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力求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好基础,同时,促进学生整体人文素养的提高。那么教师应该在那些方面根据学生的发展状况,有效综合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带着这样的思考,笔者打开了《新课标》。其中,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让笔者受益匪浅。从中,笔者得知了作为一名英语一线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综合考虑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课程目标,结合自己学生学情和发展状况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实施建议部分共分为两个四个部分: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接下来,笔者将以自己在教学中的一节课堂设计,简要阐述笔者是如何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实施各项建议的。
作者所选教材《英语(新标准)》第八册第十模块Module 10 Unite 1 I’ll send you a postcard,是该册的最后一个模块。主要讲述了课文主角Daming,Lingling,和Amy 的暑假计划和安排。该主题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在一学期即将结束的时候,临近暑假了,学生们也都有自己的假期计划和安排。其中,课文对话内容以三个小伙伴之间的对话展开。对话中多处运用“I am going to…”和“ I will…”这两个已经学过的表示将来时态的句型来表达各自的安排。其中课文生单词分为是:granddad send postcard 和go back。
本堂课所教授班级的学生为一年级起始学习英语。在三到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较为浓厚,已经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听读预习等各项学习习惯,和老师也有相当的默契度。
通过对新课标中实施建议的研读和学习后,首先,作者通过文本分析做了课型定位。将本课定位为对话课。对话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读懂对话情节,进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作者在课堂教学环节上做了如下设计(见图一):

热身环节
在开课热身环节中,教师先将学生分组,告知学生们本堂课时的评价和竞争方式。巧妙地运用英国和中国的国旗将学生分为两组,然后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描述,猜测单词“summer”,接着,顺势谈到自己的summer plan,再提问学生暑假自己的安排和计划,并要求孩子们用相关句型I am going to…进行简单的对话。这样的话题难度适中,并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简单自然流畅与课文教学内容息息相关,学生全员参与,达到了《新课标》中实施建议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Daming: What’re you going to do this summer?
Amy: I’m going to go back to England.
Lingling: I’m going to go, too.
Lingling: I’m going to speak English every day.
Daming: That’s great!
Lingling: What about you, Daming?
Daming: I don’t know. Maybe I’ll visit my granddad’s farm.
Lingling: We’ll send you a postcard from England.
Daming: And I’ll send you a postcard from China.
Amy: Will you?
Amy. Daming. Lingling: Ha, ha, ha.
开课环节
在学生与自己的伙伴们兴高采烈谈论了自己的暑假计划后,老师用简单的一句“How about our friends Amy, Lingling and Daming?”同时在黑板上张贴三个小主人公的头像,将学生们从自己的暑假计划中引入到课文内容。过渡自然,流畅。然后要求学生们猜测他们故事中的小伙伴的暑假计划。简单的猜测,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让学生们体验了学习的乐趣。在学生们自由猜测后,老师出示挂图,让孩子们边听边找出答案并连线。
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 this summer?
Amy Lingling Daming
visit granddad’s farm go to England
听音连线中的听力输入,训练了学生获取英语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理解了课文大意,训练了学生理解文本的技能。教师在设计语言实践活动时,有明确的交流目的,真实的交流意义和具体的操作要求,同时,初步运用听说连线训练了学生获取信息,处理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课文学习
在整体听力输入后,教师通过逐图学习,展开教学。
在第一幅图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一般将来时态的特殊疑问句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summer? ”是学生们听音模仿的一个难点。学生们在第一二次听音时能理解该句含义,但模仿跟读这个句子存在一定的难度。此时教师应利用其对学生学习经历和学习水平的了解,尊重学生的个体特点,面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错的现象,要能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语言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并选择适当时机和恰当的方法,妥善处理。如,将这个长句写黑板上,帮助学生朗读模仿。

在第二幅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采用让学生在读图后回答问题 “What is Amy going to do ?”在学生回答“Amy is going to go to England.”后 教师利用 “How do you know?”这个简答问题,训练学生观察图片后,用英语思维并表达的能力。
课标以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的描述方式来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旨在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服务。教师这个简单的思考性提问,结合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和简单自然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和思考的能力。
在课文教学进入第三和第四幅图的时候,因为涉及的语言点有对be going to和will的细微差别的体会,所以,在教学进程中,老师让学生自学第三幅图,然后回答教师的提问。第四幅图关于“Maybe I’ll…”这个句型被教师弱处理,并让孩子们运用这个句型简单谈谈“If you are Daming, what will you do this summer.”让他们在对话和情境中感知will是指可能将会去做或发生的事情,在计划性方面,较be going to弱一些。这些步骤和方法是教师结合了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采用学生自学,教师直接讲解,间接渗透,学生相互交流等方式提高了他们的自护学习能力,促进学生逐步形成符合个人学习风格和需要并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英语学习策略。
在第五幅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力求体现两个目标:
1、文化目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发展跨文交际意识的能力是《新课标》较为倡导的新观点。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和语用的文化意识,在课堂中介绍西方国家人民外出旅行时,习惯给家人和朋友寄送当地明信片的习俗。让学生了解中外文化的异同,逐步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力,为跨文化交际做准备。
2 、德育目标。在介绍了西方礼仪文化后,让学生们四人小组讨论 “What present will you send to your friends and families, this summer ?”让学生结合西方礼仪,在语言文化的感悟和熏陶下更好地表达自己对家人和朋友的爱与关怀。
在第六幅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们听音后,认真读图,并在读图后回答教师的提问“Why are they laughing?” 这一简单的设计体现了教师对课文文本材料的充分利用。学生通过图片信息,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发现,Amy是在询问Daming肩上的小鸟是否会给她和Lingling寄送明信片这个细节。从而更清晰地理解文本内容。也培养了孩子们如何通过观察来学习英语语言的能力。
综合练习及总结
在逐图学习完成后,教师让孩子们自己佩戴点读笔进行朗读练习,后提出疑问并一对一解答。这一设计为学生提供了更自主发展的空间,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了有针对性的指导。在对课文表演朗读后教师提出: You can read well now, let’s see how much we have learnt.
学生关书,完成练习题单上的练习题。(见表一)
Read and fill in the missing words.

Amy, Lingling are going to go to . Lingling is going to speak every day. What about Daming? Maybe he’ll visit his granddads’ . Lingling and Amy will send Daming a from England. Daming will send them a postcard form .
这个填空环节,将有意义的写,落实到了中高段的课堂中。在整体学习结束后,让学生们根据教师提供的单词进行短文填空。实则是对故事内容的复述,选择的单词都是重要的文本信息,考察孩子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下一课时的学习打下更牢固的基础。
家庭作业
Homework
1. Write a postcard to your friends.
2. Practice reading after class.
第一项家庭作业,书写一张明信片,为学生扩展了学习渠道。
第二项作业是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检测和巩固。家庭作业评价表的设计符合新课标中,评价建议的多元化要求。评价方法合理多样,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见表二)。学生可通过自己在这一课时所学到的程度和水平,结合自己的特长或优势完成相应的作业。教师也能利用这些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做到教学相长。
通过对《新课标》实施建议的学习,笔者将自己的一堂课堂设计呈现给了大家。在学习和教学的过程中,发现要想成为英语教学路上的常青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学习和使用英语对汲取人类文明成果,借鉴外国先进技术,增进中国和世界的相互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线的英语教师肩负着不可推卸和任重道远的使命和责任。只有在专业化的道路上不断地反思,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主的专业发展意识和能力,才能更好的理解并实施《新课标》的实施建议,让我们不辱使命!

实施建议部分共分为两个四个部分: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接下来,笔者将以自己在教学中的一节课堂设计,简要阐述笔者是如何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实施各项建议的。
作者所选教材《英语(新标准)》第八册第十模块Module 10 Unite 1 I’ll send you a postcard,是该册的最后一个模块。主要讲述了课文主角Daming,Lingling,和Amy 的暑假计划和安排。该主题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在一学期即将结束的时候,临近暑假了,学生们也都有自己的假期计划和安排。其中,课文对话内容以三个小伙伴之间的对话展开。对话中多处运用“I am going to…”和“ I will…”这两个已经学过的表示将来时态的句型来表达各自的安排。其中课文生单词分为是:granddad send postcard 和go back。
本堂课所教授班级的学生为一年级起始学习英语。在三到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较为浓厚,已经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听读预习等各项学习习惯,和老师也有相当的默契度。
通过对新课标中实施建议的研读和学习后,首先,作者通过文本分析做了课型定位。将本课定位为对话课。对话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读懂对话情节,进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作者在课堂教学环节上做了如下设计(见图一):

热身环节
在开课热身环节中,教师先将学生分组,告知学生们本堂课时的评价和竞争方式。巧妙地运用英国和中国的国旗将学生分为两组,然后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描述,猜测单词“summer”,接着,顺势谈到自己的summer plan,再提问学生暑假自己的安排和计划,并要求孩子们用相关句型I am going to…进行简单的对话。这样的话题难度适中,并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简单自然流畅与课文教学内容息息相关,学生全员参与,达到了《新课标》中实施建议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Daming: What’re you going to do this summer?
Amy: I’m going to go back to England.
Lingling: I’m going to go, too.
Lingling: I’m going to speak English every day.
Daming: That’s great!
Lingling: What about you, Daming?
Daming: I don’t know. Maybe I’ll visit my granddad’s farm.
Lingling: We’ll send you a postcard from England.
Daming: And I’ll send you a postcard from China.
Amy: Will you?
Amy. Daming. Lingling: Ha, ha, ha.
开课环节
在学生与自己的伙伴们兴高采烈谈论了自己的暑假计划后,老师用简单的一句“How about our friends Amy, Lingling and Daming?”同时在黑板上张贴三个小主人公的头像,将学生们从自己的暑假计划中引入到课文内容。过渡自然,流畅。然后要求学生们猜测他们故事中的小伙伴的暑假计划。简单的猜测,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让学生们体验了学习的乐趣。在学生们自由猜测后,老师出示挂图,让孩子们边听边找出答案并连线。
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 this summer?
Amy Lingling Daming
visit granddad’s farm go to England
听音连线中的听力输入,训练了学生获取英语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理解了课文大意,训练了学生理解文本的技能。教师在设计语言实践活动时,有明确的交流目的,真实的交流意义和具体的操作要求,同时,初步运用听说连线训练了学生获取信息,处理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课文学习
在整体听力输入后,教师通过逐图学习,展开教学。
在第一幅图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一般将来时态的特殊疑问句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summer? ”是学生们听音模仿的一个难点。学生们在第一二次听音时能理解该句含义,但模仿跟读这个句子存在一定的难度。此时教师应利用其对学生学习经历和学习水平的了解,尊重学生的个体特点,面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错的现象,要能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语言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并选择适当时机和恰当的方法,妥善处理。如,将这个长句写黑板上,帮助学生朗读模仿。

在第二幅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采用让学生在读图后回答问题 “What is Amy going to do ?”在学生回答“Amy is going to go to England.”后 教师利用 “How do you know?”这个简答问题,训练学生观察图片后,用英语思维并表达的能力。
课标以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的描述方式来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旨在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服务。教师这个简单的思考性提问,结合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和简单自然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和思考的能力。
在课文教学进入第三和第四幅图的时候,因为涉及的语言点有对be going to和will的细微差别的体会,所以,在教学进程中,老师让学生自学第三幅图,然后回答教师的提问。第四幅图关于“Maybe I’ll…”这个句型被教师弱处理,并让孩子们运用这个句型简单谈谈“If you are Daming, what will you do this summer.”让他们在对话和情境中感知will是指可能将会去做或发生的事情,在计划性方面,较be going to弱一些。这些步骤和方法是教师结合了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采用学生自学,教师直接讲解,间接渗透,学生相互交流等方式提高了他们的自护学习能力,促进学生逐步形成符合个人学习风格和需要并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英语学习策略。
在第五幅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力求体现两个目标:
1、文化目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发展跨文交际意识的能力是《新课标》较为倡导的新观点。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和语用的文化意识,在课堂中介绍西方国家人民外出旅行时,习惯给家人和朋友寄送当地明信片的习俗。让学生了解中外文化的异同,逐步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力,为跨文化交际做准备。
2 、德育目标。在介绍了西方礼仪文化后,让学生们四人小组讨论 “What present will you send to your friends and families, this summer ?”让学生结合西方礼仪,在语言文化的感悟和熏陶下更好地表达自己对家人和朋友的爱与关怀。
在第六幅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们听音后,认真读图,并在读图后回答教师的提问“Why are they laughing?” 这一简单的设计体现了教师对课文文本材料的充分利用。学生通过图片信息,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发现,Amy是在询问Daming肩上的小鸟是否会给她和Lingling寄送明信片这个细节。从而更清晰地理解文本内容。也培养了孩子们如何通过观察来学习英语语言的能力。
综合练习及总结
在逐图学习完成后,教师让孩子们自己佩戴点读笔进行朗读练习,后提出疑问并一对一解答。这一设计为学生提供了更自主发展的空间,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了有针对性的指导。在对课文表演朗读后教师提出: You can read well now, let’s see how much we have learnt.
学生关书,完成练习题单上的练习题。(见表一)
Read and fill in the missing words.

Amy, Lingling are going to go to . Lingling is going to speak every day. What about Daming? Maybe he’ll visit his granddads’ . Lingling and Amy will send Daming a from England. Daming will send them a postcard form .
这个填空环节,将有意义的写,落实到了中高段的课堂中。在整体学习结束后,让学生们根据教师提供的单词进行短文填空。实则是对故事内容的复述,选择的单词都是重要的文本信息,考察孩子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下一课时的学习打下更牢固的基础。
家庭作业
Homework
1. Write a postcard to your friends.
2. Practice reading after class.
第一项家庭作业,书写一张明信片,为学生扩展了学习渠道。
第二项作业是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检测和巩固。家庭作业评价表的设计符合新课标中,评价建议的多元化要求。评价方法合理多样,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见表二)。学生可通过自己在这一课时所学到的程度和水平,结合自己的特长或优势完成相应的作业。教师也能利用这些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做到教学相长。
通过对《新课标》实施建议的学习,笔者将自己的一堂课堂设计呈现给了大家。在学习和教学的过程中,发现要想成为英语教学路上的常青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学习和使用英语对汲取人类文明成果,借鉴外国先进技术,增进中国和世界的相互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线的英语教师肩负着不可推卸和任重道远的使命和责任。只有在专业化的道路上不断地反思,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主的专业发展意识和能力,才能更好的理解并实施《新课标》的实施建议,让我们不辱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