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在很多老师为了上一节精彩的课会花去很多时间备课,磨课。但是再怎么雕琢过的课往往还是因为听课学生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效果,甚至跟上課老师的预设有很大的差距。这是因为我们在备课时只是关注于这节课的内容,而没有很好的把学生的因素考虑进去。换句话也就是没有备学生。而学生的各种因素往往会影响课堂生成。因此我们在备课前应该先备学生。
【关键词】预设 生成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104-02
1.引言:
很多老师在准备一节课,尤其是公开课或者比赛课前都会仔细研读文本,然后费尽心思去处理文本,设计活动。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力求完美。然而当我们把事先做好大量准备并推敲多遍的课带给学生时,却经常发现学生的课堂表现与我们的有很大差异。从而使我们的课并没有课前预想的精彩,学生的表现也与我们的想象有出入。为什么这么一节精心准备的课在最终呈现时还是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呢?笔者认为这和老师们备课之前对学生的准备不足有很大的关系。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堂英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但由于学生在年龄,个性,认知方式,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他们有着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只有最大限度的满足个体需求才有可能获得最大的整体教学质量。
以下笔者以个人的一节课为例来谈谈教师对于课堂预设和生成之间的粗浅看法。
2.课例回放:
今年暑假非常荣幸的受到了第九届全国中学骨干英语教师新课程教学高级研修班主办方的邀请,参加了一节研讨课例的展示。这次所展示的课例是来自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九单元的一篇补充阅读课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
这是一篇有关新加坡旅游的阅读课文。文章框架比较清晰,分概况,食物,夜间动物园以及气候等四块内容对新加坡进行了介绍。因此笔者备课的时候也抓住了旅游这个主线,从导入到最后的输出基本分成了四个步骤。
首先,笔者以Enjoy traveling为导入,在自我介绍以后就展示了笔者的一些旅游照片,把学生的情感带到旅游中来。让学生用Have you been to…?句型猜测我所去过的地方。这一单元的语法就是完成时态,所以也通过这一环节来帮助学生复习完成时态。然后通过跟学生之间的互动了解学生所去过的地方以及他们的暑期旅游计划,引出我的暑期旅游目的地新加坡。在进行文章阅读前,笔者先让学生进行了小组讨论。如果我们要去一个全新的目的地,应该从那几个方面去做攻略,帮助我们了解目的地信息,从而增加旅游乐趣。这不仅为了引出文章的框架,也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个旅游攻略的基本组成部分。
第二部分也是本课的教学内容Travel to Singapore。这一部分我主要通过skim, scan 和supplementary learning三部分来完成对课文内容的教学。在skim部分,笔者对阅读材料进行了简单的调整, 把二、三、四三段的主题句都去掉了,然后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去找出对应的主题句,让学生对文章框架和内容有大致了解的基础上锻炼学生阅读技巧。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分段的细致阅读,找出各段中所涉及的细节信息。之后笔者设计了mind map对文章框架和信息进行了概括和归纳。并用一段自制的新加坡视频增加学生对新加坡的了解,并作为对文章内容的补充。
第三部分以Travel in Tai’an为内容,让学生从生活的城市出发,完成对文章学习后的文本输出。在文章输出之前,笔者设计了一个游戏。让学生选择他们想要回答的话题(location, food, tourism attractions, hotel, best season to visit, language, souvenirs, others),每个话题点开后都会出现一个相关的问题。回答对的组可以得到一张信息卡作为奖励,卡上的信息可用来帮助他们更好的完成下一个环节的文本输出。通过八个话题的回答以及信息卡的辅助信息,为下面完成对泰安的介绍做好了信息上的铺垫。
第四部分是Travel around the world,也是作业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课外作业更好的去了解文中没有涉及到的新加坡旅游信息。也可以去收集他们喜欢的国家的有关旅游信息。
以上是备课环节。就备课情况来看,笔者认为各个环节以及之间的过渡还是比较流畅的。在去山东执教之前笔者也在自己的学校同年级学生中试教了几节课,学生配合良好。每一个环节和任务都能顺利的完成。整节课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技巧,并以新加坡为例让学生明白可以从哪些方面去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并让学生了解此类文章的结构。在此基础上,从学生熟知的家乡出发,模仿文章完成对山东的介绍。学生对最后一部分的家乡介绍充满了兴趣,完成的也比较出色。因此笔者也就自信满满的带着这节精心准备的课去山东执教。
3.教学反思:
在山东上完课以后,笔者才真正明白备课其实只是保证课堂有效性的一个环节而已。所有的备课内容都必须建立在备学生的基础上。只有以学生为前提的备课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因为在上课中笔者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笔者的好几个课堂提问学生都没有完全理解。比如笔者问:“What kinds of information should we collect before we go to Singapore?” 笔者本意希望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去一个地方旅游前应从那几个方面去做该地的旅游攻略。然而学生最终所给出的答案却答非所问。课后才了解到学生对于information 这个单词不熟悉。课内笔者所设计的几个提问都出现了类似的问题,以至于本该由学生生成的话题讨论结果最后只能老师自己带出来。究其原因是由于老师和学生之间互相不熟悉,同时也因为笔者的提问没能很好的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或者说对学生学情缺乏了解所造成的。 其次,在课后也有听课老师提出是否笔者给学生的阅读时间太短。这也是笔者在课后了解到的。笔者可能觉得这个时间已经足够让学生完成阅读,但由于暑假上课的学生是来自补习班的学员。学生相对英语程度较差,而且能力上也有较大的差距,可能这个时间还是未能满足一部分学生的阅读需求。
4.教学启示:
课后反思整节课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其实都源自于笔者对学生的准备不够所造成的。无论你课备的如何精彩,学生的配合是首要的。而学生的配合就来自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以及学生对这节课的兴趣等。也就是说,备课必须建立在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也就是要备学生。总结过去几年执教以及观摩各类课型的经验和教训,笔者觉得我们老师在充分做足备课准备的同时,还应该多了解学生学情,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各种情况。只有对学生有一个充分的准备,才能备出一节真正适合学生的课。以下是我对于备学生的几点粗浅看法:
(1)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
我们在备课前首先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随着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各地之间的学生知识水平有很大差异。甚至于同一个学校的不同班级之间也会出现水平差异。因此我们在备课前,尤其是在借班上课前,一定要先了解该班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以免备课过于简单或者过高估计学生水平,以至于课堂活动显得无意义或者学生无法顺利开展。
(2)了解学生总体的认识能力。
认知能力指接收、加工、储存和应用信息的能力。通俗的说也就是学生驾驭知识,完成活动的能力。它是学生成功的完成课堂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这种心理条件往往跟学生的年龄有较大的关系。因此我们在备课或者设计活动的时候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他们目前的认知能力进行备课。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参与到各个教学活动环节中,从而更好的从活动中获取信息和知识。
(3)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老师能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去备课,是不是能让我们的课堂更吸引学生呢?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是不是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此我们在备课之前应该先了解学生喜欢什么,他们现在的热点是什么。如果我们的课堂活动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不但会主动的通过参与活动掌握知识,而且学生会感觉到他们现在所学的真正能应用到他们喜欢的地方。
(4)了解学生间的程度差异。
很多老师上课的时候经常发现,当我们精心设计了几个教学活动时,有些学生很好的完成了活动,并从活动中习得了知识。但总有这么一部分学生无法完成教学活动,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完成了,但对于他们的原有的知识并没有很好的提升。这是因为现在很多班级的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程度差异。因此我们应该了解学生之间的程度差异,根据这种差异在备课时设计才能根据这种差异设计有差异的活动,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习得和提高。
5.结语:
备课必须建立在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也就是要备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各种情况,并以此作为备课的指导。这样才能更好的牵手课堂“预设”和“生成”,让我的课堂为学生服务,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效率。因此,我们老师在平时上课尤其是借班上课前,在忙于研究文本进行备课时,一定不能忘记:备课,先备学生。
参考文献:
赵春生等.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预设 生成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104-02
1.引言:
很多老师在准备一节课,尤其是公开课或者比赛课前都会仔细研读文本,然后费尽心思去处理文本,设计活动。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力求完美。然而当我们把事先做好大量准备并推敲多遍的课带给学生时,却经常发现学生的课堂表现与我们的有很大差异。从而使我们的课并没有课前预想的精彩,学生的表现也与我们的想象有出入。为什么这么一节精心准备的课在最终呈现时还是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呢?笔者认为这和老师们备课之前对学生的准备不足有很大的关系。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堂英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但由于学生在年龄,个性,认知方式,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他们有着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只有最大限度的满足个体需求才有可能获得最大的整体教学质量。
以下笔者以个人的一节课为例来谈谈教师对于课堂预设和生成之间的粗浅看法。
2.课例回放:
今年暑假非常荣幸的受到了第九届全国中学骨干英语教师新课程教学高级研修班主办方的邀请,参加了一节研讨课例的展示。这次所展示的课例是来自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九单元的一篇补充阅读课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
这是一篇有关新加坡旅游的阅读课文。文章框架比较清晰,分概况,食物,夜间动物园以及气候等四块内容对新加坡进行了介绍。因此笔者备课的时候也抓住了旅游这个主线,从导入到最后的输出基本分成了四个步骤。
首先,笔者以Enjoy traveling为导入,在自我介绍以后就展示了笔者的一些旅游照片,把学生的情感带到旅游中来。让学生用Have you been to…?句型猜测我所去过的地方。这一单元的语法就是完成时态,所以也通过这一环节来帮助学生复习完成时态。然后通过跟学生之间的互动了解学生所去过的地方以及他们的暑期旅游计划,引出我的暑期旅游目的地新加坡。在进行文章阅读前,笔者先让学生进行了小组讨论。如果我们要去一个全新的目的地,应该从那几个方面去做攻略,帮助我们了解目的地信息,从而增加旅游乐趣。这不仅为了引出文章的框架,也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个旅游攻略的基本组成部分。
第二部分也是本课的教学内容Travel to Singapore。这一部分我主要通过skim, scan 和supplementary learning三部分来完成对课文内容的教学。在skim部分,笔者对阅读材料进行了简单的调整, 把二、三、四三段的主题句都去掉了,然后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去找出对应的主题句,让学生对文章框架和内容有大致了解的基础上锻炼学生阅读技巧。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分段的细致阅读,找出各段中所涉及的细节信息。之后笔者设计了mind map对文章框架和信息进行了概括和归纳。并用一段自制的新加坡视频增加学生对新加坡的了解,并作为对文章内容的补充。
第三部分以Travel in Tai’an为内容,让学生从生活的城市出发,完成对文章学习后的文本输出。在文章输出之前,笔者设计了一个游戏。让学生选择他们想要回答的话题(location, food, tourism attractions, hotel, best season to visit, language, souvenirs, others),每个话题点开后都会出现一个相关的问题。回答对的组可以得到一张信息卡作为奖励,卡上的信息可用来帮助他们更好的完成下一个环节的文本输出。通过八个话题的回答以及信息卡的辅助信息,为下面完成对泰安的介绍做好了信息上的铺垫。
第四部分是Travel around the world,也是作业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课外作业更好的去了解文中没有涉及到的新加坡旅游信息。也可以去收集他们喜欢的国家的有关旅游信息。
以上是备课环节。就备课情况来看,笔者认为各个环节以及之间的过渡还是比较流畅的。在去山东执教之前笔者也在自己的学校同年级学生中试教了几节课,学生配合良好。每一个环节和任务都能顺利的完成。整节课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技巧,并以新加坡为例让学生明白可以从哪些方面去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并让学生了解此类文章的结构。在此基础上,从学生熟知的家乡出发,模仿文章完成对山东的介绍。学生对最后一部分的家乡介绍充满了兴趣,完成的也比较出色。因此笔者也就自信满满的带着这节精心准备的课去山东执教。
3.教学反思:
在山东上完课以后,笔者才真正明白备课其实只是保证课堂有效性的一个环节而已。所有的备课内容都必须建立在备学生的基础上。只有以学生为前提的备课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因为在上课中笔者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笔者的好几个课堂提问学生都没有完全理解。比如笔者问:“What kinds of information should we collect before we go to Singapore?” 笔者本意希望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去一个地方旅游前应从那几个方面去做该地的旅游攻略。然而学生最终所给出的答案却答非所问。课后才了解到学生对于information 这个单词不熟悉。课内笔者所设计的几个提问都出现了类似的问题,以至于本该由学生生成的话题讨论结果最后只能老师自己带出来。究其原因是由于老师和学生之间互相不熟悉,同时也因为笔者的提问没能很好的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或者说对学生学情缺乏了解所造成的。 其次,在课后也有听课老师提出是否笔者给学生的阅读时间太短。这也是笔者在课后了解到的。笔者可能觉得这个时间已经足够让学生完成阅读,但由于暑假上课的学生是来自补习班的学员。学生相对英语程度较差,而且能力上也有较大的差距,可能这个时间还是未能满足一部分学生的阅读需求。
4.教学启示:
课后反思整节课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其实都源自于笔者对学生的准备不够所造成的。无论你课备的如何精彩,学生的配合是首要的。而学生的配合就来自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以及学生对这节课的兴趣等。也就是说,备课必须建立在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也就是要备学生。总结过去几年执教以及观摩各类课型的经验和教训,笔者觉得我们老师在充分做足备课准备的同时,还应该多了解学生学情,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各种情况。只有对学生有一个充分的准备,才能备出一节真正适合学生的课。以下是我对于备学生的几点粗浅看法:
(1)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
我们在备课前首先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随着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各地之间的学生知识水平有很大差异。甚至于同一个学校的不同班级之间也会出现水平差异。因此我们在备课前,尤其是在借班上课前,一定要先了解该班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以免备课过于简单或者过高估计学生水平,以至于课堂活动显得无意义或者学生无法顺利开展。
(2)了解学生总体的认识能力。
认知能力指接收、加工、储存和应用信息的能力。通俗的说也就是学生驾驭知识,完成活动的能力。它是学生成功的完成课堂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这种心理条件往往跟学生的年龄有较大的关系。因此我们在备课或者设计活动的时候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他们目前的认知能力进行备课。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参与到各个教学活动环节中,从而更好的从活动中获取信息和知识。
(3)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老师能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去备课,是不是能让我们的课堂更吸引学生呢?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是不是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此我们在备课之前应该先了解学生喜欢什么,他们现在的热点是什么。如果我们的课堂活动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不但会主动的通过参与活动掌握知识,而且学生会感觉到他们现在所学的真正能应用到他们喜欢的地方。
(4)了解学生间的程度差异。
很多老师上课的时候经常发现,当我们精心设计了几个教学活动时,有些学生很好的完成了活动,并从活动中习得了知识。但总有这么一部分学生无法完成教学活动,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完成了,但对于他们的原有的知识并没有很好的提升。这是因为现在很多班级的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程度差异。因此我们应该了解学生之间的程度差异,根据这种差异在备课时设计才能根据这种差异设计有差异的活动,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习得和提高。
5.结语:
备课必须建立在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也就是要备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各种情况,并以此作为备课的指导。这样才能更好的牵手课堂“预设”和“生成”,让我的课堂为学生服务,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效率。因此,我们老师在平时上课尤其是借班上课前,在忙于研究文本进行备课时,一定不能忘记:备课,先备学生。
参考文献:
赵春生等.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