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越族早期的族群特征与文化分析

来源 :文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ar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史料研究发现,作为生活在福建地区的古老名族——闽越族,发现的历史踪迹一般都活跃在包括像今天的广东东部、江西东北地区、浙江南部以及整个福建全部。闽越族,起源于商周,闽一直是福建的名称,而真正形成闽越的时期是从东周开始,越族人迁徙到了如今的福建地区,与当地的闽族人相互融合,经过历史的演变最终变成了福建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名族——闽越族。而建立在秦汉之时的闽越国更是作为闽越族文化的繁荣时期,本文主要从解析闽越族早起的族群特征以及文化特点来让大家了解这个民族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闽越族;早期族群特征;文化
  0.引言
  越来越多的考古证明发现,距离现在十几万年前的福建地区就已经存在了其地区最古老的民族——闽。书籍中最早出现“闽”的记载是《周礼·职方氏》,而《山海经·海内南经》中也有“瓯居海中,闽在海中”的文字记载。“闽,百粤之疆也。黄虞以前,其祥不可得文矣。”这是我们在《闽都记》卷一“福建建置总叙”中得到的文献。往南迁徙的越族人与闽人相互融合,最终变成了福建地区最古老的民族——闽越族,从旧石器时代开始,闽族文化已经形成规模,商周之初更是繁荣,成为了除华夏民族之外十分独立的地域族群之一,而闽越的融合,更是创造了十分辉煌的闽越文化。
  1.闽越族的起源与早期特征
  关于闽越族的起源,在学术界,过去长期存在有不同的看法,第一种说法认为闽越族是越国破国南迁的遗族;第二种说法是闽越族一个民族,分布于福建和台湾;第三种说法认为闽是土著,越是从浙江迁入,闽越族是二个古民族的结合形成的。本文根据现有的考古发掘资料、历史文献记载,结合众多专家、学者的学术研究成果,认为古闽族与古越族融合形成了闽越族。
  1.1 闽族的起源
  闽,文献中的意思是指位于东南地区的部族。其文献《山海经·海内南经》写道:“海内东南陬以西者,瓯居海中。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三天子鄣山在闽西海北。一曰在海中。”此中文献意思中的“闽”不仅仅指的东南地区,也指生活在那里的闽族人。在古代,南方的楚国和七闽部落都被称为“蛮”。其中的七闽我们也在文献《周礼·夏官司马》中有体现,“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九谷、六畜之数要,周知其利害,乃辨九州之国,使同贯利”。此为“七闽”由来。自商周时期起,闽越地区与中原文化交流便日益加强。商朝初年,伊尹受汤之命下令四周少数民族各以其土特产来朝贡,其中有“正南瓯、邓、桂园、损子、产里、百濮、九菌,请以珠矶、玳瑁、象齿、文犀、翠羽、菌鹤、短狗为献。”从“正南”的方位看,这里提及的瓯,是指活动在闽北地区的越人。当时的周朝承认闽为异族王朝,并对在周朝的国使和闽隶加以慰藉。由此看出早期的闽人已经具有政权统治的意识。
  1.2越族的起源
  越,现有的文献记载关于“越”的并不多,但在其有关文献《说文·戉部》中“戉,斧也。”意指石头制成的斧头。其中的戉与越有何种关系呢?据考古发现甲骨文中的“戉不其来”、“戉不其获羌”中的“戉”和“越”是相通的。其意义是指使用斧头这种作为武器的居住在东南沿海的部落。而《越史遗考》中“越本国名,其族为闽,后亦用为族名,泛指古东南沿海指民族”的发现,更为我们研究“越”,提供有力史料,从文献的了解中我们可以知道在商周时期居住在东南沿海的土著人,他们曾经建立过一个越王朝,虽然越王朝的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并没有很多篇幅的描述,但是“越”已经成为了这个地区的称呼。不难发现,早期的越人就已经在摸索中慢慢熟悉了生产工具的创造与使用。
  1.3闽越族的族群早期特征
  最新的考古发现,越国的崛起始于春秋初期。当时,居住于东南沿海的越人经过连年征战逐渐统一的该地区,并在现在的浙江绍兴建立了一个越国,由于越人善于制作铁器,农耕生产比较先进,很快,越国逐渐强大。那时的越族文化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可是随着长年的征战,强大的越国逐渐衰败,公元前306年楚国一举灭掉越国,一部分越人逃亡至浙江南部的温州瓯江流域地区,发展成为后来的“瓯越”。另有一部分越人到达了位于浙江西南布的徽州地区, 往其北部建溪流域发展。此时的越人与当时居住在福建的原始居民“闽”族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与农耕技术,他们的到来使得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很大的改变。考古发现在新石器早期的闽侯溪头遗址中,仅发现了丰富的蛤蜊与蚬等贝类华师,还有赤鹿、野猪等野生动物的骨骼化石,说明当时的福建地区的原始居住主要以渔业捕捞和狩猎为主。而在新石器晚期的遗址中不仅发现了大量的贝壳与石器,也有家猪的遗骸和釜类的陶罐,可以证明当时越人的进入带给闽人的是生产生活的巨变[1]。后来铜斧铜锛的出土以及铁犁铁锄的出土都表明,迁徙的越族人及后裔和福建地区的土著居民文化相互融合,最终经过时间的演变形成了福建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闽越族。在融合中,闽越族不仅形成,还创造了璀璨的文化。
  闽越族形成之后,闽越人建立了当时仿制越过政权组织架构的闽越国。当时的秦国统一六国,而秦朝却没有向闽越国派出官员,其中原因据明代邱濬描述为“闽越今福建地,其入职方已久,非复汉时旧矣,然刘安所言南方湿毒,兵入其地,不待兵刃先自病死,与夫兵至则潜藏,兵退则复聚,持久则士卒疲倦,民苦兵事。”而闽越国走向灭亡的真正原因是公元前110年因闽越国多次的谋反,被汉军灭国。之后因“诏军吏皆将其民徙处江淮闲。东越地遂虚。”之后的闽越也慢慢在汉末时期随着汉人文化的深入而更加融合。
  2.闽越国的文化分析
  2.1闽越国的文化发展历程
  汉文化的传播首先表现在语言文字方面。闽越文字是语言的表征,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闽越人没有创造出自己的文字,而是直接接受汉字。在秦汉以前,中原汉字可能已经开始在闽越地区流通,但从城村汉城遗址出土文字来看,闽越广泛应用汉字仍然在闽越时期。文献记载闽越族历经了从汉高祖刘邦五年封无诸为闽越王,到汉武帝元封元年闽越王余善被杀,总共历时92年。在这起于公元前202年,终于公元前110年的这92年里,闽越融合的文化在这其间达到顶峰。而闽越文化的形成是从旧石器时代经历唐王朝,其中源源不断的融合中原文化而逐渐走向辉煌。   2.2闽越国的风俗习惯
  从文献记载中我们不难发现因闽越地区其特殊的地理环境而成就的风俗特异。如《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曰:“立蛇门者,以象地户也……欲东并大越,越在东南,故立蛇门以制敌国。”《说文解字》云:“闽,东南越,蛇种。从蛇,门声。”从而得知闽越是一个崇拜蛇的民族。其原因是福建地区暖热湿润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足,山林、河流众多,十分适合蛇类的生存繁殖,所以蛇类很多。由于对蛇的恐惧而逐渐演变成的敬畏之情,从而形成了崇拜蛇的习俗。从福建女性对蛇形发饰的偏爱以及闽北樟湖镇的蛇王节当中我们也可以印证这一点[2]。
  还有另为人叹为观止的是闽越人的悬棺葬习俗。研究发现因早期闽越人长期居住在山野森林较多的地带,生活来源大部分依靠捕鱼采摘山果和捕猎。依靠天然的地理环境,他们熟悉自然,利用自然给予的一切,当族人死去的时候,其亲人利用捕鱼的独木舟做成棺椁,悬在悬崖峭壁上,因此形成了特殊的悬棺葬习俗。因其居住地多是近海地区以及河流的冲积地带,长期的生活习惯使得闽越人水性极好,且十分擅长制作与使用船只。据文献”《汉书·严助传》曰:“越,方外之地,劗发纹身之民也,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习于水斗,便于用舟,地深昧而多水险。”《越绝书》卷十云:“越人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去则难从。”《逸周书·土会解》载:“东越海蛤,瓯人蝉蛇,蝉蛇顺食之美,于越纳,姑妹珍,且瓯文蜃,共人玄贝,海阳大蟹,自深桂,会稽单黾。”这些也可说明为什么闽越之地变成后来的造船基地[3]。而汉人文化的涉入,使得闽越文化向汉化的方向发展。
  2.3闽越人的文化变迁
  早期的闽越人生活十分艰苦,生产力不足,常常吃不饱穿不暖。我们从文献《史记·货殖列传》中的讲述可以了解一二,云:“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赢蛤,不待贾而足,虽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呰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越是贫穷的民族越是相信迷信传说。所以在闽越之地对牛鬼蛇神的崇拜十分严重。此种风气的盛行,更是使得闽越文化乖张奇异。“惟闽人佞鬼,想入非非,有出寻常意料之外者,其种种动作,皆是令人绝倒”(近人胡朴安 《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编 《闽 人 信 鬼 风 俗记》)。在与外界的交流中,因其西北部的武夷山断绝了与中原的通行,使得闽越人处在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环境中,所以随着时间变幻闽越人发展出了和中原大陆大相径庭的风俗习惯,如悬棺葬、船形棺、蛇崇拜、惯用舟楫、巫风盛行、生性好斗等。虽然一直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但是完全融入汉族文化的时期却是在唐朝,从那时起便形成了含有闽越文化特点的中原文明的一部分[4]。
  闽越文化随融入的华夏文明,但是其对福建地区早期的艺术形成有着重大影响。在闽越的歌舞表演中依旧有体现,如祭祀祖先时运用的头饰依然是仿造蛇的造型。
  2.结语
  总之,作为福建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闽越的文化经历了华夏文明的融合与变化,但依旧有着自己的文化形式与特点。闽越人民一方面吸收了中原文化及其它兄弟民族文化的长处,另一方面又保持和发扬自己的民族特点,创造出独特的文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闽越时期的文化艺术是闽越族,中原汉族和相邻兄弟民族共同的智慧结晶,闽越族博采众长而创造出来的灿烂文化艺术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史上辉煌的一章。因年代久远,其有史料记载的文献不多,我们很难从历史文献所载记的当中寻找到更多的线索深入探究闽越族。但是我们依旧可以从有限的遗址中去感受这个民族存在时有过的辉煌。
  【参考文献】
  [1]李伯谦.我国南方几何印纹陶遗存的分区分期及有关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2013,7(4):75-77
  [2]晁成林.闽越族早期的族群特征与文化[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5):45-46
  [3]李湘敏,谢必震.论闽越原始宗教对早期台湾社会的影响[J].东南学术,2011,6(3):102-105
  [4]徐心希.闽越青铜文化特点及相关问题探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3(4):75-79
其他文献
摘要:车削薄壁零件是车削加工的一个难点,而带螺纹的薄壁零件在车床上更加难以加工。本文结合教学中的实例,从薄壁零件的夹具设计,到螺纹加工逐一进行阐述,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既完成了生产任务,又对学生学习加工薄壁工件这个课题,从工艺分析、实际操作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薄壁零件 变形 螺纹 定位夹具  薄壁零件因为具有重量轻、节约材料、结构紧凑等特点,已日益广泛地应用在机械中。但薄壁零件的加工
期刊
摘要:作为21世纪新兴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网络视频产业,已经逐步发展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文化传播的重要推动力量,作为一种文化创意产业的代表,它参与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跨越民族、种族、国家、地区,为大众普及和传播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多样化的文化理念和精神价值。网络视频产业的诞生是大势所趋,是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推动了它的诞生发展,从2006年诞生至今方
期刊
科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在石油企业数十年的生产、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本文从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提高石油企业职工综合素质等方面展开论述,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探讨 。关键词 ;加强;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探讨  石油企业作为我国的大型支柱性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其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中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特别是在当今时代,在
期刊
摘要: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LC,它是以中央处理器为核心,综合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先进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工业控制器,它的应用面广、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已成为当代工业自动化 的主要支柱之一。本文对PLC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做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PLC;可编程控制器;电气自动化;应用;前景  1概述  电气自动化是研究与电气工程相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实验分析、研
期刊
摘要:石油能源的逐渐枯竭,煤炭汽化利用技术的进步使得煤矿开采行业一直活跃在人们视线之内,加之近些年我国矿井事故频发,采煤过程安全管理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热点问题,正在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本文对煤矿开采行业现存问题进行分析,结合采煤技术基本原则,提出几点加强煤矿开采安全管理的可行性建议,望可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煤矿采煤技术;安全管理;安全生产  煤炭始终是工业的命脉,是工业真正的食粮,尽管我国煤
期刊
摘要:音乐在体育舞蹈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音乐的旋律,舞者们的舞步也相应变化,婉转的音乐匹配缓慢的舞步,欢快激情的音乐匹配快速热辣的舞蹈。本文着重对体育舞蹈教学中音乐的应用模式与现状进行分析。  关键词:体育舞蹈 教学 音乐 应用模式 现状  1.体育舞蹈的概念  体育舞蹈在我国是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且发展迅速。因此,人们对体育舞蹈的认识和表述各不相同,关于体育舞蹈的概念也众说纷纭。笔者认为,
期刊
摘要:近年来复混肥的监督检验工作日益得到加强,产品检验工作量不断增加,对复混肥进行快速检验已成为必要。基于复混肥的氮含量是评价其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主要对可用于复混肥中氮含量进行快捷测定的简便方法进行了研究,并评价其测量不确定度。  关键词: 半微量 氮含量 不确定度 评价  随着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蓬勃发展及人们对混合肥认识的加深,复混肥的应用也在不断得到拓展。但是,不同的农作物对复混肥的要求也存
期刊
摘要:笔者根据广西南宁市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机构发展状况,并且针对这些机构里对艺术音乐课程设置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然后发现这些婴幼儿早期教育的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设置已经初具雏形,但音乐早期教育这一板块也还应根据婴幼儿的音乐生理和心理进行不断改革、补充、完善。  关键词:早期教育 艺术课程 音乐课程 婴幼儿心理发展;  一、研究背景  伴随着近几年婴儿潮的出现和我国终身教育理念的开发与进步
期刊
内容摘要:中国建筑史课程在建筑学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正发生着变化,许多建筑院校在建筑设计课程中增加了注重文脉和传统建筑意向的设计,这对中国建筑史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为更好地应对这种变化趋势,文章提出以研究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的探索,进而探讨了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走入建筑的现场教学和重于应用的模型教学这三种方法在课程中的运用。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接受并善于运用研究型的学
期刊
一、东西方的“乱伦”母题  在西方“乱伦母题”中,普遍善于用那种大喜大悲的落差来展示人物命运的曲折,用善与惡、灵与肉的斩钉截铁的冲突那种古典主义手法来刻画“彻底的英雄”,而[1]与西方文学崇尚“力”的壮美美学观不同, 以日本叙事文学为代表之一的亚洲文学中,以“乱伦”为题材的作品却大都充满了悲剧性,高雅优美,对这一母题的描写中充满了哀怨感伤又缠绵不绝,弥散着一种淡淡的悲伤,传达出的是悲剧性激情以及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