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性课堂氛围的策略

来源 :考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w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研修主题
  激励性课堂氛围的策略
  全国语文名师成长大讲堂,以中小学语文教师为主体,旨在关注语文教师的生态环境、职业心理、职业规划,探索促进语文名师成长的“特质”培训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模式。大讲堂从教师专业发展和生命成长的最真实的需求出发,研修过程始终围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注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点、难点进行,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不断生成新的问题,重在共同探讨解决现实问题的途径和手段。
  教与学过程的有效建构是教师以自身的经验、学识、人格、热情与智慧唤起学生维系、激励学习的动力。师与生、生与生认知、情感和活动的真情合作和讨论,构激励性课堂教与学的积极氛围,是课堂教学目标有效实现的最根本的动力。教师建立激励性课堂氛围是基本功。而激励性课堂氛围是建立有效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动力、学习志趣以及综合学力的有效前提。
   定义
  内涵  激励性课堂教学氛围是在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辅导等活动中,通过与教学有关的各种方式、手段、内容、教学场景、人际氛围尤其是目标任务等展现出的积极、健康、高效的活动场,也称与有效教学有关的积极的教学情景和环境。由人的感知觉活动对外部环境的体验和反映,可以窥见环境氛围的客观存在性。公共活动场所闹哄哄的“软”环境和五光十色的“硬”环境对于人的注意力的转移与涣散,对学习的负效应是不言而喻的。课堂作为用于学习活动的专设环境,尤其应注意保持师生对于学习活动注意力的集中与专注。
  当我们注意到硬环境的时候,往往忽视软环境,注意到大的方面的时候,往往忽视细枝末节的地方。例如,我们在建设硬环境的时候,往往强调教室环境的多功能,在教室内布置许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东西。殊不知,过多的布置和它们有限的正面效应,相比较于其对学生注意力的涣散效应来说,要小得多。对于教室前墙更应加以保护。有的教室设计在黑板两侧摆放封闭的锁柜或安排封闭式壁龛,殊不知,在安静状态,这些封锁的柜门、龛门会导致学习者不自觉地展开“探秘性遐想”,而挂在黑板两侧的报纸或张贴的试卷答案,也会引发学习者完全脱离课堂教学轨道的猜测联想。诸如此类的环境布局背离了人类为自身的教育设置专门设施“教室”的本意,也背离了教室环境必须简朴这一最基本的原则。教室作为专用教育场所,一切与课堂教学无关的布置,都应适当控制并安排在教室后墙、侧墙,亦即学习者课堂视野之外或视线不易涉及的地方,以保证课堂教学中学习者注意力高度集中、不受干扰。
  至于教学软环境,由于始终处于动态的可变状态,更应随时随地注意保护。教师的服装、举止和目光神态,都可能是学生注意力集中的地方。讲专注,也要适度,苏沈兰的调查表明,有的教师习惯于目不转睛地盯住某个或某几个学生的眼睛或脸讲课,甚至要求学生眼睛对眼睛地看着自己听讲,这样做总是会使被盯的学生心慌意乱,收摄不住注意力,或听不进去,或低下头去。而有经验的教师则相反,他们当然也密切注视课堂教学状态和学者的反应,但是,当他们亲切的目光扫视全体的时候,每个学生既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又不感到紧张和不安。课堂教学活动应适合于共振的要求,造成和谐、激励的氛围。
  特征  激励性课堂氛围对于人和人、对于氛围的相互作用较为明显。人在课堂中营造一种什么样的氛围,各种特定的氛围又怎样在影响着人的心理与行为,对于成功地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遗憾的是,一直以来,对于课堂教学中的氛围与高潮的研究和讨论却很少。
  激励性课堂氛围的形成、构成的方式,产生的原因,以及氛围与人及人的活动的相互影响似乎永远处在变化的、模糊不定的动态之中,其中的规律至今仍然似乎处于“黑箱”内。
  激励性课堂氛围是一种可控的人文环境。由于课堂如家庭、剧院、工厂、田园、实验室、图书馆、博物苑、公园、饭店、车站、码头、战场一样,是一种可控的人文环境,尤其是由于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带有鲜明目的性和计划性的有组织的活动,这就使我们对于课堂教学氛围的讨论不仅有必要而且有可能。
   背景
  激励是一个人学习事业成功的推动力,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要是能充分发挥这种激励作用,将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建立起一种激励性的课堂环境有利于创设信任、尊重、理解的合作团队,有利于学生进行最有效的学习。研究结果表明,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处处都充满信任、尊重、互助。这种存在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爱,可以超越人与人之间在性别、种族、人种、文化、社会经济地位及其他方面存在的差异。教师应鼓励学生肩负起学习的责任,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推动全体学生在人格、社会性、学业等方面的发展。
  心理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一个没有受到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90%。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通过充分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三到四倍。
  具体说来,建立激励性的课堂氛围具有以下意义:
  第一,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关爱、亲情、融洽的关系。如果师生之间的关系是融洽的,教学信息的传递就会以正能量的方式畅通无阻,将教与学的效能损耗降到最低。教师的情商通过教师的语言、行动和态度表达出来,能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产生友好、亲近、共鸣和信赖的效应,从而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
  第二,学习活动的最高境界就是学生学习潜力的最好发挥。研究表明,中小学生学习只有确立在高于现有水平的要求下,才会产生有效学习——学习潜力的发挥。而发挥潜力实现有效学习行为的有效策略,就是要依靠具有学习场景等外部氛围和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所以说,积极的氛围会促发学习潜力和效能的发挥。而学习动力对学习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学习动力也是学习目标之一。
  第三,有利于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师生的课堂教学心理无疑应处于生动而活泼的状态。死水微澜,无论对学生群体或学生个体而言都是极不相宜的。为了避免课堂教学心理氛围的僵化,教师首先应该把每一个学生视为活生生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并且相信他们具有积极学习期待、成功向往,求知的策略,已有的接受能力、自我学习调控能力和创造的能力。对于一个时期或一个较长时期内表情冷淡、反应迟钝、学习消沉的学生,绝不可以轻易地视之为“不可雕”的“朽木”而歧视他;相反地,他们的这种对于学习的消极反应正表明他们作为一个人的活生生的存在,而在这种存在的背面必有更深层的人文原因,寻求其原因,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矫治。   第四,有利于获取最佳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的激励性氛围有利于学生学习行为与教师教学的顺应同化。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心理活动的顺应与通话过程。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实际上是两个心理活动过程,一旦学生学习活动与教师教授、启发、设问以致评价与学生的有效学习形成认知活动的顺应与同化,师生、生生之间必然会产生共识、共鸣、共赏识的学习境界或氛围,引起积极、愉悦、有效的教学行为。正如周度所认为的“如果一个教师善于调动学生对于知识的主动追求的欲望,善于引导学生唤醒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善于排除学生在知识和心理两方面的障碍,并诱导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满足,那么,课堂教学的心理氛围必定是活跃的,同时也是愉悦的。”
  课堂教与学激励性氛围作为课堂有效教学氛围的根基,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运行和目标的达成度,也是保证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引因,因而作为合格的教师,首先必须具备建立积极有效的激励性课堂教学氛围的意识与素质。
   基本规律
  激励性课堂教学氛围的建立,教师与学生共同创设一个信任、融洽、尊重支持性的学习场景或氛围,对教师首先提出了挑战。其中首先,教师必须是谦逊、博识、包容、智慧、爱生的典范。具体如:开朗大度、友善待人、热情投入、情绪稳定、真心待人、富有睿智。教学活动中能够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怀学生的学习等等。教师应不断发现学生的需求和情趣、困惑等,对他们给予相应的关心,并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以教师的言行、睿智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熏陶。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将整个教与学活动建立在学生已具有的知识、潜力、能力和经验(包括学生对于自身文化的认识与体验)基础之上。教师还应与广大家长建立起合作关系,调动家长关注、支持、配合子女学习的激励性学习氛围,建立良好的学习心境。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帮助学生不断生成学习自我调控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错误并正确认识错误是学习过程中很自然的现象,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在教师自己用心传道、释疑、解惑的同时,鼓励学生之间开展互帮互学,形成更有深度的激励性学习场,彻底摈弃课堂教学活动中否定、斥责、讽刺、挖苦、互相疑惑、互不信任的消极可怕的课堂学习氛围。
  在教学实践中,创造的主要施教策略是:
  情感沟通氛围策略  激励性课堂氛围的施教策略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沟通。情感沟通策略要求教师要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对学生而言,爱是信任,是尊重,是鞭策。教学是师生间心灵的沟通,对学生有无爱的情感,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教育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带着对学生真挚的情感步入教室,以饱满的热情、和蔼可亲的神态,创造出轻松愉悦的教学气氛,给学生以亲切感、安全感和信赖感。学生的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教师不仅注意与发展水平较高的学生进行情感沟通,更注意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情感的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困难。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良性互动,必然产生神奇的效果。学生会自觉地尊重教师的劳动,愿意接近教师,希望与教师合作,向教师袒露自己的想法。教师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以心灵感受心灵,以真情赢得真情,是情感沟通策略的自然结果。
  引入激励性课堂学境的策略  引入学境策略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善于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创设有利的条件和学习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学生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愉快、健康发展的引导者和领路人。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发展的条件和情境,鼓励学生的自信心,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如,给学生充分提供主动思考的广阔空间,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敢于尝试、亲身体验、主动发问、积极探究,等等,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进人情境,也要随时做好接受学生的提问和向学生发问的准备,既要当好“导游”,也要做好“顾问”,要能组织好大家进行问题讨论,使师生通过对话既知道事物“是什么样子”,又知道它“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牵马河边,才能找到水。为学生创造一个“有”的环境,才能有生发的可能性;只有提供了丰富的高质量“有”的基础,才能保证生发的广泛性和高质量;保持中立的态度、中性的评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意识,使生发具有更大的可能性;随机的对话且不断深入,才可能引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
  构建合作探究氛围的策略  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必然要求。我国独生子女占多数的国情以及独生子女的弱点,更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缺乏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发展是片面的发展,不是真正的发展。合作探究氛围的策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营造师生共同学习、一起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建立起对话式、交互式合作氛围的教学。教师们非常注重创设合作式教学情境,在课堂上提出开放型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同桌等形式进行合作交流,一起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种共同合作氛围的交流、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强化了合作的意识,也逐渐掌握了会学的本领,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在恰当、周密的设计下,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能通过信任、互助、质疑、帮助的交流中,让学生意识到不同学习任务的不同层面和侧面,相互借鉴完善各自的集体策略,从而自我建构个性的、有效的认知与知识。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以致教师自身都能信任、互助、质疑、帮助、大胆地参与探索和交流。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基础、认知风格和经验库,不同的学生可以对某种学习任务设立不同层次与侧面的假设和推论。高明的教师应该以促进学生、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互相信任、坦诚相见。而面对各种不同的观点,要学会包容、理清、尊重的前提下,友善、认真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受问者要学会聆听、解析、不耻下问他人的见解、建议,懂得赞赏、鉴赏、感谢、感恩,学会理智自我解剖、深入分析问题,设计自我解决问题方案等,这就是高水平的、激励性的学习氛围。   激励创新氛围的策略  创新精神和能力是新型人才的本质特征。“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处处是创造之地。”为创新型人才的成长提供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创新,从小具有创新的意识,是素质教育施教策略的重要内容。激励创新氛围的策略要求教师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丰富想象力,并使之逐渐发展为创新意识。教师通过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创造精神培养的诸多因素,精心设计问题,通过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不同水平学生进行思考和创造,面对问题敢于标新立异。教师们不仅注重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创设展示自己探索精神的情境,还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多动手,亲身体验,并学以致用,使自己在课堂上学的知识鲜活起来,真正掌握创新的本领。教师们不仅注意引导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也十分注意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给予及时的安慰和鼓励,激发学生不怕困难、知难而上的精神。在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有可贵的探索与创新精神,而这种探索与创新精神只要有适合的土壤、水分、阳光,就会很快地生根、发芽。只有教师在备课时进行独具匠心的设计,才能把学生带进创造性的王国之中。
  特定场景创设激励氛围策略  真情场景创设激励氛围策略,就是在教学活动中设计与营造亲情、融洽、和谐、交互、质疑、相互激励等的学习氛围。设计可以从教学方案、学案的设计形式、媒体使用以及关注设问方式、课件色彩等入手。教师形象设计也是教学场景的一部分。例如教师温和、亲密的表情,设问时的信任、期待,恰当的提醒、帮助,教师的语言、表情、形体动作,板书、行走路线等。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调动学生的问答气氛,各项教具、媒体的巧妙展示,学生的表现、表达形式,音乐、舞蹈、游戏、活动以及运动都会对课堂有效的学习激励具有积极的影响。
  活动氛围激励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通过活动给学生以表现自己的机会。学生通过活动或表演展示自己的想法与技能,是学生热爱学习、展示自信的适龄的学习方式,因此,课堂上教师在应该通过系列的、多彩的、适龄化的学习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现的舞台。例如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中学的李京老师在设计《我与地坛》(史铁生)一课时,把设计目的定为加强学习活动的刺激度,教师通过给学生搭建三组思维和推理“脚手架”,促进学生就“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把体验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为“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奠定基础。
  艺术、精彩的教学语言氛围激励策略  教师的口头语言务求清晰、精练、准确、生动;文字语言即板书务须简洁扼要,条理清楚,规范工整,布局合理,突出重点、难点,反映知识内在联系,不写错别字;课堂教学语言必须生动且要注意逻辑性。最重要的是课堂语言还要多样化,那就是:为痛苦的学生说句安慰话;为孤独的学生说句温暖话;为胆怯的学生说句壮胆话;为自卑的学生说句自信话;为迷茫的学生说句开导话;为沮丧的学生说句鼓励话;为受困的学生说句热心话;为偏激的学生说句冷静话;为懒惰的学生说句鞭策话;为受冷落的学生说句公道话。那也是积极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采取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技巧。
  如今,老师们在课堂上开始尝试与学生彼此走进对方的心灵世界,以智慧开启智慧,用情感激活情感,用心灵碰撞心灵,老师们开始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如:“你说得真棒!声音再大些,效果会更好!”“你的观点我赞同!”“你想得对,让我们来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好吗?”激励的动作,如摸摸脑袋,拍拍肩膀,像亲人,似朋友;激励的目光,亲切和蔼。这些激励都犹如催人奋进的号角,鼓舞人心,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受到直接影响,从而形成积极的情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教学方法、手段激励策略  人们常常会把一节美妙的课堂称其为与艺术的享受,如临其境、如同身受等。这其中有课文的美丽,更有教学方法的精妙和教学手段的奇巧之功。例如,教学常用的课堂讨论法就是一种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学习方法。有效的小组讨论更加适合学生,信息量大,内容比较丰富;而辩论型讨论属主动式的自我教育,它具有强调自身的省悟性、思考力和服从于真理的特性。学生可在辩论中得到启迪和自省,思维能力也会在交锋中显示光彩并得到提高。有的老师设计的演讲型讨论形式,能帮助学生克服理论脱离实际的书呆气,校正偏激、片面的思维方式,通过演讲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设置渲染讨论课题的情景,给学生看画、电教片、听音乐等,一旦这些情景作为铺垫的信息渗入受教育者心扉,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相关命题的讨论,会取得比过去仅凭逻辑性或纯理论的讨论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因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天天接触的学生是活泼的,我们的思想教育只有符合他们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而情景教学正属这一类。它以声,以情,以逼真的形象,使学生对讨论的问题受到强烈感染,产生强烈的兴趣,从而达到用情感启迪理智,使学生在欣赏和品味美的事物中既得到感情的愉悦又得到理智的满足。如果这些作品能来自学生的创作,学生将会感到更加亲切。此时进行讨论,效果往往会令人惊喜。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态度是民主与平等的,允许讨论,让学生善于质疑,敢于答疑,允许生生之间争辩,甚至是师生间的,也允许学生保留意见的话。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不仅仅在于结论,而在于争论过程中学生智慧火花的迸发,提高思辨能力。实践证明,设置情景的讨论,比较容易促使教师鼓励学生创造性和积极探索精神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教师应从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善于创新教学情境,通过这种抛砖引玉的教学,通过归纳小结和精讲,导之以理,授之以理,使学生在思辨中,激发思维,获得知识。
   一般模式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课堂氛围对于课堂教学具有正负面效应。
  激励性课堂氛围施教策略的制定要符合实际条件,要在约束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工作。例如:音乐教师教一年级教材中一段单弦《卖针线》。《卖针线》来源于儿歌,很适合儿童学唱,但同学们没有买针线做针线活的经历。地方民间音乐不同于现实的音乐、歌曲教学,民间音乐有其发生、发展的时代背景。它与现今的儿童文化生活环境相距遥远。他们对北京的戏曲、曲艺以及民间歌舞等都具陌生感。时代距离之远,两种音乐特征反差之大,都给儿童步入乡土教材带来很大困难。当与他们聊家常时,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说从没见过家长做过针线活,也根本没有买过针头线脑。可是聊起了现在的购物方式,气氛异常活跃,正当他们兴致勃勃炫耀自己漂亮服装,讲述在大商厦超市购物经验时,教师突然问道:谁知道过去老北京是怎样购物的吗?这一问,尽管问得教室里鸦雀无声,但孩子们睁圆眼睛,渴望知道缘由。当教师讲到那身居古老的四合院,步履蹒跚的老奶奶迈出大门,招呼着朴实的卖货郎,精挑细选着五颜六色针线动人的情景时,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激起了聆听卖货郎唱段的愿望。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求实的教学气氛,消除那些束缚师生手脚的课堂常规,才能有师生的合作。   受此启发,我们可以把激励性课堂氛围教学操作程序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突出强化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应尽量突出和强化教学重点。可以利用教学媒体表现重点文字、画面资料来加深学生印象。教学难点是学生不易理解的学习内容。有时用口头语言无法达到的教学目标,例如物理教学中的“加速度”概念,则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会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二,创设情境,诱发动机。在教学之初或过程之中,可以利用教学媒体为学生营造一个特定的教学情境。这是学生认知的需要,有利于学生的意义建构,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诱发学习动机的需要。另外,还可以利用媒体举例,增加变式,以利于学生建立概念。
  第三,提供事实,建立经验。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条件的限制,有些事物或现象难以观察,或不可能亲身体验,那么运用教学媒体,可以提供可感知的事实材料,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和经验。
  第四,显示过程,形成表象。利用教学媒体,特别是电视、电子计算机等善于表现运动的媒体,可以充分表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使学生形成表象。有些过程只用言语是无法解明的,而利用媒体,则不言自明。
  第五,设置问题,启发思维。根据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的研究,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培养智力,首先要培养思维能力,而培养思维能力要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入手。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教学媒体设置问题,从而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训练思维品质。
  第六,促进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相互转换。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注意起作用,但无意注意的教学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由于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是有限的,因此,要充分利用注意的转换,解除紧张感,增加轻松感。
  第七,促进抑制状态向兴奋状态转化。心理上处于抑制状态的学生无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有时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习以为常,产生麻木感,或对学习内容不兴趣,随之产生抑制现象。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媒体,采取一定的方法,有时是学生意想不到的方法,打破平衡,将学生的消极心理状态调整为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
  第八,促进兴奋状态向理性化发展。教师使学生进入兴奋状态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通过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第九,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对学生表现力的培养是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一名没有自我表现力的人在未来社会中是没有立足之地的。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利用教学媒体发表意见和观点,这样学生在课下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从而突出了学习的主体性,培养了自我表现力,提高了自我效能感。
  激励性课堂教学氛围是在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辅导等活动中,通过与教学有关的各种方式、手段、内容、教学场景、人际氛围尤其是目标任务等展现出的积极、健康、高效的活动场,也称与有效教学有关的积极的教学情景和环境。
其他文献
课改是基础教育第二轮课程改革的简称。其以学生为课程建设的主体,并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课改的性质是教育发展中的一个必然阶段。课改的实质就是唤起老师的教学热情,唤醒学生的内在潜力,唤醒本我,塑造人格,建构人生发展体系,让学生发展走向健康之路。  坐落于秦岭北麓、关中平原上的陕西省周至县第三中学,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近一年来,学校确立了“办适合学生的教育,办
期刊
不久前,笔者有幸和山东省泰安市高新区教研室的领导参加了在济南举行的山东素质教育论坛。在聆听众专家关于教育的一些理解后,笔者也开始思考一些和教育有关的问题。  报告有感  在论坛中,从张志勇副厅长的发言中,笔者了解当前最重要的是创新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把握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抓住教育信息化带来的重大机遇,多加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积极深化课程改革,促进中考和高考改革协同推进,引领素质教育工作深化。 
期刊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名师的带动辐射作用,促进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成长,根据贵州省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工作计划,贵州省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代泽斌)于2013年9月应时而生。工作室以百年名校贵州省铜仁一中为基地,以贵州省教育名师代泽斌为带头人,在铜仁市教育局的关怀与支持下,在工作室所有名师、骨干教师及学员的共同努力下,一路走来、一路探索、一路壮大  优越的平台  名师工作室
期刊
拿破仑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有力量,一是宝剑,二是思想,而思想比宝剑更有力量。”校长的思想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思想,校长的意志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方向,校长的素质决定了学校的发展前景。校长是一校之“眼”,一校之“魂”。一个有思想的校长,一定是有精神感召力的校长,是师生精神与生命力的“火种”;一个有思想的校长,一定会唤醒每一位师生心灵深处巨大的潜能,并将所有个体的能量凝聚成一股足以推动学校不断进步的
期刊
做一个让孩子喜欢的教师,是很多教师的愿望,可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于永正通过《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教师》一书,告诉了我们让学生喜欢的诀窍。  诀窍之一:自己先变成孩子  有这样一个经典故事:一位母亲牵着6岁的孩子去商场购物。她原以为孩子会很开心,没想到在商场里孩子却哭哭啼啼,毫无休止。当她蹲下去和孩子一样高的时候,才发现,孩子所看到的都是大人的腿,哪有什么快乐可言?  成人思考问题的方式、观察事
期刊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壮志不已,是脍炙人口的爱国佳作,词中表达了他抗金报国的壮志雄心。岳飞抗金,不但受到赵构、秦桧君臣迫害,同时其他人亦各不信任、互相拆台,故岳飞有知音难遇之叹,《小重山》就抒写了这种感慨。  上片寓情于景,抒写作
期刊
马凯同志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现代应用技术中等职业学校的校长,从事教育事业这么多年来,曾担任过教师、班主任、副校长职务。他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奉守《职业道德规范》,把一腔热血给了党的教育事业。  多年来,他严于律己,无私奉献。能完成本职工作任务,又不厌其烦地搞好学校管理工作。曾获得学科教学骨干、海外优秀督导、市优秀德育工作者、市三育人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九年郊区工作,他懂得了奉
期刊
诗化教育,在于以诗化人。文化是人类前行的灯塔。探寻文化,是为了追求文化的意义,探求文化的作用。文化的本体和本质在于“文”,它的作用和意义却在于“化”。教化可以美风俗。不仅好书可以迁化人,好诗更能影响人,一个人的文雅与文明程度的提升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却是全民素质和觉悟的整体提高。白乐天诗云:“乡人化其风,薰如兰在林。”这便是文化的功能和使命所在。晚唐司空徒《诗品》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并不
期刊
教育部近日联合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要求,用三至五年时间,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  此次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通过劳动教育,要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培养他们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  《意见》明确了劳动教育
期刊
在日常生活中,谁都以为自己懂教育,这是不争的事实。其实,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误以为”。教育二字虽然简单,却重逾千斤,包罗万象。  教育是人学。植物界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生物界何尝不是如此。人的复杂性决定了有关教育的话题、所有政策、成人对于孩子的言行、环境营造都必须是适宜的、有耐心的。  对于教育的对象,我们的孩子,要有耐心。家庭教育如此,学校教育也如此。培养孩子是一个过程、孩子成长是一个过程、孩子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