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旬老人突发急性心肌梗塞,性命危在旦夕。浙江医院多学科通力协作,运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为李大爷实施冠状动脉再成形术(PCI),成功植入四个支架,打通堵塞血管。此为浙江省内首例高龄ECMO辅助下实施PCI。李大爷现生命体征稳定,恢复情况良好。
急性心梗,8旬老人命悬一线
2016年2月3日,离过年还有4天,83岁的李大爷胸闷5天,来浙江医院平湖分院检查,医生怀疑是突发心梗,紧急转至总院治疗。经检查确诊,李大爷患有急性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供应心脏的三根血管发生病变,左主干、右冠状动脉95%狭窄,几乎全部闭塞,心脏呈蠕动状(正常人的心脏呈搏动状),射血分数(EF)只有10%(正常值应高于50%),加之83岁高龄,不论是进行冠状动脉再成形术还是冠状动脉搭桥术,都极易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心脏骤停、麻醉意外等各种突发情况。种种不利因素,使得李大爷面临着极高的手术风险,命悬一线。
通力合作,ECMO成唯一的机会
“唯一的机会就是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浙江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主任龚仕金主任医师介绍,此次实施的是VA ECMO,即通过体外设备,引流病人的静脉血到体外,经气体交换后,再将血液输送回病人的动脉,较长时间全部或部分替代心肺功能,使心肺得以充分休息,争取治愈心肺病变及恢复心肺功能的时间。但即便是唯一的机会,还是存在巨大的困难和风险:一是70岁以上已是ECMO的手术禁区,而在八旬高龄患者身上实施该手术,在省内乃至全国都属罕见;二是时间非常紧迫,必须快速有效启用ECMO;三是如何控制手术风险、术后出血及预防并发症;四是ECMO上去后,能不能将衰竭的器官挽救过来。
医生和患者家属经过充分讨论后决定放手一搏。浙江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及心血管内科专家全面评估李大爷的病情,拟订最优治疗方案,决定在ECMO保驾下为李大爷进行PCI。
2月5日晚上,医院导管室内,院长严静教授、ICU主任龚仕金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主任唐礼江主任医师、普外科(血管外科)副主任叶金明主任医师、心外科何仁良主任医师、麻醉科主任夏燕飞主任医师等10多位医护人员严阵以待,一场硬仗正式展开。人工气道建立,呼吸机连接,麻醉,切开,在左侧大腿上的股静脉、右侧大腿的股动脉分别置人直径约1厘米的导管,连接ECMO,运转……随着暗红色的血液从左侧股静脉流入ECMO机内,鲜红色的血液再从右侧股动脉回流体内,数分钟后,李大爷的脸色由苍白转为红润,抢救取得初步成功。
与死神赛跑,白衣天使的春节坚守
在ECMO支持下成功实施PCI后转入ICU,继续ECMO支持117小时,经过ICU医护团队5天5夜的通力合作,于2月10日下午成功撤离ECMO,撤离后血管修补十分成功。龚仕金介绍,由于年纪大,李大爷的血管条件比一般人差很多,且脏器的代偿功能也比较差,这些都给撤离时血管的修复带来了很大难度。
与死神赛跑的这117个小时,离不开浙江医院各学科专家团队的精湛技术和完美配合,也离不开ICU护士们的专业护理和无私奉献。都说“ICU里无假日”,一位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医生默默把好不容易抢到的回家火车票给退了;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心系危重病人,24小时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这样的悉心诊治和护理,换来的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不良并发症。
ECMO,危重病人抢救的新希望
严静院长介绍,ECMO是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的英文简称,此项技术是治疗心肺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与支架手术相结合,可预防手术中的突发风险,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它是代表一家医院、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危重症急救水平的一门技术。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高龄、重症的冠心病患者逐渐增多。此次ECMO的成功应用,尤其是在如此高龄的患者身上,在浙江省乃至全国都屈指可数,开创了省内ECMO高龄病人成功救治的先例,体现了浙江医院抢救老年重症病人的整体实力。同时为高龄、急危重症患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经验,提供了更坚实的医疗保障。
急性心梗,8旬老人命悬一线
2016年2月3日,离过年还有4天,83岁的李大爷胸闷5天,来浙江医院平湖分院检查,医生怀疑是突发心梗,紧急转至总院治疗。经检查确诊,李大爷患有急性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供应心脏的三根血管发生病变,左主干、右冠状动脉95%狭窄,几乎全部闭塞,心脏呈蠕动状(正常人的心脏呈搏动状),射血分数(EF)只有10%(正常值应高于50%),加之83岁高龄,不论是进行冠状动脉再成形术还是冠状动脉搭桥术,都极易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心脏骤停、麻醉意外等各种突发情况。种种不利因素,使得李大爷面临着极高的手术风险,命悬一线。
通力合作,ECMO成唯一的机会
“唯一的机会就是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浙江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主任龚仕金主任医师介绍,此次实施的是VA ECMO,即通过体外设备,引流病人的静脉血到体外,经气体交换后,再将血液输送回病人的动脉,较长时间全部或部分替代心肺功能,使心肺得以充分休息,争取治愈心肺病变及恢复心肺功能的时间。但即便是唯一的机会,还是存在巨大的困难和风险:一是70岁以上已是ECMO的手术禁区,而在八旬高龄患者身上实施该手术,在省内乃至全国都属罕见;二是时间非常紧迫,必须快速有效启用ECMO;三是如何控制手术风险、术后出血及预防并发症;四是ECMO上去后,能不能将衰竭的器官挽救过来。
医生和患者家属经过充分讨论后决定放手一搏。浙江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及心血管内科专家全面评估李大爷的病情,拟订最优治疗方案,决定在ECMO保驾下为李大爷进行PCI。
2月5日晚上,医院导管室内,院长严静教授、ICU主任龚仕金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主任唐礼江主任医师、普外科(血管外科)副主任叶金明主任医师、心外科何仁良主任医师、麻醉科主任夏燕飞主任医师等10多位医护人员严阵以待,一场硬仗正式展开。人工气道建立,呼吸机连接,麻醉,切开,在左侧大腿上的股静脉、右侧大腿的股动脉分别置人直径约1厘米的导管,连接ECMO,运转……随着暗红色的血液从左侧股静脉流入ECMO机内,鲜红色的血液再从右侧股动脉回流体内,数分钟后,李大爷的脸色由苍白转为红润,抢救取得初步成功。
与死神赛跑,白衣天使的春节坚守
在ECMO支持下成功实施PCI后转入ICU,继续ECMO支持117小时,经过ICU医护团队5天5夜的通力合作,于2月10日下午成功撤离ECMO,撤离后血管修补十分成功。龚仕金介绍,由于年纪大,李大爷的血管条件比一般人差很多,且脏器的代偿功能也比较差,这些都给撤离时血管的修复带来了很大难度。
与死神赛跑的这117个小时,离不开浙江医院各学科专家团队的精湛技术和完美配合,也离不开ICU护士们的专业护理和无私奉献。都说“ICU里无假日”,一位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医生默默把好不容易抢到的回家火车票给退了;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心系危重病人,24小时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这样的悉心诊治和护理,换来的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不良并发症。
ECMO,危重病人抢救的新希望
严静院长介绍,ECMO是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的英文简称,此项技术是治疗心肺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与支架手术相结合,可预防手术中的突发风险,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它是代表一家医院、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危重症急救水平的一门技术。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高龄、重症的冠心病患者逐渐增多。此次ECMO的成功应用,尤其是在如此高龄的患者身上,在浙江省乃至全国都屈指可数,开创了省内ECMO高龄病人成功救治的先例,体现了浙江医院抢救老年重症病人的整体实力。同时为高龄、急危重症患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经验,提供了更坚实的医疗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