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学生诚信教育是我国高职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直接影响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诚信缺失。部分学生诚信意识淡薄,就业过程求职材料弄虚作假、随意毁约,极大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为此,应针对大学生的诚信缺失现象进行诚信教育,树立诚信就业意识,进行诚信教育与就业指导的相互调节、相互融合,培养高职学生诚信品质。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诚信教育
一、前言
诚信教育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受教育者接受诚信道德规范,绝对不是为了给自己套上一副精神枷锁,相反,是为了凭借诚信道德的力量来谋求一种更好的个人生存方式和道路。诚信对于国家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生来说,既是立身之本,也是必备的品质要求,大学生是否具有诚信意识,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希望、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关系着我国的国际形象。在我国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高等教育,连续大幅度扩大招生规模的大背景下,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学生就业难问题日渐凸显。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类型。随着大学生毕业数量的迅猛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不得不引起公众的关注,可以说它已成为高职院校是否能够存在与发展的决定性问题。为此,怎样结合就业需要进行大学生诚信教育,培养高职学生诚信品质,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新课题与挑战。
二、高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实表现
诚信缺失成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的软肋。在高职院校中,学生诚信缺失现象不仅显现在考试作弊、恶意欠费等在校学习、生活方面,在毕业生就业择业表现得尤为突出。
1.求职材料弄虚作假。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极大的就业压力,要想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获得招聘者的青睐,无异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制作出色的简历材料是重要的第一步。当前招聘市场普遍追求高学历,高职学生在学历上欠缺优势,只得在其他简历材料上大做文章,如篡改成绩单,虚构在校的获奖、获证记录、学生社团任职情况等等。
2.面试过程求彼“成”而非此“诚”。在获得用人单位的面试机会后,在面试过程中,几近美化自我,不懂装懂,不惜夸下海口,以求实现成功入职。殊不知由于缺乏诚信,在真正涉及到专业技术知识考核或实践动手能力操作时,这部分学生往往难掩尴尬境地。这种不诚信可谓自欺欺人,自食其果。
3.签约后随意毁约。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因此不少高职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都选择先就业后择业的做法,由此带来的毕业生毁约和不诚信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同样也造成了就业市场的恶性循环。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一些高职毕业生希望尽早落实就业单位,或受身边同学就业状况的影响,急于求成,在不太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下,就急急忙忙签订就业协议来“保底”。而在实习、就业中,有的没有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发现自己的设想与实际工作环境不符,就擅自毁约;还有的毕业生手中已经签好一份比较满意的就业协议,但也是“骑驴找马”,持观望态度,一旦有更好的工作机会,随时准备违约。从网上发布招聘信息、校园招聘、接收简历,再到笔试、面试,用人单位为了招到合适的员工要花费人量人力、财力。学生的随意毁约导致用人单位招聘成本人新的人增加,使用人单位陷入被动的境地。高职大学生毁约、不诚信等行为,造成用人单位对大专毕业生的不信任感。这些都极大地影响毕业生并损害了学校的形象,更成为高职院校推动校企深度合作的制约瓶颈。
三、高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实决定了高等职业院校实施诚信教育的紧迫性
诚实,意味着实事求是,是用自己真实的力量去实现自我追求目标的选择,是对他人人格的信任,也是平等待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守信,意味着自尊和尊重他人,是有交往和合作诚意的具体表现,也是对自己所承诺的责任和义务的践行。诚实守信,不仅直接关系到良好人际关系的确立和维系,而且还是作为个体的人能否作为一种积极的力量融入社会,取得他人信任并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基础。一个人若不讲诚信,就会失去他人的信任,就会被孤立十群体之外,在社会中失去立足之地。
高等职业院校所培养的大学生,是未来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主力军,是未来社会经济生活的顶梁柱,他们毕业后将直接面对国内、国际市场,亲临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不仅要面对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而且要参与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他们的诚信行为如何,不仅直接影响着国内老百姓的消费和生活,而且直接影响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尊严。因而,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的诚信度如何,越来越多地受到各行各业、用人单位、政府部门乃至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四、就业指导中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探析
1.高职院校必须多方面着手,加大对大学生诚信教育宣传力度。首先,在校园内部,可以通过宣传栏、广播台、校园网、校报等媒体进行宣传教育,对出现的诚信行为予以表彰嘉奖,对不诚信行为予以批评教育,并将学生的诚信表现纳入评奖、评先考察标准,营造“诚信获益,不诚信损益”的环境氛围。其次,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诚信教育活动,例如诚信演讲比赛、诚信标兵评比等,让诚信观念深入人心。充分利用和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诚信的积极因素,让大学生从“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等古训中获得诚信营养,提高诚信的觉悟,内化为诚信道德意识和诚信行为。最后,要建立健全完备的就业诚信监督机制,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养成讲诚信、重诚信的好习惯。例如,建立严格的就业资料审查制度,增强大学生就业信息的诚信度;完善就业诚信考核体系,将毕业生就业诚信信息放在网络上,通过舆论监督,让毕业生切实感受到诚信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准确定位,加强职业指导。引导学生根据专业、兴趣、特长选择与自己的性格、能力、素质相适应的工作,避免人云亦云的从众选择,思考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学校要提供具体明确的就业指导,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主要指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这些能力侧重体现在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整,教学手段的更新,有针对性地实践,这些会增强学生在职业选择时的能力和心理砝码。其次,强化大学生的就业技巧,高校应加大人力、物力、财力建立高校就业指导网络平台,使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咨询、应聘指南,招聘协议磋商、签约指导等系列服务[2]。再次,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吸收企业文化精髓,帮助学生及早进行职业认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在求职就业时保持冷静思考,明晰岗位的要求与自身的匹配度。 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这决定了就业指导队伍在专业结构上应体现跨专业的特色,指导人员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高校必须充分整合各方面力量,优化队伍结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的许多思想问题需要通过“两课”的教育教学给予指导和解决;辅导员、班主任和专职从事学生管理的行政人员负责对大学生开展经常性的职业指导和心理咨询,及时解决学生就业中出现的思想问题,将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引导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调整就业期望。
4.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作为就业必备材料。建立高校诚信体系,健全高校信用制度,对提升大学生的诚信水平,促进就业意义非常重人。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大学生的个人信用。为了帮助大学生在社会上顺利就业,立足社会,干出一番自己的人事业,高校应该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并把它作为就业必备材料。大学生诚信档案应该从日前的大学生行为档案中独立出来,和行为档案并列。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把他们在校的诚信表现用制度加以规范,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数据、事实和行为来标明他们的诚信度。
5.高校严把就业推荐和管理关,完善就业质量跟踪机制。高校要重视就业推荐意见的填写工作,可组织相关老师如班主任、辅导员认真根据学生在校表现如实填写,使学校的推荐意见真实反映学生在校表现,也为用人单位的聘用工作提供有益参考。对于毕业生协议书遗失或违约的情况,给予备案登记,在学校就业信息网上公示,必要的时候,记录到新的协议书中,供用人单位参考。基于学生签约随意,毁约常态化的种种不良现象,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完善跟踪机制,做好实习、就业的跟踪工作,多与企业保持联系,通过多下企业,派发回收《用人单位调查问卷》等形式,及时掌握毕业生的诚信状况,了解学生就业表现,继续发挥学校教育功能。
五、结束语
高职院校通过营造诚信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就是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促进高职生更好就业的根本所在。而加强职业指导,建立学生诚信档案,严把就业推荐、管理和质量跟踪关是保障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有效途径。当然,高职院校的诚信教育应贯穿于校园文化生活的学习、管理和服务等方方面面,着重从习惯培养入手,从养成教育、过程教育入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具备正确的择业观、良好的就业心态、高尚的职业素养、优良的综合素质,才能培养出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志成.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诚信思考[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34-37.
[2]张开.就业狂潮,怎主沉浮,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0,(3):41.
[3]张琼.高校: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应该做什么[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4):109-112.
[4]尚磊,曾献功,杜士凤.浅析大学生就业诚信机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7,(21):87-90.
[5]胡秀英.和谐社会目标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其实现机制[J].人人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07:53-54.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诚信教育
一、前言
诚信教育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受教育者接受诚信道德规范,绝对不是为了给自己套上一副精神枷锁,相反,是为了凭借诚信道德的力量来谋求一种更好的个人生存方式和道路。诚信对于国家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生来说,既是立身之本,也是必备的品质要求,大学生是否具有诚信意识,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希望、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关系着我国的国际形象。在我国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高等教育,连续大幅度扩大招生规模的大背景下,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学生就业难问题日渐凸显。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类型。随着大学生毕业数量的迅猛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不得不引起公众的关注,可以说它已成为高职院校是否能够存在与发展的决定性问题。为此,怎样结合就业需要进行大学生诚信教育,培养高职学生诚信品质,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新课题与挑战。
二、高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实表现
诚信缺失成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的软肋。在高职院校中,学生诚信缺失现象不仅显现在考试作弊、恶意欠费等在校学习、生活方面,在毕业生就业择业表现得尤为突出。
1.求职材料弄虚作假。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极大的就业压力,要想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获得招聘者的青睐,无异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制作出色的简历材料是重要的第一步。当前招聘市场普遍追求高学历,高职学生在学历上欠缺优势,只得在其他简历材料上大做文章,如篡改成绩单,虚构在校的获奖、获证记录、学生社团任职情况等等。
2.面试过程求彼“成”而非此“诚”。在获得用人单位的面试机会后,在面试过程中,几近美化自我,不懂装懂,不惜夸下海口,以求实现成功入职。殊不知由于缺乏诚信,在真正涉及到专业技术知识考核或实践动手能力操作时,这部分学生往往难掩尴尬境地。这种不诚信可谓自欺欺人,自食其果。
3.签约后随意毁约。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因此不少高职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都选择先就业后择业的做法,由此带来的毕业生毁约和不诚信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同样也造成了就业市场的恶性循环。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一些高职毕业生希望尽早落实就业单位,或受身边同学就业状况的影响,急于求成,在不太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下,就急急忙忙签订就业协议来“保底”。而在实习、就业中,有的没有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发现自己的设想与实际工作环境不符,就擅自毁约;还有的毕业生手中已经签好一份比较满意的就业协议,但也是“骑驴找马”,持观望态度,一旦有更好的工作机会,随时准备违约。从网上发布招聘信息、校园招聘、接收简历,再到笔试、面试,用人单位为了招到合适的员工要花费人量人力、财力。学生的随意毁约导致用人单位招聘成本人新的人增加,使用人单位陷入被动的境地。高职大学生毁约、不诚信等行为,造成用人单位对大专毕业生的不信任感。这些都极大地影响毕业生并损害了学校的形象,更成为高职院校推动校企深度合作的制约瓶颈。
三、高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实决定了高等职业院校实施诚信教育的紧迫性
诚实,意味着实事求是,是用自己真实的力量去实现自我追求目标的选择,是对他人人格的信任,也是平等待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守信,意味着自尊和尊重他人,是有交往和合作诚意的具体表现,也是对自己所承诺的责任和义务的践行。诚实守信,不仅直接关系到良好人际关系的确立和维系,而且还是作为个体的人能否作为一种积极的力量融入社会,取得他人信任并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基础。一个人若不讲诚信,就会失去他人的信任,就会被孤立十群体之外,在社会中失去立足之地。
高等职业院校所培养的大学生,是未来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主力军,是未来社会经济生活的顶梁柱,他们毕业后将直接面对国内、国际市场,亲临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不仅要面对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而且要参与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他们的诚信行为如何,不仅直接影响着国内老百姓的消费和生活,而且直接影响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尊严。因而,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的诚信度如何,越来越多地受到各行各业、用人单位、政府部门乃至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四、就业指导中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探析
1.高职院校必须多方面着手,加大对大学生诚信教育宣传力度。首先,在校园内部,可以通过宣传栏、广播台、校园网、校报等媒体进行宣传教育,对出现的诚信行为予以表彰嘉奖,对不诚信行为予以批评教育,并将学生的诚信表现纳入评奖、评先考察标准,营造“诚信获益,不诚信损益”的环境氛围。其次,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诚信教育活动,例如诚信演讲比赛、诚信标兵评比等,让诚信观念深入人心。充分利用和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诚信的积极因素,让大学生从“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等古训中获得诚信营养,提高诚信的觉悟,内化为诚信道德意识和诚信行为。最后,要建立健全完备的就业诚信监督机制,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养成讲诚信、重诚信的好习惯。例如,建立严格的就业资料审查制度,增强大学生就业信息的诚信度;完善就业诚信考核体系,将毕业生就业诚信信息放在网络上,通过舆论监督,让毕业生切实感受到诚信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准确定位,加强职业指导。引导学生根据专业、兴趣、特长选择与自己的性格、能力、素质相适应的工作,避免人云亦云的从众选择,思考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学校要提供具体明确的就业指导,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主要指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这些能力侧重体现在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整,教学手段的更新,有针对性地实践,这些会增强学生在职业选择时的能力和心理砝码。其次,强化大学生的就业技巧,高校应加大人力、物力、财力建立高校就业指导网络平台,使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咨询、应聘指南,招聘协议磋商、签约指导等系列服务[2]。再次,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吸收企业文化精髓,帮助学生及早进行职业认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在求职就业时保持冷静思考,明晰岗位的要求与自身的匹配度。 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这决定了就业指导队伍在专业结构上应体现跨专业的特色,指导人员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高校必须充分整合各方面力量,优化队伍结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的许多思想问题需要通过“两课”的教育教学给予指导和解决;辅导员、班主任和专职从事学生管理的行政人员负责对大学生开展经常性的职业指导和心理咨询,及时解决学生就业中出现的思想问题,将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引导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调整就业期望。
4.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作为就业必备材料。建立高校诚信体系,健全高校信用制度,对提升大学生的诚信水平,促进就业意义非常重人。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大学生的个人信用。为了帮助大学生在社会上顺利就业,立足社会,干出一番自己的人事业,高校应该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并把它作为就业必备材料。大学生诚信档案应该从日前的大学生行为档案中独立出来,和行为档案并列。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把他们在校的诚信表现用制度加以规范,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数据、事实和行为来标明他们的诚信度。
5.高校严把就业推荐和管理关,完善就业质量跟踪机制。高校要重视就业推荐意见的填写工作,可组织相关老师如班主任、辅导员认真根据学生在校表现如实填写,使学校的推荐意见真实反映学生在校表现,也为用人单位的聘用工作提供有益参考。对于毕业生协议书遗失或违约的情况,给予备案登记,在学校就业信息网上公示,必要的时候,记录到新的协议书中,供用人单位参考。基于学生签约随意,毁约常态化的种种不良现象,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完善跟踪机制,做好实习、就业的跟踪工作,多与企业保持联系,通过多下企业,派发回收《用人单位调查问卷》等形式,及时掌握毕业生的诚信状况,了解学生就业表现,继续发挥学校教育功能。
五、结束语
高职院校通过营造诚信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就是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促进高职生更好就业的根本所在。而加强职业指导,建立学生诚信档案,严把就业推荐、管理和质量跟踪关是保障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有效途径。当然,高职院校的诚信教育应贯穿于校园文化生活的学习、管理和服务等方方面面,着重从习惯培养入手,从养成教育、过程教育入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具备正确的择业观、良好的就业心态、高尚的职业素养、优良的综合素质,才能培养出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志成.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诚信思考[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34-37.
[2]张开.就业狂潮,怎主沉浮,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0,(3):41.
[3]张琼.高校: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应该做什么[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4):109-112.
[4]尚磊,曾献功,杜士凤.浅析大学生就业诚信机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7,(21):87-90.
[5]胡秀英.和谐社会目标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其实现机制[J].人人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07:53-54.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