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将信息技术运用于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是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对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学改革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教师实施新课改创造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低年级;优化;运用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心智发育尚不健全,理解力、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加之其学习情绪极易受周围环境影响、注意力不集中,因而传统教育模式下低年级语文教学效率低下、教学质量不高的情况比比皆是。对于刚刚步入小学接受正规教育不久的低年级学生而言,爱玩仍是他们的天性,他们尚处于知识的萌芽状态,趣味性的知识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就要靠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自身实践,我认为低年级课堂教学运用好信息技术的利在于以下几点:
一、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现在的小学生知识面广,又具有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针对这一特征,我们作为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不断创新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依靠“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这样单一的说教式进行教学,因此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乏味感。那如何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我认为我们教师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将动画、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的有机结合,创设一些生动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心理需求,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如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时,我先抛下课文第一段的问题,再投影了课文的插图,并插入动听的音乐,通过色彩美丽的画面,加之动植物的动画效果,很快就把学生的心给牵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在此基础上,我说:“小朋友,你们现在知道植物要旅行靠的什么办法了吗?你是如何发现的?谁来说说?”然后,我让学生各自举手发言,自行理清课文内容。接着,我放手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为让学生品味诗歌的意境,读出诗歌的韵味。这样教学,学生就会入情入境,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可见,学生对问题的提出,探究兴趣的激发,信息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提供情境,愉快地朗读
语文课本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主要依据,善于挖掘课本中有利于发展语言的因素,抓住各个阶段能力培养的重点,运用PPT课件,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各个环节进行同步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读和写的能力。
在拼音教学阶段,运用PPT课件把汉语拼音教学与口语训练紧密结合起来,既有利于巩固拼音教学的成果,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结合课本插图和所教音节的读音制成PPT课件。如教直呼音节“ba”时,两个可爱的小动物拍着音节卡“b、a”,当“b”与“a”碰到一起时,发出响亮“ba”。学生们专注地看着图像,兴奋地随着配音读“声母b,韵母a,组节音节ba”的口诀。
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应该在语言环境中进行,借助媒体提供情境、感性形象,不宜抽象地以词解词。可以在准确的情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词语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激发学生开动脑筋,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比如在《自己去吧》一文的教学中,“山那边”、“景色很美”比较抽象,低年级学生有理解上的障碍,这时候媒体动画模拟镜头,虚拟了一个空间上的转移,并且提供了一个“有山、有水、有河流、有绿树、花丛、有多彩的波光、有鸟鸣”的虚拟环境,学生看到后情不自禁地发出:“哇,好美啊!”的真实感受,此时,老师顺势引导:“好吧,那让我们把这美读出来体会一下。”于是,“山那边”、“景色很美”这一组语言上无法准确描述,学生也难抽象理解的难点就迎刃而解了。这样,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信息技术在识字教学中优势
写字环节中,通过老师示范和媒体动画演示更让低年级学生对字的结构和写法留下深刻印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引入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识字教学,可以创设一个优良的情景,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的视觉信息,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使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从而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对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能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促进学生识字能力的发展,有效地提高识字课堂教学实效性。
四、优化知识的重难点
低年级语文教学,如何巧妙的突破文章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只要恰当运用多媒体巧妙的再现课文中的情景,不仅能够突破知识的重难点,而且能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中增强学习的趣味。如:《酸的和甜的》一课,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显示画面:左上方是课文动画插图,形象地演映出狐狸、小松鼠、小兔子的特点;右上方是调皮机灵的小猴子,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动画插图;下面是活动文字片。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录音,一边品味文字意思,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从图画形象上观察感知到几种动物的不同之处。并明白“平时做事要亲自去体验、尝试,不能光听别人的话。
五、优化低年级学生想象能力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美感是和听、视觉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的,而视觉形成的印象比听觉形成的印象更深刻、更牢固。运用电教手段,对感知、理解课文、丰富学生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低年级学生若能借助信息技术通过画面进入课文内容的想象,不仅利于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也拓展了他们的思维能力。通过实践证明,利用信息技术,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挖掘课文内涵,对低年级学生打开联想的闸门,启发积极的思维,把课文中“静止”的语言变成“活动”的形象,以达到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表达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低年级;优化;运用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心智发育尚不健全,理解力、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加之其学习情绪极易受周围环境影响、注意力不集中,因而传统教育模式下低年级语文教学效率低下、教学质量不高的情况比比皆是。对于刚刚步入小学接受正规教育不久的低年级学生而言,爱玩仍是他们的天性,他们尚处于知识的萌芽状态,趣味性的知识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就要靠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自身实践,我认为低年级课堂教学运用好信息技术的利在于以下几点:
一、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现在的小学生知识面广,又具有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针对这一特征,我们作为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不断创新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依靠“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这样单一的说教式进行教学,因此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乏味感。那如何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我认为我们教师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将动画、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的有机结合,创设一些生动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心理需求,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如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时,我先抛下课文第一段的问题,再投影了课文的插图,并插入动听的音乐,通过色彩美丽的画面,加之动植物的动画效果,很快就把学生的心给牵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在此基础上,我说:“小朋友,你们现在知道植物要旅行靠的什么办法了吗?你是如何发现的?谁来说说?”然后,我让学生各自举手发言,自行理清课文内容。接着,我放手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为让学生品味诗歌的意境,读出诗歌的韵味。这样教学,学生就会入情入境,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可见,学生对问题的提出,探究兴趣的激发,信息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提供情境,愉快地朗读
语文课本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主要依据,善于挖掘课本中有利于发展语言的因素,抓住各个阶段能力培养的重点,运用PPT课件,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各个环节进行同步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读和写的能力。
在拼音教学阶段,运用PPT课件把汉语拼音教学与口语训练紧密结合起来,既有利于巩固拼音教学的成果,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结合课本插图和所教音节的读音制成PPT课件。如教直呼音节“ba”时,两个可爱的小动物拍着音节卡“b、a”,当“b”与“a”碰到一起时,发出响亮“ba”。学生们专注地看着图像,兴奋地随着配音读“声母b,韵母a,组节音节ba”的口诀。
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应该在语言环境中进行,借助媒体提供情境、感性形象,不宜抽象地以词解词。可以在准确的情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词语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激发学生开动脑筋,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比如在《自己去吧》一文的教学中,“山那边”、“景色很美”比较抽象,低年级学生有理解上的障碍,这时候媒体动画模拟镜头,虚拟了一个空间上的转移,并且提供了一个“有山、有水、有河流、有绿树、花丛、有多彩的波光、有鸟鸣”的虚拟环境,学生看到后情不自禁地发出:“哇,好美啊!”的真实感受,此时,老师顺势引导:“好吧,那让我们把这美读出来体会一下。”于是,“山那边”、“景色很美”这一组语言上无法准确描述,学生也难抽象理解的难点就迎刃而解了。这样,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信息技术在识字教学中优势
写字环节中,通过老师示范和媒体动画演示更让低年级学生对字的结构和写法留下深刻印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引入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识字教学,可以创设一个优良的情景,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的视觉信息,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使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从而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对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能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促进学生识字能力的发展,有效地提高识字课堂教学实效性。
四、优化知识的重难点
低年级语文教学,如何巧妙的突破文章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只要恰当运用多媒体巧妙的再现课文中的情景,不仅能够突破知识的重难点,而且能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中增强学习的趣味。如:《酸的和甜的》一课,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显示画面:左上方是课文动画插图,形象地演映出狐狸、小松鼠、小兔子的特点;右上方是调皮机灵的小猴子,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动画插图;下面是活动文字片。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录音,一边品味文字意思,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从图画形象上观察感知到几种动物的不同之处。并明白“平时做事要亲自去体验、尝试,不能光听别人的话。
五、优化低年级学生想象能力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美感是和听、视觉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的,而视觉形成的印象比听觉形成的印象更深刻、更牢固。运用电教手段,对感知、理解课文、丰富学生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低年级学生若能借助信息技术通过画面进入课文内容的想象,不仅利于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也拓展了他们的思维能力。通过实践证明,利用信息技术,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挖掘课文内涵,对低年级学生打开联想的闸门,启发积极的思维,把课文中“静止”的语言变成“活动”的形象,以达到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表达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