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学生一下子就能读懂的文本,我们教什么?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bird_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情节十分简单,文字间蕴含的“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的信念情感,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在理解上也不成问题。仔细地审视全文,似乎很难找到较好的语言训练点。那么,面对这类学生一读就懂的课文,我们到底该教什么,怎么教呢?
  一、 抓住课文主线,激发阅读期待
  阅读课上的语言学习是凭借课文进行的,如果没有以读书活动为主线的言语内化行为,那么语文教学的有效训练将是一句空话。如何才能让学生对简单易懂、平淡无奇的文章产生兴趣呢?我以为紧紧抓住课文主线,并以此为抓手抽丝剥茧,不失为教学此类课文的捷径。
  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是围绕“弱小”的话题展开叙述的。乍看第1自然段的表达,除了普通还是普通,没什么文学价值。可仔细想想,矛盾出来了。你看,人物出场的顺序不就是在告诉我们萨沙(即课题中的“我”)是最弱小的吗?可是课题却说“我”不是最弱小的,这是怎么回事呢?答案在哪里?在第7自然段:“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一个拟人句,为我们呈现了本文中最弱小者的形象。“什么叫最弱小的?”“如何判断谁是最弱小的?”像这样的阅读细节往往是学生不容易关注到的,而我们如果在教学中围绕“弱小”这一主线,把它们巧妙地抓住,并适当放大的话,学生的阅读期待一定会热切而强烈起来。有了强烈的阅读期待,津津有味地品读课文也就有了扎实的基础。
  二、 培养阅读眼光,品味深层联系
  很多学生的阅读往往停留在“趣”字上,缺乏与文本、与作者、与自己的对话。要想通过阅读达成认知的碰撞、情感的沟通、思想的交流、心灵的涤荡、智慧的启迪,还需要不断锤炼一种意识。
  《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中有了开头的“天气闷热”,才有了下文的“雷声大作、大雨如注、滂沱大雨”和让雨衣的感人故事;前文交代了“森林里是那么美好”,后面就出现了野蔷薇的“芳香扑鼻”、森林度假的怡然自得和传递雨衣的温馨场景;文首告诉大家萨沙是最弱小的,所以妈妈把雨衣让给了他是那么理所当然;文末对野蔷薇的娇嫩纤弱进行刻画,又让萨沙将雨衣盖在野蔷薇上是那么顺理成章、贴切自然……情融于景,事交织于情,“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的情感信念就在这样虔诚的阅读眼光中由表及里,清晰凸现。
  三、 构建有效话题,进行语言实践
  到了中高年段,我们的阅读课更多地开始倾向于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感悟,以达到了解思想、实践语言之目的。这一目标达成的关键在于是否构建了有效的话题,对于学生一读就懂的文章来说,有效话题的构建尤为重要。
  很多老师在执教《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时,把“你遇到过比你弱小的人吗?说说你是怎样保护弱小者的?”作为话题展开交流,深化主题。我觉得这样的做法是不合适的。相对于这样说教味很浓的对话,我比较钟情于“你认为萨沙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喜欢萨沙吗?为什么?”这样的话题。毫无疑问,萨沙是一个善良、天真、可爱的孩子。当妈妈给他雨衣时,他会追问:“妈妈,爸爸把雨衣给您,您又把雨衣给了我。你们干吗这样做呢?”一般的孩子遇到这样的情况都不会问,可萨沙却问了。当妈妈婉转地告诉萨沙他是最弱小的时候,萨沙用保护野蔷薇的行动强有力地反驳了妈妈的看法,这是一个多么可爱的孩子啊。保护弱小的信念不就在这样的人物解读中自自然然、条理清晰地彰显出来了吗?在这样的对话中,学生会感受到自主的尊严、独特价值的存在和心灵成长的愉悦。左拉说:“在读者面前的不是一束印着黑字的白纸,一个读者可以听到他的头脑和心灵在字里行间跳跃着的人。”只有文中的人物在孩子心中留下了鲜活的印象,文章宣扬的精神才能得以源远流长。
  任何语文课都应有语言的实践活动,都要把听说读写的训练有机地贯穿始终。哪怕面对的是学生一读就懂的文章,这永远是以不变应万变的良策。在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时,我们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描写雨大和花香的词语;可以给插图配上对话表达自己的心声;可以模仿对雨中野蔷薇的描写,刻画一两个弱小者的形象……总之,你有一颗语文的心,有一双语文的眼,你就能想办法让最“简单”的文章绽开最美丽的语文之花!
  (作者单位:吴江市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2008年12月25日,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部一行三人,应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教研室陈明老师之邀,参加了教育部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母语教育研究”子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研究”课题成果展示暨全区小学识字教学研讨活动。聊城市教研室冯明才主任,东昌府区教育局苗新泽、闫淑清副局长、教研室于雪昌主任等领导出席了会议。    开幕式:关怀与期望,激励与赞扬    上午八点半,简短
期刊
“深耕”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指耕地深度达六、七寸以上,因为适当的深耕可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防止作物倒伏,消灭杂草等。”我认为,这种“深耕”的方法也应是我们当前语文教学所追求的一种教学智慧。    一、 深耕:适度调控是关键    语文课要上得富有艺术性,课前的精心预设非常重要。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未知因素,老师的教学调控就显得极为关键。在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爱因
期刊
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中一门基础工具性学科,所占课时多,对学习其他课程影响较大,因此,语文教学的“减负”增效关系重大,应引起我们足够重视。鉴于此,应做好语文教学中的加减法。笔者以为,语文教学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是减法,即语文教学要“瘦身”“减负”。裴斯泰洛齐曾经说过,初等教育从它的本质上讲,要求简化它的方法,这种方法是他一生所有工作的出发点。他又说,教育教学过程必须从这些简单的因素开始,逐渐转移
期刊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受到实验区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喜爱,除了教材本身的魅力外,还与教材编辑部优质的服务分不开。教材培训、课题指导,给实验区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而教材评价组每学期为实验区设计的配套期终水平测试卷,对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做了一个很好的检测。为了更好地加强评价组成员与实验区老师的联系,共同关注考试与评价工作,在泰州市海陵区教研室和泰州市城东中心小学魏斌书记的牵头下,2009年1月16日,教材
期刊
这几天带孩子们默写生字,总有许多的孩子将“酒”与“洒”字混淆,提醒了多次“酒”中有一横,依然无效。我于是这样做——  首先,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带着花纹的小坛子,在旁边写了一个“酉”字,告诉他们这个字念yǒu,让孩子们看看图猜猜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孩子们猜出了“酉”就是坛子。我让他们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有的说:“‘酉’字上面的一横像坛子口。”有的说:“中间的大‘口’字像坛子的肚子。”有的说:“‘酉’字
期刊
1995年,我从县实验小学调入教研室担任小语教研员,十多年来,我由一个普通教师成长为特级教师,每个熟悉我的人都觉得我很幸运。是的,我很幸运!从做教研员之日起,就与苏教版教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教材实验的过程中,我有幸得到被朱家珑主编誉为“道德、文章皆为楷模”的教材主编张庆老师的教诲。可以这样说,我是吮吸着苏教版教材丰富的营养而成长起来的,是苏教版教材培养了我,没有苏教版教材,就没有今天的我。  “
期刊
新世纪伊始,献荣同志来金城花园开会,将他的新作《小学写字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稿本送给我,并嘱我写序,于是我有幸成了这本书的第一个读者。  我花了四五天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感到这是一本教学思想新、操作性强的好书。我想就其中感触最深的两点谈谈个人的想法。    一是如何认识写字教学的功能  在原省教委周德藩副主任的大力倡导下,大家对写字教学非常重视,全省小学生认真练字蔚然成风。但也有人认为,现在电脑普
期刊
听课,一年级,《北风和小鱼》。  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生读懂了“北风厉害”“小鱼不怕”。  身后一位同行,探身问我,学到北风“它哪里知道,小鱼正在水底捉迷藏”时,似乎应该告诉学生:河面结了冰,水底没有冻住,并不冷,所以小鱼当然不怕北风。  身旁一位英语老师,接着笑道:总是看不懂语文,绕啊绕,到底想要给学生什么呢,依我看,就是告诉学生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其实,小草、梧桐树、小鸟也不怕北风,来年
期刊
[编者按]本刊第10期推出“考试与评价”热议、争鸣活动后,受到了老师们的关注,纷纷来信来稿,提出自己的看法。本期,我们直面考试问题,请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考评组成员陈泰树老师来谈一谈如何让考试走上和谐之旅;同时,陈宣刚老师又从教学中发现了应试教育所设的陷阱,读后有振聋发聩之效。其实,对于考试命题以及考试对教学的影响,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欢迎您把自己的见解写成文章寄给我们。    我国是一个讲究“中
期刊
生活中,大多数人的聪明才智水平都是相似的,但有人成功,有人失败。个中的差别原因之一在于个人努力时的专注与否,这正是人们常说的“定力”。做任何事情,要想取得较好的成就,都离不开定力。    一、 教学中定力培养意识的弱化现象    语文教学往往以讲读、问答交流等教学活动贯穿始末,有些教师特别青睐于书声琅琅、热闹非凡的课堂效果,并以此作为教学追求的境界。为此,教师们八仙过海,煞费苦心。  【案例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