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老头儿

来源 :躬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lany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老头儿是个作家,挺有名气的,听说也挺有个性。
  称他为老头儿,是因为不便说他的大名,不便历数他曾经拥有的头衔,太多太长;称他为老头儿,朴实亲切,就像他对我朴实亲切一样;在家乡农村,“老头儿”是对年老人的称谓,有时也替代“父亲”一词。如此称道,没有不敬的意味,对他十分地敬重、仰慕。
  那老头儿是领导邀请的贵客,安排我接待他。打开电脑,将他的大名输入,立刻显示了他的资料。上面有他的头像,慈眉善目,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上世纪90年代,曾任某地文化局长、宣传部长等职,如今,和另两位作家被誉为河北文坛“三驾马车”,是知名作家。不简单!
  听说他那个年代当地不崇尚文学,或者至少是不看好写作,但他酷爱,就偷偷写,还曾被人说长道短。但他矢志不移,写中篇,写长篇,后来他干脆辞职,全身心地投入文学创作。如今,他虽称不上文坛泰斗,但是个名符其实的文学大家。他追求的是什么?革命年代,曾有人“弃医从文”,认为医治国人的思想和精神比医治身体更重要,那是时代的需要。和平年代,果断“弃政从文”,并不多见,也许厌恶污浊和浮华,他追求的是更高尚的东西!由此,可以看出他的胸襟、志向与品节!
  到机场接他的那天上午,天稍阴且有大雾。一路上心里很忐忑,我用手机给他发了个短信,问他是否登机,他迅速回信:登机延迟。雾散天晴,阳光明媚的时候,他平安到达了,我有些激动,因为将要近距离目睹一个当代作家的风采了。他出站了,戴一顶鸭舌帽,穿一件红色的夹克衫,牛仔裤,运动鞋,朴素的穿着,普普通通的一个老头儿,丝毫看不出他是一个来自北京的作家。一股敬意油然而生,外表没有显露出張扬高贵的风采,风采在骨子里!
  他此来是到检察院参加一个研讨会,他神态自若,不苟言笑。会上,他结合自己经历就文学创作阐述自己的见地,中肯、朴实。他说,对文学要有感情,得喜爱,喜爱才执著,执著才有激情,有激情才能写出好文章;走文学之路,“中篇闯天下,长篇定天下,短篇守天下”,笔耕不辍才能永葆青春。他讲话不拉杂,不能说是字字珠玑,但绝没有闲言碎语。他的发言有气势,有深度,讲的是真知灼见,袒露了河北大汉的豪爽与真诚。自始至终,他脸上写满了刚毅和淡定。有个性,有风格,我给他点赞,在心里!
  第二天,我陪他到石川景区采风,想借此拉近距离,就讨教写作诀窍。他说年轻人有精力,多写,多锻炼,写得多了自然就提高了。我们边走边聊,走到陡峭的地方,他扶着我的肩膀,我是他的“拐杖”,他挺高兴。一路上石多路窄,生怕他磕着碰着。不难走的地方,他执意自己走,坚决不让我去搀扶他。他说,路,主要还是靠自己走!话不多,一语双关,富有哲理。我抬头往上看,这山,称不上是巍峨,但有水,涵在山体,蓄于谷中,充足的水,滋养着一草一木,育化了一道美丽的风景!走到中途,小道旁边一石头上刻有一首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他驻足观看,我在网上看过他的书法作品,苍劲有力,雄浑大气。他说:“如果真喜欢,回头送你一幅,就写‘高远’两个字吧。”高,远,往远处看,往高处走,寓意深刻!硕石为底,流水哗哗,我提出拍个合影,他欣然应允。那山,那水,我挎着他的胳膊,定格成了永久的画面……
  晚饭后,摆上了笔墨纸砚,我在旁边帮忙铺纸。他挥洒自如,写了好几幅,落款,拓印,他很郑重。最后,他写了“高远”两个字,四尺对开斗方,还没接到手,却让同事“抢”走了,他小声对我说:“没关系,我给你写个大幅。”他一气呵成,写了“海纳百川”四个大字。
  “海纳百川”与“高远”两字的意思似乎有联系,他把字写在了的纸上,我把字刻在了心里!我想他不仅仅是在写字,他是在教导热爱艺术的青年朋友,他在带动一个文化群体,他在引领艺术和人生!
其他文献
一枚红叶,于我,便是一片森林;一声鸟语,于我,便是一座幽谷。一首好诗,于我,便是一声召唤。期待终于变作现实,桐柏黄岗红叶园,我来了!  ——题记  桐柏黄栌血染成,漫山烈火灼秋风。  长淮盘古开天地,尚听英雄鼙鼓声。  桐柏,是出英雄的地方;黄岗,是赏红叶的胜地。此地的红叶来自黄栌树,不同于其它树种,黄栌绿时耀眼,红时烂漫得无止境。桐柏黄岗红叶早已声名远播,它们扎根于山峦,遒劲有力,像点燃的野火般
期刊
祥林嫂,鲁迅的小说《祝福》中的主人公,一个旧中国典型的农村劳动妇女,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最终被封建礼教迫害、摧残至死。《祝福》中对她的一个典型描述是:当她的儿子阿毛被狼叼走吃掉后,她在鲁镇上逢人便诉说阿毛的事,诉说自己的坎坷与不幸。由此,“祥林嫂”便演变成“自怨自艾、爱抱怨”的人的代称。  人生,是一场持久忍耐的战争,也是一场艰苦卓绝的修行,人生中,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是一
期刊
96年前 是南湖上  13双眼睛看清楚了  历史是一块石头  压得整个民族喘不过气来  压得国家脊背弯曲  于是 一双手又一双手  紧紧攥在一起  一只锤子又一只锤子  紧紧攥在一起  一把镰刀又一把镰刀  紧紧攥在一起  开始了挣扎 开始了挣脱  这是一场力的觉醒  光明与黑暗  各自挥舞着拳头  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硝烟弥漫 鲜血纷飞  我们的旗帜布满弹洞  我们的春天在弹壳上绽放花朵 
期刊
当党的十九大号角,震彻  960万平方公里的角角落落  中国壮丽的山河沸腾了  在巍峨的山巅,飘扬的红旗  映红了一轮太阳。在浩瀚的海洋  扬帆的巨轮,昂扬激浪奋勇直前  北京!北京的人民大会堂  习总书记的声音,铿锵有力  党章高擎,科学发展,实干兴邦  一带一路,共建繁荣,扶贫攻坚  全面小康的中国梦。九十六年  一路走来,风霜雪雨的磨砺  那已经非常强壮的臂膀  托起华夏民族未来的希望!  
期刊
1  同窗之谊的珍贵在于纯粹,这份纯粹来自于纯真的记忆。纯真纯粹的同窗之情封存得越久,越浓烈。7月9日晚,在襄阳的牛首镇再次与汪黎明、李志强等20年前的同窗相逢。被李志强先生浓烈的诚意所动,7月10日,我们一行十余人探访了襄阳的鹿门寺。  据史料记载:襄阳侯习郁随光武帝刘秀巡游苏岭山,夜里都梦到了两只足踏祥云、口衔灵芝的神鹿,疑为山神的某种暗示。刘秀命习郁在苏岭山建神庙,刻两石鹿置于庙门前,当地人
期刊
窗上的夜晚  窗台上的灯光  正捕捉黑暗  好久了,我只  信任,月亮的灯盏  它让窗上的夜  淡化我自己的同时  还给另一个自己  篝火般的灯光  在窗台捕捉黑暗  那些黑注定在心头闪现  就像月亮有時也会黯淡无光  黒也有黑的模样  也许比白更有独特的味道  就像影子始终在灯光下  才能自由存在  宿鸟  飞得再远,也要  归巢,哪怕飞得再高  沿着父母的足迹  一次次展翅,难以  忘掉回家的
期刊
在十月 仰望五星红旗  在蓝天招展 我的腰板挺直  头颅高昂 心里澎湃着  永不枯竭的激情梦想  我骄傲 我是中国人  长城是我牢固结实的腰带  黄河长江是我滚滚不息的血脉  青藏高原是我壮阔厚实的胸脯  东海渤海是春天在幸福枝头  绽放的花朵 北海南海  是澄澈堆集纯净盛开的笑靥  我骄傲 我是中国人  我的自豪气冲云霄  漫溢江河澎湃万里不回头  曾经 甲午战争的硝烟  让文明古国干净的颜面蒙
期刊
每个成功的作家,都有自己已经找到的写作母体,这个母体不是文字,而是储存于灵魂深处的一方土地,也只有植根这片土地,才能纵横自己的才华。近六七年来,祖克慰不再于城市的语境里流浪,而是成了一位原野上的苦行僧。他在原野上走走停停,去与闲花野草对话,写出了一个花草系列,引起了人们关注。接着,他又把目光投向了四条腿动物,作品发表后各大选刊转载,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写动物的作家。  现在,祖克慰又把目光转向了天空
期刊
一  40岁以后,我喜欢上了钓鱼。  年轻时性情急躁,拿着鱼竿满塘跑,鱼没钓到一条,位置倒换了不少。钓友们不喜欢我的这种钓法,像避瘟神似远离我。有人说,钓胜于鱼。其实,有几人只是为了钓而不为鱼呢?我当然是为了鱼。钓不到鱼,我就非常着急,一着急就不停地换钓位,可越是耐不下性子,越钓不到鱼。  请我钓鱼的多为学生家长,投我所好。开始我还不好意思,好像拿着网在别人的鱼塘里捕捞。可我渐渐地发现,鱼塘主人见
期刊
老墙,贴满了记忆  吴冠中的《老墙》,记忆深刻,过目不忘。沧桑,历经风霜,剥蚀脱落的墙皮慑人心魄,震撼。斑驳陆离,彷如时间的漩涡,卷开记忆的阀门……  记忆中的老墙,仿佛是爷爷的画布,多彩绚烂。春天,墙角始终有一块黑色的灰团,那是爷爷保留的西瓜、南瓜、冬瓜的种子,开春要下地種的。秋天,火红的辣椒,橙黄的南瓜,金灿的玉米,都跑到了墙上,像画一样美,看得人踏实。冬天,爷爷最喜欢把咸鱼咸肉、咸鸡咸鸭挂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