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事先的约定,我们每两周一次调位子,这次,我先征求了12个小组长的意见:原则上是整个组不想调动的提出来,其他的不提出的就仍然由老师安排合作小组。结果只有2个小组的组长提出,他们的小组合作很好,积极性很高,成绩提升很快,不动了。为此,我想还是好差搭配分组得了。
表格刚贴出来,小D来了,一脸的不高兴。我很纳闷了,为了他,我这次可是把班上最好的同学给做同座了,还不满意,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我也立马拉下脸。“怎么啦?”我说。小D微微抬头说,“我知道老师为我好,可以我心里难受,他给我压力。”平时大大咧咧的小D说这话时,真像有天大的委屈。
我气不打一处来,整个组就他一个双差生,年级倒数了,各个组都怕要他,他还“得理卖乖”。是第一组组长主动挑担子说要帮他进步的,应该感激还来不及。“有你挑的组吗?也不看看自己。”我甩出一句。
听了我的狠话。他什么也不说回去了。
接下来几天,教室内,总看到组长课余悉心的辅导他;上课有时他开小差,组长提醒他;组内讨论时,同学们热烈的进行着,组长不忘记问他有没有意见。多么尽责的组长的。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期待下次的考试快点到来。
双周如期而至,我迫不及待的看小D 的各门分数,傻眼了。还是老样子,选修比原来还差劲。不相信这个结果,心里还在安慰自己:良性循环没有这么快,成绩的提升是一个过程。
细心观察的数学老师告诉一个不争的事实,小D还是小D,他人在心不在。上课眼睛大而无神,游离于课本之外,课堂之外。数学题想都不想了,就是等着抄同座的。组长为他讲题,他有时还脾气大呢。讨论时,他总是在转笔,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儿。有时还闲聊起哄,叫人受不了他。
真是块朽木,几个老师都愤愤然啦。
孔子能够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我想我怎么办呢?
一天下课后,体育委员拿来表格叫我签字,一年一次的运动会开始啦,看着报名的人员。小D:男子3000米、跳高、足球射门、400米接力。哇塞,好厉害啊,我禁不住窃喜,体育良才。紧锁几天的眉头一下舒展了,该有办法了。
运动会上,小D斗志昂扬,步履轻盈,不负众望,一举拿下3项冠军,操场上大家为他欢呼,几个男生一下把抬起来,真是个英雄啊。
借机我也不时的跟他套近乎,不失时机的赞扬,把他美得羞羞的。
结束后我又跟他聊天,谈体育明星,谈志向,谈为人处世,侃侃而谈时,他终于说出了心里话,这几个星期的憋屈。根本就没学到什么,心里老在自卑,人家高高在上,即使人家在帮助你总有种假惺惺的感觉。是的,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里的坎儿迈不过去,再好的东西也不能左右自己。我疏忽了,他的心里承受。但是我告诉他,我们的帮助是诚心的,正如你夺得冠军时的欢呼声一样是真诚的祝贺,同学之间的帮助是友善的。慢慢地,小D心理的疙瘩解开啦。脸上露出一丝微笑。
几天后,我发现小D慢慢喜欢跟组内同学打交道了,小组活动积极了,作业认真了,对组长的帮助再也不排斥了。虽然进步还不明显,但这毕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他的学习兴趣有了提高,尤其是数学成绩,已经可以达到六十分上下,有时还能及格呢。这已经很不容易了。我相信,只要小D继续努力,那他的人生之路就一定会充满盎然春意。
后记:我很庆幸,没有在课堂上对他狠话;可是,我又很后悔,后来还是在办公室说了伤害他的话。可是,当一个孩子还没有领悟到与他人合作的作用,无法体验小组合作带来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快乐时,那么学习只能成为他的“没意思”的负担。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变成小孩子就是要尊重小孩子,而尊重的基础就是理解: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用他们的大脑去思考,用他们的眼睛去看世界。唯此,你才能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用兴趣做钥匙,引领他们去领悟感受小组合作的无穷魅力。
表格刚贴出来,小D来了,一脸的不高兴。我很纳闷了,为了他,我这次可是把班上最好的同学给做同座了,还不满意,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我也立马拉下脸。“怎么啦?”我说。小D微微抬头说,“我知道老师为我好,可以我心里难受,他给我压力。”平时大大咧咧的小D说这话时,真像有天大的委屈。
我气不打一处来,整个组就他一个双差生,年级倒数了,各个组都怕要他,他还“得理卖乖”。是第一组组长主动挑担子说要帮他进步的,应该感激还来不及。“有你挑的组吗?也不看看自己。”我甩出一句。
听了我的狠话。他什么也不说回去了。
接下来几天,教室内,总看到组长课余悉心的辅导他;上课有时他开小差,组长提醒他;组内讨论时,同学们热烈的进行着,组长不忘记问他有没有意见。多么尽责的组长的。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期待下次的考试快点到来。
双周如期而至,我迫不及待的看小D 的各门分数,傻眼了。还是老样子,选修比原来还差劲。不相信这个结果,心里还在安慰自己:良性循环没有这么快,成绩的提升是一个过程。
细心观察的数学老师告诉一个不争的事实,小D还是小D,他人在心不在。上课眼睛大而无神,游离于课本之外,课堂之外。数学题想都不想了,就是等着抄同座的。组长为他讲题,他有时还脾气大呢。讨论时,他总是在转笔,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儿。有时还闲聊起哄,叫人受不了他。
真是块朽木,几个老师都愤愤然啦。
孔子能够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我想我怎么办呢?
一天下课后,体育委员拿来表格叫我签字,一年一次的运动会开始啦,看着报名的人员。小D:男子3000米、跳高、足球射门、400米接力。哇塞,好厉害啊,我禁不住窃喜,体育良才。紧锁几天的眉头一下舒展了,该有办法了。
运动会上,小D斗志昂扬,步履轻盈,不负众望,一举拿下3项冠军,操场上大家为他欢呼,几个男生一下把抬起来,真是个英雄啊。
借机我也不时的跟他套近乎,不失时机的赞扬,把他美得羞羞的。
结束后我又跟他聊天,谈体育明星,谈志向,谈为人处世,侃侃而谈时,他终于说出了心里话,这几个星期的憋屈。根本就没学到什么,心里老在自卑,人家高高在上,即使人家在帮助你总有种假惺惺的感觉。是的,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里的坎儿迈不过去,再好的东西也不能左右自己。我疏忽了,他的心里承受。但是我告诉他,我们的帮助是诚心的,正如你夺得冠军时的欢呼声一样是真诚的祝贺,同学之间的帮助是友善的。慢慢地,小D心理的疙瘩解开啦。脸上露出一丝微笑。
几天后,我发现小D慢慢喜欢跟组内同学打交道了,小组活动积极了,作业认真了,对组长的帮助再也不排斥了。虽然进步还不明显,但这毕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他的学习兴趣有了提高,尤其是数学成绩,已经可以达到六十分上下,有时还能及格呢。这已经很不容易了。我相信,只要小D继续努力,那他的人生之路就一定会充满盎然春意。
后记:我很庆幸,没有在课堂上对他狠话;可是,我又很后悔,后来还是在办公室说了伤害他的话。可是,当一个孩子还没有领悟到与他人合作的作用,无法体验小组合作带来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快乐时,那么学习只能成为他的“没意思”的负担。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变成小孩子就是要尊重小孩子,而尊重的基础就是理解: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用他们的大脑去思考,用他们的眼睛去看世界。唯此,你才能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用兴趣做钥匙,引领他们去领悟感受小组合作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