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素在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意义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5631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时脾脏血管内皮细胞的活化程度,了解脾切除后选择素(selectin)水平的变化,探讨脾切除治疗的ITP的指征.方法A组为12例激素疗效不佳,术前sE-selectin、sP-selectin/Pl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的ITP病例;B组为8例肝炎后性肝硬化继发脾机能亢进病人.二组病人均行脾切除,术前、术后检测血小板(Plt)、选择素(P-selectin、L-selectin)、可溶性选择素(sE-selectin、sL-selectin、sP-selectin).结果A组术后获随访11例,10例反应极好,1例反应良好.术前sE-selectin水平A、B两组均高于正常,术后以近似幅度逐步下降;A组术前P-selectin明显高于B组(16.8%vs5.2%,P<0.05),术后快速下降;A组术前sP-selectin/Plt远高于B组(7.55vs2.03fg/plt,P=0.02),术后1个月两组均下降至正常水平;A组sE-selectin、P-selectin、sP-selectin/Plt在术后6个月仍维持低水平.A、B两组术前和术后L-selectin、sL-selectin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E-selectin、P-selectin参与了ITP血小板破坏的病理过程.sE-selectin、sP-selectin/Plt水平可作为术前预测ITP脾切除疗效的参考指标,高者可能手术效果较好.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P300检查在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P300检查和认知能力筛选量表(CASI)对34例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患者和与其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站收支平衡情况.方法以调查问卷方法对上海市10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资料收集.结果 10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中,有70家有业务收入,其中若不计算防保
目的了解新城疫病毒HN基因增强肿瘤抗原诱发的抗肿瘤免疫反应的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 方法将构建的HN基因-癌胚抗原(CEA)cDNA共表达质粒(pcD-CEA/HN)免疫小鼠,通过淋
目的研究广西黄曲霉毒素(AFB1)高危区肝细胞癌(HCC)患者谷胱甘肽转移酶(GST)M1的基因型.方法用GSTM1特异引物和PCR方法检测末稍血白细胞中的GSTM1基因,研究对象为:病理确诊的
目的:了解血容量监测对评价透析患者干体重和防治透析患者难治性高血压、透析中低血压中的作用.万法:38例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其中男8例,女30例,患者平均年龄(54.2±11.5)岁,
目的 研究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I(solubletumornecrosisfactorreceptor ,sTNFR I)在头颈部肿瘤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nzymelinkedimmunoso
目的 通过对 1个Liddle综合征家系的临床表现及其上皮细胞钠通道 β亚单位(hβENaC)基因的研究 ,揭示本家系发病的遗传机制 ,为诊断 (尤其产前诊断 )和治疗提供有力的佐证。
目的 分析和评价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和愈后。方法 手术切除123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其中7例为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女6例,男1例,共8个病灶。6个病灶位于桥脑,1个位于
目的通过对人脐血中CD4+和CD8+ T淋巴细胞经特异抗原刺激后,胞内细胞因子γ-IFN和IL-4分泌水平的研究,探讨人脐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低下的可能机
目的观察不同病因脾切除后感染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方法 75只Wistar大白鼠建立5组动物模型,其中4组行脾切除,所有大鼠通过盲肠结扎加穿刺(CLP)方法形成腹腔感染,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