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高素质的科学教师是小学《科学》课程最主要的任务。本文就科学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技能及师范生科学课程教学技能的培养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科学课程;教学技能;培养
【中图号】G652【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1-0056-01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普遍开展,在新的课程标准下,《科学》课已在小学开始试点实验,作为师范教育这一培养未来教师的基本形式,如何应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为小学培养高素质的科学教师,使新课改能够顺利进行并全面开展,也就成为当前师范教育所面临的新挑战。因此,培养师范生的科学课程教学技能,使其胜任《科学》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科学课程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1]在1994年颁布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一)》,提出师范生从事学科教学工作五个方面技能:①教学设计技能②应用教学媒体技能③课堂教学技能④组织、指导学科课外活动的技能⑤教学研究技能。[1]而在我国《科学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其培养目标包括科学知识,科学生活习惯、探究过程、科学想象、科学态度、科学情感等,因而对任科学课程的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科学课程教师,除了要具备教师的一般教学技能以外,还应具备以下的特殊教学技能[2]。
1.1全面的科学理解能力全面的科学理解能力,主要是指科学教师关于“科学与人”、“科学与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社会”等的关系的正确的认识力、解释力。[2]科学是人们认识自然的有效途径,科学知识真实可信,但它不是绝对真理,而是在不断发展着的,因此科学教师在鼓励小学生认真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还应打破科学在小学生心目中神圣不可侵犯的形象,使小学生具有质疑和批判的基本科学态度和精神,这也相应要求科学教师要有较高而全面的科学理解能力。
1.2综合的科学实验技能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动手性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各学科的实验,因而科学实验技能是科学教师特别重要的学科技能,要胜任科学教学,教师必须具有综合各科的过硬的科学实验技能,特别是实际动手能力。
1.3一定的科学探究技能“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的同时还要让小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探究方法,这就决定了科学课程教师要有较高的科学探究技能。
2课堂教学中培养师范生科学课程教学技能的策略
2.1构建师范生新的整合的自然科学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师范生的科学素养。
2.1.1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自然科学知识结构应是立体的,包括各类知识的比例、相互关系、相互作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整体结构,而非理、化、生、地等学科知识的平面组合,并且这个知识结构还包括理论知识、科学方法和实验技能。[3]因而,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自然科学各分支学科内的知识、技能的整合,通过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充分反映科学教育的“综合化”特点,从而树立起师范生自然知识的“大局观”、“整体观”。
2.1.2加强人文教育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新课程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特别强调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若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人文素质不高,则在实施素质教育时往往力不从心,因而,在向师范生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应加强人文教育,从而使师范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促进其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
2.2重视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师范生科学实验技能与科学探究能力。实验教学在师范生科学教育过程中占有重要而特殊的位置,科学教师要指导小学生从事科学探究活动,组织小学生“做科学”,组织小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而这些技能与能力都需要师范生在学习期间接受专门的训练。
2.2.1在常规实验中系统培养师范生实验技能实验教学中要改变过去重结果轻过程,使学生实验技能得不到充分、系统的训练的情况。教师要细心钻研各种实验的基本原理及教学功能,根据不同类型实验的特点,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教学功能。让师范生在实验过程中掌握应有的实验教学技能:设计实验能力、实验教学组织能力、仪器和设备的选用能力、仪器和设备的操作能力、实验指导能力、指导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4]。
2.2.2增强实验的探究性,设置“研究性课题”实验探究性实验是指由师范生自己运用实验手段,探索未知的现象或数据,并在获得现象或数据的基础上概括出实验结论的实验教学形式。在实验教学中设置“研究性课题”,让师范生认识探究性实验在科学教育中的价值,通过研究性课题,为他们自主解决问题提供广阔的空间,通过提出问题、假说、设计实验方案、定性定量处理有关的信息和数据、得出结论等活动,在实践研究性课题中逐渐培养或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
2.3课堂教学中引入反思环节,培养师范生的反思能力。反思是影响科学课程教师专业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因素,反思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自我察觉能力的提高和教学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
学中应引入反思环节,并结合师范生思维的发展特征分阶段地培养其反思能力[5]。2.3.1引导性反思阶段引导性反思阶段主要是强化师范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习惯的形成,在这一阶段,教师可根据师范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这些问题可以是师范生个人的学习经历,也可以是某个教师教学行为的分析,或者是有关教师角色、教学目标、教学理念等方面的问题,学生在思考和解答这些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伴随着对这些问题的深刻反思,从而初步养成反思意识和反思习惯。
2.3.2发展性反思阶段发展性反思阶段主要是引导师范生在反思意识形成和反思方法掌握的基础上能对自我及教师职业有更深刻的反思和评价。随着师范生对教师专业的深入学习和教育实习的开展,不断地引导师范生对自身的知识结构及教育观念进行反思,并引导师范生对自身教学行为成败进行全方位的反思,从而使师范生逐渐形成教师应备的反思品质。
2.4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师范生科学教育教学技能训练。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教学方法,引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师范生通过亲身的体验来掌握必要的教学技能。
2.4.1学习观摩法在教学中播放一些优秀的教学录像片段,进行直观教学技能培训,在录像所展示的丰富的教学信息下,师范生可以领略到不同优秀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艺术,教学风格,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在观摩过程中,师范生还可以和教师及同学边看、边评、边议,在相互切磋过程中吸取他人成功经验和教学技能,内化为自己的理念和知识。
2.4.2案例教学法在教学技能的讲授中可插入个别教学案例,案例教学法有以下的优点:第一,针对性强。第二,感染性强。因为案例一般来自于教学实践或接近教学实践,带有鲜明的问题性,这也为师范生提供了一种在不用真正深入实践的条件下能在短期内接触并处理到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教学实际问题机会。通过分析、讨论和讲习不同的教学案例,师范生能了解未来职业中所面临的情况,从而缩小了师范院校培养目标与教师专业素质的距离,同时,在案例中师范生也学到了各种教学技能。
2.4.3角色模拟法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创设与小学科学课堂相似的教学情景,指导师范生模拟教师角色上课,师范生为了上好课,就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如认真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制定相关的教具、进行教学演练等,师范生通过亲身经历的学习中获得情绪感受,融入自身的经验之中,并对原有经验产生影响,从而形成一定的教学技能,也让师范生不仅懂得现在“怎么学”,还知道将来“如何教”。
3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修订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8-60
[2]仲小敏.论综合课程教师教学技能与素养的建构[M].教师教育研究,2005,(5):32-33
[3]林珩,王奕娟.科学教育(综合理科)师资培养途径的初探[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1):94-95
[4]宋洁莲,李逢五.中学理科教师式样教学能力评价的研究[J].学科教育,1996,(5):38-42
【关键词】科学课程;教学技能;培养
【中图号】G652【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1-0056-01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普遍开展,在新的课程标准下,《科学》课已在小学开始试点实验,作为师范教育这一培养未来教师的基本形式,如何应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为小学培养高素质的科学教师,使新课改能够顺利进行并全面开展,也就成为当前师范教育所面临的新挑战。因此,培养师范生的科学课程教学技能,使其胜任《科学》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科学课程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1]在1994年颁布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一)》,提出师范生从事学科教学工作五个方面技能:①教学设计技能②应用教学媒体技能③课堂教学技能④组织、指导学科课外活动的技能⑤教学研究技能。[1]而在我国《科学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其培养目标包括科学知识,科学生活习惯、探究过程、科学想象、科学态度、科学情感等,因而对任科学课程的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科学课程教师,除了要具备教师的一般教学技能以外,还应具备以下的特殊教学技能[2]。
1.1全面的科学理解能力全面的科学理解能力,主要是指科学教师关于“科学与人”、“科学与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社会”等的关系的正确的认识力、解释力。[2]科学是人们认识自然的有效途径,科学知识真实可信,但它不是绝对真理,而是在不断发展着的,因此科学教师在鼓励小学生认真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还应打破科学在小学生心目中神圣不可侵犯的形象,使小学生具有质疑和批判的基本科学态度和精神,这也相应要求科学教师要有较高而全面的科学理解能力。
1.2综合的科学实验技能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动手性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各学科的实验,因而科学实验技能是科学教师特别重要的学科技能,要胜任科学教学,教师必须具有综合各科的过硬的科学实验技能,特别是实际动手能力。
1.3一定的科学探究技能“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的同时还要让小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探究方法,这就决定了科学课程教师要有较高的科学探究技能。
2课堂教学中培养师范生科学课程教学技能的策略
2.1构建师范生新的整合的自然科学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师范生的科学素养。
2.1.1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自然科学知识结构应是立体的,包括各类知识的比例、相互关系、相互作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整体结构,而非理、化、生、地等学科知识的平面组合,并且这个知识结构还包括理论知识、科学方法和实验技能。[3]因而,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自然科学各分支学科内的知识、技能的整合,通过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充分反映科学教育的“综合化”特点,从而树立起师范生自然知识的“大局观”、“整体观”。
2.1.2加强人文教育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新课程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特别强调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若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人文素质不高,则在实施素质教育时往往力不从心,因而,在向师范生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应加强人文教育,从而使师范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促进其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
2.2重视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师范生科学实验技能与科学探究能力。实验教学在师范生科学教育过程中占有重要而特殊的位置,科学教师要指导小学生从事科学探究活动,组织小学生“做科学”,组织小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而这些技能与能力都需要师范生在学习期间接受专门的训练。
2.2.1在常规实验中系统培养师范生实验技能实验教学中要改变过去重结果轻过程,使学生实验技能得不到充分、系统的训练的情况。教师要细心钻研各种实验的基本原理及教学功能,根据不同类型实验的特点,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教学功能。让师范生在实验过程中掌握应有的实验教学技能:设计实验能力、实验教学组织能力、仪器和设备的选用能力、仪器和设备的操作能力、实验指导能力、指导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4]。
2.2.2增强实验的探究性,设置“研究性课题”实验探究性实验是指由师范生自己运用实验手段,探索未知的现象或数据,并在获得现象或数据的基础上概括出实验结论的实验教学形式。在实验教学中设置“研究性课题”,让师范生认识探究性实验在科学教育中的价值,通过研究性课题,为他们自主解决问题提供广阔的空间,通过提出问题、假说、设计实验方案、定性定量处理有关的信息和数据、得出结论等活动,在实践研究性课题中逐渐培养或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
2.3课堂教学中引入反思环节,培养师范生的反思能力。反思是影响科学课程教师专业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因素,反思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自我察觉能力的提高和教学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
学中应引入反思环节,并结合师范生思维的发展特征分阶段地培养其反思能力[5]。2.3.1引导性反思阶段引导性反思阶段主要是强化师范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习惯的形成,在这一阶段,教师可根据师范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这些问题可以是师范生个人的学习经历,也可以是某个教师教学行为的分析,或者是有关教师角色、教学目标、教学理念等方面的问题,学生在思考和解答这些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伴随着对这些问题的深刻反思,从而初步养成反思意识和反思习惯。
2.3.2发展性反思阶段发展性反思阶段主要是引导师范生在反思意识形成和反思方法掌握的基础上能对自我及教师职业有更深刻的反思和评价。随着师范生对教师专业的深入学习和教育实习的开展,不断地引导师范生对自身的知识结构及教育观念进行反思,并引导师范生对自身教学行为成败进行全方位的反思,从而使师范生逐渐形成教师应备的反思品质。
2.4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师范生科学教育教学技能训练。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教学方法,引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师范生通过亲身的体验来掌握必要的教学技能。
2.4.1学习观摩法在教学中播放一些优秀的教学录像片段,进行直观教学技能培训,在录像所展示的丰富的教学信息下,师范生可以领略到不同优秀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艺术,教学风格,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在观摩过程中,师范生还可以和教师及同学边看、边评、边议,在相互切磋过程中吸取他人成功经验和教学技能,内化为自己的理念和知识。
2.4.2案例教学法在教学技能的讲授中可插入个别教学案例,案例教学法有以下的优点:第一,针对性强。第二,感染性强。因为案例一般来自于教学实践或接近教学实践,带有鲜明的问题性,这也为师范生提供了一种在不用真正深入实践的条件下能在短期内接触并处理到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教学实际问题机会。通过分析、讨论和讲习不同的教学案例,师范生能了解未来职业中所面临的情况,从而缩小了师范院校培养目标与教师专业素质的距离,同时,在案例中师范生也学到了各种教学技能。
2.4.3角色模拟法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创设与小学科学课堂相似的教学情景,指导师范生模拟教师角色上课,师范生为了上好课,就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如认真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制定相关的教具、进行教学演练等,师范生通过亲身经历的学习中获得情绪感受,融入自身的经验之中,并对原有经验产生影响,从而形成一定的教学技能,也让师范生不仅懂得现在“怎么学”,还知道将来“如何教”。
3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修订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8-60
[2]仲小敏.论综合课程教师教学技能与素养的建构[M].教师教育研究,2005,(5):32-33
[3]林珩,王奕娟.科学教育(综合理科)师资培养途径的初探[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1):94-95
[4]宋洁莲,李逢五.中学理科教师式样教学能力评价的研究[J].学科教育,1996,(5):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