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文教师要实现高效的阅读效果,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找到突破口,纲举目张,顺藤摸瓜,引领学生感悟文本,超越文本,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从而更好地学习课文,欣赏课文。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抓住文本中的一个词、一句话或一处留白,引领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说话训练,由点及面,阅读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 高效阅读 思维训练 感悟文本 教学资源
苏教版语文第二册第26课《小松鼠找花生果》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科学童话,采用科学语言的形式,寓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活泼浅显,富有情趣,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研读文本,发现这篇课文不仅写得活泼生动,还体现了作者的巧妙心思。课文的题目中,小松鼠是找花生果,“找”字说明了小松鼠不知道花生果长在什么地方。课文中有两处都写到了小松鼠准备摘花生果,这里的“摘”字体现出了作者的匠心独运,看似平凡,实则巧妙。学生通过“摘”字,便能读懂一开始小松鼠以为花生果是结在花生的藤蔓儿上的,所以它想把花生果摘下来。而后来经过生活在泥土中的蚯蚓告知,他才明白花生果是长在泥土里的。于是,课堂上,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读完最后一节,读完后思考,当蚯蚓告诉小松鼠花生果长在泥土里,小松鼠会怎样找出花生果呢?
课堂回放:师:看到这么多的花生苗,小松鼠可高兴了,它准备摘下来留着冬天吃。板书:小松鼠找花生果(摘)。师:小朋友们,当蚯蚓告诉小松鼠“花生果全在泥土里呢”,那花生果还能摘得到吗?生:不能。师:当小松鼠知道花生果是生长在泥土里的,不好去摘,那它会怎么做呢?板书:小松鼠找花生果(摘)。生:它可以拿来小锹去挖,把花生果挖出来。师:这是一个好办法!生(迫不及待):如果它没有小锹,它可以用手去拔。师:对,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松鼠!生:老师,它还可以请小野猪来帮忙。师(很好奇):哦,小野猪怎么帮小松鼠呢?生:《三个小伙伴》里的小野猪用硬硬的嘴巴拱出了一个树坑,小松鼠可以请小野猪来把花生果拱出来。师:你能将前面的知识联系起来,真是太了不起了!请求别人的帮助,合作找到花生果,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办法!师:小朋友们,经过大家的齐心协力,帮小松鼠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小松鼠可高兴了!相信,它很快就能品尝到美味的花生了!于是经过学生不断的思维、阅读生成,板书竞变得生动丰富起来。板书:小松鼠找花生果(摘、挖、拔、拱……)
课前备课时,我只想到了孩子们可能会想到用小锹去挖。没想到在课堂上,孩子们的思维火花在被激发后,竟然能想到这么多的好办法。课堂在师生的不断对话、积极思维中,逐渐彰显其独特的魅力,散发出语文的馨香。精彩在阅读中生成,智慧被阅读激发。
课文的第一课时学完后,可以让学生交流:还有哪些植物的果实长在泥土里?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但第二课时有没有练习说话和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的切入点呢?我发现文中有一处留白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说话练习,拓展学生的思维。文末小松鼠已经找到了花生果。那么,它会怎样处理它所找到的花生?我想在孩子的想象世界里,一定会有无数种方法。
课堂回放:师:小朋友们,现在你就是那只小松鼠,终于找到了花生果,你会怎样处理这些花生果呢?片刻思考过后……生:我会把花生果留一些到冬天吃,我还想到了前面学过的成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备无患、防患未然。把花生果储藏起来,它到冬天就不会饿了。师:这是个会打算、会过日子的小松鼠。生:那么多的花生果,小松鼠一个人吃不掉,我还会分给树林里别的小动物,比如:小鼹鼠、大熊等。师:这是个乐于分享的小松鼠。生:我觉得还可以留一点冬天吃,分点给小伙伴,再留一些做种子,第二年春天种下去,这样,我就能永远的吃到花生果了。师:多好的小松鼠呀!他能干,乐于分享,还能做长久打算。
一个个多好的想法呀!孩子们越说越兴奋,仿佛他们就是那只可爱的小松鼠,在打算着怎样更好地处理花生果呢。这一问,孩子的思潮四起……
课堂上师生互动,相互砥砺与启迪,共同研究与成长。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思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有时学生的思维可能超越教师,对于课堂上突然出现的新颖而奇特的想法,教师要善于倾听,敏锐地抓住信息的生成点,及时重组。学生动起来了,有了各自鲜活的独特体验,绝对不意味着教师无事可做了,而是意味着教师要在收集处理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具有连续性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倾听的意识,要时时想到自己是组织者、引导者,舍得放权,放手让学生说;其次要有倾听的耐心,要让学生充分表露自己的意见,如果教师轻易否定或随意打断学生的回答,会压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要注意倾听的方法,要给予学生适时的点拨、必要的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善于倾听既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也是教师的一种教学艺术,可以及时收集反馈信息,调控教学进程。
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在丰富而又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中会有许多意外与惊喜。教师面对如此弥足珍贵的教学资源,不能视而不见,应该珍视这些宝贵的资源,积极组织引导,让它们为我所用,在思维的碰击中创造火花,让语文课堂奏出精彩的乐章。
关键词 高效阅读 思维训练 感悟文本 教学资源
苏教版语文第二册第26课《小松鼠找花生果》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科学童话,采用科学语言的形式,寓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活泼浅显,富有情趣,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研读文本,发现这篇课文不仅写得活泼生动,还体现了作者的巧妙心思。课文的题目中,小松鼠是找花生果,“找”字说明了小松鼠不知道花生果长在什么地方。课文中有两处都写到了小松鼠准备摘花生果,这里的“摘”字体现出了作者的匠心独运,看似平凡,实则巧妙。学生通过“摘”字,便能读懂一开始小松鼠以为花生果是结在花生的藤蔓儿上的,所以它想把花生果摘下来。而后来经过生活在泥土中的蚯蚓告知,他才明白花生果是长在泥土里的。于是,课堂上,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读完最后一节,读完后思考,当蚯蚓告诉小松鼠花生果长在泥土里,小松鼠会怎样找出花生果呢?
课堂回放:师:看到这么多的花生苗,小松鼠可高兴了,它准备摘下来留着冬天吃。板书:小松鼠找花生果(摘)。师:小朋友们,当蚯蚓告诉小松鼠“花生果全在泥土里呢”,那花生果还能摘得到吗?生:不能。师:当小松鼠知道花生果是生长在泥土里的,不好去摘,那它会怎么做呢?板书:小松鼠找花生果(摘)。生:它可以拿来小锹去挖,把花生果挖出来。师:这是一个好办法!生(迫不及待):如果它没有小锹,它可以用手去拔。师:对,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松鼠!生:老师,它还可以请小野猪来帮忙。师(很好奇):哦,小野猪怎么帮小松鼠呢?生:《三个小伙伴》里的小野猪用硬硬的嘴巴拱出了一个树坑,小松鼠可以请小野猪来把花生果拱出来。师:你能将前面的知识联系起来,真是太了不起了!请求别人的帮助,合作找到花生果,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办法!师:小朋友们,经过大家的齐心协力,帮小松鼠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小松鼠可高兴了!相信,它很快就能品尝到美味的花生了!于是经过学生不断的思维、阅读生成,板书竞变得生动丰富起来。板书:小松鼠找花生果(摘、挖、拔、拱……)
课前备课时,我只想到了孩子们可能会想到用小锹去挖。没想到在课堂上,孩子们的思维火花在被激发后,竟然能想到这么多的好办法。课堂在师生的不断对话、积极思维中,逐渐彰显其独特的魅力,散发出语文的馨香。精彩在阅读中生成,智慧被阅读激发。
课文的第一课时学完后,可以让学生交流:还有哪些植物的果实长在泥土里?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但第二课时有没有练习说话和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的切入点呢?我发现文中有一处留白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说话练习,拓展学生的思维。文末小松鼠已经找到了花生果。那么,它会怎样处理它所找到的花生?我想在孩子的想象世界里,一定会有无数种方法。
课堂回放:师:小朋友们,现在你就是那只小松鼠,终于找到了花生果,你会怎样处理这些花生果呢?片刻思考过后……生:我会把花生果留一些到冬天吃,我还想到了前面学过的成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备无患、防患未然。把花生果储藏起来,它到冬天就不会饿了。师:这是个会打算、会过日子的小松鼠。生:那么多的花生果,小松鼠一个人吃不掉,我还会分给树林里别的小动物,比如:小鼹鼠、大熊等。师:这是个乐于分享的小松鼠。生:我觉得还可以留一点冬天吃,分点给小伙伴,再留一些做种子,第二年春天种下去,这样,我就能永远的吃到花生果了。师:多好的小松鼠呀!他能干,乐于分享,还能做长久打算。
一个个多好的想法呀!孩子们越说越兴奋,仿佛他们就是那只可爱的小松鼠,在打算着怎样更好地处理花生果呢。这一问,孩子的思潮四起……
课堂上师生互动,相互砥砺与启迪,共同研究与成长。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思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有时学生的思维可能超越教师,对于课堂上突然出现的新颖而奇特的想法,教师要善于倾听,敏锐地抓住信息的生成点,及时重组。学生动起来了,有了各自鲜活的独特体验,绝对不意味着教师无事可做了,而是意味着教师要在收集处理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具有连续性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倾听的意识,要时时想到自己是组织者、引导者,舍得放权,放手让学生说;其次要有倾听的耐心,要让学生充分表露自己的意见,如果教师轻易否定或随意打断学生的回答,会压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要注意倾听的方法,要给予学生适时的点拨、必要的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善于倾听既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也是教师的一种教学艺术,可以及时收集反馈信息,调控教学进程。
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在丰富而又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中会有许多意外与惊喜。教师面对如此弥足珍贵的教学资源,不能视而不见,应该珍视这些宝贵的资源,积极组织引导,让它们为我所用,在思维的碰击中创造火花,让语文课堂奏出精彩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