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文化的生态,是没有灵魂的;没有生态的文化,是缺乏生命力的。”
宋长宝说,“来到生态城,不仅洗肺,身心愉悦,还能了解中国千年刺绣文化。”
太湖鱼美醉钓客,国家一类赛事“全国垂钓俱乐部挑战赛总决赛”刚在苏州西部生态城(下称“生态城”)落下帷幕。“满目青山碧水绿意浓”,是生态城的真实写照。
作为苏州生态城市建设和创新的“样板区”,生态城从2009年启动建设,五年时间,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低碳环保山水新城已跃然矗立在苏州城西的太湖之畔。
“生态城就好比一幅‘刺绣’作品。我们一直在想,怎样在这有限的范围内精巧构思,才能游刃有余地穿针引线,让这幅作品更加精美别致。”苏州西部生态城管委会党工委书记宋长宝说。
生态城紧临太湖,最大的财富是生态,最大的优势是生态,最大的后劲还是生态。宋长宝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生态城45平方公里土地上最精美的产出只能是紧紧围绕“生态”这个关键词展开系列文章,在突出“自然、生态、野趣”的基础上发展旅游文化产业。
这里有25公里的太湖岸线,几年前还多是淤土沉积,生态城投资10亿元实施太湖清淤取土工程,如今,太湖岸线仿佛一条逶迤在生态城里的“绿色项链”;还有枕在太湖臂弯中那一方小岛——太湖国家湿地公园,水壤交错,竹木建屋,鸟儿们时不时掠过水面,打破迷人的寂静。
“变废为宝”,在一开始就写入了生态城的发展共识。不管是占地170余亩的现代化房车营地,还是钓鱼高手齐聚的杵山生态公园,皆是生态修复的精品工程。
这个夏天,正在建设中的西京湾农场,已开启一段花海之旅,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合影留念。五年时间内,生态城累计斥资80多亿元,建成一批兼具生态保护、修复功能与特色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太湖湿地生态群落,给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说起苏州,一定会想到刺绣。6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赠送给智利友人的“国礼”中,就有高级工艺美术师卢梅红的苏绣作品。据不完全统计,自2014年7月份以来,出自生态城镇湖小镇的苏绣艺术品已经六次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友人。
苏绣,一直是生态城的传统产业、核心产业,并被很好地继承了下来。在仅有2万人口的镇湖,就有8000名绣娘、12000名刺绣从业人员,卢梅红是其中之一。
“没有文化的生态,是没有灵魂的;没有生态的文化,是缺乏生命力的。”宋长宝说,“来到生态城,不仅洗肺,身心愉悦,还能了解中国千年刺绣文化。”
“刺绣旅游”也是生态城“双面绣”的另一面。近年来,生态城把环太湖生态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和刺绣产业进行深度整合,积极推进文化旅游融合。2014年,镇湖刺绣及旅游品销售额达13.8亿元。
要始终坚持“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它是一个长线的投资,前期投入大,回报则较为缓慢。宋长宝直言,生态城在紧扣生态和文化主题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等方面,仍存在若干负面制约。
将良好的生态环境转变为发达的生态经济,愿望良好而任重道远。生态城也是如此,从现实情况来看,生态城生态经济尚欠发达。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挖掘出其间蕴含的巨大商机和新增长点无疑是新的课题。
要“引风来”,不要“等风来”。目前,生态城正积极应对存在的问题,着力破解发展瓶颈。相信随着生态环境持续完善以及周边旅游载体的建设,一座生态城唤醒一个地区的故事会更精彩地上演。
宋长宝说,“来到生态城,不仅洗肺,身心愉悦,还能了解中国千年刺绣文化。”
太湖鱼美醉钓客,国家一类赛事“全国垂钓俱乐部挑战赛总决赛”刚在苏州西部生态城(下称“生态城”)落下帷幕。“满目青山碧水绿意浓”,是生态城的真实写照。
作为苏州生态城市建设和创新的“样板区”,生态城从2009年启动建设,五年时间,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低碳环保山水新城已跃然矗立在苏州城西的太湖之畔。
“生态城就好比一幅‘刺绣’作品。我们一直在想,怎样在这有限的范围内精巧构思,才能游刃有余地穿针引线,让这幅作品更加精美别致。”苏州西部生态城管委会党工委书记宋长宝说。
生态是最大的优势和后劲
生态城紧临太湖,最大的财富是生态,最大的优势是生态,最大的后劲还是生态。宋长宝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生态城45平方公里土地上最精美的产出只能是紧紧围绕“生态”这个关键词展开系列文章,在突出“自然、生态、野趣”的基础上发展旅游文化产业。
这里有25公里的太湖岸线,几年前还多是淤土沉积,生态城投资10亿元实施太湖清淤取土工程,如今,太湖岸线仿佛一条逶迤在生态城里的“绿色项链”;还有枕在太湖臂弯中那一方小岛——太湖国家湿地公园,水壤交错,竹木建屋,鸟儿们时不时掠过水面,打破迷人的寂静。
“变废为宝”,在一开始就写入了生态城的发展共识。不管是占地170余亩的现代化房车营地,还是钓鱼高手齐聚的杵山生态公园,皆是生态修复的精品工程。
这个夏天,正在建设中的西京湾农场,已开启一段花海之旅,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合影留念。五年时间内,生态城累计斥资80多亿元,建成一批兼具生态保护、修复功能与特色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太湖湿地生态群落,给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没有文化的生态,是没有灵魂的
说起苏州,一定会想到刺绣。6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赠送给智利友人的“国礼”中,就有高级工艺美术师卢梅红的苏绣作品。据不完全统计,自2014年7月份以来,出自生态城镇湖小镇的苏绣艺术品已经六次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友人。
苏绣,一直是生态城的传统产业、核心产业,并被很好地继承了下来。在仅有2万人口的镇湖,就有8000名绣娘、12000名刺绣从业人员,卢梅红是其中之一。
“没有文化的生态,是没有灵魂的;没有生态的文化,是缺乏生命力的。”宋长宝说,“来到生态城,不仅洗肺,身心愉悦,还能了解中国千年刺绣文化。”
“刺绣旅游”也是生态城“双面绣”的另一面。近年来,生态城把环太湖生态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和刺绣产业进行深度整合,积极推进文化旅游融合。2014年,镇湖刺绣及旅游品销售额达13.8亿元。
生态经济要引“风”来
要始终坚持“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它是一个长线的投资,前期投入大,回报则较为缓慢。宋长宝直言,生态城在紧扣生态和文化主题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等方面,仍存在若干负面制约。
将良好的生态环境转变为发达的生态经济,愿望良好而任重道远。生态城也是如此,从现实情况来看,生态城生态经济尚欠发达。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挖掘出其间蕴含的巨大商机和新增长点无疑是新的课题。
要“引风来”,不要“等风来”。目前,生态城正积极应对存在的问题,着力破解发展瓶颈。相信随着生态环境持续完善以及周边旅游载体的建设,一座生态城唤醒一个地区的故事会更精彩地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