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牧十万朵梅花的群雄逐

来源 :昆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xie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放牧十万朵梅花的群雄逐鹿
  放牧春天。放牧十万朵梅花,沿老罕王的箭簇
  围猎出一个丰腴的田园。那最先吐蕊的一朵
  何止会引得龙颜大悦,更会令生生不息
  万代千秋的花季,成为永远的恩宠,永远的盛典
  永远的,欢愉在寇河之滨乃至辽河岸畔的
  高傲的生灵和高贵的歌赞
  鹿鸣,总是在花季之后变得极富质感
  风往西吹。草肥水暖。梅花鹿的爱情在歌声中
  被一遍遍流转——站在高岗之上的驯鹿人
  心潮即刻变得很是舒缓,满眼梅花的跳荡
  转瞬幻化出一波又一波浩漫的花汛,并以更加欢畅的
  鸣叫,将整整一个早春彻底充填
  可是究竟是鹿群陶醉了梅花,还是梅花唤醒了春天
  ——在西丰,五百年的积攒,让一个吉祥的族群
  愈发变得尊贵和高端。像是每一只梅花鹿的身后
  都可以闪现出一张幸福的笑脸,像是每一个西丰人的
  笑容深处,都有十万朵梅花炫舞的
  群雄逐鹿的快慰,好梦成真的惊叹
  掬一捧寇河水寄望明天
  从上游到下游,每一颗水滴都可以折射明天
  就像伫立岸畔,极目向远已然成为每一个寇河人家
  本能的习惯。水流的落差,何止是勾画了波光的潋滟
  激越而出的浪花,更加明晰了对新美日子的追逐
  对动人画境的装点——恰如我在此一时刻
  深情地掬起一捧寇河水,
  渴望就此融入深邃撩人的蔚蓝
  水声,由来都是诗话的信笺。即若翻阅,自会发现寇河
  抒发的动人灵感——高丽盘道。妈呼岭。冰砬山……
  无一不吸引了一众又一众的异乡客,
  仔细检索,静心浏览
  尔后,更以生动的唱叙,将那爱意传播到水外之水
  山外之山——寇河的诗情画意,但需回眸
  自然当是一部比之寇河还要深长的,长卷
  只是我,仍要向远。超越目力所及,心力所及
  将一条河和一座城的瞩望,推向明天的明天——
  让河流的每一处岸畔,到处都繁茂盎然的生机
  到处都聚拢养生的休闲,到处都丰美幸福的欢颜
  让每一次直面寇河的亲近,每一次啜饮清澈的瞬间
  立时会生发出无尽的爱意,酩酊酣畅,流连忘返
  和一只小鹿站成一种思念
  置身多氧的冰砬山麓,小鹿的呼吸何其恬静
  像是所有的高峻,转而化作了平川,刚刚的每一次
  腾跃,都是闲情。只是我,早已热汗涔涔
  不是因为疲惫,而是一种难舍的情愫顷刻
  储满了心胸——从走进西丰的那一刻起
  它稚嫩的呼唤便已经将这爱怜的心神牵得生疼
  何必还要对视。何必还要拥在怀中
  我的心璧已难承这亲情般的抚慰,更怕那欢跃的
  心跳,从此将相思的心弦反复拨弄——我真后悔
  不该闯入这一方梅花盛放的领地,不该亲近
  由来就会惹人爱怜的生灵,不该在不曾想要相思的
  季節,贸然遁入多情的西丰
  偏偏,小鹿同样更爱回头
  ——哦这天生的花坞,由来便是个情种
  ——它像是在说:你既已来过,便再不要往来相送
  不如就采摘下一朵梅花,恒久根植在心壤之上
  纵使远去,对这一方田园的相思,自也会随那
  一场又一场的梅花雨,悄然盛开在温暖的梦中
其他文献
初秋的鱼鸟河荷花池,别有风味。荷香轻袭,如无数条章鱼千丝万缕的吸盘,揪紧我略显单薄的衣衫,不容商榷,直截了当地将人拉入荷花的乐园。  没有残荷听雨,目之所及,“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仿佛不知秋之将至,拚命抓住夏天灿烂的尾巴,炫耀绽放之美妙。  痴情的鸟儿,温柔的阳光下,伫立于怒放的荷花花瓣,喙吻爪抚,忘乎所以地撩妹求婚,全然不顾游人的相机一刻不停地捕风捉影。  怀春的荷花欲拒还迎,娇羞
期刊
我现在已到了中年,却刚想起要做一个女人。  一直以来我从没有觉得自己是个女人,也没有被认为是女人,从来都是被朋友称作“假小子”“女汉子”,我也从没有提出过质疑,反正这样的称呼里有了“女”字就已经代表了我的性别,谁叫我从来没有女人的一面呢。  是的,我有一个顽皮过头讨人嫌的童年。每天凌乱的头发满脸的鼻涕,这倒不是我的妈妈不收拾打扮我,而是她很少能有机会打扮我,因为我很少能出现在她面前。我从不会在路上
期刊
我家的家风应该从一副对联说起。小时候我在农村老家住过一段时间,记得爷爷经常让我站在堂屋的八仙桌上,指着一副泛白的红色对联念道:“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那拖长的尾音袅袅娜娜,极富音韵美感,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爷爷解释给我说:“做人要老实,还要多读书。”对联中间有位老先生的画像,微微前倾而立,双手交叉放于胸前,胡须飘飘,颇有仙气。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是孔子的画像。对于爷爷而言,中国
期刊
自古以来,“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传统美德永世相傳。我出生在一个普普通通的五口之家,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在父母的呵护下子女们都健康快乐地成长,在言传身教中我们也懂得了一些明事知理、孝敬老人的道理。  礼貌待客,踏实做人  父母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见着人要懂礼貌,乡邻乡亲的,住在一起就是邻居,远亲不如近邻嘛,遇到叔叔、伯伯、婶婶要有礼貌,主动打招呼。是的,
期刊
你的长发飘起来了,比历史的围栏还高;  你的天问,楚王听到了吗?你手中的长剑,既然不能杀死敌人,还要它何用?  那,就杀死自己吧。  一些浪花,織成银闪闪的光环,你会发现,生和死就在中间,它们和命运之光一起跳跃。  那条与你相伴的鱼,早已上岸,它眼里的艾草,成了一个节日的祭品。  有些香,有些苦。  请回五月  准备好龙舟,我们把你请回来;  请回五月,请回楚的岸芷汀兰。  这个节日有些心痛,路漫
期刊
奶奶要是活到今天,应该有110岁整了,奶奶是2000年离开我们的,走了已经整整17年,可是我对奶奶的想念,却是越来越浓,奶奶常常就在脑子里转悠,转悠,转悠,直转到我的眼泪要流下来,奶奶活着该多好。  奶奶是地主的女儿,年轻的时候净享福,没遭过什么罪,嫁给了爷爷,爷爷当时是沐浴联中的校长,在旧社会,也算是门当户对了。奶奶从娘家带来了3个伙计,4匹骡子,还有2头驴,住的大房子前后都是大院子,大房子之间
期刊
“烟台彭氏菜根香杯”“我的家风故事”原创散文大赛征文专辑  不用扳指头也能算出,几十年来,有多少朋友陆续离开了自己的故乡,安居城市,我也算是大致如此。  他们离开家乡后,多半在城里活得很滋润,有的还风生水起。回忆起故乡故土、风土人情,都说得头头是道,感情不舍,滔滔不绝。他们大都能写出优美的文章,怀念自己的家乡轶事。我却总觉得没什么可说可写的,好像故乡离我很远,忽而又很近。我曾经也提起了很多次笔,总
期刊
我和百合是一个村的。百合她有着清纯可人的容貌、高雅纯洁的气质。那年她是我村综合商店分店的一名售货员,我是我村综合商店的会计。百合虽然身体单薄,可她却有着一颗善良的心。  我妈家和百合所在的商店只有一步之遥,妈妈经常领着我儿到商店买东西,时间久了有时我儿就自己到商店去玩。看到我儿走进来,百合总是很高兴地买些我儿喜欢吃的小食品给他,那年我儿才5岁。我家邻居王大妈的孙子叫亚楠,我儿经常和亚楠在一起玩耍。
期刊
在义和镇  总觉得这片广袤而空旷的土地  有河水的波纹;像胶木唱片  静止于奔跑的鹿群  这些泛光的水纹  来自于黄河的摆尾;就像生命的  一场偶遇,留下蓬草的丛林  把身子俯下去  内心,就会有一种攀升的鸟鸣  清澈而圆润  柳树的叶子,像树上会飞的鱼  复活的灵魂;向着大海逼近  拂面而来的追忆,让我不敢颓废  在此,我们不再谈论蝉声的隐退  泥沙的贫瘠、凋谢和枯萎  我们只说义和镇的月亮和槐
期刊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优秀的人对话,我们仿佛遇到了知音,感觉文字背后始终有一双注视的眼神,那么热切,那么深情。甚至,我们说不出一句感激的话,只是喃喃一声:“哦,你也在这里吗?”我们一直以为自己是那么孤独,却原来,文字背后有知己,行文之间有知心,可是,为什么我没能早一点来到这里呢?  我读的书不多,却挑剔得很。在纸质书籍有些泛滥的时代,我希望用有限的时间读精品的书,这样的想法,有时就演变成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