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职班主任对行为偏差学生正确引导的策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sky2605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大。中职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巨大的家庭压力、社会压力和学业压力下,非常容易出现行为偏差现象。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目前的学业,以及其将来的发展。作为中职班主任,应该加强对行为偏差学生的关注,帮助其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关键词】中职班主任;行为偏差;原因及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046-01
  引言
  中职生大多都面临了中考失意,又处于极其敏感的青春期,心理上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定的偏差,而且社会往往会给他们贴上“差等生”的标签,容易导致一些学生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甚至出现行为偏差。本文就“中职班主任对行为偏差学生正确引导的策略”这一问题,进行详细阐释!
  一、中职院校导致学生出现行为偏差现象的原因
  自身原因。中职院校的学生,其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又处于青春发育期,心理极其敏感脆弱,非常容易感情用事,情绪波动不稳定。而且很多学生之所以选择中职院校或是专业,多数是听从父母的安排,其自身缺乏对所选专业的正确认识和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严重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加之自控能力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于学校的生活是得过且过。这就容易导致学生用行为上的偏差来宣泄自己的压抑的情绪,以此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貌似在强化自己的存在感。
  家庭原因。很多家长不能正确认识家庭教育,一心忙于工作,疏于对孩子的陪伴和关爱,对于孩子的物质需求是有求必应,认为这就做到了为人父母的职责。殊不知,中职学生更加需要父母的呵护,而且他们处于青春期,心理极其敏感,情感极其脆弱,常常会用一些偏差行为来表达自己心中的委屈和不满。然而多数家长不理解孩子的这种做法,对于孩子出现行为偏差现象,只是一味打骂不止,不能耐心的对孩子进行引导和疏通,这就加重了学生的逆反心理。
  学校原因。作为班主任要实施“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但是个别班主任对于学生而言,总是高高在上,一副权威者之上的派头。对于学生出现的偏差行为,总是一味的批评和指责,加之严重警告,这种处理方式不仅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还会适得其反,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作为班主任,一味依靠学校制度来解决问题,而不去了解学生心理,只会导致学生的偏差行为越来越严重。
  社会原因。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学生接触到的科技产品越来越多,其中的不良舆论和暴力内容,例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金钱至上等思想,很容易侵蚀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的思想,导致其出现行为偏差现象。
  二、中职班主任对行为偏差学生正确引导的策略
  1.增强自身角色魅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作为班主任,要时刻注意言传身教,以自己渊博的学识和才情、高尚的德行和人格,来感染和影响学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给学生树立榜样,积极发挥示范和表率作用。以此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作为新时代的老师,还要懂得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学习,扎实自己的专业学识,及时拓宽和更新知识面,实施爱的教育,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关爱,学会与学生平等对话,如此才能不愧为人师,才能担当教书育人的重大使命。
  2.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中职学生出现偏差行为的主要原因,是家长的责骂、同学的嘲笑、老师的遗弃、和社会标签“差等生”,每一个原因都好似一把利剑,深深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再不好的学生,也有其闪光点,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呵护,聆听他们的心声,挖掘他们身上的优点和长处,以此为出发点,帮助他们逐渐树立自信心,减少其行为偏差现象。例如,针对行为偏差学生小Q,发现其特别喜欢唱歌,而且嗓音条件很好,在学校组织的一次歌唱比赛中,在班主任的鼓励下,报名参加,并一举斩获冠军,为班级获得了荣誉,舞台上手捧鲜花和奖杯的小Q露出了害羞的笑容。这件事极大地鼓励了他,同时也激发了他的上进心,从而不断地主动修正自己身上的不良行为。
  3.强化家庭教育观念。
  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要想改善学生的偏差行为,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还需要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作为班主任,应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引导家长学会与孩子和睦相处,不能一味盯着成绩看,不能一味满足学生的物质需求,要走进孩子的内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并给予足够的关爱和陪伴,学会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构建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和生活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中职学生虽然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但是他们具有超强的接受能力、操作能力,而且思维敏捷,适应性强,只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关爱,用鼓励和肯定代替批评和否定,帮助其树立信心,就能引导行为偏差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不断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白世明.浅谈中职班主任如何正確引导行为偏差学生[J].才智,2019(10).
  [2]曹世方.中职班主任正确引导行为偏差学生的策略探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03).
其他文献
【摘 要】“双证书”制度是国家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社会的需要而确立的制度,该制度能够保证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职业院校在实行“双证书”制度时,必须加强对“双证书”制度的内涵理解,将各种关系理顺,加强相关的管理工作。”双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制度,职业院校一定要确保“双证书”制度顺利执行下去,使之成为职业教育的亮点。  【关键词】“双证书”
【摘 要】生活化气息即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不仅能够从课堂中学习到相应的知识,更能够把课堂中的知识升华到生活中,学以致用。语文是我们生活中与人交流、互相理解的工具,尤其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单纯学习语文课本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所以語文的生活化十分重要,学生和教师都需要通过生活化的语文来改变自己对待语文的态度,给小学生留下语文学习的正确认识,打好基础的同时也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
研究了3种有机物料对平邑甜茶实生苗吸收根、生长根、褐色木质根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3类根对磷的吸收均符合离子吸收动力学模型.有机物料的加入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Imax,而
【摘 要】应该准备好教育活动中的教育差异,初中历史课程,三个层次的教学和工作,以保障模式中的差异性教育,为青年教学活动提供新思路初中历史课程。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差异性教育的理论知识区别,适合培养人才需求的素质教育,文献描述了差异性教育的理论内容,历史差异性分析透视可通过差异性教育质量实施教育提出了中学差异性教育实施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差异教育;实施价值;讨论  【中图分类
【摘 要】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能够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更好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本文将明确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的意义,以及探究让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意义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1-0071-0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实际融入教
【摘 要】目前,我认为要完成这个转化,在语文教学上,关键在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往往看重教法的改革,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或者说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学生在语文复习中,往往不知从何下手,我们语文老师也常常强调语文就是要靠读背,只要你对每篇课文读透背熟,就自然会考得好。当然,这也是学习方法的一种,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但这种死记硬背的读书方法,对现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