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年前那个六月的骄阳下,怀着清凉菩提之心,我踏入高考考场;而今,“硝烟散去”,我已踏上新的征程。回首高中的三年时光,感觉依然很充实,很温馨,很坦然。那种全心全意为了一个远在天边却又近在咫尺的目标流泪流汗的坚持,那些重重迭迭的试卷反反复复的“模考”,以及共同走过这段历程的一张张面孔,都已收藏在心中一个不大但不朽的地方。而今,有机会跟同学们说说自己走过的平常路。希望能让你们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谈效率]
竞争的实质,就是在最快的时间内做最好的东西。所谓成功,也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达成最多的目标。公平的时间给勤奋者以智慧,给懒汉以悔恨。所以,想要收获更多,就要充分把握时间,高效专注地生活。
首先,課堂时间是最需要把握的财富。作为文科生,总能听到这样的理解:“文科?靠背啊!什么时候背?上課呗!”我坚决反对这种看法,并恳请同学们千万不要这么做。你们以为自己背书效率高,其实不然。背书是課前做的!我记得我尝试着課前不背知识点,企图上課理解来代替背书,结果发现这根本就是自欺欺人,課堂觌率大大降低。課前熟谙課本内容,課上经老师讲解点拨,能及时反应出该知识点内容,更能把握住各小节的知识脉络,这才谈得上理解,这才使我们能记得更牢。所以我有几个建议:做好課前的心理、知识、用具、身体准备: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把握学习的中心内容,积极思考、主动思考:理解老师讲課的思维形式、规律和方法,力求共鸣:根据自身特点及时复习,巩固所得。
其次谈谈自由学习时间的安排。我只谈我的一个原则,决不敷衍。举个例子:这本书五章,我在计划时间里只看完四章,我决不会草草翻完第五章以证明任务完成。再如,我看到第四章就累了,那我肯定放下书去做些其他科目或干脆出去走走,也决不能以涣散的状态对待第五章。作业更是如此,不能为了赶交作业而敷衍了事,那是浪费时间。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高效决不能沦为浮躁。有些同学整天抱怨效率低,弄得自己心神不宁很容易浮躁。我觉得高效率来自好心态和方法,缺一不可。你只有踏实下来专注地投入、不懈地追求,才可能谈得上高效。所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最高境界的高效率是尽可能争取每一时刻,并让争取到的每一时刻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讲方法]
关于学习方法,想必大家接触得够多了。在这里,我就自己的经历和思考说一些比较琐碎的东西。
先说说大家比较关注的东西——笔记。做笔记很重要,不过我想强调的是,我没有笔记本,也很少照搬黑板,我通常把笔记记在书上,内容也很特别。内容可以划分为这样几种吧:疑问篇,課堂篇,感悟篇,偶遇篇。之前提到,我在課前看书,那么我势必有疑,我会标记并写清问题,经过課堂学习,大部分得以解决,便把回答记在问题后,没什么价值的问题就忽略了。課堂篇,少部分是老师的板书,如本章结构概括讲析,更多的是老师独到的、关键的颇有启发性的话,这可是珍宝!能打通你的“脉络”让你思绪畅然。感悟篇是我的一些体会和方法。而偶遇篇最丰富,可能我看到的一句诗,顺手抄过一本书就记上了,有时候甚至是一段歌词。
再说平常的练习,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注意质与量的统一。首先要“不需扬鞭自奋蹄”,保证做题的数量很重要。知识点到题目到答案,这其间是有鸿沟的,要以思维做桥梁。而这桥梁的搭建不是凭考前突击就能搭建起来的,是依靠无数次的摸索和无数次的固定完成的。从一定意义上说,你是通过做题做学问,所以大量练习很必要。但是,仅仅多做题是不够的,做题真正的内在是思考,要多思考,常总结。面对一道题,明晰它需要的知识点,把握此类题的必要分析方法,比较你与答案的差别,最终选择典型积累下来。我始终相信“题海无边,思考做舟,总结为岸”。
高中,特别是到了高三,总有做不完的练习,然而这还只是一方面,因为还有考不完的试。对于平时的考试,我认为并非简单的重复,我们要留意自己考试中的精神态度,明晰自己的复习习惯,想清楚自己在兴奋时如何平静下来审题,颓靡时应如何打起精神思考,又将如何处理可能发生的“小意外”;锻炼自己积极思考的能力,不断培养自己的定力,控制自己的做题速度等等。总之,最好能在考试中达到一种迅速而不慌乱、思路开拓而不无序、专注而不过于紧张的状态,发挥出应有水平。另外,诘不要作弊,任何时候都不要。一份不真实的成绩决不能和一个人的良知和纯净相提并论,不值得。输了人品,一切都将苍白起来。
编辑/梁宇清
[谈效率]
竞争的实质,就是在最快的时间内做最好的东西。所谓成功,也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达成最多的目标。公平的时间给勤奋者以智慧,给懒汉以悔恨。所以,想要收获更多,就要充分把握时间,高效专注地生活。
首先,課堂时间是最需要把握的财富。作为文科生,总能听到这样的理解:“文科?靠背啊!什么时候背?上課呗!”我坚决反对这种看法,并恳请同学们千万不要这么做。你们以为自己背书效率高,其实不然。背书是課前做的!我记得我尝试着課前不背知识点,企图上課理解来代替背书,结果发现这根本就是自欺欺人,課堂觌率大大降低。課前熟谙課本内容,課上经老师讲解点拨,能及时反应出该知识点内容,更能把握住各小节的知识脉络,这才谈得上理解,这才使我们能记得更牢。所以我有几个建议:做好課前的心理、知识、用具、身体准备: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把握学习的中心内容,积极思考、主动思考:理解老师讲課的思维形式、规律和方法,力求共鸣:根据自身特点及时复习,巩固所得。
其次谈谈自由学习时间的安排。我只谈我的一个原则,决不敷衍。举个例子:这本书五章,我在计划时间里只看完四章,我决不会草草翻完第五章以证明任务完成。再如,我看到第四章就累了,那我肯定放下书去做些其他科目或干脆出去走走,也决不能以涣散的状态对待第五章。作业更是如此,不能为了赶交作业而敷衍了事,那是浪费时间。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高效决不能沦为浮躁。有些同学整天抱怨效率低,弄得自己心神不宁很容易浮躁。我觉得高效率来自好心态和方法,缺一不可。你只有踏实下来专注地投入、不懈地追求,才可能谈得上高效。所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最高境界的高效率是尽可能争取每一时刻,并让争取到的每一时刻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讲方法]
关于学习方法,想必大家接触得够多了。在这里,我就自己的经历和思考说一些比较琐碎的东西。
先说说大家比较关注的东西——笔记。做笔记很重要,不过我想强调的是,我没有笔记本,也很少照搬黑板,我通常把笔记记在书上,内容也很特别。内容可以划分为这样几种吧:疑问篇,課堂篇,感悟篇,偶遇篇。之前提到,我在課前看书,那么我势必有疑,我会标记并写清问题,经过課堂学习,大部分得以解决,便把回答记在问题后,没什么价值的问题就忽略了。課堂篇,少部分是老师的板书,如本章结构概括讲析,更多的是老师独到的、关键的颇有启发性的话,这可是珍宝!能打通你的“脉络”让你思绪畅然。感悟篇是我的一些体会和方法。而偶遇篇最丰富,可能我看到的一句诗,顺手抄过一本书就记上了,有时候甚至是一段歌词。
再说平常的练习,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注意质与量的统一。首先要“不需扬鞭自奋蹄”,保证做题的数量很重要。知识点到题目到答案,这其间是有鸿沟的,要以思维做桥梁。而这桥梁的搭建不是凭考前突击就能搭建起来的,是依靠无数次的摸索和无数次的固定完成的。从一定意义上说,你是通过做题做学问,所以大量练习很必要。但是,仅仅多做题是不够的,做题真正的内在是思考,要多思考,常总结。面对一道题,明晰它需要的知识点,把握此类题的必要分析方法,比较你与答案的差别,最终选择典型积累下来。我始终相信“题海无边,思考做舟,总结为岸”。
高中,特别是到了高三,总有做不完的练习,然而这还只是一方面,因为还有考不完的试。对于平时的考试,我认为并非简单的重复,我们要留意自己考试中的精神态度,明晰自己的复习习惯,想清楚自己在兴奋时如何平静下来审题,颓靡时应如何打起精神思考,又将如何处理可能发生的“小意外”;锻炼自己积极思考的能力,不断培养自己的定力,控制自己的做题速度等等。总之,最好能在考试中达到一种迅速而不慌乱、思路开拓而不无序、专注而不过于紧张的状态,发挥出应有水平。另外,诘不要作弊,任何时候都不要。一份不真实的成绩决不能和一个人的良知和纯净相提并论,不值得。输了人品,一切都将苍白起来。
编辑/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