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叙利亚当前的天气非常适合开展我们的空袭行动”,俄罗斯主持人近日在节目中淡定地说。
当俄军援助叙利亚并公开实施空袭行动时,俄罗斯国家广播电视24台的天气预报节目也别出心裁地推出了“飞行天气”预报。其大胆新奇的设计背后,折射出俄罗斯空袭叙利亚的战略考量和俄罗斯当前对外战略逻辑。
有分析认为,“接管”叙利亚这一决策被认为是俄总统办公厅主任伊万诺夫,以及国防部长绍伊古的共同提案。两人联袂献计普京,强势介入叙利亚局势,希望“名利双收”。
俄罗斯空袭叙利亚,最容易让人联想的就是“石油战争”。
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卢布多次经历大幅的贬值,而石油价格一直被认为是俄罗斯卢布的“风向标”。俄罗斯目前仍是单一的能源经济结构,严重依赖能源出口。
俄罗斯曾经作出拒绝与OPEC联手减产的决定,但并不意味着俄罗斯会放任国际油价自由徘徊,只是在寻找突破口。此次对叙利亚空袭就是俄罗斯在用自己的方式推高油价。特别是当高盛等机构悲观预测油价可能跌至20美元/桶甚至更低时,普京选择强势干预叙利亚局势,通过非常方式影响油价,试图改变不利局面,以避免重蹈前苏联的覆辙。
俄罗斯介入叙利亚,也可以说是乌克兰危机的延续和拓展。
一方面,俄罗斯要竭力守护在乌克兰危机博弈中已夺得的果实。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怀抱,极大地提高了俄罗斯的民族士气,也在军事上使俄罗斯黑海舰队有了稳固的大后方。但是,如果放任叙利亚局势不管,阿萨德政权极有可能垮掉,引发周边局势的动荡,甚至“多米诺效应”,这样一来,地中海及周边可能落入他人之手。该区域一旦被封锁,俄罗斯黑海舰队将无法进入地中海,以及到达更远的地方。
另一方面,乌克兰危机的这种延续和拓展还体现在俄罗斯与西方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博弈与较量。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变化的只是地理坐标,而不变的是俄罗斯和西方的地缘政治冲突。实际上,在当今的俄罗斯政治精英中弥漫着一种与西方“血战到底”的情绪。
“俄罗斯可以和美国以及整个西方世界对抗”,这一观点在俄政治精英中占有相当的市场。在俄看来,美国近年在中东犯了许多战略失误,纵容了威胁到自身安全的IS(伊斯兰国)的出现和壮大,是严重的战略误判。现在表面上希望与俄保持合作,实际上是希望借助他人之手,用“借刀杀人”之计来消灭IS。
俄罗斯采取空袭行动的另一个考量就是落实其“军事强国”战略。
乌克兰危机的爆发促使俄罗斯重新审视其地缘战略和国家发展战略,普京希望大打“军事”和“军工”牌。今年以来,俄罗斯国防部组建了战略火箭军,各军区举行多次不同规模军演,以展示俄罗斯作为军事强国的“肌肉”,大有向美国及北约叫板的意味。同时,俄宣布恢复一系列武器装备的研制工作,整顿国家军工体系,以此带动经济转型和复苏。
为了实施空袭,俄罗斯不惜拿出了“家底”,投送了各式先进装备,这对恐怖分子来说是“杀鸡用牛刀”。这也表明,从军事角度看,俄罗斯的意图绝不仅仅限于空袭,至少可以利用叙利亚这个“靶场”来达到“练兵”的目的,同时也能检验其境外军事投送的水平。
俄罗斯空袭叙利亚的背后,有打“石油战争”的考虑,也有大国野心作祟与西方对抗的“嫌疑”,以及主打“军工牌”的需要,但根本战略考量还是避免IS恐怖主义对俄本国的渗透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国家动荡,属于“先发制人”之策略。
从伊拉克境内的IS基地到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的距离比莫斯科到圣彼得堡的距离还要短。俄罗斯高加索地区本身局势十分复杂,加上恐怖主义的渗入,是极易“被策反”和滋生恐怖主义思想的地区,极有可能对俄罗斯的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再者,中亚地区的一些年轻人早已在金钱诱惑和思想意识洗脑中追随IS,IS恐怖分子有相当部分的人员来自俄罗斯和中亚地区。这也就是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坦巴耶夫近日通过媒体高调发声支持普京空袭叙利亚的原因。可以说,该地区是IS兵力的主要来源地区,而中亚国家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也是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普京绝不会允许恐怖分子在自己门口生事。
此外,叙利亚事态如果不控制,将给俄罗斯南部边境地区带来严重的难民问题,引发该地区骚乱和恐慌。事实上,已有成千上万的“圣战分子”在接受培训后返回到俄罗斯的北高加索、克里米亚、鞑靼地区以及周边中亚各国,而这些地方的安全部门在财政、经验以及处置可能的恐怖袭击的能力上还远远不够。
近来,普京对外采取一贯的强硬政策都获得了俄罗斯人民的广泛支持,民意支持率居高不下。但是,俄罗斯也存在严重的民族分化和移民问题,如果恐怖主义势力渗透到俄境内,挑起民族矛盾,这将严重打破俄罗斯现有的“高度统一、一致对外”的社会政治氛围,这是俄政治精英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当然会竭力避免。外交政策是内政的延续,普京下令空袭有“先发制人”的意味,“超前打击”恐怖主义,将其扼杀在境外,确保国内政治稳定。
当前俄罗斯在叙利亚强大的军事部署意味着俄罗斯可能不仅仅是进行空袭行动这么简单。空袭叙利亚之后,俄罗斯可能存在更深层次的长期打算,那就是借此机会,扩大其在中东地区的硬实力存在和软实力影响,继续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开展全方位的对抗与博弈。
有分析认为,俄在叙利亚的军事部署至少持续到2016年初,可以预见,俄罗斯将继续通过自己的方式影响石油价格,影响中东“石油重镇”沙特,挫败美国与西方希望用油价拖垮俄罗斯的计划。
俄罗斯援兵叙利亚间接地增强了沙特死对头伊朗的势力,从而压制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势力。空袭对国际油价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油价近期明显回升,而俄罗斯卢布也大涨,涨至8月来最高。
事实上,普京的强硬和冒险来自于其“大脑”杜金的地缘政治观-新欧亚主义。近年,俄罗斯一直在努力推进自己的“欧亚经济联盟”,可是进展缓慢。在西方的挤压之下,美国为首的西方在欧亚大陆四处“煽风点火”,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不断压缩,地缘政治环境也在不断恶化,这不仅刺激了俄罗斯的民族主义,更加速了普京反攻的进程。
俄罗斯奉行的新欧亚主义植根于19世纪以来俄应对西方现代性挑战的生存意志,其核心就是:联合一切反美力量,在俄罗斯精神领导下,建立以俄罗斯为中心的欧亚多帝国联盟体系。
俄媒体近日指出,俄空袭叙利亚可以在世界面前为俄罗斯树立一个形象,也就是俄罗斯完全有能力成为地区冲突的仲裁者。这样,俄罗斯才能够取得未来世界多极化中重要一级的地位。
当俄军援助叙利亚并公开实施空袭行动时,俄罗斯国家广播电视24台的天气预报节目也别出心裁地推出了“飞行天气”预报。其大胆新奇的设计背后,折射出俄罗斯空袭叙利亚的战略考量和俄罗斯当前对外战略逻辑。
有分析认为,“接管”叙利亚这一决策被认为是俄总统办公厅主任伊万诺夫,以及国防部长绍伊古的共同提案。两人联袂献计普京,强势介入叙利亚局势,希望“名利双收”。
与西方“血战到底”?
俄罗斯空袭叙利亚,最容易让人联想的就是“石油战争”。
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卢布多次经历大幅的贬值,而石油价格一直被认为是俄罗斯卢布的“风向标”。俄罗斯目前仍是单一的能源经济结构,严重依赖能源出口。
俄罗斯曾经作出拒绝与OPEC联手减产的决定,但并不意味着俄罗斯会放任国际油价自由徘徊,只是在寻找突破口。此次对叙利亚空袭就是俄罗斯在用自己的方式推高油价。特别是当高盛等机构悲观预测油价可能跌至20美元/桶甚至更低时,普京选择强势干预叙利亚局势,通过非常方式影响油价,试图改变不利局面,以避免重蹈前苏联的覆辙。
俄罗斯介入叙利亚,也可以说是乌克兰危机的延续和拓展。
一方面,俄罗斯要竭力守护在乌克兰危机博弈中已夺得的果实。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怀抱,极大地提高了俄罗斯的民族士气,也在军事上使俄罗斯黑海舰队有了稳固的大后方。但是,如果放任叙利亚局势不管,阿萨德政权极有可能垮掉,引发周边局势的动荡,甚至“多米诺效应”,这样一来,地中海及周边可能落入他人之手。该区域一旦被封锁,俄罗斯黑海舰队将无法进入地中海,以及到达更远的地方。
另一方面,乌克兰危机的这种延续和拓展还体现在俄罗斯与西方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博弈与较量。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变化的只是地理坐标,而不变的是俄罗斯和西方的地缘政治冲突。实际上,在当今的俄罗斯政治精英中弥漫着一种与西方“血战到底”的情绪。
“俄罗斯可以和美国以及整个西方世界对抗”,这一观点在俄政治精英中占有相当的市场。在俄看来,美国近年在中东犯了许多战略失误,纵容了威胁到自身安全的IS(伊斯兰国)的出现和壮大,是严重的战略误判。现在表面上希望与俄保持合作,实际上是希望借助他人之手,用“借刀杀人”之计来消灭IS。
“超前打击”恐怖主义
俄罗斯采取空袭行动的另一个考量就是落实其“军事强国”战略。
乌克兰危机的爆发促使俄罗斯重新审视其地缘战略和国家发展战略,普京希望大打“军事”和“军工”牌。今年以来,俄罗斯国防部组建了战略火箭军,各军区举行多次不同规模军演,以展示俄罗斯作为军事强国的“肌肉”,大有向美国及北约叫板的意味。同时,俄宣布恢复一系列武器装备的研制工作,整顿国家军工体系,以此带动经济转型和复苏。
为了实施空袭,俄罗斯不惜拿出了“家底”,投送了各式先进装备,这对恐怖分子来说是“杀鸡用牛刀”。这也表明,从军事角度看,俄罗斯的意图绝不仅仅限于空袭,至少可以利用叙利亚这个“靶场”来达到“练兵”的目的,同时也能检验其境外军事投送的水平。
俄罗斯空袭叙利亚的背后,有打“石油战争”的考虑,也有大国野心作祟与西方对抗的“嫌疑”,以及主打“军工牌”的需要,但根本战略考量还是避免IS恐怖主义对俄本国的渗透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国家动荡,属于“先发制人”之策略。
从伊拉克境内的IS基地到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的距离比莫斯科到圣彼得堡的距离还要短。俄罗斯高加索地区本身局势十分复杂,加上恐怖主义的渗入,是极易“被策反”和滋生恐怖主义思想的地区,极有可能对俄罗斯的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再者,中亚地区的一些年轻人早已在金钱诱惑和思想意识洗脑中追随IS,IS恐怖分子有相当部分的人员来自俄罗斯和中亚地区。这也就是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坦巴耶夫近日通过媒体高调发声支持普京空袭叙利亚的原因。可以说,该地区是IS兵力的主要来源地区,而中亚国家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也是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普京绝不会允许恐怖分子在自己门口生事。
此外,叙利亚事态如果不控制,将给俄罗斯南部边境地区带来严重的难民问题,引发该地区骚乱和恐慌。事实上,已有成千上万的“圣战分子”在接受培训后返回到俄罗斯的北高加索、克里米亚、鞑靼地区以及周边中亚各国,而这些地方的安全部门在财政、经验以及处置可能的恐怖袭击的能力上还远远不够。
近来,普京对外采取一贯的强硬政策都获得了俄罗斯人民的广泛支持,民意支持率居高不下。但是,俄罗斯也存在严重的民族分化和移民问题,如果恐怖主义势力渗透到俄境内,挑起民族矛盾,这将严重打破俄罗斯现有的“高度统一、一致对外”的社会政治氛围,这是俄政治精英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当然会竭力避免。外交政策是内政的延续,普京下令空袭有“先发制人”的意味,“超前打击”恐怖主义,将其扼杀在境外,确保国内政治稳定。
地区冲突的新仲裁者
当前俄罗斯在叙利亚强大的军事部署意味着俄罗斯可能不仅仅是进行空袭行动这么简单。空袭叙利亚之后,俄罗斯可能存在更深层次的长期打算,那就是借此机会,扩大其在中东地区的硬实力存在和软实力影响,继续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开展全方位的对抗与博弈。
有分析认为,俄在叙利亚的军事部署至少持续到2016年初,可以预见,俄罗斯将继续通过自己的方式影响石油价格,影响中东“石油重镇”沙特,挫败美国与西方希望用油价拖垮俄罗斯的计划。
俄罗斯援兵叙利亚间接地增强了沙特死对头伊朗的势力,从而压制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势力。空袭对国际油价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油价近期明显回升,而俄罗斯卢布也大涨,涨至8月来最高。
事实上,普京的强硬和冒险来自于其“大脑”杜金的地缘政治观-新欧亚主义。近年,俄罗斯一直在努力推进自己的“欧亚经济联盟”,可是进展缓慢。在西方的挤压之下,美国为首的西方在欧亚大陆四处“煽风点火”,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不断压缩,地缘政治环境也在不断恶化,这不仅刺激了俄罗斯的民族主义,更加速了普京反攻的进程。
俄罗斯奉行的新欧亚主义植根于19世纪以来俄应对西方现代性挑战的生存意志,其核心就是:联合一切反美力量,在俄罗斯精神领导下,建立以俄罗斯为中心的欧亚多帝国联盟体系。
俄媒体近日指出,俄空袭叙利亚可以在世界面前为俄罗斯树立一个形象,也就是俄罗斯完全有能力成为地区冲突的仲裁者。这样,俄罗斯才能够取得未来世界多极化中重要一级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