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案教学是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来确定主题,并以该主题帮助幼儿构建知识的教学活动。方案教学着重体现幼儿的自主学习,使儿童真正获得内在的发展。基于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我尝试借鉴方案教学,并结合家乡本土的资源开展主题探究。
一、主题开展过程
(一)主题网络的预设
在我设想以七星岩这一题材做主题时,首先考虑到幼儿对这方面是否感兴趣?他们对七星岩了解有多少?他们还想了解七星岩哪些方面的内容?通过对话,我了解到幼儿经常到七星岩玩,并想了解七星岩的亭、桥、岩、洞、湖等。根据幼儿的意愿,我们预设了七星岩的主题网络,并开始了探究性的学习。
(二)主题探究
在主题探究过程中,首先是由原来注重教变为注重幼儿的学,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幼儿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者、合作者和支持者。
1. 教师灵活处理预成和生成活动,把握好教与学的互动
预设以“七星岩”的传说为切人点,引发幼儿对七座岩峰的兴趣和想象。活动中,幼儿要按传说中的描述制作七座岩。问题提出后,我发现幼儿有其他的兴趣点,打破了我预设的计划。我认识到灵活把握教育契机是教师如何处理预成和生成活动关系的关键。我马上调整活动内容,向着制作七座岩的方向探究。
(1)让幼儿自由组合,培养团队精神。七座岩峰各有名称、各有特点,由谁来制作模型呢?我有意忽略安排,把自主权交给幼儿。首先让他们自由组合,自主选出组长并共同协商完成制作。
(2)在制作中养成既分工又合作的精神。制作的过程有不同的工序,我让幼儿自由地选择。共同的目标也需要他们合作完成,因此在组长的组织下,共同制作其中一座岩,从而形成团队精神。
(3)老师以合作者的角色引导幼儿。教师的角色应是灵活的,幼儿最容易接受的是合作者。合作者是平等、互助、协商、互动的总和,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才能真正发展自我。在七星岩制作的过程中,我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和幼儿一起扒泡沫,将最佳的方法在互助中教给幼儿;和幼儿一起粘拼岩峰,共同寻找出用两头尖的牙签来固定“岩石”。
2. 改革教育方法,使之更适合幼儿的发展
在探索七星岩的岩洞时,幼儿的兴趣点迁移到了洞壁上的诗,我因此收集了很多易懂且朗朗上口的诗来要求他们学习。在学习陈毅的诗“蟾蜍立水边,仙掌在其旁。朝暮两相依,恰似姐妹行”时,我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法:先试后导,先练后学。如:“蟾蜍立水边,”按诗歌的注解扩充为“蟾蜍岩站立在水的旁边。”教师边念边操作模型,让幼儿充分理解句子所描述的情景。在理解的基础上提出要求,把这句话用五个字的诗句表示,最后一个字是“边”。幼儿很快就说出“蟾蜍在水边”,经过引导,幼儿在理解“立”和“边”的不同运用后,“蟾蜍立水边”的诗句脱口而出。
3. 主题的弹性发展
跟随着主题的发展,幼儿对七星岩的了解逐步加深,也积累了很多有关知识,表达和继续探索的欲望也越来越高。因此尝试让幼儿利用建构出的“七星岩”创编新《龟兔赛跑》,幼儿均能根据七星岩的环境条件编出故事。
二、主题探究的收获
(一)幼儿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
在主题发展的过程中,教师顺应、支持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并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中寻找教育契机,生成了有益的活动。
(二)教师起到了主导的作用
在主题发展的过程中,教师树立了大课程的教育观,把握了大的发展目标,将预成和生成的活动紧密结合,互相渗透,使课程有了高度的灵活性与弹性发展。
(三)课程的整合和教育方法的灵活使用
在主题发展的过程中,教师把教育融到一天的活动中,把教育目标、内容、形式进行整合,并转化为幼儿的兴趣和需求,灵活地为幼儿构建知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幼儿的探索能力和自主性得到提高
在主题发展的过程中,幼儿通过自主探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自主学习、合作、分享、团队精神等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
(五)把家长引领到了主题之中
在主题的发展过程中,幼儿的自主探究促使家长参与到主题发展之中。老师、家长、幼儿等多方互动,使教育顺利开展,形成了教育一体化。
责任编辑 李 淳
一、主题开展过程
(一)主题网络的预设
在我设想以七星岩这一题材做主题时,首先考虑到幼儿对这方面是否感兴趣?他们对七星岩了解有多少?他们还想了解七星岩哪些方面的内容?通过对话,我了解到幼儿经常到七星岩玩,并想了解七星岩的亭、桥、岩、洞、湖等。根据幼儿的意愿,我们预设了七星岩的主题网络,并开始了探究性的学习。
(二)主题探究
在主题探究过程中,首先是由原来注重教变为注重幼儿的学,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幼儿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者、合作者和支持者。
1. 教师灵活处理预成和生成活动,把握好教与学的互动
预设以“七星岩”的传说为切人点,引发幼儿对七座岩峰的兴趣和想象。活动中,幼儿要按传说中的描述制作七座岩。问题提出后,我发现幼儿有其他的兴趣点,打破了我预设的计划。我认识到灵活把握教育契机是教师如何处理预成和生成活动关系的关键。我马上调整活动内容,向着制作七座岩的方向探究。
(1)让幼儿自由组合,培养团队精神。七座岩峰各有名称、各有特点,由谁来制作模型呢?我有意忽略安排,把自主权交给幼儿。首先让他们自由组合,自主选出组长并共同协商完成制作。
(2)在制作中养成既分工又合作的精神。制作的过程有不同的工序,我让幼儿自由地选择。共同的目标也需要他们合作完成,因此在组长的组织下,共同制作其中一座岩,从而形成团队精神。
(3)老师以合作者的角色引导幼儿。教师的角色应是灵活的,幼儿最容易接受的是合作者。合作者是平等、互助、协商、互动的总和,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才能真正发展自我。在七星岩制作的过程中,我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和幼儿一起扒泡沫,将最佳的方法在互助中教给幼儿;和幼儿一起粘拼岩峰,共同寻找出用两头尖的牙签来固定“岩石”。
2. 改革教育方法,使之更适合幼儿的发展
在探索七星岩的岩洞时,幼儿的兴趣点迁移到了洞壁上的诗,我因此收集了很多易懂且朗朗上口的诗来要求他们学习。在学习陈毅的诗“蟾蜍立水边,仙掌在其旁。朝暮两相依,恰似姐妹行”时,我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法:先试后导,先练后学。如:“蟾蜍立水边,”按诗歌的注解扩充为“蟾蜍岩站立在水的旁边。”教师边念边操作模型,让幼儿充分理解句子所描述的情景。在理解的基础上提出要求,把这句话用五个字的诗句表示,最后一个字是“边”。幼儿很快就说出“蟾蜍在水边”,经过引导,幼儿在理解“立”和“边”的不同运用后,“蟾蜍立水边”的诗句脱口而出。
3. 主题的弹性发展
跟随着主题的发展,幼儿对七星岩的了解逐步加深,也积累了很多有关知识,表达和继续探索的欲望也越来越高。因此尝试让幼儿利用建构出的“七星岩”创编新《龟兔赛跑》,幼儿均能根据七星岩的环境条件编出故事。
二、主题探究的收获
(一)幼儿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
在主题发展的过程中,教师顺应、支持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并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中寻找教育契机,生成了有益的活动。
(二)教师起到了主导的作用
在主题发展的过程中,教师树立了大课程的教育观,把握了大的发展目标,将预成和生成的活动紧密结合,互相渗透,使课程有了高度的灵活性与弹性发展。
(三)课程的整合和教育方法的灵活使用
在主题发展的过程中,教师把教育融到一天的活动中,把教育目标、内容、形式进行整合,并转化为幼儿的兴趣和需求,灵活地为幼儿构建知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幼儿的探索能力和自主性得到提高
在主题发展的过程中,幼儿通过自主探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自主学习、合作、分享、团队精神等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
(五)把家长引领到了主题之中
在主题的发展过程中,幼儿的自主探究促使家长参与到主题发展之中。老师、家长、幼儿等多方互动,使教育顺利开展,形成了教育一体化。
责任编辑 李 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