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试图阐述从维特根施坦的前期哲学建立成果基础之上,对后期哲学中所建立的新的语言观进行剖析,了解哲学混乱的治理问题,防止哲学走向不能理解的黑洞区域。
关键词 事实 语言 逻辑 语言游戏 理论
维特根施坦的两本哲学著作《逻辑哲学论》、《哲学研究》,可以分别定义为他的两个哲学研究时期的主要思想。《逻辑哲学论》被认定为他的前期哲学代表作,这个研究阶段主要是针对语言与逻辑的关系;他的《哲学研究》则看作为他的后期哲学代表作,对语言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开立先河地进行创新性研究。维特根施坦的思想创新,给哲学文献编撰和学术研究带来了新鲜土壤,对当代的哲学思想有着及其深远的影响。他曾说:“我无法去创立一个新的学派,因为我不想被人简单重复性地仿效”。维特根施坦与弗兰克.拉姆塞无数次学术探讨之后,他对自己过去的研究重新审视思考,从而进行研究转变正式进入其哲学研究后期。他改变了发表在自己作品《逻辑哲学论》中的观点,认为书中许多观点有着严重的错误。这种错误会反映出逻辑方面的错误,以及语言理论方面的错误内容,而且还认为《逻辑哲学论》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基调都有相关错误。他更深刻地意识到:“哲学家们的命题和问题大多数由于对大家对语言意图的错误理解”。维特根施坦进入到后期研究以来,对本人以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比较彻底的再认识,这样的情况是很少发生的事情。本文试图阐述维特根施坦是如何自己哲学来治理哲学混乱病的情况。
维特根施坦对于语言以及世界的两者关系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他有着与其他哲学家截然不同的研究结论:“世界即是事实的总和,而不是简单物的总和。那所有存在的东西,即事实,就可以确切地说是原子事实的存在”。维特根施坦以上观点背驰于传统本体论的“世界即是涵括了一切存在者的总体”。维特根斯坦对人类的思想进行了更加独到的分析,提出认识世界即是认识世界事实的总体这一观点。他还创新提出“图像”的概念,将图像定义为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大脑能够通过这种抽象的思维方式接受信息。图像是基于事实本来面貌产生的一些逻辑关系,以语言作为外衣显现在我们面前。维特根斯坦认为:“事实在大脑中出现的图像就是思想,原子事实是能够被大脑所思考的”。这句话的可以被理解为:我们大脑中能够显现出反映出原子事实的清晰图像。思想是语言沟通的必需品,这里也能反应出维特根斯坦特别看重语言的作用。他认为“思想是有意义的命题。命题的总和就是语言”。能够看出维特根斯坦得出与世界沟通的途径是通过:世界—事实—思想—命题—语言。在这里维特根斯坦还特别强调:越寻求语言高层次反映逻辑,就必须具有高度正确表达。维特根斯坦还认为:“要通过语言去表现某种与逻辑相违背的事实,同在几何学中要用坐标来表现与空间规律矛盾的图形,或求出一个不存在的点的坐标一样地不可能”。
如果说,维特根施坦的前期研究主要是针对语言的理这个方面进行思考,突破口就是从逻辑与语言的两者的相互关系来对这个问题进行认识。进入到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后期,他的研究主要方向为语言哲学,他认识到仅对逻辑与语言模式进行研究是非常局限的,并将此观点发表在《哲学研究》书中。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说的:“我们越是仔细地去考察实际的语言,它和我们的要求之间产生的冲突就越尖锐(因为逻辑的晶体般的纯粹性当然不是研究出来的;它是一种内在的要求。)”。这个观点可以表述为:掌握语言的含义不光只是否从符合逻辑这个维度去思考。进入哲学研究后期发明 “语言游戏” 这个概念,并将它定义为语言和行动合二为一的整体。“语言游戏”的最大特点是必须将语言放置于日常生活中进行理解,语言能够得以今日的发展是离不开社会这个大背景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所以放在生活大环境中去理解语言意思,能够大大提高其准确性。
维特根施坦认为我们会遇到这么多哲学疑问的原因,是由于“对语言表达的误解。在前期学术研究中,《逻辑哲学论》企图通过一些能够表述的方式,做到高准确以及符合事情的可描述。然而进入到后哲学时期,维特根施坦则把精力投入于非抽象、非简单的、非单一的、没有确定的语言运作过程研究。语言即是产生哲学问题的最本质原因,我们是借助语言来探讨哲学问题,所以对于语言的科学使用正是解决误区的有效办法。语言既然有这样的误导能力,我们更要对它进行深入研究,深入到语言的不同区域的不同作用。他不再一味以阐明语言的本质寻求消除逻辑语言的混乱,他认为正是由于这点才会产生哲学问题。
维特根施坦唤起大众对语言表达的重视,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目的:一方面,他使我们意识到应该反思某个概念在哲学中以及实际生活中起什么作用;另一方面他也使得我们注意到语言的不同区域用法的差别。他相信通过这些办法寻求到一种准确的表达方式,就能很好的诊断出哲学问题。维特根施坦认为:“我们应该停止使用多余的解释,而只使用简单的描述”。或者直接就让哲学做到如其所示,因为作为一个有思想并且欲求表达的人,我们的感受、话语和心理感受以及其他表达都需要用语言来作为外衣进行传递内容,对任何事情进行阐述也是以我们内心思路去进行的。但是,维特根施坦不要我们把关注仅停止于表面,应该努力寻求描述使用语言中的深层含义,他还提出必须看透现象。我们说的到底是什么?比如什么是思想?什么是氧气?哲学家们总是寻求一种科学的方式去认识,以及科学解答问题,最终往往会走向形而上学的领域并且容易引起误解。就像在《忏悔录》中所描述的那样:“或许没有人提问于我,我倒还能领会他是什么;但是当我被要求回答它是什么时,我就十分困惑于怎么解答。”就似乎我们对我们身边的事物,都会以我们自己的方式去摸清它们的本质以及加以解释,错误就出自我们的解释之上。我们需要真正扭转的是我们探讨问题的方式,而不是用一种解释或理论建构去展现它的模样,而是用朴实的描述去展现它。对于这个世界上某些现象的本质并不需要我们去挖掘,这样做往往会让它失去它的本来面目。
在后期研究中,他做了一个恰当且万分形象的比喻:“比如在一间房内,有一面墙上画着一排的假门,有个人为了想出去一遍又一遍在这排假门上瞎忙活,但是他不知的是,其实他只需要转身打开身后的那扇门而已”。这个小故事在我读到的时候,真的感觉内心豁然开朗,其实事物的本质确实就是如此,不需用添加特别的语言去解释,只需要描述它的本质就行了。他在后期研究时想出这样一个办法可以避免走向形而上学。意义本身是日常用语中的一个词,我们只有在弄清它的用法时才能理解它,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要弄清“说明意义”这个物体的活动方式即使用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说,说明意义就是说明某种事物的用法。他在后期研究中提到:把用法和意义简单的把两者等同起来是不适当的,更确切的说是不要去思考意义,而去探讨用法。我觉得这个可以使大家完全避免走向混乱不清的境地,就是简单的不去追问表达式的意义仅仅是观察它的用法就可以了。
从他哲学研究的观点变化,可以简单地进行总结:前期研究时期,他一直借以符合实践、科学的方法从逻辑与语言的两个维度来掌握语言的含义;进入后期研究时,他的哲学观点发生了转变,他不是完全对前期的废弃,而是依附于前期哲学之上而建立起来的哲学,他认为对语言的理解和把握必须以日常生活为起点,这样才能理解其含义不偏离真实。他说:“哲学不应以任何方式干涉语言的实际使用,它最终只能是对语言的实际使用进行描述”。维特根斯坦关注日常生活的语言哲学观点,他转变了把语言看成是人类的一种活动,语言的意义是由语言的具体使用来规定的。很明显地可以看出维特根施坦处理哲学问题完全不同于其他哲学家,他不仅仅是在哲学思想上独树一帜,开启现代语言哲学的先河影响深远,很好地治理哲学研究中混乱问题。
参考文献:
[1]麦金.维特根施坦于.哲学研究[M].2007.
[2]施太阁缪勒.当代哲学主流[M].2000.
[3]王大为.论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观点及其影响[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
[4]田园 刘可欣.从世界到生活形式—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哲学转变原因探析[J].现代哲学,2002.
[5]孙斌,张艳芬.从“ 对象” 到“ 看 ”—维特根斯坦语言观的一个转变[J].现代哲学,2003.
(作者单位:重庆理工大学)
关键词 事实 语言 逻辑 语言游戏 理论
维特根施坦的两本哲学著作《逻辑哲学论》、《哲学研究》,可以分别定义为他的两个哲学研究时期的主要思想。《逻辑哲学论》被认定为他的前期哲学代表作,这个研究阶段主要是针对语言与逻辑的关系;他的《哲学研究》则看作为他的后期哲学代表作,对语言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开立先河地进行创新性研究。维特根施坦的思想创新,给哲学文献编撰和学术研究带来了新鲜土壤,对当代的哲学思想有着及其深远的影响。他曾说:“我无法去创立一个新的学派,因为我不想被人简单重复性地仿效”。维特根施坦与弗兰克.拉姆塞无数次学术探讨之后,他对自己过去的研究重新审视思考,从而进行研究转变正式进入其哲学研究后期。他改变了发表在自己作品《逻辑哲学论》中的观点,认为书中许多观点有着严重的错误。这种错误会反映出逻辑方面的错误,以及语言理论方面的错误内容,而且还认为《逻辑哲学论》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基调都有相关错误。他更深刻地意识到:“哲学家们的命题和问题大多数由于对大家对语言意图的错误理解”。维特根施坦进入到后期研究以来,对本人以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比较彻底的再认识,这样的情况是很少发生的事情。本文试图阐述维特根施坦是如何自己哲学来治理哲学混乱病的情况。
维特根施坦对于语言以及世界的两者关系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他有着与其他哲学家截然不同的研究结论:“世界即是事实的总和,而不是简单物的总和。那所有存在的东西,即事实,就可以确切地说是原子事实的存在”。维特根施坦以上观点背驰于传统本体论的“世界即是涵括了一切存在者的总体”。维特根斯坦对人类的思想进行了更加独到的分析,提出认识世界即是认识世界事实的总体这一观点。他还创新提出“图像”的概念,将图像定义为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大脑能够通过这种抽象的思维方式接受信息。图像是基于事实本来面貌产生的一些逻辑关系,以语言作为外衣显现在我们面前。维特根斯坦认为:“事实在大脑中出现的图像就是思想,原子事实是能够被大脑所思考的”。这句话的可以被理解为:我们大脑中能够显现出反映出原子事实的清晰图像。思想是语言沟通的必需品,这里也能反应出维特根斯坦特别看重语言的作用。他认为“思想是有意义的命题。命题的总和就是语言”。能够看出维特根斯坦得出与世界沟通的途径是通过:世界—事实—思想—命题—语言。在这里维特根斯坦还特别强调:越寻求语言高层次反映逻辑,就必须具有高度正确表达。维特根斯坦还认为:“要通过语言去表现某种与逻辑相违背的事实,同在几何学中要用坐标来表现与空间规律矛盾的图形,或求出一个不存在的点的坐标一样地不可能”。
如果说,维特根施坦的前期研究主要是针对语言的理这个方面进行思考,突破口就是从逻辑与语言的两者的相互关系来对这个问题进行认识。进入到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后期,他的研究主要方向为语言哲学,他认识到仅对逻辑与语言模式进行研究是非常局限的,并将此观点发表在《哲学研究》书中。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说的:“我们越是仔细地去考察实际的语言,它和我们的要求之间产生的冲突就越尖锐(因为逻辑的晶体般的纯粹性当然不是研究出来的;它是一种内在的要求。)”。这个观点可以表述为:掌握语言的含义不光只是否从符合逻辑这个维度去思考。进入哲学研究后期发明 “语言游戏” 这个概念,并将它定义为语言和行动合二为一的整体。“语言游戏”的最大特点是必须将语言放置于日常生活中进行理解,语言能够得以今日的发展是离不开社会这个大背景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所以放在生活大环境中去理解语言意思,能够大大提高其准确性。
维特根施坦认为我们会遇到这么多哲学疑问的原因,是由于“对语言表达的误解。在前期学术研究中,《逻辑哲学论》企图通过一些能够表述的方式,做到高准确以及符合事情的可描述。然而进入到后哲学时期,维特根施坦则把精力投入于非抽象、非简单的、非单一的、没有确定的语言运作过程研究。语言即是产生哲学问题的最本质原因,我们是借助语言来探讨哲学问题,所以对于语言的科学使用正是解决误区的有效办法。语言既然有这样的误导能力,我们更要对它进行深入研究,深入到语言的不同区域的不同作用。他不再一味以阐明语言的本质寻求消除逻辑语言的混乱,他认为正是由于这点才会产生哲学问题。
维特根施坦唤起大众对语言表达的重视,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目的:一方面,他使我们意识到应该反思某个概念在哲学中以及实际生活中起什么作用;另一方面他也使得我们注意到语言的不同区域用法的差别。他相信通过这些办法寻求到一种准确的表达方式,就能很好的诊断出哲学问题。维特根施坦认为:“我们应该停止使用多余的解释,而只使用简单的描述”。或者直接就让哲学做到如其所示,因为作为一个有思想并且欲求表达的人,我们的感受、话语和心理感受以及其他表达都需要用语言来作为外衣进行传递内容,对任何事情进行阐述也是以我们内心思路去进行的。但是,维特根施坦不要我们把关注仅停止于表面,应该努力寻求描述使用语言中的深层含义,他还提出必须看透现象。我们说的到底是什么?比如什么是思想?什么是氧气?哲学家们总是寻求一种科学的方式去认识,以及科学解答问题,最终往往会走向形而上学的领域并且容易引起误解。就像在《忏悔录》中所描述的那样:“或许没有人提问于我,我倒还能领会他是什么;但是当我被要求回答它是什么时,我就十分困惑于怎么解答。”就似乎我们对我们身边的事物,都会以我们自己的方式去摸清它们的本质以及加以解释,错误就出自我们的解释之上。我们需要真正扭转的是我们探讨问题的方式,而不是用一种解释或理论建构去展现它的模样,而是用朴实的描述去展现它。对于这个世界上某些现象的本质并不需要我们去挖掘,这样做往往会让它失去它的本来面目。
在后期研究中,他做了一个恰当且万分形象的比喻:“比如在一间房内,有一面墙上画着一排的假门,有个人为了想出去一遍又一遍在这排假门上瞎忙活,但是他不知的是,其实他只需要转身打开身后的那扇门而已”。这个小故事在我读到的时候,真的感觉内心豁然开朗,其实事物的本质确实就是如此,不需用添加特别的语言去解释,只需要描述它的本质就行了。他在后期研究时想出这样一个办法可以避免走向形而上学。意义本身是日常用语中的一个词,我们只有在弄清它的用法时才能理解它,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要弄清“说明意义”这个物体的活动方式即使用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说,说明意义就是说明某种事物的用法。他在后期研究中提到:把用法和意义简单的把两者等同起来是不适当的,更确切的说是不要去思考意义,而去探讨用法。我觉得这个可以使大家完全避免走向混乱不清的境地,就是简单的不去追问表达式的意义仅仅是观察它的用法就可以了。
从他哲学研究的观点变化,可以简单地进行总结:前期研究时期,他一直借以符合实践、科学的方法从逻辑与语言的两个维度来掌握语言的含义;进入后期研究时,他的哲学观点发生了转变,他不是完全对前期的废弃,而是依附于前期哲学之上而建立起来的哲学,他认为对语言的理解和把握必须以日常生活为起点,这样才能理解其含义不偏离真实。他说:“哲学不应以任何方式干涉语言的实际使用,它最终只能是对语言的实际使用进行描述”。维特根斯坦关注日常生活的语言哲学观点,他转变了把语言看成是人类的一种活动,语言的意义是由语言的具体使用来规定的。很明显地可以看出维特根施坦处理哲学问题完全不同于其他哲学家,他不仅仅是在哲学思想上独树一帜,开启现代语言哲学的先河影响深远,很好地治理哲学研究中混乱问题。
参考文献:
[1]麦金.维特根施坦于.哲学研究[M].2007.
[2]施太阁缪勒.当代哲学主流[M].2000.
[3]王大为.论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观点及其影响[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
[4]田园 刘可欣.从世界到生活形式—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哲学转变原因探析[J].现代哲学,2002.
[5]孙斌,张艳芬.从“ 对象” 到“ 看 ”—维特根斯坦语言观的一个转变[J].现代哲学,2003.
(作者单位:重庆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