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悦读”中享受人生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g7707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悦读”这个理念可以理解为“快乐阅读”的简缩语,无声的“阅”和有声的“读”,涵盖着快读、略读和精读,都具有“推究事物意义”的含义,二者合成一词,意味着“阅读”是从文字作品中获取和加工信息的精神劳动。古人青灯黄卷,焚膏继晷、流传着许多凿壁、囊萤、悬梁、刺股、燃荻、挂角、映雪、追月的“苦读”故事。如今阅读条件好多了,有识之士把同音的“阅”字换成“悦”字,着意营造读者的良好心境,使“阅读”活动变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审美愉悦,使单纯的“阅读”技术升华为充满人文精神的“悦读”情怀,其内涵确实深厚得多,高雅得多。
  图书馆是文明社会创造的典型的悦读环境,工作在图书馆的工作者是幸福的,坐拥书城,天天跟图书打交道,跟古今中外的智者悄悄地对话,耳濡目染,饱闻书香,吮吸着先圣时贤的思想乳汁,浸润于五彩缤纷的情感世界,徜徉在人类精神的“伊甸园”,那是多么有滋有味的生活!
  图书馆作为提供读物,组织阅读的社会公益机构,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缩就在于指导读者“悦读”,营造书香环境。图书馆馆员不仅要展示阅读的愉悦,体验阅读创造的乐趣,而且要成为“悦读”的管理员,研究员,让公众真正感受到“悦读”就是时尚,从而培养公众的图书馆意识,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悦读”大军中来,体会其中的快乐,逐渐将读书作为一种嗜好,作为一种生活的必需,作为一种自愿的、自觉的、得着趣味的行为。
  
  1.什么是图书馆意识
  
  图书馆意识就是社会公众对图书馆的总体认识和能动反映,它反映着社会公众对图书馆的价值观念。狭义的图书馆意识是对传统概念图书馆的认识和利用。广义图书馆意识则包含以图书馆为主阵地的所有文献收藏及陈列场所、计算机网站和各种大众传播机构的认识和利用。这一表述包含读者主体对图书馆的认知水平和利用能力,对文献信息的需求程度,利用方式和合作行为等多方向的自觉归向,同时也包含图书馆客体能提供的可利用环境、规模、功能、技术手段、文献信息保障度以及管理者素质等多方向给予读者主体的满足感。
  图书馆意识在读者和用户身上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方式:1.明白图书馆是人类知识汇集的总库和传报交流中心,与新华书店有本质的区分。2.主动办理各项借阅、查询、检索、复制手续,遵守图书馆的各项规则,爱护书刊和图书馆的一切设施。3.掌握文献信息查询检索的知识、方法和技术手段。4.同图书管理人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主动请求并虚心接受参考咨询,共同开发课题以及成果转化。5.积极参加图书馆举办的有关活动,如书展、读书与评书报告会、讲座等,把进图书馆查文献信息当成生活的一部分。6.关心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并以不同的方式为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如何培养公众的图书馆意识
  
  2.1 做好舆论宣传和思想导向工作
  学习型社会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党的十六大把“形成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这是一个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能否迅速提高的战略举措。1998年12月江泽民在视察国家图书馆时指出“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知识,我们要在全社会倡导人们多读书,大兴勤奋学习之风。”所以一位台湾学者提出“未来国力决定于图书馆”的观点。就图书馆的职能而言,它不仅是推动全民阅读的机构,也是全民读书和终身学习的学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让更多的人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营造“书香”社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82年就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阅读,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西方人说“Leader is reader”,即领导者一定是阅读者。随着全球进入知识经济的信息社会,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十分重视阅读活动,普遍掀起了读书热。我国自1989年以来,根据文化部规定每年5月的最后一周为全国图书馆宣传服务周,以“爱书、读书、用书”为主题,宣传阅读的作用,以人类最基本的阅读活动,促进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具体到每年都有一个时代特征很明显的分主题,今年的主题为:共享文化资源,构建和谐社会。大力宣传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积极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完善工作机制,加大资源建设力度,加强基层服务网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向广大读者提供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服务。继续大力宣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宣传图书馆作为未成年人教育的第二课堂,在提高未成年人综合素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引导未成年人充分认识图书馆,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增强未成年人的图书馆意识。同时,引导未成年人认识、利用共享工程各级网点,通过网络汲取中华优秀文化,培养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丰富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摆脱网络不良文化的影响。
  阅读是建筑的基石,在现代社会,人们获得知识信息的基本途径就是阅读,它是人们进行智力思维的重要条件。21世纪知识将超速地累积、替代和更新,需要我们具有对资料的收集、整合、应用和创新的能力,并把敏锐的触角有选择地伸入未知领域,形成知识的良性循环,才能采撷到丰硕的创新果实,只有善于阅读并终身学习的人,才能在竞争时代获得发展,才不会被淘汰。所以图书馆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大兴全民“阅读”的重任,培养公众的图书馆意识,设法使更多的公众了解图书馆,使用图书馆提供的各种文献信息资源,提高全民的文化素养。
  
  2.2 开展各种形式的讲座,拉近图书馆与公众的距离
  近年来,各地图书馆纷纷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讲座,其中国家图书馆的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上海图书馆的都市文化系列讲座,浙江图书馆的文澜讲坛,大连图书馆的白云讲坛等均获得相当好评。
  公共图书馆开展讲座服务满足了社会公众的知识文化需求,在提升市民素质,提炼城市精神,营造学习型社会等方面作了积极尝试,成为新世纪图书馆读者服务一种新型而有效的形式。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管理中心与上图合作举办的“全国首届图书馆讲座工作研讨会”,为图书馆办好讲座提供了一次经验交流的良机,与会的60家图书馆、百余位代表共同签订了《公共图书馆讲座资源共建共享协议书》,这意味着将有更多的公众体验到讲座带来的文化享受。
  2003年8月23日,浙江图书馆文澜讲坛“社区行动联盟”在杭州市下城区天水街道灯心巷社区 正式启动。这意味着图书馆讲座走出图书馆的报告厅,以贴近社区、贴近楼群、贴近居民为行动宗旨,让社区居民不出社区大门,在自己的家园享受到由图书馆特邀的讲师,就百姓生活中共同关心的话题举办各类讲座。这是公益性图书馆事业与新时期都市社区文化建设实行互联互动互补,同时运用共建共享的方式,探索一条图书馆讲座传播先进文化,向公众宣传图书馆,提高公众的图书馆意识,提高全民素质,引导公众利用图书馆资源的新路。
  
  2.3 创办“图书馆之友”俱乐部
  知识社会,尤其是知识更新期不断缩短的当代社会对图书馆的需求日益增长,图书馆在加强自身建设中必须主动走入社会、参与社会、服务社会,随着工作重心从书本位向人本位的转移,读者不再被认为是图书馆的客人,而是真正的主人,图书馆员的职责就是从读者利益出发,为读者服务,向读者负责。在工作重心的转移过程中,图书馆应多方位、多角度向读者宣传“社会事业社会办”,“我们自己的图书馆”的理念,诚恳邀请社会公众参与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使读者感到为图书馆出力是自己的一份义务,促使他们以主人翁精神参与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向更广泛的公众宣传图书馆,提高公众的图书馆意识,消除公众对图书馆的误解,引导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随着读者利用图书馆意识的提高,图书馆的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公众的阅读情趣才会越来越浓厚,文化素质才能得到提高,才会感觉到阅读的快乐。
  
  2.4 增强图书馆的服务意识
  服务是一种帮助,是一份爱。具体到图书馆,就是便利读者对文献的获取,帮助它所服务的机构完成使命,可帮助它所服务的个人实现自己的利益。
  读者至上,服务第一是图书馆不变的宗旨。读者进入图书馆,环境是第一视觉,要想吸引读者,留住读者,首先要创造舒适的阅读空间,安静、清洁、适宜的温度、柔和的光线,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就会让读者感受到阅读的快乐。然而服务才是图书馆吸引读者的关键所在,图书馆完善的服务包括热情、周到、亲切的借阅服务,准确迅速的咨询服务,积极主动推介图书和图书馆利用的指导性服务,接受读者的各种意见和要求的即时服务。但服务的极致在于给人以惊喜,就是服务已超出读者的想象和预期的结果,读者会因为受到超值服务而喜出望外,其核心就是高效 优质 个性内涵,其实质就是站在读者的角度为读者着想和服务。当我们的图书馆从业人员真正领会到了服务的内容和宗旨,并体现在日常的工作行为中,那时,图书馆一定会是公众理想的“悦读”场所,公众利用图书馆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加强,图书馆将会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去所,成为公众提高自身修养的理想学校。那时,图书馆所面对的应该是每一个具有理性的公民,只有建立在每个公民对图书馆都有充分自觉的认识的基础之上,图书馆事业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每一个公民才能从图书馆得到更多的求知和受教育的权利。在这种良性的循环发展中,公众的知识水平提高了,就会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我们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才会大有希望。
  总之,图书馆意识不是自然进入读者头脑的,阅读的快乐也不是一下子能体会到的。由于图书馆的存在及其职能作用有效的发挥,读者头脑里才会产生图书馆意识,才会想到利用和依赖图书馆查阅需要的文献信息。图书馆凭借自己软硬件两方面的优势和条件,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随时随地重视宣传读者,方便读者,培育读者,把图书馆意识一点一滴逐步输入读者头脑,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图书馆不仅是阅读最可依赖的,长久的物质保证,也是最无私的良师益友,从而把利用和依赖图书馆阅读文献信息变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这种行为还会进一步产生传播效应与阅读的从众心理,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其他文献
神圣抗战  邓小平  中央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9787514823424  2015-05 45.00  本书于1987年首版时,曾引起社会广泛影响及领导人和老战士关注。本书以宣传爱国主义、普及历史知识为宗旨,让读者牢记历史,面向未来。  少年英雄王二小  陈模  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9787548813804  2014-12 12.50  红色读物别样红。本书带领读者重新寻找和擦亮红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上,我国人民创造出了辉煌的文化,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都达到了世界文学的巅峰水平。因此,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拥有的巨大的精神财富。特别是我国古代创造了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其中,纸的发明即创造了文化传统的载体,从而使得古籍成为我国人民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当代,随着古文化热的出现和出版业的繁荣,传统文化的出版成为出版界的重要现象,而古代书籍的出版更是对图书出版业
内容简介:  《胃肠肿瘤学:原理与实践(第2版)》是目前胃肠肿瘤领域涉及内容最广泛、最深入的一部巨著,涵盖了目前世界范围内胃肠肿瘤的最新研究成果。第一部分为总论,主要对胃肠肿瘤学的原理进行了介绍,包括胃肠肿瘤的流行病学,病理学及分子病理学,遗传学,筛查及检测,影像学检查,以及肿瘤外科、放射、内科的治疗原则,以及生物治疗的进展等。第二版在第二部分上做了内容的更新,为各论部分,按篇章详细阐述了每一种消
引进外文图书并翻译出版作为常见图书出版模式,是实时反映我国与世界各国出版交流的指标之一。本文依据CIP数据,统计并解读三季度我国翻译出版图书情况。  一、版权来源  本季度各出版单位共申报6940种翻译出版图书,其中初版书6754种,版权涉及82个国家。  表1 三季度翻译出版来源国情况(含国籍不明)  二、出版社  本季度283家出版社翻译出版有关图书,出版种数排名前十位的出版社如右。  解读:
本书以阎雷的大型摄影集《中国》为底本,甄选并增补部分未公开发表的照片,重新编排成册,全面呈现1985-2000年间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的日常生活、经济起飞和社会巨变,用镜头为整个中国创作一幅最鲜活、最富生命力的肖像。  作者对中国充满了感情,三十年间足迹踏遍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敏锐地捕捉到这个具有厚重灰色调的国度在20世纪末对变革的渴望、对新鲜事物的痴迷,通过他的视角,将新1日交替时期的种种微妙和激烈之
本书提及的“富二代”,不仅仅是指“富一代”的子女,还包括虽然家庭不是很富有,但是肯在未成年子女身上花钱,让孩子“富有”的家长的孩子。家长“回收”的却是孩子的懒散、自私、没有责任感等一系列问题。于是,人们发出感慨:现代家长该如何教子?“富二代”该怎样教育?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子体会,专门为现代家长打造了这部教子手册。    《好父母教好“富二代”》  东子著  中国妇女出版社2010.1  定价:36.
这是饶平如一生的故事。他不是一个想打仗的人,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去打仗了。又因为和美棠在一起,他最终厌倦了战争,想要回家。他们一生坎坷,到了暮年才有一个安定的居所,但是老病相催,她却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当美棠最终离开后,平如画下了他和美棠的故事,留下了关于她和他们的最美好的回忆。  战事结束,一九四六年春,我时年二十五,在八三师六十三炮兵营任中尉观测员。部队驻守在江苏泰州。夏天,炮兵营移驻泰兴。这时,
煌煌十二巨册的《历代沧州诗选粹》丛书,近日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可谓“诗坛盛事,嘉惠士林”。由梁振刚先生主编的这部沧州历代诗歌作品选,共计收录上迄西周,下至建国之后历代沧州籍诗人1368名,选诗3万余首,另收录有1000余名其他客籍作者吟咏沧州的诗作万余首,无论人数,还是诗量,都超过了《全唐诗》,堪称沧州诗歌的集大成之作。  《历代沧州诗选粹》的出版,既在历史纵深上全面展示了沧州丰富多元的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式政道思维探讨中国国家制度建设和社会建设中一些最前沿的问题,总结分析了当代中国政治和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新规律,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许多创见。书中从多个角度展示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轨迹和逻辑,以翔实的数据说明了过去十几年中国在社会保护方面的新跃进。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标志着千千万万人民英雄在过去一个世纪里为之浴血奋战
本书高扬社会主义理念,直面“中国问题”,以贯通中西、跨学科的学术视野,从文明、政治、社会、基层、经济各方面分析了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治理的优势与问题,探讨了中国共产党如何克服重重危机与挑战,并回答了干部群众关注和困惑的一些重大问题。书中提出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比如,面对国内外异常强大而又灵活的资本力量,中共党建的核心在于通过思想与制度建设保持政治主体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在于驾驭资本为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