持战争。
要做好军事后勤动员的“持续保障”,要正确处理“两建”关系。经济建设和部队建设的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提高后勤持续动员能力更是如此。经济建设和部队建设既相互依托,又相互影响。“两建”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分配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各自的建设质量。军事后勤动员将依托整体大环境在预备后勤部队和人员转服现役的组织与准备、地方人员的征集、军民通用装备的征用、民用物资的征调以及工厂企业转产等方面,积极为战争服务;正确处理“两场”关系。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发展,对新时期军事后勤动员改革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它给军事后勤动员工作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为合理配置和使用后勤动员资源提供了有效手段和便利条件,有利于提高后勤动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但是,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是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取代计划经济体制,后勤动员也必然要经历由适应计划经济体制转向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六、军事后勤动员科技的精确性
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全面投入战场以后,战役进程缩短,作战速度加快。这 就需要积极利用信息化军事后勤动员手段,全面提高动员效率,及时满足瞬间扩张的战时需求;另外随着军事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电子技术、定向能技术、隐形技术以及新材料技术的快速发展,后勤装备设施的高技术化程度提高,后勤保障的技术性增强,武器装备技术含量的提高,使后勤科技动员的地位凸显,科技力量在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要求军事后勤动员由过去的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由线式平面型向立体网络型转变。特别是在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中,交战双方都集中精锐力量,投入大量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甚至将一些正在研制还未定型的新式武器装备投入战场试用,展开激烈对抗,使得后勤保障的高技术含量增大。与此相适应,军事后勤动员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军事后勤动员中的科技成份特别是高技术成份不断增加。在海湾战争中,美军空袭作战使用弹药 21种,其中13种是精确制导炸弹或导弹,约占62%;在地面作战所使用的20种弹药中,有8种是精确制导弹药,约占40%;而美军消耗的220多万吨油料中,航空用油约为100万吨,约占油料消耗总量的一半。显然,要满足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这种需要,仅靠一般性的军事后勤动员是不行的,必须增加后勤科技动员成份,特别要加大高技术军事后勤动员的力度,动员军队和地方的科研力量加紧研制和生产高技术武器装备和各种物资,以满足战争的需要。
七、军事后勤动员能力的综合性
现代战争条件下的后勤动员必须具备综合动员能力。综合运用各种手段进行整体对抗,是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重要特点,任何单一兵种都不可能只依靠自己的力量作战,任何一种武器和技术装备也无法单独同对方众多武器和技术装备较量。只有将各军兵种、各种武器装备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相互补充,相互配合,才能形成最佳的整体作战能力,夺取战争的胜利。与此相适应,现代战争条件下的后勤动员,必须具有包括各军兵种、各种武器装备的综合动员能力,既要有与陆军作战需要相适应的军事后勤动员能力,也要有与空军、海军、二炮及多兵种作战需要相适应的军事后勤动员能力。不适当地强调某一军兵种,或忽视某一军兵种的军事后勤动员都将影响到战争的顺利进行。虽然在不同的战争样式或不同的战争阶段,军事后勤动员的内容各有侧重,但就军事后勤动员的整体而言,必须具有综合动员能力。高技术局部战争对后勤综合动员能力的要求还表现在,不仅能够进行高技术物资动员,而且能够进行高技术保障装备和设施动员,还要能够进行高技术勤务力量动员,从而真正增强后勤保障能力。
(作者单位:总后勤部军事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方振东.现代后勤动员体系建设[J].后勤学术,2006(6).
2、苏福刚.试论军地一体的省军区后勤信息化建设[J].后勤学术,2006(11).
3、张家成.海军后勤动员的特点难点重点研究[J].军事经济研究,2003(9).
4、谢新宁.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省军区快速动员研究[J].后勤学术,2005(4).
关键词:现代战争 军队后勤 动员能力 基本特征
现代战争中,要完成超强度、高难度的后勤保障任务,单凭军队平时的后勤保障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及时、有效地进行军事后勤动员。在一定程度上讲,军事后勤动员已成为决定现代战争后勤保障任务完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军事后勤动员建设不发展,就会逐渐成为我军后勤建设的“瓶颈”,特别是在我军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关键时期,军事后勤动员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认真研究和探讨现代战争条件下军事后勤动员,对于贯彻落实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加强军事后勤动员准备,确保现代战争军事行动的顺利实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世纪现代战争条件下军事后勤动员是军事活动的特殊组成部分。与军队建设、地方经济活动相比,军事后勤动员有其自身的特殊、内在的规定性,具有独特的运行方式和规律。现代战争,各种物资消耗巨大,后勤保障任务极其繁重,仅仅依靠军队现有的储备和后勤自身的保障力量是难以完成保障任务的。那就必须依靠于军事后勤动员,依赖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力量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发挥军民整体保障能力,才能完成后勤保障任务,赢得未来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那么,在着力建设军事后勤动员工作之前,我们有必要把握现代条件下军事后勤动员的基本特征,对我们深入研究军事后勤动员工作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一、军事后勤动员保障的快速性
现代高技术不断用于军事领域,军队武器装备日益高技术,使战争爆发突然,预警时间短,战争节奏明显加快,后勤准备时间仓促,对后勤保障的应变能力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军事后勤动员的速度直接影响着保障节奏。同时,“即时后勤补给”理论和实践的出现,促使着后勤保障方式由分散的概略保障向可视 的精确保障转变。这都要求军事后勤动员反应要快、周期要短、效率要高,在短 时间内发挥出最大的保障效能。军事后勤动员必须与国家的战争动员同步进行,而后勤动员环节在工作程序上又必须“先行”,这就需要提高速度,做到“四快”来保证时间上的超前:一是动员体系建立要快;二是物资器材的筹措、征用要快;三是运输要快;四是调拨、分发要快,尽量减少中间环节。
现代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的实践告诉我们,战争的主动权往往靠的是突然攻击的“闪电战法”、“迅速制敌”,首战即决战日趋凸显。对于发起战争的一方来说,为了达成战争的突然性,要求战前准备工作尽量在不被敌方察觉的情况下快速进行。这其中 “快速”二字更为重要。因为现代高技术侦察监测手段的广泛运用,使敌对双方的一举一动都在相互监视之下,几乎形成了“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的情形。所以要想达成战争的突然性,战前准备工作除了注意保密以外,必须在“快”上下功夫,以“快速”达成“突然”,在短时间内快速完成战前军事后勤动员准备工作,使对方即使发现己方有所动作,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做出必要的反应。这就要求军事后勤动员在战前必须快速进行,尽量缩短临战准备时间。
战争的这种“快”,就要求军事后勤动员必须具有快速保障能力。而军事后勤动员实现快速保障的有效途径,就是要求要有强大的军事后勤动员基础。尤其注意的是,军事后勤动员工作的难度在主客观两个方面,只有这两个方面解决好、衔接工作协调好,才能做到军事后勤动员以“以不变应万变”,实现保障的快速性。
二、军事后勤动员活动的前置性
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称霸世界的战略格局打破,世界已从对抗转向对话,由紧张转向缓和,各国政府都把注意力转向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上来。军事后勤动员看似不重要了,地位下降,实质上各国把军事后勤动员摆在了军事后勤日常工作中来。一旦国与国之间的战争爆发,任何一国展现强大的军事后勤动员能力,这就决定了战争胜负的发展趋势。
夺取现代战争的胜利,不仅依靠强大的军事实力,而且还依靠强大的军事潜力。军事后勤动员准备就是为了保证军事潜力的充分发挥。因此,在和平时期的对抗上,在寂静战场的竞争中,军事后勤动员准备也成为国与国之间较量的一种手段,成为一种很有份量的对抗力量。这种对抗虽然不象两军兵戎相见那样直接,是一种听不见炮声,看不见硝烟的潜在对抗,但它具有威慑对方和推迟、延缓、遏制战争的作用。在国与国军事后勤动员对比中,谁军事后勤动员基础好,谁就能在应付现代战争和处理突发事件中占得先机。反之,军事后勤动员滞后的国家,就会贻误战机,大大降低后勤动员的时效性,动员的结果反而会成为战争和经济的负担,甚至造成严重的失利和被动。实践告诉我们,必须重视军事后勤动员活动的前置性,才能真正做到“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
三、军事后勤动员战略的威慑性
军事后勤动员不仅仅是为了保障战争,而且也是为了避免战争。避免战争主要是通过威慑机制实现的,而军事后勤动员则是威慑机制最直接的、最典型的表现形式。
和平时期一个国家的国防威慑力,主要来源于常备军与军事后勤动员准备的有机结合。充分的军事后勤动员准备在构成国防威慑力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战略意义。在海湾战争爆发的第三天,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宣布,征召后备人员的限额提高到100万。这里包括后备军以及军事后勤保障人员。根据当时双方兵力兵器实力以及战场物资消耗情况,根本不需要如此众多的后备军、军事后勤保障人员。但为什么这样公开宣布呢?其用意有三:一是表现战争胜利的决心;二是鼓舞美军将士士气;三是给伊拉克政府造成军事压力,迫使其早日投降。古人曰:“兵者,诡道也。”1998年初发生了联合国核查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危机。美国等国立即进行军事后勤动员,向海湾派出了多艘航空母舰,各种后勤物资迅速集结到位,并对伊拉克下了最后通牒,而且北约国家领导频频会晤,协调立场,商榷北约军事后勤动员事宜。在这种情况下,伊拉克深知美军军事实力、军事后勤动员能力以及北约群国的威慑力,接受了联合国秘书长和平解决核查危机的方案。
四、军事后勤动员内容的全面性
战场瞬息万变,军事后勤动员内容也在嬗变。古代的“军事后勤动员”的内容和范围极其有限,重点是在人力和军队直接应用之物,据此可以说当时的军事后勤动员就是军事动员。近代“军事后勤动员”的范围大大扩展,不仅进行兵员动员和粮草筹措,而且扩展到经济各行业,尤其是工业动员开始发挥重要作用。不但动员生产大量枪支弹药,部分食品、日用品,也开始工业生产。但这些活动仍主要是围绕战争进行的,这个时期的“军事后勤动员”已发展为“战争动员”。走近21世纪,随着装备武器的不断变化,高技术局部战争逐步走上历史的舞台。当代的军事后勤动员,内容广、范围大、种类多,涉及政治、经济、科研、文教、卫生、生产、服务等领域,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等各个方面。同时,军事后勤动员不仅包括军队应急动员,还包括民间和疆外后勤动员。
在现代战争中,作战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海上登陆与抗登陆作战,通信干扰与反干扰作战,空降与反空降作战,地面封锁与反封锁作战等等,战争后勤保障和军事后勤动员也必须随之发生变化。军事后勤保障的对象由过去单一的步兵发展为海、陆、空、天、电、特种部队等;军事后勤保障的内容也由过去简单地保障战时步兵的吃、住和所需的作战物资转化为现代的保障航母战斗群、飞机、坦克、舰船、导弹、电子技术、防护器材等。
五、军事后勤动员时间的持续性
由于世界上多数国家在和平时期都贯彻“平战结合、军民兼容”方针,走“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的道路,武装力量后勤的规模较小,而战时后勤保障的任务又异常繁重。战争一旦爆发,就有一个持续过程,特别是大规模战争,持续时间就更长一些。战争进行的时间越长,越需要军事后勤动员有持续能力和保障的强大后劲。而且现代战争高科技大量运用,武器装备性能提高,参战力量多元,各种构成非常复杂的作战及保障等系统的出现,使军用物资的消耗剧增。抗美援朝时期,我军一个步兵师地面炮火一次齐射只消耗弹药1.1吨,而现在增加到23.9吨;海湾战争中,美军一个装甲师一昼夜作战消耗达5000吨弹药、30万加仑燃料和8万份口粮。据不完全统计,美军在半年的海湾危机和海湾战争中,50余万人共约消耗各类物资3000余万吨,几乎相当于前苏联1000多万军队在4年之久的卫国战争中消耗物资的总和的一半;由于高技术性能武器装备的增多,高技术含量的物资器材和其他特种物资消耗比重增大,有些物资消耗又比较集中,这就使后勤必须实施不间断的补充,要做到这一点,后勤动员必须要有计划、有步骤、有节奏的实施,同时不断地动员人民、依靠人民支持战争。
要做好军事后勤动员的“持续保障”,要正确处理“两建”关系。经济建设和部队建设的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提高后勤持续动员能力更是如此。经济建设和部队建设既相互依托,又相互影响。“两建”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分配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各自的建设质量。军事后勤动员将依托整体大环境在预备后勤部队和人员转服现役的组织与准备、地方人员的征集、军民通用装备的征用、民用物资的征调以及工厂企业转产等方面,积极为战争服务;正确处理“两场”关系。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发展,对新时期军事后勤动员改革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它给军事后勤动员工作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为合理配置和使用后勤动员资源提供了有效手段和便利条件,有利于提高后勤动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但是,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是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取代计划经济体制,后勤动员也必然要经历由适应计划经济体制转向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六、军事后勤动员科技的精确性
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全面投入战场以后,战役进程缩短,作战速度加快。这 就需要积极利用信息化军事后勤动员手段,全面提高动员效率,及时满足瞬间扩张的战时需求;另外随着军事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电子技术、定向能技术、隐形技术以及新材料技术的快速发展,后勤装备设施的高技术化程度提高,后勤保障的技术性增强,武器装备技术含量的提高,使后勤科技动员的地位凸显,科技力量在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要求军事后勤动员由过去的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由线式平面型向立体网络型转变。特别是在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中,交战双方都集中精锐力量,投入大量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甚至将一些正在研制还未定型的新式武器装备投入战场试用,展开激烈对抗,使得后勤保障的高技术含量增大。与此相适应,军事后勤动员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军事后勤动员中的科技成份特别是高技术成份不断增加。在海湾战争中,美军空袭作战使用弹药 21种,其中13种是精确制导炸弹或导弹,约占62%;在地面作战所使用的20种弹药中,有8种是精确制导弹药,约占40%;而美军消耗的220多万吨油料中,航空用油约为100万吨,约占油料消耗总量的一半。显然,要满足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这种需要,仅靠一般性的军事后勤动员是不行的,必须增加后勤科技动员成份,特别要加大高技术军事后勤动员的力度,动员军队和地方的科研力量加紧研制和生产高技术武器装备和各种物资,以满足战争的需要。
七、军事后勤动员能力的综合性
现代战争条件下的后勤动员必须具备综合动员能力。综合运用各种手段进行整体对抗,是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重要特点,任何单一兵种都不可能只依靠自己的力量作战,任何一种武器和技术装备也无法单独同对方众多武器和技术装备较量。只有将各军兵种、各种武器装备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相互补充,相互配合,才能形成最佳的整体作战能力,夺取战争的胜利。与此相适应,现代战争条件下的后勤动员,必须具有包括各军兵种、各种武器装备的综合动员能力,既要有与陆军作战需要相适应的军事后勤动员能力,也要有与空军、海军、二炮及多兵种作战需要相适应的军事后勤动员能力。不适当地强调某一军兵种,或忽视某一军兵种的军事后勤动员都将影响到战争的顺利进行。虽然在不同的战争样式或不同的战争阶段,军事后勤动员的内容各有侧重,但就军事后勤动员的整体而言,必须具有综合动员能力。高技术局部战争对后勤综合动员能力的要求还表现在,不仅能够进行高技术物资动员,而且能够进行高技术保障装备和设施动员,还要能够进行高技术勤务力量动员,从而真正增强后勤保障能力。
(作者单位:总后勤部军事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方振东.现代后勤动员体系建设[J].后勤学术,2006(6).
2、苏福刚.试论军地一体的省军区后勤信息化建设[J].后勤学术,2006(11).
3、张家成.海军后勤动员的特点难点重点研究[J].军事经济研究,2003(9).
4、谢新宁.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省军区快速动员研究[J].后勤学术,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