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在常规治疗和护理下,观察中医穴位按摩对鼻饲肠内营养液腹泻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穴位按摩对鼻饲肠内营养液腹泻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鼻饲肠内营养液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采用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穴位按摩组),对照组(非穴位按摩组),每组各分35例对比2组临床效果;将本试验所有数据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通过方差与非参检验,进行分析与处理。结果 观察组的发生率为20%,对照组的发生率为49%,治疗后观察组的症状质量评分比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 应用穴位按摩的方法优于常规单一的治疗护理法,减少鼻饲肠内营养液腹泻的发生在临床上具有很好应用效果。
关键词:穴位按摩;鼻饲;腹泻
鼻饲是现代临床实践中常用的方法,经鼻腔将胃管插入胃中,通过胃管注食、注水、注药的方法,通过胃肠道提供营养物质的一种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方式之一[1]。鼻饲在临床上起着重要的治疗作用,但在鼻饲期间常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和便秘的临床并发症[2]。相关文献研究报告使用肠内营养液的ICU患者腹泻发生率48.6%~89%。降低鼻饲营养液腹泻的发生率可以改善患者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促进疾病恢复。改善预后,减少护理工作量,减少肛周皮肤和臀部发生皮肤破溃,皮炎,褥疮等,减少住院费用[3]。穴位按摩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以按摩为主要施治[4],穴位按摩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激发人的经络之气,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节脏腑,调整人体机能,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一种防病治病的治疗方法[5]。笔者以本院收治的70例鼻饲患者,通过应用中医穴位按摩治疗减少鼻饲肠内营养液腹泻的发生率,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昆明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6月—2018年6月,70名符合纳入标准的鼻饲肠内营养液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本院其他科室带入及本科室鼻饲肠内营养液的患者,总共70例,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平均住院天数大于或等于5天,留置胃管鼻饲的天数大于5天,年龄为23~75岁,女33例,男37例,分别占总人数的47.1%和52.9%。2组患者住院天数,鼻饲天数,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留置胃管均用营养泵连续输注喂养的鼻饲患者;(2)明确诊断未患有胃肠道疾病;(3)均选用一种肠内营养液(TPF);(4)患者及其家属自愿参加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5)患者思维清醒,能表达自己的情绪及感受。
1.3 排除标准 (1)患有穴位按摩禁忌症疾病,传染性疾病,皮肤疾病,皮肤有破溃,炎症的患者;(2)腹部相关手术术后;(3)诊断有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疾病;(4)患有胃肠道肿瘤疾病化疗后的患者;(5)混有其他肠内营养物质如奶粉,米粉,蛋白粉或两种以上肠内营养液的患者;(6)服用促胃动力药物的患者;(7)患者及家属不同意参加此次研究;(8)应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患者
1.3 方法
1.3.1 治疗70例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参照《成人经鼻胃管喂养临床实践指南》规范护理操作执行治疗,营养液均选用肠内营养混悬液(TPF)1000mL,喂养操作严格无菌,喂养时床头均抬高300 mm,鼻饲喂养液使用加温器温度维持在38℃~40℃,营养泵持续输注喂养,持续喂养的速度从慢到快,在患者耐受的情况下次日均以80mL/h,每日约13h内输注完毕,每隔4h检测胃内残留量[6]。
1.3.2 对照组应用基础护理法
1.3.3 观察组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穴位按摩的中医护理技术,具体操作流程方法见图2[7]。
1.5 疗效观察标准 参照《中医内科学》中胃肠道患者相关中医候诊断标准,评价中医临床症状疗效。对给予穴位按摩与未给予穴位按摩的鼻饲患者进行分析,根据鼻饲腹泻的发生率进行观察比较。
1.6 症状质量评估 参照24h大便半定量评分(Hart评分量表)进行临床症状质量评估[8]。Hart腹泻计分法,按估计粪便的容量及形态提出的半定量计分法,将24 h内每次粪便评分值相加得总分值,≥12 分定为腹泻。
1.7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数据用例和百分比,使用χ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鼻饲患者腹泻发生情况比较 比较2组鼻饲肠内营养液腹泻的发生率,观察组发生率为20%,对照组发生率为49%,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治疗前后症状质量评估比较 如表2所示穴位按摩对鼻饲肠内营养液腹泻患者的症状质量评估比较,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评分几乎差不多,误差可忽略不计,但治疗后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下降。
从统计数据结果可以得到,在常规治疗护理鼻饲肠内营养液患者的基础上,通过应用穴位按摩的方法,观察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的症状质量评分比对照组明显下降。说明应用穴位按摩的方法优于常规单一的治疗护理法,对预防鼻饲肠内营养液患者腹泻在临床上具有很好应用效果。
3 讨论
中医理論认为病后体虚、内伤饮食、感受外邪、脾胃虚弱、情志失调、脏腑虚弱导致脾胃受损,脾失温煦,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水谷不化,积谷为滞[10-11],升降失调,清浊不分引起肠道功能紊乱致泄泻。
ICU病人多为病后体虚,疾病缠身使五脏六腑受损导致脏腑气血传导运化功能失调,情志忧郁,精神紧张,因疾病原因给予患者鼻饲流质状的肠内营养液与常态的饮食大不相同,缺少经口咀嚼而受纳的重要过程,饮食直接经胃管入胃,脾胃易损,胃受纳、腐熟水谷及通降功能失调[12],胃失和降,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而引起腹泻。按摩不同的穴位,通过穴位主治特点的近治作用、远治作用、特殊作用以达到治病防病的作用。 经络具有联系脏腑,沟通内外;运行气血,营养全身,传导感应,调整虚实的作用。天枢、上巨虚、足三里、内庭所属经络为足阳明胃经,主治食欲不振,胃痛,腹泻,腹胀,痢疾,泄泻等胃肠道疾病。行循经络联合按摩诸穴具有调节机体气机,扶正脾胃阳气,疏通胃经经气,通络活血,和胃降逆、健脾和胃、调节胃肠气机,增强患者脾胃运化,受纳能力,提高患者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减少腹泻的发生。
护士给予患者穴位按摩时与患者交流沟通,安慰患者使情志失调得以调节,心情舒畅,脾失健运,气机升降失常得以调和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腹泻的发生。
本研究表明,穴位按摩技术在多种疾病以及改善胃肠道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中有广泛的应用并取得良好的疗效。在鼻饲并发症胃肠道反应的应用也不例外。穴位按摩通过多穴位的手法刺激,使穴位的作用发挥更大的功效,以增强患者脾胃运化,受纳能力,有效降低鼻饲患者腹泻的发生率、促进疾病的康复。同时,推进了中医穴位按摩的发展,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适宜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韦军民,朱明炜,陶晔璇,等.营养支持输注系统指南—肠内营养管饲途径[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7,15(2):65-129.
[2]朱琳,刘可,张利峰.ICU 患者肠内营养期间腹泻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护理学报,2015,22(1):46-49.
[3]杨萍,滕娟,杨正明,等.子午流注穴位按摩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血瘀气滞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护理研究,2017,4(31):1346-1348.
[4]闫静雯,張洪凤.穴位按摩在便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现状[J].天津护理,2014,4(8):361-362.
[5]黄涛,杜建朋,姜林峰.自拟通腑饮经验方联合穴位按摩改善阑尾切除术后胃肠道功能[J].环球中医药,2018,45(1):21-56.
[6]陈瑜,俞超,唐宁.中西医结合治疗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的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4):187-188.
[7]牛巍巍,张晓岚.腹泻的诊断和初步处理[J].临床荟萃,2018,33(1):87-88.
[8]刘凤奎.腹泻的临床诊断思路[J].中国临床医生志,2017,45(1):21-22.
[9]王伟贵.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6,33(1):80-82.
[10]徐桂华,中医护理学基础[J].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350-450.
[11]危娟,林凤英,莫红平.ICU患者肠内营养期间腹泻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5,8(50):954-958.
[12]吴勉华.中医内科学[J].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95-236.
[13]陆慧芬,柏亚妹.子午流注纳子法穴位按摩对ICU 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3(2):46-49.
关键词:穴位按摩;鼻饲;腹泻
鼻饲是现代临床实践中常用的方法,经鼻腔将胃管插入胃中,通过胃管注食、注水、注药的方法,通过胃肠道提供营养物质的一种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方式之一[1]。鼻饲在临床上起着重要的治疗作用,但在鼻饲期间常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和便秘的临床并发症[2]。相关文献研究报告使用肠内营养液的ICU患者腹泻发生率48.6%~89%。降低鼻饲营养液腹泻的发生率可以改善患者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促进疾病恢复。改善预后,减少护理工作量,减少肛周皮肤和臀部发生皮肤破溃,皮炎,褥疮等,减少住院费用[3]。穴位按摩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以按摩为主要施治[4],穴位按摩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激发人的经络之气,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节脏腑,调整人体机能,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一种防病治病的治疗方法[5]。笔者以本院收治的70例鼻饲患者,通过应用中医穴位按摩治疗减少鼻饲肠内营养液腹泻的发生率,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昆明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6月—2018年6月,70名符合纳入标准的鼻饲肠内营养液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本院其他科室带入及本科室鼻饲肠内营养液的患者,总共70例,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平均住院天数大于或等于5天,留置胃管鼻饲的天数大于5天,年龄为23~75岁,女33例,男37例,分别占总人数的47.1%和52.9%。2组患者住院天数,鼻饲天数,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留置胃管均用营养泵连续输注喂养的鼻饲患者;(2)明确诊断未患有胃肠道疾病;(3)均选用一种肠内营养液(TPF);(4)患者及其家属自愿参加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5)患者思维清醒,能表达自己的情绪及感受。
1.3 排除标准 (1)患有穴位按摩禁忌症疾病,传染性疾病,皮肤疾病,皮肤有破溃,炎症的患者;(2)腹部相关手术术后;(3)诊断有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疾病;(4)患有胃肠道肿瘤疾病化疗后的患者;(5)混有其他肠内营养物质如奶粉,米粉,蛋白粉或两种以上肠内营养液的患者;(6)服用促胃动力药物的患者;(7)患者及家属不同意参加此次研究;(8)应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患者
1.3 方法
1.3.1 治疗70例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参照《成人经鼻胃管喂养临床实践指南》规范护理操作执行治疗,营养液均选用肠内营养混悬液(TPF)1000mL,喂养操作严格无菌,喂养时床头均抬高300 mm,鼻饲喂养液使用加温器温度维持在38℃~40℃,营养泵持续输注喂养,持续喂养的速度从慢到快,在患者耐受的情况下次日均以80mL/h,每日约13h内输注完毕,每隔4h检测胃内残留量[6]。
1.3.2 对照组应用基础护理法
1.3.3 观察组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穴位按摩的中医护理技术,具体操作流程方法见图2[7]。
1.5 疗效观察标准 参照《中医内科学》中胃肠道患者相关中医候诊断标准,评价中医临床症状疗效。对给予穴位按摩与未给予穴位按摩的鼻饲患者进行分析,根据鼻饲腹泻的发生率进行观察比较。
1.6 症状质量评估 参照24h大便半定量评分(Hart评分量表)进行临床症状质量评估[8]。Hart腹泻计分法,按估计粪便的容量及形态提出的半定量计分法,将24 h内每次粪便评分值相加得总分值,≥12 分定为腹泻。
1.7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数据用例和百分比,使用χ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鼻饲患者腹泻发生情况比较 比较2组鼻饲肠内营养液腹泻的发生率,观察组发生率为20%,对照组发生率为49%,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治疗前后症状质量评估比较 如表2所示穴位按摩对鼻饲肠内营养液腹泻患者的症状质量评估比较,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评分几乎差不多,误差可忽略不计,但治疗后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下降。
从统计数据结果可以得到,在常规治疗护理鼻饲肠内营养液患者的基础上,通过应用穴位按摩的方法,观察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的症状质量评分比对照组明显下降。说明应用穴位按摩的方法优于常规单一的治疗护理法,对预防鼻饲肠内营养液患者腹泻在临床上具有很好应用效果。
3 讨论
中医理論认为病后体虚、内伤饮食、感受外邪、脾胃虚弱、情志失调、脏腑虚弱导致脾胃受损,脾失温煦,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水谷不化,积谷为滞[10-11],升降失调,清浊不分引起肠道功能紊乱致泄泻。
ICU病人多为病后体虚,疾病缠身使五脏六腑受损导致脏腑气血传导运化功能失调,情志忧郁,精神紧张,因疾病原因给予患者鼻饲流质状的肠内营养液与常态的饮食大不相同,缺少经口咀嚼而受纳的重要过程,饮食直接经胃管入胃,脾胃易损,胃受纳、腐熟水谷及通降功能失调[12],胃失和降,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而引起腹泻。按摩不同的穴位,通过穴位主治特点的近治作用、远治作用、特殊作用以达到治病防病的作用。 经络具有联系脏腑,沟通内外;运行气血,营养全身,传导感应,调整虚实的作用。天枢、上巨虚、足三里、内庭所属经络为足阳明胃经,主治食欲不振,胃痛,腹泻,腹胀,痢疾,泄泻等胃肠道疾病。行循经络联合按摩诸穴具有调节机体气机,扶正脾胃阳气,疏通胃经经气,通络活血,和胃降逆、健脾和胃、调节胃肠气机,增强患者脾胃运化,受纳能力,提高患者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减少腹泻的发生。
护士给予患者穴位按摩时与患者交流沟通,安慰患者使情志失调得以调节,心情舒畅,脾失健运,气机升降失常得以调和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腹泻的发生。
本研究表明,穴位按摩技术在多种疾病以及改善胃肠道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中有广泛的应用并取得良好的疗效。在鼻饲并发症胃肠道反应的应用也不例外。穴位按摩通过多穴位的手法刺激,使穴位的作用发挥更大的功效,以增强患者脾胃运化,受纳能力,有效降低鼻饲患者腹泻的发生率、促进疾病的康复。同时,推进了中医穴位按摩的发展,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适宜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韦军民,朱明炜,陶晔璇,等.营养支持输注系统指南—肠内营养管饲途径[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7,15(2):65-129.
[2]朱琳,刘可,张利峰.ICU 患者肠内营养期间腹泻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护理学报,2015,22(1):46-49.
[3]杨萍,滕娟,杨正明,等.子午流注穴位按摩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血瘀气滞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护理研究,2017,4(31):1346-1348.
[4]闫静雯,張洪凤.穴位按摩在便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现状[J].天津护理,2014,4(8):361-362.
[5]黄涛,杜建朋,姜林峰.自拟通腑饮经验方联合穴位按摩改善阑尾切除术后胃肠道功能[J].环球中医药,2018,45(1):21-56.
[6]陈瑜,俞超,唐宁.中西医结合治疗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的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4):187-188.
[7]牛巍巍,张晓岚.腹泻的诊断和初步处理[J].临床荟萃,2018,33(1):87-88.
[8]刘凤奎.腹泻的临床诊断思路[J].中国临床医生志,2017,45(1):21-22.
[9]王伟贵.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6,33(1):80-82.
[10]徐桂华,中医护理学基础[J].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350-450.
[11]危娟,林凤英,莫红平.ICU患者肠内营养期间腹泻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5,8(50):954-958.
[12]吴勉华.中医内科学[J].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95-236.
[13]陆慧芬,柏亚妹.子午流注纳子法穴位按摩对ICU 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3(2):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