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心田播撒读书火种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zyz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年底,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校本研修观摩研讨会”。会上,来自镇江的特级教师张学伟执教的《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给我印象最深。下面我想谈谈自己的三点收获。
  
  一、 让学生带着阅读的兴趣走进《三国演义》
  
  随着中央电视台“易中天品三国”节目的热播,越来越多的人重视阅读《三国演义》,也希望这部经典成为孩子生命成长的重要元素。但是,《三国演义》内容纷繁、结构宏伟,怎样让孩子能亲近《三国演义》,从中获取生命的营养呢?张老师为我们做了一次成功的尝试。只见张老师一拍“惊堂木”,酷似单田芳说评书,声情并茂地说起三国大英雄关云长。当学生正沉醉其中,张老师却戛然而止,问道:“猜一猜,他是谁?”就这样,一节阅读指导课进入了正题,学生对《三国演义》产生了强烈的阅读兴趣。英雄是学生崇拜的偶像,故事更是学生喜闻乐见,张老师通过故事品英雄,用“草船借箭”品诸葛之智,用“许攸问粮”识曹操之奸,用“曹操施恩留关公”品关羽之义……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整节课学生没有压力,情绪饱满,兴趣盎然。
  
  二、 让学生带着阅读的冲动走进《三国演义》
  
  课上完了,但学生的阅读没有终止,一堂成功的名著导读课就应该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课堂,带着更大的兴趣甚至是阅读的冲动走出课堂,走进名著。怎么做到这一点呢?首先,我看张老师课堂上用得最多的就是引导学生赏析原著片段,领略原著魅力,让学生明白更美妙的文字在名著里边,“引诱”学生去阅读名著。其次,在说故事、品人物时,张老师只突出一点,略及其余,比如品曹操时,重点通过“许攸几次问粮”的故事突出曹操奸诈超乎常人,同时也以“孟德献刀”的故事顺势提到曹操“勇”的特点,以“赤足出迎许攸”的故事提到曹操“爱才”的特点。这样一来,人物形象更丰满,也成功地卖了个“欲知详情,请读原著”的关子,把学生的胃口吊得足足的、兴趣激发得浓浓的,成功地在学生心田上播下读书的火种。试想,课后他们怎能不去悉心阅读《三国演义》原著呢?于是,这节阅读指导课便成为了学生走近《三国演义》的引子。一位课前没有读过《三国演义》的女生表示,下课很想去读一读,这就是张老师的成功。
  
  三、 让学生带着读书的方法走进《三国演义》
  
  学生有了阅读原著的兴趣,但读了以后不一定能体会到原著“名”在何处,不一定有良好的阅读成效,所以教师还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叶圣陶先生反对把精耕细作的农业方式用于教学,他说:“请老师们时刻想,学生跟种子一个样,有自己的生命力,老师能做到的,只是供给他们适当的条件和照料,让他们自己成长。如果把他们当作工业原料,按照规定的工艺流程,硬要把他们制成一色一样的成品,那肯定是要失败的。”这里的“农业方式”,就是指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语言材料,不必“精耕细作”,让有生命力的学生凭着自己对语文的热爱,自主阅读感悟,自主建构积累。张学伟老师在课堂上虽然提供了大段大段的原著,但并未费时耗力地精耕细作,而是让学生通过读一读、品一品、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等形式自读感悟,了解三国故事,品味文学语言,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既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了“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的目的。此外,张老师还着重教给学生对比鉴赏的读书方法,用张老师话说:“要注意用两只眼睛读,一只欣赏,一只对比鉴别。”比如,同样是“哭”,刘备的“哭”和曹操的“哭”有何不同?单看曹操的哭,哭典韦和哭郭嘉用意也不一样,前者是鼓励众将士奋勇杀敌,后者则是批评众谋士谋划不力。课堂上,张老师还穿插介绍了一些后人评述三国人物的古诗词,如《蜀相》《临江仙》等,意在指导学生注意联系生活读书,读书感悟人生。我想,这些读书方法将让学生越读越有味,最终得益于课内,提升在课外。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观摩了张老师的课后,我对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更加有“法”可依了。
  (作者单位:仪征市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这几天带孩子们默写生字,总有许多的孩子将“酒”与“洒”字混淆,提醒了多次“酒”中有一横,依然无效。我于是这样做——  首先,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带着花纹的小坛子,在旁边写了一个“酉”字,告诉他们这个字念yǒu,让孩子们看看图猜猜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孩子们猜出了“酉”就是坛子。我让他们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有的说:“‘酉’字上面的一横像坛子口。”有的说:“中间的大‘口’字像坛子的肚子。”有的说:“‘酉’字
期刊
1995年,我从县实验小学调入教研室担任小语教研员,十多年来,我由一个普通教师成长为特级教师,每个熟悉我的人都觉得我很幸运。是的,我很幸运!从做教研员之日起,就与苏教版教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教材实验的过程中,我有幸得到被朱家珑主编誉为“道德、文章皆为楷模”的教材主编张庆老师的教诲。可以这样说,我是吮吸着苏教版教材丰富的营养而成长起来的,是苏教版教材培养了我,没有苏教版教材,就没有今天的我。  “
期刊
新世纪伊始,献荣同志来金城花园开会,将他的新作《小学写字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稿本送给我,并嘱我写序,于是我有幸成了这本书的第一个读者。  我花了四五天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感到这是一本教学思想新、操作性强的好书。我想就其中感触最深的两点谈谈个人的想法。    一是如何认识写字教学的功能  在原省教委周德藩副主任的大力倡导下,大家对写字教学非常重视,全省小学生认真练字蔚然成风。但也有人认为,现在电脑普
期刊
听课,一年级,《北风和小鱼》。  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生读懂了“北风厉害”“小鱼不怕”。  身后一位同行,探身问我,学到北风“它哪里知道,小鱼正在水底捉迷藏”时,似乎应该告诉学生:河面结了冰,水底没有冻住,并不冷,所以小鱼当然不怕北风。  身旁一位英语老师,接着笑道:总是看不懂语文,绕啊绕,到底想要给学生什么呢,依我看,就是告诉学生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其实,小草、梧桐树、小鸟也不怕北风,来年
期刊
[编者按]本刊第10期推出“考试与评价”热议、争鸣活动后,受到了老师们的关注,纷纷来信来稿,提出自己的看法。本期,我们直面考试问题,请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考评组成员陈泰树老师来谈一谈如何让考试走上和谐之旅;同时,陈宣刚老师又从教学中发现了应试教育所设的陷阱,读后有振聋发聩之效。其实,对于考试命题以及考试对教学的影响,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欢迎您把自己的见解写成文章寄给我们。    我国是一个讲究“中
期刊
生活中,大多数人的聪明才智水平都是相似的,但有人成功,有人失败。个中的差别原因之一在于个人努力时的专注与否,这正是人们常说的“定力”。做任何事情,要想取得较好的成就,都离不开定力。    一、 教学中定力培养意识的弱化现象    语文教学往往以讲读、问答交流等教学活动贯穿始末,有些教师特别青睐于书声琅琅、热闹非凡的课堂效果,并以此作为教学追求的境界。为此,教师们八仙过海,煞费苦心。  【案例1】
期刊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情节十分简单,文字间蕴含的“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的信念情感,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在理解上也不成问题。仔细地审视全文,似乎很难找到较好的语言训练点。那么,面对这类学生一读就懂的课文,我们到底该教什么,怎么教呢?  一、 抓住课文主线,激发阅读期待  阅读课上的语言学习是凭借课文进行的,如果没有以读书活动为主线的言语内化行为,那么语文教学的有效训练将是一句
期刊
随文练笔是训练学生言语表达和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形式,在教学历练中,教师富有激励性、启发性的应对对指导学生随文练笔尤为重要。那么,教师到底怎么应对,才算是实施了有效指导呢?    一、 善于倾听,及时鼓励    【案例】《半截蜡烛》教学片段  教师与学生一起品读完课文后,屏幕上出示以下小练笔:  《半截蜡烛》一文中,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用自己的机智和聪慧保护了半截蜡烛中的绝密情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
期刊
随着语文课堂的返璞归真,随着阅读教学走向本真,“让课堂多一点语文的味道”的呼唤愈加强烈,这让我们仍然可以在常态课堂中享受到阵阵的语文味。    一、 语文味,漫溯在品词析字中    字词是构成一篇课文的基本单位。因此,品词析字是学生阅读文本的第一站,也是最重要的一站,阅读的语文味就可以在品词析字中体现。笔者在执教《特殊的葬礼》一文时,是这样进行揭题导入的:  师:(上课伊始,即板书生字“葬”)今天
期刊
一、 回顾文本,设疑导入    1.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黄河的主人》。  2.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河的主人就是艄公。艄公,为什么会成为黄河的主人呢?(板书:?)今天就让我们一步一步地走近艄公,去解开我们心中的谜团。  [评析:教学伊始,教者紧紧抓住课后练习中的思考问题设疑发问,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指向本节课预期的目标,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    二、 感受黄河的惊涛骇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