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房屋建筑市场规模逐步扩大,随之而来的房屋质量问题也迅速增多,比如混凝土裂缝问题,有的已经影响到房屋的正常使用甚至结构安全。因此,如何采取措施尽量减少、消除混凝土裂缝,提升整体质量水平已是建筑行业急需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裂缝成因;预防措施;处理办法
混凝土裂缝是不可避免的,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就有裂缝存在,这是因为混凝土中的水泥石和骨料在温湿度变化条件下产生不均匀的体积变形,而它们又粘结在一起不能自由变形,于是形成相互间的约束应力;一旦此约束应力大于水泥石和骨料间的黏结强度,以及水泥石自身的抗拉强度,就会产生裂缝。
一、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
1、设计方面有:梁柱节点不合理,板厚过小或者构件的构造筋配置不足。设计时,往往只对正常使用的荷载情况进行验算,未考虑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变形因素,或者设计不合理都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本人曾经历过一个项目,地下室剪力墙混凝土标号为C60,墙配筋间距为200,因为混凝土标号太高而墙筋间距大,导致剪力墙大面积出现裂缝。
2、材料方面有:配比和坍落度的影响;骨料粒径的影响;粗细骨料含泥量的影响;外加剂的影响。原材料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构件质量,我曾参与建设的某项目,主体结构为六层,因为混凝土中砂的含泥量过大,导致部分板面开裂,水磨石面层施工时大部分房间都在漏水,最终处理方案为采用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塞柏斯涂刷基层,造成了极大的财力浪费和资源消耗。
3、施工方面的原因:混凝土终凝前未收光;现场擅自加水;结构构件养护不到位;模板支撑拆除过早和结构受荷载过早等。现在大部分混凝土都是商品混凝土,由于坍落度大,水泥浆含量高,在终凝前因表面收缩极易出现收缩裂缝,如果在终凝前未仔细收光,则收缩裂缝不会自行闭和,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施工人员为了施工便利,擅自向混凝土中加水。现场加水不但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更严重的,将导致混凝土局部形成了软弱层,增加了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可能性。
养护问题可以说一直是商品混凝土的关键问题,很多裂缝的产生都与商品混凝土养护未到位有关。随着泵送混凝土的普遍使用,外加剂和活性掺合料的加入,养护问题显得越加重要。混凝土浇筑后,若表面在规定的时间内浇水不及时,表面水分迅速蒸发,很容易产生收缩裂缝。
施工单位为了赶进度,或为了模板的周转而擅自提前拆除模板支撑,并在结构上放置过多的堆载,而此时混凝土并未达到规范要求的拆模强度,使结构受荷载过早而出现裂缝。二、商品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措施根据以上对混凝土出现裂缝原因的分析,结合现场施工的情况,为避免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建议采取如下预防措施。1、设计方面的措施。进行正确的节点构造设计,设计中不能只顾抗力要求而忽视构造的要求。要考虑施工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构造设计。如对于墙体与柱子相连的结构,由于墙与柱的配筋率相差较大,混凝土胀缩变形与限制条件有关,由于应力集中原因,在离柱子1~2m的墙体上易出现纵向收缩裂缝。工程实践表明,应在墙柱连接处设水平附加筋,附加筋的长度为1500~2000mm,插入柱子中200~300mm,插入墙体中1200~1600mm,该处配筋率提高10~15%。这样,有利于分散墙柱间的应力集中,避免纵向裂缝的出现。板钢筋应相对细一点、密一点,宜采用连续式配筋,不宜采用分离式配筋,以抵抗结构产生的收缩应力。混凝土现浇板的强度不要过大,以不超过C30为宜。2、混凝土材料方面的措施。因为混凝土是一种收缩性的材料,当产生的收缩应力超过混凝土自身的抗拉强度时,结构便会产生裂缝。在满足可泵性及和易性的条件下,要尽可能减少混凝土的水灰比,减小坍落度。建议在一般情况下,商品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l20mm-l60mm之间,以降低其收缩应力。宜优先采用连续级配的粗骨料配制混凝土,因为此级配的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和易性、较少的用水量以及较高的抗压强度。根据工程需要,应采用合适的骨料粒徑,尽可能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石子。因为增大骨料粒径可减少用水量,从而减少水化热,最终降低混凝土的收缩应力。严格控制骨料的含泥量,建议商品混凝土所用粗骨料的含泥量控制在小于1%,砂的含泥量控制在小于3%,以降低混凝土的收缩,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对外加剂应先进行有关指标的复试,合格后再使用。配制过程中的掺量更要严格控制,以免发生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合理控制浇筑混凝土的时间,避免在气温高、湿度小、风速大的情况下浇筑混凝土。 3、施工方面的措施。混凝土振捣要到位、正确。振捣要快插慢提,振速控制。当振捣棒的棒头直径和振动频率一定,而施加于混凝土拌和物的振实力度,可按每一点插棒位置的振捣时间或上提速度来定。一是模内看得见的混凝土,以现象观察为准,混凝土振实特征表现为:混凝土已无显著沉落、表面呈现平坦,混凝土不冒气泡而开始泛浆;二是对能见度低或阴角部分,以快插慢提的速度为准,一般塑性混凝土采用通常的插入式振捣棒。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前应事先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中要明确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浇筑方向、一次浇筑的方量、施工缝的留设位置以及处理办法等,避免形成冷缝和因新、旧混凝土未完全咬合而形成局部薄弱界面,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加强现场管理,确保按规范施工。根据所用混凝土的类型采取合理的养护措施,要注意对混凝土表面的覆盖,防止水分的大量蒸发,保持表面湿润,同时也应保持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严格按规范进行操作。
三、混凝土裂缝的处理1、表面处理法:包括表面涂抹和表面贴补法。表面涂抹适用于浆材难以灌入的细而浅的裂缝,深度未达到钢筋表面的裂缝,不漏水的缝,不伸缩的裂缝以及不再活动的裂缝。表面贴补法适用于大面积漏水的防渗堵漏 。
2、灌浆法:此办法应用范围广,从细微裂缝到大裂缝均可适用,处理效果好。 3、填充法:用修补材料直接填充裂缝,一般用来修补较宽的裂缝,作业简单,费用低。宽度小于0.3mm,深度较浅的裂缝、或是裂缝中有充填物,用灌浆法很难达到效果的裂缝、以及小规模裂缝的简易处理可采取开V型槽,然后作填充处理。4、结构补强法:因超荷载产生的裂缝、火灾造成的裂缝等影响结构强度可采取结构补强法。
四、结束语
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因此严格按规程、规范要求施工,严把质量关,防患于未然,尽可能地降低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对混凝土裂缝进行认真研究、区别对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保证建筑物和构件安全、稳定地工作。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裂缝成因;预防措施;处理办法
混凝土裂缝是不可避免的,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就有裂缝存在,这是因为混凝土中的水泥石和骨料在温湿度变化条件下产生不均匀的体积变形,而它们又粘结在一起不能自由变形,于是形成相互间的约束应力;一旦此约束应力大于水泥石和骨料间的黏结强度,以及水泥石自身的抗拉强度,就会产生裂缝。
一、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
1、设计方面有:梁柱节点不合理,板厚过小或者构件的构造筋配置不足。设计时,往往只对正常使用的荷载情况进行验算,未考虑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变形因素,或者设计不合理都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本人曾经历过一个项目,地下室剪力墙混凝土标号为C60,墙配筋间距为200,因为混凝土标号太高而墙筋间距大,导致剪力墙大面积出现裂缝。
2、材料方面有:配比和坍落度的影响;骨料粒径的影响;粗细骨料含泥量的影响;外加剂的影响。原材料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构件质量,我曾参与建设的某项目,主体结构为六层,因为混凝土中砂的含泥量过大,导致部分板面开裂,水磨石面层施工时大部分房间都在漏水,最终处理方案为采用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塞柏斯涂刷基层,造成了极大的财力浪费和资源消耗。
3、施工方面的原因:混凝土终凝前未收光;现场擅自加水;结构构件养护不到位;模板支撑拆除过早和结构受荷载过早等。现在大部分混凝土都是商品混凝土,由于坍落度大,水泥浆含量高,在终凝前因表面收缩极易出现收缩裂缝,如果在终凝前未仔细收光,则收缩裂缝不会自行闭和,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施工人员为了施工便利,擅自向混凝土中加水。现场加水不但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更严重的,将导致混凝土局部形成了软弱层,增加了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可能性。
养护问题可以说一直是商品混凝土的关键问题,很多裂缝的产生都与商品混凝土养护未到位有关。随着泵送混凝土的普遍使用,外加剂和活性掺合料的加入,养护问题显得越加重要。混凝土浇筑后,若表面在规定的时间内浇水不及时,表面水分迅速蒸发,很容易产生收缩裂缝。
施工单位为了赶进度,或为了模板的周转而擅自提前拆除模板支撑,并在结构上放置过多的堆载,而此时混凝土并未达到规范要求的拆模强度,使结构受荷载过早而出现裂缝。二、商品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措施根据以上对混凝土出现裂缝原因的分析,结合现场施工的情况,为避免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建议采取如下预防措施。1、设计方面的措施。进行正确的节点构造设计,设计中不能只顾抗力要求而忽视构造的要求。要考虑施工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构造设计。如对于墙体与柱子相连的结构,由于墙与柱的配筋率相差较大,混凝土胀缩变形与限制条件有关,由于应力集中原因,在离柱子1~2m的墙体上易出现纵向收缩裂缝。工程实践表明,应在墙柱连接处设水平附加筋,附加筋的长度为1500~2000mm,插入柱子中200~300mm,插入墙体中1200~1600mm,该处配筋率提高10~15%。这样,有利于分散墙柱间的应力集中,避免纵向裂缝的出现。板钢筋应相对细一点、密一点,宜采用连续式配筋,不宜采用分离式配筋,以抵抗结构产生的收缩应力。混凝土现浇板的强度不要过大,以不超过C30为宜。2、混凝土材料方面的措施。因为混凝土是一种收缩性的材料,当产生的收缩应力超过混凝土自身的抗拉强度时,结构便会产生裂缝。在满足可泵性及和易性的条件下,要尽可能减少混凝土的水灰比,减小坍落度。建议在一般情况下,商品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l20mm-l60mm之间,以降低其收缩应力。宜优先采用连续级配的粗骨料配制混凝土,因为此级配的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和易性、较少的用水量以及较高的抗压强度。根据工程需要,应采用合适的骨料粒徑,尽可能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石子。因为增大骨料粒径可减少用水量,从而减少水化热,最终降低混凝土的收缩应力。严格控制骨料的含泥量,建议商品混凝土所用粗骨料的含泥量控制在小于1%,砂的含泥量控制在小于3%,以降低混凝土的收缩,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对外加剂应先进行有关指标的复试,合格后再使用。配制过程中的掺量更要严格控制,以免发生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合理控制浇筑混凝土的时间,避免在气温高、湿度小、风速大的情况下浇筑混凝土。 3、施工方面的措施。混凝土振捣要到位、正确。振捣要快插慢提,振速控制。当振捣棒的棒头直径和振动频率一定,而施加于混凝土拌和物的振实力度,可按每一点插棒位置的振捣时间或上提速度来定。一是模内看得见的混凝土,以现象观察为准,混凝土振实特征表现为:混凝土已无显著沉落、表面呈现平坦,混凝土不冒气泡而开始泛浆;二是对能见度低或阴角部分,以快插慢提的速度为准,一般塑性混凝土采用通常的插入式振捣棒。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前应事先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中要明确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浇筑方向、一次浇筑的方量、施工缝的留设位置以及处理办法等,避免形成冷缝和因新、旧混凝土未完全咬合而形成局部薄弱界面,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加强现场管理,确保按规范施工。根据所用混凝土的类型采取合理的养护措施,要注意对混凝土表面的覆盖,防止水分的大量蒸发,保持表面湿润,同时也应保持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严格按规范进行操作。
三、混凝土裂缝的处理1、表面处理法:包括表面涂抹和表面贴补法。表面涂抹适用于浆材难以灌入的细而浅的裂缝,深度未达到钢筋表面的裂缝,不漏水的缝,不伸缩的裂缝以及不再活动的裂缝。表面贴补法适用于大面积漏水的防渗堵漏 。
2、灌浆法:此办法应用范围广,从细微裂缝到大裂缝均可适用,处理效果好。 3、填充法:用修补材料直接填充裂缝,一般用来修补较宽的裂缝,作业简单,费用低。宽度小于0.3mm,深度较浅的裂缝、或是裂缝中有充填物,用灌浆法很难达到效果的裂缝、以及小规模裂缝的简易处理可采取开V型槽,然后作填充处理。4、结构补强法:因超荷载产生的裂缝、火灾造成的裂缝等影响结构强度可采取结构补强法。
四、结束语
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因此严格按规程、规范要求施工,严把质量关,防患于未然,尽可能地降低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对混凝土裂缝进行认真研究、区别对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保证建筑物和构件安全、稳定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