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全新的会计管理模式,是一种先进的成本计算系统,它源于西方,在西方企业的实施和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成就,但在我国企业中应用却又有一定的难度。本文对作业成本法的产生背景、理论依据及其传统的制造费用分配方法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有助于深刻的了解作业成本法的优越性,促进在我国的应用。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传统成本;比较;评价
一、作业成本法概述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 Accounting,简称ABC)是指以作业未为核算对象,通过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算作业量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其理论基础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产生,作业成本计算法在计算方法上突破了传统方法的束缚,使成本核算深入到作业层面。
高新技术环境的出现,使得企业能够面向用户设计和制造产品,传统的大量大批的生产组织形式受到挑战,企业更加重视建立灵活的、可对顾客需求做出迅速反应的作业集合系统。先进制造技术的采用,使得产品成本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单一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缺陷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如何改进间接费用的分配基础,想管理者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成为成本核算方法变革的焦点。
二、作业成本核算的意义和作用
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起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的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计算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它以作业为中心,而作业的划分是从产品设计开始到物流供应,从生产工艺流程的各个环节、质量检验、总装到发运销售的全过程。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出相对真实的产品成本。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许多公司的生产制造环境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使用大量机器和由计算机控制的仪器设备,使得生产制造过程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从而减少了从事直接生产的人工。
一般认为,作业成本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成本分配观(成本分解法、二阶动因法),另一种叫过程分析观。
成本分配观的目的在于将所耗费的资源通过作业,追踪到作业中心,形成作业成本库,然后在将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产品,计算出最终产品的成本。因此,成本分配观强调在生产经营活动发生以后,进行数据的收集,计算出产品成本,是一种对历史陈本费用进行分析的方法。由于它并不十分关注作业发生的合理性,因而这种分析方法的财务成分大于业务成分,被认为是一种以财务为导向的分析方法。
过程分析观则运用以业务为导向的分析观念,将作业成本计算理解成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手段。它认为: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资源消耗要增加成本,要降低成本就应减少资源消耗,也就是要尽可能优化作业。通过作业的优化减少不增加产品或者顾客价值的作业,提高作业效率,就能实现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实施作业成本计算可以全面反映作业耗用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的过程,揭示资源、作业的消耗形态,因此计算产品成本不是它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将它视为有效进行作业成本管理的手段。(图1)
三、作业成本法核算与传统成本核算的区别
1)成本核算对象不同。传统产品成本核算对象是产品,是以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汇集生产费用、计算成本的;作业成本的核算对象是作业,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改进“可增加价值的作业”,及时提供有用的成本会计信息,减少损失和浪费,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不断降低成本。
2)成本核算范围不同。在传统成本核算制度下,成本的核算范围是产品成本;在作业成本制度下,成本核算范围有所拓宽,建立了三位成本模式:第一维是产品成本,第二维是作业成本,第三维是动因成本。作业成本产出的这三维成本信息,不仅消除了传统成本核算制度扭曲的成本信息缺陷,而且信息本身能够使企业管理当局改变作业和经营过程。
3)费用分配标准不同。在传统成本核算制度下,使用数量动因将成本分配到产品里,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的分配标准是工时或者机器台时。在作业成本核算制度下,作业成本法是根据成本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中去。
四、作业成本核算与传统成本核算的联系
1)作业成本是责任成本与传统成本核算的结合点。责任成本按内部单位界定费用,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传统成本核算是按工艺过程进行归集,处于一种动态。在作业成本制度下,作业成本的实质是一种责任成本,更严谨一点说,它是一种动态的责任成本,其原因是它与工艺过程和争产组织形式紧密结合。
2)二者的最终目的是计算最终产出成本。在传统成本核算制度下,成本计算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材料、费用的分配和再分配,最终计算出产品生产成本;在作业成本制度下,发生的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现在有关作业间进行分配,建立成本库,然后再按各产品耗用作业的数量,把作业成本计入产品成本。
结论:作业观念的引入和作业成本计算方法的出现是现代成本会计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拓展了成本会计的研究领域,并将在未来出来处于核心地位。作业成本计算法的产生与其在企业成本计算中的应用,不仅弥补了全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决策缺陷,而且扩展了成本行为分析和责任成本的范围,而这两方面正式成本管理的基础和核心。作业成本计算系统下的成本行为分析建立在对成本动因认识的基础上,它充分分析了所有作业、作业消耗的资源、成本动因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提供了产品或服务的真实成本信息,拓宽了成本行为分析的范围,充实了成本会计的信息基础。
作业成本法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成本法的缺陷,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相比较,分配基础(成本动因)不仅发生了量变,而且发生了质变,它不再仅限于传统成本计算所采用的单一数量分配基准,而是采用多元分配基准。
由传统的以数量为基础的成本计算发展到现代的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是成本会计科学发展的大趋势。因此,在以后,作业成本分析法一定会有更加深入,广阔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玉民.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研究[J]. 湘潭师范学院
[2] 黄生权,李素娟.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J]. 长沙大学学报. 2009(03)
[3] 佟建立.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比较[J]. 现代经济信息. 2011(01)
[4] 杨剑钧,顾晓霞. 新制造环境下作业成本法的应用[J]. 经济师. 2010(04)
作者简介:李琳玉(1989.01-),女,汉族,四川广元人,四川大学商学院会计专业硕士在读,助理会计师。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传统成本;比较;评价
一、作业成本法概述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 Accounting,简称ABC)是指以作业未为核算对象,通过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算作业量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其理论基础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产生,作业成本计算法在计算方法上突破了传统方法的束缚,使成本核算深入到作业层面。
高新技术环境的出现,使得企业能够面向用户设计和制造产品,传统的大量大批的生产组织形式受到挑战,企业更加重视建立灵活的、可对顾客需求做出迅速反应的作业集合系统。先进制造技术的采用,使得产品成本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单一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缺陷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如何改进间接费用的分配基础,想管理者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成为成本核算方法变革的焦点。
二、作业成本核算的意义和作用
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起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的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计算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它以作业为中心,而作业的划分是从产品设计开始到物流供应,从生产工艺流程的各个环节、质量检验、总装到发运销售的全过程。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出相对真实的产品成本。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许多公司的生产制造环境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使用大量机器和由计算机控制的仪器设备,使得生产制造过程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从而减少了从事直接生产的人工。
一般认为,作业成本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成本分配观(成本分解法、二阶动因法),另一种叫过程分析观。
成本分配观的目的在于将所耗费的资源通过作业,追踪到作业中心,形成作业成本库,然后在将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产品,计算出最终产品的成本。因此,成本分配观强调在生产经营活动发生以后,进行数据的收集,计算出产品成本,是一种对历史陈本费用进行分析的方法。由于它并不十分关注作业发生的合理性,因而这种分析方法的财务成分大于业务成分,被认为是一种以财务为导向的分析方法。
过程分析观则运用以业务为导向的分析观念,将作业成本计算理解成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手段。它认为: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资源消耗要增加成本,要降低成本就应减少资源消耗,也就是要尽可能优化作业。通过作业的优化减少不增加产品或者顾客价值的作业,提高作业效率,就能实现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实施作业成本计算可以全面反映作业耗用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的过程,揭示资源、作业的消耗形态,因此计算产品成本不是它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将它视为有效进行作业成本管理的手段。(图1)
三、作业成本法核算与传统成本核算的区别
1)成本核算对象不同。传统产品成本核算对象是产品,是以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汇集生产费用、计算成本的;作业成本的核算对象是作业,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改进“可增加价值的作业”,及时提供有用的成本会计信息,减少损失和浪费,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不断降低成本。
2)成本核算范围不同。在传统成本核算制度下,成本的核算范围是产品成本;在作业成本制度下,成本核算范围有所拓宽,建立了三位成本模式:第一维是产品成本,第二维是作业成本,第三维是动因成本。作业成本产出的这三维成本信息,不仅消除了传统成本核算制度扭曲的成本信息缺陷,而且信息本身能够使企业管理当局改变作业和经营过程。
3)费用分配标准不同。在传统成本核算制度下,使用数量动因将成本分配到产品里,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的分配标准是工时或者机器台时。在作业成本核算制度下,作业成本法是根据成本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中去。
四、作业成本核算与传统成本核算的联系
1)作业成本是责任成本与传统成本核算的结合点。责任成本按内部单位界定费用,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传统成本核算是按工艺过程进行归集,处于一种动态。在作业成本制度下,作业成本的实质是一种责任成本,更严谨一点说,它是一种动态的责任成本,其原因是它与工艺过程和争产组织形式紧密结合。
2)二者的最终目的是计算最终产出成本。在传统成本核算制度下,成本计算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材料、费用的分配和再分配,最终计算出产品生产成本;在作业成本制度下,发生的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现在有关作业间进行分配,建立成本库,然后再按各产品耗用作业的数量,把作业成本计入产品成本。
结论:作业观念的引入和作业成本计算方法的出现是现代成本会计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拓展了成本会计的研究领域,并将在未来出来处于核心地位。作业成本计算法的产生与其在企业成本计算中的应用,不仅弥补了全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决策缺陷,而且扩展了成本行为分析和责任成本的范围,而这两方面正式成本管理的基础和核心。作业成本计算系统下的成本行为分析建立在对成本动因认识的基础上,它充分分析了所有作业、作业消耗的资源、成本动因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提供了产品或服务的真实成本信息,拓宽了成本行为分析的范围,充实了成本会计的信息基础。
作业成本法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成本法的缺陷,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相比较,分配基础(成本动因)不仅发生了量变,而且发生了质变,它不再仅限于传统成本计算所采用的单一数量分配基准,而是采用多元分配基准。
由传统的以数量为基础的成本计算发展到现代的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是成本会计科学发展的大趋势。因此,在以后,作业成本分析法一定会有更加深入,广阔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玉民.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研究[J]. 湘潭师范学院
[2] 黄生权,李素娟.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J]. 长沙大学学报. 2009(03)
[3] 佟建立.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比较[J]. 现代经济信息. 2011(01)
[4] 杨剑钧,顾晓霞. 新制造环境下作业成本法的应用[J]. 经济师. 2010(04)
作者简介:李琳玉(1989.01-),女,汉族,四川广元人,四川大学商学院会计专业硕士在读,助理会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