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研究者通过对各地特色文物标本进行科学研究,然后在博物馆举办形象生动的文物陈列展览,以达到传播各地历史文化知识。作为历史文化传播的载体,但现代很多博物馆的展览都有抄袭的疑点,存在雷同之处。要使博物馆发挥其最大效果,必须要有创新性以及个性化的陈列设计。本文对博物馆展览的陈列设计的作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陈列设计;创新性;博物馆展览;科学研究;展区空间设计;时代精神;人体工程学;精品陈列
引言
“文物等的陈列是一种创造,是综合性艺术的表现。”博物馆陈列展览要求展示的内容与特色要一致,新颖的形式设计和精致的展示制作能鲜明突出博物馆展览主题的中心。无论是哪种类型博物馆的展览,都是高度集思想、学术、文化、知识、审美于一体的大众化传播载体。观众通过最直接的的视觉效应获取信息,展览的陈列设计就直接决定了博物馆的魅力,在陈列展览设计前相关人员一定要准备其学术的资料、以及对文物标本进行深切研究,并通过对展览主题、陈列标本文物及规定展区空间的进行分析研究,对文物展物与材料进行改造,以达到鲜明、准确突出展览中心思想,传播当地文化的目的。
一、陈列展览设计内容
陈列展览设计内容包括陈列展览设计的构思、展区空间设计、展示道具设计、展示区光线设计等方面。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分析问题。展区通过以上几方面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独特性,形象地将文化知识呈递给观众,观众也深刻记住展览的过程,领悟到文化的真谛。
1.陈列展览的构思
在创作陈列展览之前,应首先对其进行构思。每个展览有着各自特色的主题,即使是相同主题的展示也可以从相似的角度和方向来表达主题。对不同区域,文化程度相差大的观众也可以采用不一样的表现方式。所以,每个展会设计的内容都不尽相同,各有特色,没有相同的模式,和套路。所以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确定主题和中心,根据逻辑性、可行性,合理地组建展厅的框架、掌握节拍、组织文物,巧妙地将文物展品和创作意图互相融合在一起,才能创作出符合展厅展览主题的方案,才能精确地将信息传递给各个部门以及博物馆的工作展览团队,最后将历史知识、文化有效地传递到参观的观众,这就要有巧妙的构思。
2.陈列展览的展区空间设计
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与展区的空间相结合,也可以理解为,展览就是对展示空间充分利用并与博物馆个性巧妙融合,设计人员对展区空间进行个性化创新,巧妙地将其空间与博物馆特色融为一体。根据民意调查,金钱的投入不是衡量博物馆优秀设计作品的标准,往往许多博物馆以低投入实现高水平的陈列设计,得到人民的认可。
与此同时,陈列展览一定要为公众提供适合的环境,另他们感受到在博物馆参观是一种精神和视觉的享受,同时不由自主地参与到博物馆的各种文化活动中来。陈列展厅环境设计,在细节部分更要应体现以人为本、人文关怀。例如,不被注意到的台阶指示等,这样会给观众一种温馨、家的感觉。同时给观众创造符合普遍人心理需要的参观环境,帮助观众加深对陈列展览和文物展品的认识。在整个展厅的空间设计时,相关人员在充分理解展览内容设计的基础上,根据博物馆展厅具体条件,进行合理的空间分部,营造整体空间的氛围,使其产生的意境符合展览的主题。
3.陈列展览的展示道具设计
博物馆的展览必须借助道具来表现主题,而道具的设计效果直接影响展览的效果。展示道具的造型、颜色、规格和大小的设计,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其中包括展区的空间大小,形状结构等;展品本身的特性和营销方式等。展示的道具是为观众服务的,在活动过程中,观众主要是在展区里观摩、穿梭,因此展品道具的设计要与人体工程学相符,从人体工程学的尺寸、视听觉、心理等要素考虑其设计。另外展品道具选择的材料要符合环保理念,可重复利用并有利于回收,符合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
4.陈列展览的灯光设计
优秀的陈列展览应该关注到观众参观展览的视觉舒适度,其中陈列照明的设计应结合展览的场景设计适合的灯光效果。如今很多博物馆为了更突出历史文物或为了营造神秘的气氛,多使用封闭式灯光照明。这样的“灯光效果”忽略参展观众的感受,没意识到光照对人所产生的精神、心理压力,忽视人们的心理变化,并没有践行“以人为本”首要思想,是很难得到人们认可的。博物馆展览灯光照明不仅仅要烘托陈列的中心主题,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光线冲击对公众产生的感受,才能实现展览的效果。
二、体现时代精神,营造特有氛围
博物馆今后发展的要树立精品的意识,体现时代精神。“精品陈列”就是一个成熟完整、主题鲜明、突出特色、形式新颖,并具有很高思想性、文化性、科技艺术相结合的展览陈列。在专业人士认为,优秀突出的博物馆展览有以下几个特点:1、选题合适、主题鲜明;2、准确定位、设计符合主题;3、制作细腻、追求创新;4、注重服务、以人为本,注重效益。精品陈列不是历史文物等 “古董文物”的简单摆设展览,也不是传统类型的展览陈列形式,而是营造文化气氛给观众复述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让人深思的往事,同时给所有观众留下了一个启迪、借鉴、收获的思考空间。
营造陈列展览特有的氛围。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得到大众认可,不仅仅表现在公众的数量和各种媒介报道的数据上,更体现在该博物馆是否开办各种人性化的服务活动以及教育,是否把对历史的深入阅读、对美学的理解方向传授予社会民众,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人们观看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是为了寻找一种文化体验,寻求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因此,营造陈列展览特有的氛围显得尤为重要。高水平的展览要解决的不是简单的形式、技术等问题,而是藏品文物等的质量保证、深入研究、服务能力及合理有效的组织管理等各个环节,所以做好陈列展览项目绝非一件易事。营造展览陈列的空间氛围能引起观众的回味和思索,唤起观众的共鸣,使观众感知体验与接受博物馆环境的刺激因素,从而达到传播文化的目的。
三、现代科技对陈列展览的作用
现代科技的进步大大提高了装修材料的质量,目前越来越多新型的装饰材料诞生,这给设计人员带来更多选择余地,同时使得设计者的空间组织、平面布局等更合理。现代设计者借助科技的力量,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软件画图,并准确地绘制形体和空间之间的关系,并详细地描绘出展示空间的视觉形象。
一直以来博物馆的展示都是单一的表现方式,随着近代科技的高速发展,视听设备大量涌现在各个领域,其中博物馆展览厅也出现大量的视听设备,比如,多谋体触摸式的查询系统、声光合成操作性模型等。这些科技设备是现代科技与文化结合的体现,不可否认,这些设备往往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大大提高展览会魅力。博物馆的背景音乐使得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当展览结束后,音乐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依旧徘徊在他们的脑海中。
四、结束语
现代博物馆的陈列设计要走向人性化、多创新、有个性的设计,同时追求多层次、多方面的表现方式。展览结合人体工程学,关注观众审美心理、结合空间、光线等因素综合考虑展馆的安排。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传播的载体,与时俱进结合现代科技巧妙突出展览的中心主题,使观众产出共鸣,达到传播各地历史文化知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卫华.观众审美心理与陈列设计的艺术追求.[J].中国博物馆,2003年01月.
[2].陆保新.博物馆展示方式与展示空间关系研究.[J].建筑学报,2000.
[3].宋岭,张少伟.博物馆的展示空间及光环境.[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5.
【关键词】:陈列设计;创新性;博物馆展览;科学研究;展区空间设计;时代精神;人体工程学;精品陈列
引言
“文物等的陈列是一种创造,是综合性艺术的表现。”博物馆陈列展览要求展示的内容与特色要一致,新颖的形式设计和精致的展示制作能鲜明突出博物馆展览主题的中心。无论是哪种类型博物馆的展览,都是高度集思想、学术、文化、知识、审美于一体的大众化传播载体。观众通过最直接的的视觉效应获取信息,展览的陈列设计就直接决定了博物馆的魅力,在陈列展览设计前相关人员一定要准备其学术的资料、以及对文物标本进行深切研究,并通过对展览主题、陈列标本文物及规定展区空间的进行分析研究,对文物展物与材料进行改造,以达到鲜明、准确突出展览中心思想,传播当地文化的目的。
一、陈列展览设计内容
陈列展览设计内容包括陈列展览设计的构思、展区空间设计、展示道具设计、展示区光线设计等方面。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分析问题。展区通过以上几方面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独特性,形象地将文化知识呈递给观众,观众也深刻记住展览的过程,领悟到文化的真谛。
1.陈列展览的构思
在创作陈列展览之前,应首先对其进行构思。每个展览有着各自特色的主题,即使是相同主题的展示也可以从相似的角度和方向来表达主题。对不同区域,文化程度相差大的观众也可以采用不一样的表现方式。所以,每个展会设计的内容都不尽相同,各有特色,没有相同的模式,和套路。所以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确定主题和中心,根据逻辑性、可行性,合理地组建展厅的框架、掌握节拍、组织文物,巧妙地将文物展品和创作意图互相融合在一起,才能创作出符合展厅展览主题的方案,才能精确地将信息传递给各个部门以及博物馆的工作展览团队,最后将历史知识、文化有效地传递到参观的观众,这就要有巧妙的构思。
2.陈列展览的展区空间设计
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与展区的空间相结合,也可以理解为,展览就是对展示空间充分利用并与博物馆个性巧妙融合,设计人员对展区空间进行个性化创新,巧妙地将其空间与博物馆特色融为一体。根据民意调查,金钱的投入不是衡量博物馆优秀设计作品的标准,往往许多博物馆以低投入实现高水平的陈列设计,得到人民的认可。
与此同时,陈列展览一定要为公众提供适合的环境,另他们感受到在博物馆参观是一种精神和视觉的享受,同时不由自主地参与到博物馆的各种文化活动中来。陈列展厅环境设计,在细节部分更要应体现以人为本、人文关怀。例如,不被注意到的台阶指示等,这样会给观众一种温馨、家的感觉。同时给观众创造符合普遍人心理需要的参观环境,帮助观众加深对陈列展览和文物展品的认识。在整个展厅的空间设计时,相关人员在充分理解展览内容设计的基础上,根据博物馆展厅具体条件,进行合理的空间分部,营造整体空间的氛围,使其产生的意境符合展览的主题。
3.陈列展览的展示道具设计
博物馆的展览必须借助道具来表现主题,而道具的设计效果直接影响展览的效果。展示道具的造型、颜色、规格和大小的设计,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其中包括展区的空间大小,形状结构等;展品本身的特性和营销方式等。展示的道具是为观众服务的,在活动过程中,观众主要是在展区里观摩、穿梭,因此展品道具的设计要与人体工程学相符,从人体工程学的尺寸、视听觉、心理等要素考虑其设计。另外展品道具选择的材料要符合环保理念,可重复利用并有利于回收,符合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
4.陈列展览的灯光设计
优秀的陈列展览应该关注到观众参观展览的视觉舒适度,其中陈列照明的设计应结合展览的场景设计适合的灯光效果。如今很多博物馆为了更突出历史文物或为了营造神秘的气氛,多使用封闭式灯光照明。这样的“灯光效果”忽略参展观众的感受,没意识到光照对人所产生的精神、心理压力,忽视人们的心理变化,并没有践行“以人为本”首要思想,是很难得到人们认可的。博物馆展览灯光照明不仅仅要烘托陈列的中心主题,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光线冲击对公众产生的感受,才能实现展览的效果。
二、体现时代精神,营造特有氛围
博物馆今后发展的要树立精品的意识,体现时代精神。“精品陈列”就是一个成熟完整、主题鲜明、突出特色、形式新颖,并具有很高思想性、文化性、科技艺术相结合的展览陈列。在专业人士认为,优秀突出的博物馆展览有以下几个特点:1、选题合适、主题鲜明;2、准确定位、设计符合主题;3、制作细腻、追求创新;4、注重服务、以人为本,注重效益。精品陈列不是历史文物等 “古董文物”的简单摆设展览,也不是传统类型的展览陈列形式,而是营造文化气氛给观众复述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让人深思的往事,同时给所有观众留下了一个启迪、借鉴、收获的思考空间。
营造陈列展览特有的氛围。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得到大众认可,不仅仅表现在公众的数量和各种媒介报道的数据上,更体现在该博物馆是否开办各种人性化的服务活动以及教育,是否把对历史的深入阅读、对美学的理解方向传授予社会民众,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人们观看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是为了寻找一种文化体验,寻求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因此,营造陈列展览特有的氛围显得尤为重要。高水平的展览要解决的不是简单的形式、技术等问题,而是藏品文物等的质量保证、深入研究、服务能力及合理有效的组织管理等各个环节,所以做好陈列展览项目绝非一件易事。营造展览陈列的空间氛围能引起观众的回味和思索,唤起观众的共鸣,使观众感知体验与接受博物馆环境的刺激因素,从而达到传播文化的目的。
三、现代科技对陈列展览的作用
现代科技的进步大大提高了装修材料的质量,目前越来越多新型的装饰材料诞生,这给设计人员带来更多选择余地,同时使得设计者的空间组织、平面布局等更合理。现代设计者借助科技的力量,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软件画图,并准确地绘制形体和空间之间的关系,并详细地描绘出展示空间的视觉形象。
一直以来博物馆的展示都是单一的表现方式,随着近代科技的高速发展,视听设备大量涌现在各个领域,其中博物馆展览厅也出现大量的视听设备,比如,多谋体触摸式的查询系统、声光合成操作性模型等。这些科技设备是现代科技与文化结合的体现,不可否认,这些设备往往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大大提高展览会魅力。博物馆的背景音乐使得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当展览结束后,音乐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依旧徘徊在他们的脑海中。
四、结束语
现代博物馆的陈列设计要走向人性化、多创新、有个性的设计,同时追求多层次、多方面的表现方式。展览结合人体工程学,关注观众审美心理、结合空间、光线等因素综合考虑展馆的安排。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传播的载体,与时俱进结合现代科技巧妙突出展览的中心主题,使观众产出共鸣,达到传播各地历史文化知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卫华.观众审美心理与陈列设计的艺术追求.[J].中国博物馆,2003年01月.
[2].陆保新.博物馆展示方式与展示空间关系研究.[J].建筑学报,2000.
[3].宋岭,张少伟.博物馆的展示空间及光环境.[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