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运用 Kress&Van Leeuwen视觉语法分别从图像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来分析电影《归来》的海报,旨在探讨电影海报是如何从语言和图像的共同作用来表现电影主题,并达到宣传电影和吸引观众的目的的。
关键词:视觉语法;电影海报;《归来》
一,引言
传统上的语篇分析只注重语言文字本身,属于单模态语篇分析。但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达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文字上了,以声音、图片、视频等为中心的信息形式已经包围了我们的生活。电影海报将文字、图片、颜色和空间布局等各种符号信息融为一体来传达电影信息,是典型的多模态语篇。本文试用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对电影《归来》的海报进行多模态语篇分析,证明多模态语篇中视觉图像在意义构建中的重要作用。
二,多模态语篇分析的理论基础
根据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语言是一种社会符号,具有三大纯理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李战子,2003)。而Kress&Van Leeuwen(1996)认为图像也是一种社会符号,他们把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扩展到视觉图像的层面,创造性地提出了视觉语法理论。对应于系统功能语法的三大功能,视觉语法认为图像具有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成意义,视觉语法的提出让人们分析图像时有了权威的方法。
三,《归来》海报的多模态语篇分析
电影《归来》中讲述一个跟生死别离有关的爱情故事。陆焉识是留洋归来的教授,毕业回国后因文化大革命而沦为劳改犯。他在劳改第十七年时逃跑去见妻子,却因怕耽误自己芭蕾梦想的女儿丹丹的告密使得夫妻两人仅有咫尺之遥时却双双被阻止,陆焉识又被抓捕。文革结束后,陆焉识终于平反回家,面对的却是已经成为一名工厂女工且对他爱恨纠结的女儿和失忆了却每天都去火车站等丈夫的妻子。
本文将从图像的三个意义来分析该海报是如何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协作来反映影片主题的。
(一)图像的再现意义
图像的再现意义指图像能像语言一样如实再现客观世界中的人物、地点、事物以及人类内心世界的活动(Kress&Van Leeuwen,1996)。图像分为两种:叙事图像和概念图像。叙事图像是能够讲述一个“故事”的图像,表达一个事件或命题。图片中的参与者通过矢量(假想的斜线或人物的视线)相互连接就表示他们之间在相互作用,即在向读者讲一个“故事”。而概念图像表示图像参与者(人和物)稳定持久的状态。该海报中既有叙事图像又有概念图像。
图片中,三个主角是矢量的主要发出者。整个海报中有多个动态的反应过程。画面上陆焉识忧伤地看着妻子冯婉喻,构成一个矢量;而他后面的女儿丹丹怨恨地看着他,也构成一个矢量;在海报最前端的冯婉喻目光迷茫忧伤,正在引颈寻觅,似乎在急切地等待一个人的出现,这也构成一个矢量。以上三个矢量均为反应过程,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一个妻子一直在等待丈夫的归来,可是丈夫已经在她身边却又不认识,而女儿或许因为某事而怨恨着她的父亲。
从男主人公的装束容貌(眼镜,背包,头发花白,胡子拉碴)可以推测故事讲述的是中国的文革前后一个饱经世间沧桑的落魄的知识分子的故事。灰蓝色的天空,荒凉雪地和一只只盘旋而飞的归雁,这些画面构成一个概念图像,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蓝灰色奠定了影片忧伤沉闷的感情基调,荒凉的雪地给人一种凄凉之感,同时暗示着影片的结局,归雁象征者男主人公。
(二)图像的互动意义
图像的互动意义指图像的制作者、图像所表征的人事物和图像观看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互动意义的实现因素有四个:接触、社会距离、态度和情态。
1. 接触
根据图像上的参与者是否直视图像观看者,图像可分别分为“索取”类和“提供”类图像。索求”类图像指图像参与者的目光指向图像观看者,而“提供”类图像指图像参与者与图像观看者的目光没有接触。海报中丹丹下巴稍微内收,眼镜直视她父亲;陆焉识稍微侧头看着他妻子;冯婉喻下巴微微抬起,眼镜一直注视着远方,都属于“提供”类,他们跟图像观看者不存在想象中的人际关系, 起着提供信息的作用:冯婉喻急切地翘首企盼她丈夫的归来,陆焉识希望妻子能够认出他;丹丹对父亲是爱恨纠结。
2.社会距离
根据视觉语法理论,图像参与者与图像观看者之间的亲疏远近关系和镜头取景有关。特写(只看见脸和头)表示亲近距离,镜头中出现头和肩表示个人近距离,取景于腰部以上是个人远距离,取景于整个人是社会近距离,镜头中出现整个人并且周围有空间环绕则表示社会远距离,若至少有四至五个人的距离则为公共距离。海报上三个主人公均只出现头和肩,是个人近距离,这能容易使观看者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另外还暗示影片中主人公们的遭遇是那个时代大多数人们的共同遭遇,他们的故事能够跟那个时代的人们引起共鸣。
3. 视角
视角体现图像观看者对图像参与者所持的主客观态度。该海报是从正面角度拍摄的主观图像,设计者选取水平视角,是希望该图像给观看者带来亲近感,让观众如同身处其中,容易找到情感共鸣。
4. 情态
情态是指的是人们对所关注的世界做出陈述的真实度和可信度。视觉语法规定可以通过色彩的饱和度、区分度、调和度等八个视觉标记来表现情态。该海报主色调是蓝灰白,色彩饱和度和区分度都不高,属于低情态。表明影片主基调忧伤压抑,人物内心苦闷苍凉。但要注意妻子冯婉喻所戴的大红围巾,这是该海报中最亮的,属于高情态,代表她风雨无阻等待丈夫归来的决心。
(三)图像的构图意义
图像的构图意义指语篇中各成分的空间顺序,包括三个方面:信息值、显著度和取景。信息值是通过图像中参与者在图像中所处位置来实现的。显著性是通过图像中参与者的尺寸大小、颜色明亮度等来实现,取景是指组织手段,通过视觉框架策略来实现(李战子,2003)。该海报中的三个主人公占据了图像的大部分空间,信息值很高。图像最上面一行红色字“生死离别旷世之恋”虽然字体不是很大,却是用红色字体,显著度很强,充分体现了影片主题。图像中下方“归来”二字是片名,字体最大,且是繁体字,表现出了影片年代感和文艺感。英文片名和电影上映的日期,字体较小,显著度较弱。而图像左下角是导演张艺谋的名字,是稍大红色字体,信息值较高,这是因为张艺谋是著名导演,对电影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图像最下方一行字“4K IMAX”用浓重的黑色字体,信息值较高。这表明了影片的拍摄技术手段:4K高清视效,并且是中国电影史上首部IMAX文艺大片。
四,结语
通过对图片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的分析,可以看出这幅海报象征明显,人物眼里带戏,灰暗的色调烘托了主题。文字和图像互相补充,共同构建了影片主题,激发了观众的观看兴趣。
参考文献
[1] 李战子. 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 J ]. 外语研究,2003,(05):1—8.
[2] Kress. G. and T. van Leeuwen. 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 [M]. London: Routledge, 1996.
关键词:视觉语法;电影海报;《归来》
一,引言
传统上的语篇分析只注重语言文字本身,属于单模态语篇分析。但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达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文字上了,以声音、图片、视频等为中心的信息形式已经包围了我们的生活。电影海报将文字、图片、颜色和空间布局等各种符号信息融为一体来传达电影信息,是典型的多模态语篇。本文试用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对电影《归来》的海报进行多模态语篇分析,证明多模态语篇中视觉图像在意义构建中的重要作用。
二,多模态语篇分析的理论基础
根据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语言是一种社会符号,具有三大纯理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李战子,2003)。而Kress&Van Leeuwen(1996)认为图像也是一种社会符号,他们把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扩展到视觉图像的层面,创造性地提出了视觉语法理论。对应于系统功能语法的三大功能,视觉语法认为图像具有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成意义,视觉语法的提出让人们分析图像时有了权威的方法。
三,《归来》海报的多模态语篇分析
电影《归来》中讲述一个跟生死别离有关的爱情故事。陆焉识是留洋归来的教授,毕业回国后因文化大革命而沦为劳改犯。他在劳改第十七年时逃跑去见妻子,却因怕耽误自己芭蕾梦想的女儿丹丹的告密使得夫妻两人仅有咫尺之遥时却双双被阻止,陆焉识又被抓捕。文革结束后,陆焉识终于平反回家,面对的却是已经成为一名工厂女工且对他爱恨纠结的女儿和失忆了却每天都去火车站等丈夫的妻子。
本文将从图像的三个意义来分析该海报是如何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协作来反映影片主题的。
(一)图像的再现意义
图像的再现意义指图像能像语言一样如实再现客观世界中的人物、地点、事物以及人类内心世界的活动(Kress&Van Leeuwen,1996)。图像分为两种:叙事图像和概念图像。叙事图像是能够讲述一个“故事”的图像,表达一个事件或命题。图片中的参与者通过矢量(假想的斜线或人物的视线)相互连接就表示他们之间在相互作用,即在向读者讲一个“故事”。而概念图像表示图像参与者(人和物)稳定持久的状态。该海报中既有叙事图像又有概念图像。
图片中,三个主角是矢量的主要发出者。整个海报中有多个动态的反应过程。画面上陆焉识忧伤地看着妻子冯婉喻,构成一个矢量;而他后面的女儿丹丹怨恨地看着他,也构成一个矢量;在海报最前端的冯婉喻目光迷茫忧伤,正在引颈寻觅,似乎在急切地等待一个人的出现,这也构成一个矢量。以上三个矢量均为反应过程,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一个妻子一直在等待丈夫的归来,可是丈夫已经在她身边却又不认识,而女儿或许因为某事而怨恨着她的父亲。
从男主人公的装束容貌(眼镜,背包,头发花白,胡子拉碴)可以推测故事讲述的是中国的文革前后一个饱经世间沧桑的落魄的知识分子的故事。灰蓝色的天空,荒凉雪地和一只只盘旋而飞的归雁,这些画面构成一个概念图像,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蓝灰色奠定了影片忧伤沉闷的感情基调,荒凉的雪地给人一种凄凉之感,同时暗示着影片的结局,归雁象征者男主人公。
(二)图像的互动意义
图像的互动意义指图像的制作者、图像所表征的人事物和图像观看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互动意义的实现因素有四个:接触、社会距离、态度和情态。
1. 接触
根据图像上的参与者是否直视图像观看者,图像可分别分为“索取”类和“提供”类图像。索求”类图像指图像参与者的目光指向图像观看者,而“提供”类图像指图像参与者与图像观看者的目光没有接触。海报中丹丹下巴稍微内收,眼镜直视她父亲;陆焉识稍微侧头看着他妻子;冯婉喻下巴微微抬起,眼镜一直注视着远方,都属于“提供”类,他们跟图像观看者不存在想象中的人际关系, 起着提供信息的作用:冯婉喻急切地翘首企盼她丈夫的归来,陆焉识希望妻子能够认出他;丹丹对父亲是爱恨纠结。
2.社会距离
根据视觉语法理论,图像参与者与图像观看者之间的亲疏远近关系和镜头取景有关。特写(只看见脸和头)表示亲近距离,镜头中出现头和肩表示个人近距离,取景于腰部以上是个人远距离,取景于整个人是社会近距离,镜头中出现整个人并且周围有空间环绕则表示社会远距离,若至少有四至五个人的距离则为公共距离。海报上三个主人公均只出现头和肩,是个人近距离,这能容易使观看者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另外还暗示影片中主人公们的遭遇是那个时代大多数人们的共同遭遇,他们的故事能够跟那个时代的人们引起共鸣。
3. 视角
视角体现图像观看者对图像参与者所持的主客观态度。该海报是从正面角度拍摄的主观图像,设计者选取水平视角,是希望该图像给观看者带来亲近感,让观众如同身处其中,容易找到情感共鸣。
4. 情态
情态是指的是人们对所关注的世界做出陈述的真实度和可信度。视觉语法规定可以通过色彩的饱和度、区分度、调和度等八个视觉标记来表现情态。该海报主色调是蓝灰白,色彩饱和度和区分度都不高,属于低情态。表明影片主基调忧伤压抑,人物内心苦闷苍凉。但要注意妻子冯婉喻所戴的大红围巾,这是该海报中最亮的,属于高情态,代表她风雨无阻等待丈夫归来的决心。
(三)图像的构图意义
图像的构图意义指语篇中各成分的空间顺序,包括三个方面:信息值、显著度和取景。信息值是通过图像中参与者在图像中所处位置来实现的。显著性是通过图像中参与者的尺寸大小、颜色明亮度等来实现,取景是指组织手段,通过视觉框架策略来实现(李战子,2003)。该海报中的三个主人公占据了图像的大部分空间,信息值很高。图像最上面一行红色字“生死离别旷世之恋”虽然字体不是很大,却是用红色字体,显著度很强,充分体现了影片主题。图像中下方“归来”二字是片名,字体最大,且是繁体字,表现出了影片年代感和文艺感。英文片名和电影上映的日期,字体较小,显著度较弱。而图像左下角是导演张艺谋的名字,是稍大红色字体,信息值较高,这是因为张艺谋是著名导演,对电影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图像最下方一行字“4K IMAX”用浓重的黑色字体,信息值较高。这表明了影片的拍摄技术手段:4K高清视效,并且是中国电影史上首部IMAX文艺大片。
四,结语
通过对图片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的分析,可以看出这幅海报象征明显,人物眼里带戏,灰暗的色调烘托了主题。文字和图像互相补充,共同构建了影片主题,激发了观众的观看兴趣。
参考文献
[1] 李战子. 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 J ]. 外语研究,2003,(05):1—8.
[2] Kress. G. and T. van Leeuwen. 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 [M]. London: Routledge,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