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高等教育领域中坚持以学生为本,逐渐成为新时期高校的一种新的办学理念。本文在分析了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本的科学内涵的前提下,探讨了目前高校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且提出了“以学生为本”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新思路。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办学理念;以学生为本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诸多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特别是高校扩招以来,虽然高校招生规模扩大,但是重点本科的人数并没有明显增加。同时随着高校学生招生规模的扩大,而带来学生素质一定程度的下降,在市场经济、社会不良风气的负面影响下,部分大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出现偏差。在社会环境和教育改革的冲击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许多问题和新的挑战。
一、“以人为本”的内涵
早在19世纪,马克思就指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主体性、能动性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因此,要从社会性的角度去激发人的首创精神,并最终为人类服务。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核,就是要充分认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首创性。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观,归根到底就是要突出人的发展,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这就要求:首先要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千方百计地弘扬人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其次要尊重人的需要。把人当作人,凡是涉及到人性展示的方面,都是值得理解和尊重的。再次要肯定人的价值,一切为人的发展服务,想方设法实现人的更大价值。
“以人为本”具体运用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就是“以学生为本”,即要确立学生在高校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依靠学生办学校,以为学生成才服务为办学宗旨,切实保障学生的利益,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以学生为本,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高校管理中的以学生为本,就是着眼于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从学生需要出发,改变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学校与学生处于管理和被管理的对立格局,适应高校发展要求,变管理学生为服务学生,通过转变角色来应对学生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一)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改行政命令式的管理为引导、激励式的管理。思想政治辅导员、班主任及其他管理部门的教职人员应充分尊重学生,改变原有的行政命令式的、千人一律、无条件服从的管理模式。管理者应在尊重学生个性及多元化需求的基础上,建立学生个人发展规划档案,引导、协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及其自身素质来为自己制定人生发展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并帮助学生在此基础上制定阶段性目标和计划(短期目标),通过采用相应的激励措施进行过程管理,激励、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的理想(长期目标)。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应更多地从人文关怀的角度、从利于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的角度、从关心学生各个层面需要的角度出发。
尊重学生的公民权利,应首先承认学生的公民身份,并尊重学生的隐私权,在此基础上制定一系列相关的管理条例,管理应以正面强化的激励方式为主,尽可能少用惩处措施,惩罚和处分应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尽可能的人性化一些。
(二)理顺关系,形成合力,优化学生管理工作体制
学生管理是对在校大学生的全方位管理,内容广泛,涉及学校的各个部门,学校要理顺各部门关系,形成合力,以应对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问题。要加强学生工作机构的建设,强化其组织协调功能,理顺学生管理系统各部门、各层次、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关系,建立健全责任制,做到责、权、利相统一;要适当放权,发挥基础作用。既要赋予院系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职责,又要让其拥有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权力,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提高实效性;实行年级辅导员制,并与学分制相适应。强化以院系为单位的年级管理,进一步增强班级管理、专业教学之间的融合力度。
(三)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管理
以人为本,充分授权,自主管理。要搞好学生管理,首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哲学观。我们在思考问题、制定目标和计划以及进行决策时,都应紧紧围绕以“生”为本和为“生”服务这个主题。同时要积极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关心学生、了解学生、诚待学生的基础上,做到理解学生和尊重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个性发展空间。
其次,推行以充分授权为基础的自主管理模式,实施自主管理要求管理者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相信他们有能力约束自己的行为,管理自身事务;管理者应通过充分授权,帮助学生开展多形式全方位的自主管理;管理工作者还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和制订监控机制。通过学生的自主管理,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他们的潜能和自身价值,提高他们调节与控制自己思想和行为的自觉性,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结束语
高校是和谐社会建设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校学生管理也是一门应用科学,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题,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诸多方面。要达到构建和谐平安校园的目标,就必须在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神圣性的同时,正视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时代背景和面临的形势,有效解决高校学生管理作面临的难题,不断创新思维、重视理论的学习和运用、提高管理艺术,提升管理绩效。管理是一门科学,学生管理更是一门与众不同的科学。学生管理工作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只有一切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意识,加强学生内在管理与外在管理的结合,做到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的人性化,才能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得到提高,充分发挥学生管理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焕华.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模式探讨[J].管理科学研究,2010,(2).
[2]黄厚明.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中学生主体问题:研究视角与改革路径[J].高教探索,2010,(2).
[3]李秀文.人性化教育与严格管理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10,12(1).
作者简介:
李夏(1986-),女,汉族,九江学院会计学院团委 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办学理念;以学生为本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诸多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特别是高校扩招以来,虽然高校招生规模扩大,但是重点本科的人数并没有明显增加。同时随着高校学生招生规模的扩大,而带来学生素质一定程度的下降,在市场经济、社会不良风气的负面影响下,部分大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出现偏差。在社会环境和教育改革的冲击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许多问题和新的挑战。
一、“以人为本”的内涵
早在19世纪,马克思就指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主体性、能动性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因此,要从社会性的角度去激发人的首创精神,并最终为人类服务。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核,就是要充分认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首创性。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观,归根到底就是要突出人的发展,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这就要求:首先要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千方百计地弘扬人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其次要尊重人的需要。把人当作人,凡是涉及到人性展示的方面,都是值得理解和尊重的。再次要肯定人的价值,一切为人的发展服务,想方设法实现人的更大价值。
“以人为本”具体运用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就是“以学生为本”,即要确立学生在高校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依靠学生办学校,以为学生成才服务为办学宗旨,切实保障学生的利益,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以学生为本,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高校管理中的以学生为本,就是着眼于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从学生需要出发,改变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学校与学生处于管理和被管理的对立格局,适应高校发展要求,变管理学生为服务学生,通过转变角色来应对学生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一)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改行政命令式的管理为引导、激励式的管理。思想政治辅导员、班主任及其他管理部门的教职人员应充分尊重学生,改变原有的行政命令式的、千人一律、无条件服从的管理模式。管理者应在尊重学生个性及多元化需求的基础上,建立学生个人发展规划档案,引导、协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及其自身素质来为自己制定人生发展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并帮助学生在此基础上制定阶段性目标和计划(短期目标),通过采用相应的激励措施进行过程管理,激励、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的理想(长期目标)。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应更多地从人文关怀的角度、从利于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的角度、从关心学生各个层面需要的角度出发。
尊重学生的公民权利,应首先承认学生的公民身份,并尊重学生的隐私权,在此基础上制定一系列相关的管理条例,管理应以正面强化的激励方式为主,尽可能少用惩处措施,惩罚和处分应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尽可能的人性化一些。
(二)理顺关系,形成合力,优化学生管理工作体制
学生管理是对在校大学生的全方位管理,内容广泛,涉及学校的各个部门,学校要理顺各部门关系,形成合力,以应对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问题。要加强学生工作机构的建设,强化其组织协调功能,理顺学生管理系统各部门、各层次、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关系,建立健全责任制,做到责、权、利相统一;要适当放权,发挥基础作用。既要赋予院系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职责,又要让其拥有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权力,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提高实效性;实行年级辅导员制,并与学分制相适应。强化以院系为单位的年级管理,进一步增强班级管理、专业教学之间的融合力度。
(三)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管理
以人为本,充分授权,自主管理。要搞好学生管理,首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哲学观。我们在思考问题、制定目标和计划以及进行决策时,都应紧紧围绕以“生”为本和为“生”服务这个主题。同时要积极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关心学生、了解学生、诚待学生的基础上,做到理解学生和尊重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个性发展空间。
其次,推行以充分授权为基础的自主管理模式,实施自主管理要求管理者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相信他们有能力约束自己的行为,管理自身事务;管理者应通过充分授权,帮助学生开展多形式全方位的自主管理;管理工作者还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和制订监控机制。通过学生的自主管理,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他们的潜能和自身价值,提高他们调节与控制自己思想和行为的自觉性,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结束语
高校是和谐社会建设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校学生管理也是一门应用科学,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题,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诸多方面。要达到构建和谐平安校园的目标,就必须在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神圣性的同时,正视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时代背景和面临的形势,有效解决高校学生管理作面临的难题,不断创新思维、重视理论的学习和运用、提高管理艺术,提升管理绩效。管理是一门科学,学生管理更是一门与众不同的科学。学生管理工作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只有一切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意识,加强学生内在管理与外在管理的结合,做到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的人性化,才能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得到提高,充分发挥学生管理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焕华.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模式探讨[J].管理科学研究,2010,(2).
[2]黄厚明.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中学生主体问题:研究视角与改革路径[J].高教探索,2010,(2).
[3]李秀文.人性化教育与严格管理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10,12(1).
作者简介:
李夏(1986-),女,汉族,九江学院会计学院团委 研究方向: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