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艺术特质和特有概念。笔墨在中国画中所承载的不仅是笔与墨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承载着中国人对自然、人文以及内在情感的精神表述。
笔墨不但是中国画的代名词,而且也是中国画的内在美,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因此,在中国人的审美视野中,笔墨不仅是中国画的基本表现形式和艺术语言,还传递着人文情怀,以及一种孕育于中华文化中的民族情结。
当代著名画家、理论家程大利在《师心居笔谭》中说:“笔墨是中国画的安身立命之本,笔墨不仅是视觉形式和技术规范,笔墨还是中国画的精神内容”,“笔是中国画的筋骨,墨是中国画的血肉”。他认为笔墨承载着中国画的精神内容,并且是中国画的基本属性和内在特质。程大利将中国画的笔墨上升到“中国笔墨文化”这一大的学术范畴,为人们探索中国画以及研究中国画笔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一、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特质和特有概念
在中国几千年的艺术发展史中,中国画逐步走向成熟,笔墨是中国画的艺术语言和基本特质,它同西方绘画中的色彩一样,是绘画艺术的表现特质和语言形式,因此可以说,笔墨就是中国画的外在形式和基本特质。
笔墨由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材料、工具、性能所规定,是能够看得见、感知到的艺术语言,是中国画家在长期的技法练习和探索过程中形成的造型、写意方式和手段,是中国画独有的艺术语言。经过千百年的发展、积淀,中国画形成了特有的笔墨结构、笔墨规范、笔墨程式、笔墨法度,并逐渐构建起一套关于中国画笔墨技法的理论体系,指导着中国画的发展和完善。
从客观上来说,笔墨是画家赋予作品的艺术语言,也是作品的形式和体貌;从主观上来说,其可以表现画家内在的气质、精神和情感,是外在与内在的整体统一,是“道”与“器”的合一,舍笔墨则无从谈中国画。
中国画的笔墨延续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在形而上方面,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等道家文化的内在精神境界,强调画家的人格修养和精神品格;在形而下方面,它则强调对笔墨境界的体悟和笔墨法度的追求。
中國画的笔墨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画的艺术语言和基本特质,是因为笔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除了有一套可遵循的规范程式和娴熟的技巧等因素外,画家本身也赋予了笔墨内在精神特征,如画家的个性、学识、人文修养、情感、品行等。
中国画的笔墨有技法高下之分,而画家的学识、品行、人文修养使中国画的笔墨有了雅俗之分。因此可以说,中国画的笔墨不仅是传递与彰显中国画内涵的媒介与手段,它本身也具有独特的文化符号和精神意义,凝聚着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气质和品格。
二、笔墨体现着中国画的人文精神
中国文人画滥觞于魏晋,成熟于中唐,巅峰于宋元,完备于明清。历代文人士大夫对中国画的笔墨探索和理论研究使中国画形成了十分完善的体系。
文人士大夫追根溯源,强调画法从书法中来,提出“书画同源”的学说,强调笔墨的人文观念和人文情怀。中国画在文人士大夫笔下逐渐成为一种讲究笔墨趣味、禅意境界、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的代表画家人格取向的高雅艺术。
中国画或中国山水画成为历代文人士大夫寄情山水、依仁游艺的精神归属和思想情感的寄托,并逐渐发展,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人画。由于文人士大夫对中国画的青睐,中国画不再是局限于画家之手的技艺,其原来的笔墨形式和技能逐渐被文人笔墨的意趣、格调、学养、精神和气质所代替,形成了一种隐逸世外、寄情山林、淡泊明志的笔墨趣味和抒情遣怀的艺术语言。
文人画家不再局限于形而下的技,而是与形而上的“道”相融合。文人画家面对自然形象产生心象,由心象产生境象,这种境象通过笔墨语言转化为笔墨形象,体现着文人画家因自然形象所产生的心灵感悟与自身精神内涵的相统一,进而幻化出的笔墨精神使中国山水画的笔墨具有人文情怀的精神内涵。因此,笔墨不再是衡量中国画技法的标准,逐渐成为品评中国画格调和人文精神的艺术标准。
自中国文人士大夫接触中国画后,中国画产生了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变革,中国画或中国山水画自此成为中国文人观照自然、妙造自然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人文观念的精神寄托,是一种净化人们心灵的艺术。中国画或中国山水画以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及高贵的品格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是一种历经几千年仍别具魅力的艺术形式。
三、中国画笔墨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中国画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笔墨是中国画的代名词,而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画笔墨之间几乎断了联系。
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现代艺术的冲击下,李小山在《当代中国画之我见》一文的开篇提出“中国画已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一时间在画界引起轩然大波;吴冠中提出“笔墨等于零”,引发了当时美术界的一场大辩论。这些对中国画及笔墨的否定和颠覆,使中国画这一传承了几千年、倾注了中国历代文人士大夫心血的传统艺术形式遭到了质疑和否定,中国画坛刮起了一场全面西化和中西结合的浪潮。然而中国画有它自身的独特语言和内在本质,与西方绘画一样,有属于自己的艺术创作规律。
中国画有它自身的艺术规律,静、淡、慢是中国画的基本艺术特质。画家争时间、抢速度而创作出来的作品,必然经不起历史的检验。面对经济大潮的冲击,大批画家已静不下心来读书、作画、做学问,这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画蕴含的人文精神及人格品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究其原因,中国画失去了原有的生存土壤。中国传统文化的断裂以及文人高贵人格精神的缺失,导致如今的中国画品位低下、形式化。鉴于当下中国画的笔墨现状,当代著名画家、原中国国家画院院长龙瑞提出了“传承文脉”,程大利提出了“续接传统”,这些都是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画而提出的、具有前瞻性的历史命题。
中国画笔墨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也是中国文人士大夫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发展和积累逐渐形成的精神艺术,更是历代文人士大夫人格、精神的体现。
四、结语
程大利曾说:“中国画是岁月打造的艺术。”这里的“岁月”其实是画家倾其一生的笔墨锤炼、学识与阅历的积累、人格与精神所达到的境界。因此可以说,中国画的笔墨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是中国画家的知识修养、人生体验与阅历而形成的感悟性的精神文化,是一种主观生命与客观自然融为一体的独立人格文化,是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甘肃省平凉市文化馆)
作者简介:王顶和(1962-),男,甘肃庄浪人,大专,副研究馆员,文化馆馆长,平凉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研究方向:中国山水画。
笔墨不但是中国画的代名词,而且也是中国画的内在美,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因此,在中国人的审美视野中,笔墨不仅是中国画的基本表现形式和艺术语言,还传递着人文情怀,以及一种孕育于中华文化中的民族情结。
当代著名画家、理论家程大利在《师心居笔谭》中说:“笔墨是中国画的安身立命之本,笔墨不仅是视觉形式和技术规范,笔墨还是中国画的精神内容”,“笔是中国画的筋骨,墨是中国画的血肉”。他认为笔墨承载着中国画的精神内容,并且是中国画的基本属性和内在特质。程大利将中国画的笔墨上升到“中国笔墨文化”这一大的学术范畴,为人们探索中国画以及研究中国画笔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一、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特质和特有概念
在中国几千年的艺术发展史中,中国画逐步走向成熟,笔墨是中国画的艺术语言和基本特质,它同西方绘画中的色彩一样,是绘画艺术的表现特质和语言形式,因此可以说,笔墨就是中国画的外在形式和基本特质。
笔墨由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材料、工具、性能所规定,是能够看得见、感知到的艺术语言,是中国画家在长期的技法练习和探索过程中形成的造型、写意方式和手段,是中国画独有的艺术语言。经过千百年的发展、积淀,中国画形成了特有的笔墨结构、笔墨规范、笔墨程式、笔墨法度,并逐渐构建起一套关于中国画笔墨技法的理论体系,指导着中国画的发展和完善。
从客观上来说,笔墨是画家赋予作品的艺术语言,也是作品的形式和体貌;从主观上来说,其可以表现画家内在的气质、精神和情感,是外在与内在的整体统一,是“道”与“器”的合一,舍笔墨则无从谈中国画。
中国画的笔墨延续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在形而上方面,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等道家文化的内在精神境界,强调画家的人格修养和精神品格;在形而下方面,它则强调对笔墨境界的体悟和笔墨法度的追求。
中國画的笔墨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画的艺术语言和基本特质,是因为笔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除了有一套可遵循的规范程式和娴熟的技巧等因素外,画家本身也赋予了笔墨内在精神特征,如画家的个性、学识、人文修养、情感、品行等。
中国画的笔墨有技法高下之分,而画家的学识、品行、人文修养使中国画的笔墨有了雅俗之分。因此可以说,中国画的笔墨不仅是传递与彰显中国画内涵的媒介与手段,它本身也具有独特的文化符号和精神意义,凝聚着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气质和品格。
二、笔墨体现着中国画的人文精神
中国文人画滥觞于魏晋,成熟于中唐,巅峰于宋元,完备于明清。历代文人士大夫对中国画的笔墨探索和理论研究使中国画形成了十分完善的体系。
文人士大夫追根溯源,强调画法从书法中来,提出“书画同源”的学说,强调笔墨的人文观念和人文情怀。中国画在文人士大夫笔下逐渐成为一种讲究笔墨趣味、禅意境界、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的代表画家人格取向的高雅艺术。
中国画或中国山水画成为历代文人士大夫寄情山水、依仁游艺的精神归属和思想情感的寄托,并逐渐发展,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人画。由于文人士大夫对中国画的青睐,中国画不再是局限于画家之手的技艺,其原来的笔墨形式和技能逐渐被文人笔墨的意趣、格调、学养、精神和气质所代替,形成了一种隐逸世外、寄情山林、淡泊明志的笔墨趣味和抒情遣怀的艺术语言。
文人画家不再局限于形而下的技,而是与形而上的“道”相融合。文人画家面对自然形象产生心象,由心象产生境象,这种境象通过笔墨语言转化为笔墨形象,体现着文人画家因自然形象所产生的心灵感悟与自身精神内涵的相统一,进而幻化出的笔墨精神使中国山水画的笔墨具有人文情怀的精神内涵。因此,笔墨不再是衡量中国画技法的标准,逐渐成为品评中国画格调和人文精神的艺术标准。
自中国文人士大夫接触中国画后,中国画产生了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变革,中国画或中国山水画自此成为中国文人观照自然、妙造自然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人文观念的精神寄托,是一种净化人们心灵的艺术。中国画或中国山水画以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及高贵的品格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是一种历经几千年仍别具魅力的艺术形式。
三、中国画笔墨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中国画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笔墨是中国画的代名词,而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画笔墨之间几乎断了联系。
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现代艺术的冲击下,李小山在《当代中国画之我见》一文的开篇提出“中国画已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一时间在画界引起轩然大波;吴冠中提出“笔墨等于零”,引发了当时美术界的一场大辩论。这些对中国画及笔墨的否定和颠覆,使中国画这一传承了几千年、倾注了中国历代文人士大夫心血的传统艺术形式遭到了质疑和否定,中国画坛刮起了一场全面西化和中西结合的浪潮。然而中国画有它自身的独特语言和内在本质,与西方绘画一样,有属于自己的艺术创作规律。
中国画有它自身的艺术规律,静、淡、慢是中国画的基本艺术特质。画家争时间、抢速度而创作出来的作品,必然经不起历史的检验。面对经济大潮的冲击,大批画家已静不下心来读书、作画、做学问,这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画蕴含的人文精神及人格品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究其原因,中国画失去了原有的生存土壤。中国传统文化的断裂以及文人高贵人格精神的缺失,导致如今的中国画品位低下、形式化。鉴于当下中国画的笔墨现状,当代著名画家、原中国国家画院院长龙瑞提出了“传承文脉”,程大利提出了“续接传统”,这些都是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画而提出的、具有前瞻性的历史命题。
中国画笔墨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也是中国文人士大夫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发展和积累逐渐形成的精神艺术,更是历代文人士大夫人格、精神的体现。
四、结语
程大利曾说:“中国画是岁月打造的艺术。”这里的“岁月”其实是画家倾其一生的笔墨锤炼、学识与阅历的积累、人格与精神所达到的境界。因此可以说,中国画的笔墨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是中国画家的知识修养、人生体验与阅历而形成的感悟性的精神文化,是一种主观生命与客观自然融为一体的独立人格文化,是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甘肃省平凉市文化馆)
作者简介:王顶和(1962-),男,甘肃庄浪人,大专,副研究馆员,文化馆馆长,平凉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研究方向:中国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