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岂是“单兵作战”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m21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教育秩序的重建,新的教育的灵魂是“对话、协商、理解、调整和不断生成”。合作不仅是一种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也是一个重要的追求目标。试想,不会合作学习的教师,怎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对合作认识不足的教师,又怎能发自内心地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本文将从课程开发、课堂构建、语文教师专业成长三个方面来阐述语文教师的合作需求。
  一、以合作的方式开发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材不再是唯一,报刊、网络、研讨会、自然风光、文物古迹、家庭生活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教师必须突破语文课本、语文课堂的局限,形成大语文教学观。这要求“语文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教师只有积极争取学校、社会的支持,争取领导、同事、家长的配合才能有效地开发出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样的课程开发相对于语文教师的知识、能力来说有些求全责备。这就要求我们只有合作才有成功。课程开发本来就是一种集体配合的事业,校本课程更是如此,没有他人的合作,只会导致我们开发的校本课程沦落为“教师本位课程”。同时我们也要避免只有“分工”而没有“合作”的现象出现,因为那样也只不过是几个“教师本位课程”的简单相加。
  二、以合作的精神构建语文新课堂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它不仅是忠实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教”的问题,而新课程要求教师“教”的过程变成学生“学”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面对知识,共同探讨、平等对话,语文教师只有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真诚与学生合作,才能构建民主、平等、互动的新课堂。合作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扬、人文的关怀、创造性的解放、全体的参与;对教师而言,合作也意味着一种分享。
  阅读虽然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但并不意味着阅读教学不需要合作。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作者(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的对话,学生、教师与编者的对话等,这些都为学生的个体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对话的中心是学生个人,教师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种民主和尊重是合作的基础,但并不意味着阅读教学便可天马行空,实际上课堂阅读教学在一个集体中实施,与完全个人化的阅读毕竟不同,正如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写作更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语文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引导学生广泛收集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但没有合作又如何做到最好呢?
  综合性学习本身就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要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能力。这不仅包括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包括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
  三、以合作的精神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
  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培训是极其重要而艰巨的一项任务。如何使教师培训有效,真正使培训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持?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明确提出,当前,教师培训主要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集中系统的培训,二是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这是后续培训的关键。所谓“以校为本”就是专家、理论工作者、教研员和教师一起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对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研究与分析,经过反复的探索和实践,把新的教育理念真正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这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师的最为有效的办法。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教师能力的显著提高是在教学实践中。有研究表明: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是提高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式。为了保证校本培训能持续、有效地开展,应当强调同伴互助和合作,教师之间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建立一种促进教师合作、发展的学校文化,形成宽松的环境和开放的氛围,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沟通、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
  新课程还提倡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通过反思来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提高。反思是教师自我适应与发展的核心手段。正如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这里所说的反思与通常所说的静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它往往不是一个人独处放松和回忆漫想,而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而且常常需要教师合作进行。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有利于改变个体独立无助的现象,变个体之间的竞争为集体的合作。”
  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可以优势互补,形成教育合力;合作可以构建新型课堂;合作更能激发冒险、创新精神,促进语文教学的改革。可以这样说:新课程,从合作开始。
其他文献
【摘 要】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本文作者结合实际从实验实训室建设、实践教学方法创新、实训教学考核三方面,提出了“建设高质量的实验实训室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实训设备——现场资料——两者对比的三步教学法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举措之一”、“加强过程监督,实施完善的考核制度是提高实践教学的必要手段”等观点。  【关键词】实践教学 改革探索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期刊
【摘 要】当今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危机问题直接关系到学校稳定、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本文探讨和分析了当前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形成的原因,找出高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努力探索出一条高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模式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模式,以适应现代教学、教育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深化高职学生教学和教育的管理工作。  【关键词】高职学生 心理危机 危机干预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 要】日语的暧昧表达是日语语言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这种表达方式贯穿于日本人的日常语言生活中,反映出了日本特有的文化风貌。但是,这种表达方式的特殊性也使没有亲身感受过日本文化氛围的国外日语学习者感到困惑,成为日语学习的难点之一。本文对日语的暧昧表达进行分类解析,并就其文化背景做一探讨,以期能对我国的日语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暧昧表达 文化背景 日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6【文献
期刊
[案例]  四月一日是西方的愚人节。为了让学生对西方的文化有所了解,我校有关部门请本校的一位男英语老师利用学校晨会对学生作一些介绍。  雷人的一幕出现了。趁我们不注意的时候,讲台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怪物”,后来我们才知道,这就是所谓的“愚人节小丑”。头上,顶着一顶高帽,足足有半米长;鼻尖上,粘着一个大大的绿球;血盆大口;眉毛给修整成了倒八字;最显目的,是后背上还贴着一个大大的纸鱼。学生先是吓了一跳,
期刊
【摘 要】气体传感器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地介绍了SnO2气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对SnO2气敏传感器在不同的酒精浓度下的电阻值的变化情况以及环境湿度对传感器工作的影响情况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结论如下: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传感器本身的电阻值呈下降趋势;在相同的酒精浓度下(均取10ppm),随着环境湿度的增加,传感器的灵敏度下降。  【关键词】SnO2气敏传感器 灵敏度 湿度
期刊
对课堂教学进行教学评价是一项经常性的教学研究活动,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尤其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尤为重要。  一、评课的方法  1.全面评课方法  即围绕课的设计思路、教案的书写、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各个部分的组织实施过程、学生身体承受运动负荷的情况、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心理活动的反映、教学场地器材的设置、运用等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  2.专题评课方法  即为了深入研究和解决某
期刊
古人在《学记》上曾指出:“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自,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可见古人非常注重提问的技巧。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提问的方法,他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我有一位好朋友,曾把万事指导我。你若想问真姓名,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做、何人、何如、何时、何地、何去。还有一个西洋派,姓名颠倒叫几何。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笨人不会错。”台湾著名教育家陈龙安教授经过多年的教学
期刊
一提起高三,我们的眼前便会出现一幅幅这样的画面:一间间显得拥挤的教室里,一张张被各种复习资料堆积如山的课桌后,坐着一个个灰头灰脑的高三学子;课堂气氛沉闷,学子们埋头题海,憔悴的脸、沉重的头深深埋在书山中。对于很多高三教师和学生来说,琅琅书声应该属于低年级,高三了还将时间花在朗读上,那简直是一种奢侈,甚至是一种浪费。殊不知,朗读对于高三复习同样重要。  一、认识朗读的重要性  高三语文课上,我们会无
期刊
【摘 要】教科书在教材资源系统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教科书解读是有效利用教科书的前提,是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绕不开的话题。教科书解读成功与否关系到教师教学目标的把握、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及教学效率的提高。笔者从三个方面阐述利用教科书自身资源解读教科书:活用目录宏观解读教科书;巧用课题中观解读教科书;抓住课文中关键词微观解读教科书。  【关键词】利用 教科书 自身资源 解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
期刊
【评课引发的争论】  2010年11月,我们下校参加了评课诊课活动。教师上的是《〈卖报歌〉的诞生》第一课时,这是语文版教材四年级(上)的一篇课文。评课时,大家就教学中背景资料的呈现展开了争论。  以下是该课的背景资料呈现过程。  [导入新课]  1.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师生齐唱国歌。  2.教师导:你们知道《义勇军进行曲》是由谁作曲的吗?  生:聂耳  师:展示聂耳背景介绍,让学生读。  3.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