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紫禁城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r0op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禁城这个名字很少用了,现在常用的名字叫故宫,意思是过去的宫殿吧!我仍然喜欢紫禁城这个名字,那是仰望星空时得到的名字。紫垣正中,所有星宿的中心,无比崇高而有尊严。
  过金水桥进天安门算是进紫禁城的第一道门,进了这道门还得过端门才能到达进皇宫的午门。进了午门,前一个殿,后一个殿。东一个宫,西一个宫。左一套院,右一套院。总之都是大大小小的房子,徜徉其中感觉有些局促。
  据说紫禁城只是大明宫的三分之一大,难怪此地上演了无数宫斗戏。法国有句话说悲剧源于本可养50头牛的地方,却放了100头牛。生存环境局促了,当然会发生争斗。
  比起千篇一律的房子,紫禁城的角楼才是最具特色的建筑,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很有韵致。我有一个朋友的祖上是几百年前修紫禁城的木匠,几代人传下来成了世袭工匠。不记得传到哪辈儿时赶上维修角楼,这辈儿那位爷拍着胸脯说没问题,自家造的,门儿清。等拆了角楼却装不上了,木件都是预制的卯榫件,可丁可卯,乱了次序就装不上。我儿时也拆过自己的玩具,也遇到拆了装不上的结果,以大哭结束。估计那位爷同我儿时的情绪应该差不多抓狂!
  事儿最后怎么解决的不清楚,反正角楼依然在。只要有光,它就夺目。
  这个故事真假无从考证,当传说听吧。
  紫禁城有九千多间房屋,不吹牛,我至少去过一半儿。数十次进出紫禁城却多是在少年时代,所以记忆中的紫禁城和它600岁的年龄一样旧。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整个年级的学生同去参观泥塑《收租院》,这个展览竞在紫禁城里最偏的一个宫殿,很多年后听说这个地方是囚禁废皇储的。成人以后很想再去看看这个地方,七转八绕总是找不到了,大概。是儿童的记忆不可靠。
  本以為外国人画不好水墨画,没想到有个叫乔得龙的法国人一手水墨画特地道。北京“非典”疫情蔓延时,他却猫在紫禁城里一个院子一个门楼地画下了紫禁城里的房屋。画中的那黑白错落的落寞意境与我对600岁古建筑的印象完全吻合。
  我印象中紫禁城最有魅力的时刻是被白雪覆盖以后,倏忽飘雪令视觉勘察到穿越时光的寂静。此刻除了飘落的雪,一切都是静止的,历史与现实凝润在一起。
  出神武门上了景山,站在景山上俯瞰紫禁城,阳光灿烂时光芒耀眼的琉璃瓦被白雪覆盖。我忽然想起华兹华斯的几句诗:光辉曾那么耀眼,现在却从我的视线中消失。纵使再也唤不回,那绿茵葱郁,花朵绚丽的一刻,我们也不会悲伤,而是从残留中,寻找一股力量。
其他文献
40余年的人生,真正走进紫禁城只有三次。第一次在小学低年级,随父母来北京看奶奶,宫里什么样一点儿没记住,只有相册里的老照片证明了我曾到此一游。第三次也是最近的一次在今年正月初二,带着老妈、闺女一起进宫过大年,午门外排队半小时,上了雁翅楼又挤在人流里以龟速紧贴着展柜缓缓挪动,一个展览两个多小时才看完,飘雪的低温天愣是出了一身汗。当然,收获还是很大的,这么多年我终于真实地看清了宫里到底长啥样。之所以这
期刊
本期沙龙选题:故宫。想来想去,选定了这个标题《故宫故宫,我爱你》,接下来,像什么爱什么,都没关系,表达出爱意就好了。  我们往往对跟自己切身关系较远大的人、事、物,更能轻易表达“我爱你”,且不期待即时回应。比如,我们和祖国、闺蜜之间、长辈或晚辈之间……但若是狭义地卡到爱情范畴,—般要换专有名词了:表白。  我还是真爱故宫,而且是隨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爱。  最早一次逛故宫,5岁吧。使劲儿回想,我就
期刊
2019年3月30日,主题为《一个意大利记者的中国四十年》主题演讲,在中国海关博物馆举行。中国摄影家董化斌与意大利记者马达罗对话时的中心观点是对他的摄影作品的评论。马达罗表示他在拍摄中并不重视艺术形式,作品都是真实的。  自1976年至今,意大利作家、記者、摄影家阿德里亚诺·马达罗(Adnan0 Madaro)已来华210次,几乎走遍了中国,有媒体称他为“现代马可·波罗”。他是中国改革开放前夕第一
期刊
历时三年精心打磨剧本,跨越3个国家7座城市,花费150个日夜拍摄的现实主义时代青春大戏《青春斗》正在北京卫视热播。开播仅三天,网络上关于“毕业焦虑”“校园恋爱”“创业择业”等话题的讨论已不绝于耳,其中也不乏对剧中人设、家庭、情感的质疑。对此,赵宝刚在采访中一一进行了回应,并向记者讲述了《青春斗》背后的创作故事。  重塑青春成长路径  很少有哪位导演像赵宝刚这样,在从业近三十年里,每部作品都能引发社
期刊
好多年前,黄佐临还健在的时候,到他家做客完,黄宗英会就近去巴金家。在他们面前。哪怕六七十岁,满头白发。黄宗英也还是个可以扮鬼脸的小女孩。现在他们都走了,她说。在她心里。“他们永远都是天真的。”  日前,有一部叫《请你记住我》的小成本电影上映,排片和票房都几乎被商业大片淹没。但这部电影是特别的,穿插在一对年轻人影影绰绰的老上海弄堂生活中的,是赵丹和黄宗英的爱情故事,是一座城市关于电影的黄金时代。黄宗
期刊
4月的北京植物园,成了花的海洋。近日,本刊记者采访时看到园中缤纷多彩的花卉吸引着众多游人前来观赏,人们拿着的手机、相机,兴致勃勃地留影、拍照。此时,园中的白花山碧桃、红花山碧桃、粉花山碧桃、梅花、榆叶梅等多种春花已进^最佳观赏期。  北京植物园宣传处的负责人陈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由于今年春季气温回暖较早,很多早春花卉的花期都提前了一周左右。进入花期,赏花、游园的人们目益增多,我们刷公交卡进园的举
期刊
北京的文化休闲景点,除了龙潭湖,去的最多的大概就数故宫了。早些年,对于外地人来说,谈起北京,掰着手指头数,基本上都是天安门、故宫、长城、长安街、王府井。  跟许多外地人一样,当年到北京,还没来得及回头仔细端详北京站那三个大字有多大,就迫不及待第一时间赶奔天安门和故宫。  第一次进故宫,三大殿比想象中要大,住过三千佳丽的后宫和后花园比想象中要小,而且过去影视中皇家院落中的柔光魅色统统不见,原本以为会
期刊
作为一个老北京,因为近水楼台,去故宫不下数次。小时候随着学校组织的参观,基本上就是暂时逃避学习生活的一种“放风儿”。什么古迹啊,藏品啊,完全不在视野范围之内,说说笑笑间,半天儿的时间就过去了,可以说连走马观花都算不上。  再往后,长大了,少不了陪外地来的亲戚们一遍一遍地逛,毕竟,“故宮半日游”是经典项目。但囿于客人的随意和走马观花,自己也自然没心情细琢磨。不知不觉间,半辈子就过去了,作为老北京,自
期刊
敦煌研究院除了在线全天候监测莫高窟开放洞窟外,还有一批日常巡查监测的“巡诊医生”。他们每次6至8人分3组用上午2个小时走70个洞窟,下午将巡查记录带回去和过去图像对比。  “巡诊医生”们一年内会巡查完莫高窟南区和北区700多个洞窟,他们大多是从讲解员岗位上退下来后做这项监测工作,对每个洞窟十分熟悉。巡查员们常常拿着手电简、相机、记录表穿梭在各个洞窟內,拍摄壁画起甲、脱落部分,仔细查看每个洞窟的门窗
期刊
开篇,先想象一个画面:  六位礼服加身的导演先生,分别来自美国、智利、中国、俄罗斯、伊朗、英国,有才又帅气:再加一位一身千般颜色不如迷离、酒红西装的中国香港美丽女子。然后呢?七个人组成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评审团阵容,齐整亮相。  那冲击力的峰值、闪光灯的聚光点,会在哪儿?  嘿嘿,毫无迟疑:美女。  正是刘嘉玲。  而这也是北京国际电影节4月11日上演的真实一幕。  当采访人物厚重、多维时,收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