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和谐秩序下的人本法律观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520c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人为本的法律观,是中西方法律文化的结晶,同时又有深刻的现代意蕴,它早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重要指导理念,特别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中国,为形成新的和谐法治新秩序,将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关键词和谐 以人为本 法律观
  中图分类号:D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0-294-01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末我国法治重在借鉴,无论从法学理论还是法律条文和司法体制,都重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法治理念与制度;在本世纪初,以“孙志刚案”为转折点,中国的公众开始测试法律,激活权利。民众开始成为法治进程的主角,不再被动接受曾以为是异己的外在约束,他们主动地参与,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回应规则的设计与运行,特别是对许多个案的舆论参与,都体现了他们积极领会、体悟“重视自身价值和关怀自身生活”的人文价值融入规范的意义所在;他们广泛地动员,让一个个具体诉讼因深入的讨论而家喻户晓,引导诸多个案的微薄力量汇集成推动法治进步的巨大潮涌。法律因此不再高高在上、冷漠无情,而是伸手可触的正义之所在,利益之所属,自由之所依。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法治既是现实的又是务实的,贴近生活,反映世俗,法律观也因此完备了人文品质。在笔者看来,对人主体性和主导性的承认和尊重,构成了人本法律观的基本维度,也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了扎实的人文基础。
  一、人主体性的发挥
  人的主体性,是人基于对自身理性能力的认识和信任,对自己控制自然、社会及身心怀有巨大信心;是摆脱一切人身束缚或附庸地位,在国家及国家利益适度隐退后个人个性的突显;是以独立为前提、以自主参与为条件、以平等为要旨的法律景象。而人主体性发挥的要旨就是法律对人的尊重,对人的价值、尊严、独立人格、个性、理想和命运的关怀,对利益的依托。以人为本的法律观坚持法律高于权力,权力服从法律,权力的获取与运行皆源于法。它的深层意义在于表明国家治理的法理性,既指国家的日常管理要受到法律约束,同时也意味着国家的任何干涉都可以还原为法律,并借助法律来完成,即所谓通过法理性获得合法性。在当代中国的法律实践中,法律对权力的规定往往原则性有余,具体化、可操作性不足,对于处在政治实践前沿、关系国计民生的行政职权缺乏权威法律的明细规定。而权力在规则层面上的缺席必然导致权力的无所受制,任由权力主体本身伸缩自如。当伸缩的尺度由自己掌控时,便必然围绕着权力主体自身的利益所在:利之所在,权力无限延伸,腐败案件就层出不穷;利之所失,权力遁形无踪,行政监管乏力就屡见不鲜。行政监管乏力、司法腐败不绝,在于权力的设置与运用过于集中,关涉面过于宽泛,因此分散权力、监督权力,在法律制度的设计中平衡关键的利益关系是防止权力滥用、权钱交易的理性思路,而对权力警惕的态度本身也旨在使权利顺畅、安全的实现。
  二、人主导性的确立
  法律观人文品性的第三维度体现在法律“以人为本”的精神最终是要真正落实到人权的制度建设上,这也是影响性诉讼以个案推动法律制度进步的重要意义所在。当普通民众利益情感超越个体的范围,扩及对社会公众利益的关注时,自觉担当起立法等制度改进的责任时,民众成为推动法治建设的主导力量。
  在法律历史上,总有一些典型个案,成为那个时代引导法治文明走向的中坚力量。苏格拉底面对不公的指控,本可逃亡躲避“不正义的审判”,但他仍将毒酒一饮而尽,成全了法律的权威与审判的庄严;布朗诉教育委员会案中,联邦最高法院否定了“隔离但平等”的种族歧视观点,为民权运动的进一步展开注入强大力量;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后,“宪法至上、司法最终”的法律原则最终寻得违宪审查制度的构建契机……由此可见法治并非遥不可及的理想,并非堆砌成山的法条,她就真实地存在于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鲜活案例中,尤其那些具有影响的典型案例。在这些案例背后,我们无法忽视每个案件当事人为此作出的巨大表率,他们在主导个案进展的同时,也主导法治的进程。我们也无法忽视任何曾为之献计献策甚至仅仅参与讨论的所有个体,是他们主宰了法治社会的舆论声音。而在法律人眼中,与影响性个案牵动在一起的除却当事人个人利益的损害与赔偿外,更有立法、执法、司法等制度进步的契机。
  从人主体性、主导性的展开,我们看到了人本法律观在中国现实生活中的逐步深入和发展,它为我国的立法、执法、司法体制的改革提供了契机,为自下而上的推进中国法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诚如马克思所讲,人是被解放出来的人,使个人真正成为社会关系的主体,使个人从压制性的群体、社会和国家中解放出来,使人的丰富的个性得以全面的发展,以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这是我们奋斗的终极目标。在此意义上说,法治的道德起点和最终归宿就是人本身,因此法治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制度,法治的历史便是人类对自己本身认识的历史,是追求人类自我解放和人的价值的历史。我们所要建设的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就是遵从以人的人性、自由、权力和个体为本,就是以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利的理想社会。相信在国际和谐的大环境下,在中国人民与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理想和目标一定会实现,全人类共同奋斗的事业一定会兴旺,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也一定会加快。
  
  参考文献:
  [1]李龙.人本法律观简论.社会科学战线.2004(6).
  [2]汪习根.中国人权法治发展路径.武汉大学学报.2005(7).
其他文献
我相信许多人都曾这样问过自己: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是为了什么?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然而在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中有的人可以快乐、幸福,让生命充满精彩的时刻,让生
期刊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让这一双双眼睛充满智慧之光?怎样使这一颗颗心灵
期刊
在我们山区学校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长年奔波在外,他们有的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有的被托付给叔叔婶婶照顾,这些学生我们称之为留守学生。由于生活上缺乏关照
期刊
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班主任教育管理班集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最艰巨、最具有反复性、最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的工作,而且这一工作的成败不仅关系到一个集体的荣誉,它更关
期刊
我国的慈善事业发展迅速,但是慈善立法还很滞后,法律体系不健全,慈善税收立法的激励作用不充分,不利于慈善事业的发展。今后的慈善事业立法要健全法律体系,明确慈善组织的法
本文对吉林省死刑案件被害人救济现状的调查进行介绍,同时阐述了在我省运用社会保障机制对命案被害人进行救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为解决命案被害人的生存问题献计献策。 This
婚姻实质上是否已经死亡并非由立法者决定,也并非由夫妻个人意志决定,而是由婚姻的本质所决定。当婚姻关系已完全不符合婚姻的本质时,婚姻的解体就无可避免的到来了。而婚姻
TBM是英文Tunnel Boring Machine的缩写,含义为隧道掘进机,是一种集机、电、液、气、传感、信息技术于一体的工厂化流水线隧道施工装备,具有掘进速度快、利于环保、综合效益
伴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全面推进,教育也在改革,高校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在改革,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也随之经历了一个演变和改革的过程,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马克思主义哲学
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热爱儿童。”诚然,聪明伶俐的孩子,人见人爱;老实听话的孩子,惹人喜爱;可在单亲家庭成长起来的调皮、淘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