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zha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是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江泽民同志指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不仅关系到教学的质量,而且关系到21世纪人才的培养。时代需要创新,时代呼唤着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需要从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抓起。
  小学语文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工具学科,同时也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新思维的基础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活创造的欲望,开拓思维的时空,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得以充分、自由的发展。
  创意思路:
  一、创设和谐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二、充分挖掘教材,丰富创新想象。
  三、挖掘活动素材,鼓励创新活动。
  四、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实施程序:
  一、创设和谐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心理学家曼德勒认为,环境刺激引起认识解释,认识解释引起唤醒知觉,唤醒知觉导致情绪体验。因而那种昏昏欲睡的思维状态,死气沉沉的思维空间,是诱发不出创新激情,迸发不出创新火花的。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他们敢想敢问,创设自由空间。正如陶行知所指出的:“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民主的教学气氛有利于学生减轻学习负担与精神负担,易于进入自由、自在、自觉的精神状态,使学生在教师热爱、尊重和期待中保持好奇之心,激发探究兴趣,激起创造欲望,激活创新意识,从而敢想、敢问,敢争辩,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教学《台湾的蝴蝶谷》一文,课文第三自然段有这样一段话“蝴蝶谷里的景象非常迷人。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种黄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十分壮观。有的山谷里有好多种蝴蝶,五彩缤纷的蝴蝶上下飞舞,就像在空中撒了一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我先是设问:“蝴蝶谷的景象怎么样?那到底迷人在什么地方呢?”然后,我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学生各有所好,自由地把学习内容聚焦到自己感兴趣的句子。在充裕的时间中,让他们自读自悟,各有所得。在交流时学生自由发言,读了哪句就交流、讨论哪句。老师相机点拨,利用课件,分别展示了蝴蝶谷中的两种景象,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蝴蝶谷的景象十分迷人。”最后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回忆刚才的情景,向游客介绍一下自己眼中的蝴蝶谷。配上录音和图象,这样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畅所欲言:有的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蝴蝶谷的景象“蝴蝶谷的蝴蝶真多,五颜六色,什么样的都有。”“蝴蝶谷真美,简直是蝴蝶的世界。”有的用书上的原句朗读,来赞美蝴蝶谷的景象迷人,也有的适当展开想象“人们在蝴蝶谷中,唱歌,跳舞,和美丽的蝴蝶一起欢乐……”。
  民主的教学气氛真正使每个学生“动”了起来,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在课堂上得到了自由而充分的发展,唤醒了他们的创新意识、有利于激发他们进一步的创造热情。
  二、充分挖掘教材,丰富创新想象。
  想象是创新能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可见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特别是创新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在想象的蓝天里自由翱翔,自然会碰出创造的火花,引发创新的潜质。在教学《庐山的云雾》第三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抓住“……”进行想象:“同学们,想象一下,庐山的云雾还会在瞬间变成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想象的翅膀展开了,大家各抒已见。有的说:“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一只憨态可掬的熊猫,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棵高大挺拔的青松。”有的说:“明明是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浩瀚无边的大海。”这一教学环节,不仅让学生感悟到语言文字的美,还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庐山云雾的动态美,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海底世界》第二自然段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现在你已戴上了特制的水中听音器,,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像人在打呼噜。”孩子们用书上的句子回答道。“再仔细听,你还听见了什么声音?”我继续追问。孩子们一个个作侧耳倾听状。“老师,我听见了,有的像青蛙一样呱呱。”“我也听见了,有的像小牛一样哞哞。”“有的像鸽子一样咕咕。”“有的像小鸡一样叽叽”……孩子们七嘴八舌。学生在想象中体会到了海底动物声音的多种多样,感受到了“宁静”海底世界中有动物在“窃窃私语”的神秘有趣,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把握教学契机适时点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活思维,丰富想象,何愁开不出创新之花呢!
  三、挖掘活动素材,鼓励创新活动。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有一些特殊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当双手从事精细灵巧的动作时,就能把脑部这些区域的活力激发出来,否则,他们就处于昏睡状态,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手是脑的老师。”小学生天性好动、好表演。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一有利资源让学生的想象与行动联系起来。我常常寻找教材与现实的联系,挖掘可利用的表演、活动或制作等。
  《花瓣飘香》是一篇洋溢浓浓亲情的课文,故事性强。事情发展有起因、经过、结果,非常适宜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表演前,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把本文改编成课本剧,利用班队活动课进行表演,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又加入了自己设计的动作、语言和适当的表情,使故事显得更生动,感人。通过表演,使学生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不仅学习语言,受到教育;而且发展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从而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手脑并用,让创造想象成为现实。
  而在教学《水上飞机》一课时,在第七自然段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还有很多兄弟。有的可以随时从海上起飞,去参加战斗;有的可以给航行中的船只输送物资;还有的能从海中汲水,去扑灭森林的大火……”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然后小组讨论,交流:给海上救护机的几个兄弟分别起一个名字,并说说你为什么给它起这个名字。在学生积极地讨论交流完之后,我设计提问:“……”告诉我们什么?水上飞机还有哪些兄弟?他们各有什么本领?学生展开了大胆的想象,说出了许多新功能的水上飞机:水上清洁机能清理海面上的垃圾;水上勘探机能探测、开采海底矿产资源;水上巡逻机能侦察敌情;水上探宝机能寻找海底宝藏……至此,学生思维跳出了课文的束缚,思维得到了迁移和发散,学生畅所欲言,教室里传递着思想的声音,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此时我趁机结合课后的第四题,出示了以下要求:
  (1)想:如果让你制造水上飞机,你还想让它发挥哪些作用?
  (2)做:试着按你的想法,制作一架你的水上飞机。
  (3)说:以“水上飞机的作用真大”为开头,介绍你的水上飞机,把名字、作用讲出来,为自己的飞机作个广告。
  让学生由想到亲自去做一做,说一说,来让学生动手动脑,启发想象,实现想象,再进行创造性的说话。使“想、做、说”统一,让手脑一块干。结果学生的创造性成果让老师刮目相看,有的学生制作了能在水中自由滑行的水上飞机,上面加了一格一格的房间;有的学生制作了类似于直升机飞机的水上飞机;也有的像个半圆球,有点像飞碟的水上飞机……种类很多,款式也各不相同,虽然作品还是雏形,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同时也让学生看到自己无限的创造潜能。
  四、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在自己探求新知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由于受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的制约,他们的自主学习需要教师提供有利于其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一切外因才能顺利进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只有“想办法”创设一定的情境,才能使学生进入到积极、兴奋的状态,让学生在情境中思维,在思维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其中的第4小节是全文的重点段:
  “我忽然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文章写得很美,但是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怎么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荷花”,而且和满池的荷花随风舞蹈,这种感受是很缺乏的,而且也不是靠教师的讲解、字面的理解可以获得的。于是在教学开始,我利用课件将“一池荷花”展现在学生面前,把学生带到看荷花的情境中。结合画面和音乐,我把重点进行开放:“作者站在荷花池边。看着,看着,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同学们,你是怎样看荷花的呢?”出示句式:我——地看。学生深情看荷花的表情得到了开放,他们七嘴八舌:“我久久的地看。”“我凝神地看。”“我深情地看。”“我目不转睛地看。”“我全神贯注地看。”…… 看学生看得那么专注,我进一步追问:“同学们,看着看着,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的思维被进一步激发:“我觉得荷花变活了。”“我仿佛觉得荷花突然长高了。”我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朵荷花,心里美滋滋的。”……说得多好呀!这是学生发自内心的真切的感受
  这种情境的创设,学生获得的不仅是课文中词的形象,而且感受到荷花霓裳飘忽的动态的柔美及荷花亭亭玉立的静态的庄重美,渲染了气氛,激发了情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思维。
  总之,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会被激活,创新能力会得到发展。
其他文献
一是学法指导,帮教脱困,注重教学效果 。最近在农村几所初中调查中发现,初中学困生已达总数的50%左右,严重制约着义务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学校无小事,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是大事。学校应成立由家长、老师、学生组成的“三位一体”帮困机构,以“结对子”等方式帮助学习上有困难有苦恼的学生排忧解难脱学困,对每一个学生的一生负责。所谓学困生,除极少数好吃懒惰顽皮智力低下外,大部分是由于意志薄弱学习方法失当形成的。
养成教育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从旧时代的“孝悌忠信、洒扫应对”到新社会的“五讲四美、四有五爱”,可以说强调的都是养成教育,都意在使学生学会做人的基本常识,为其步入社会和终身发展做好准备。可惜的是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在人们对升学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的情势下,相当数量的学校迫于各种各样的压力渐渐地放松了对养成教育的要求,不自觉地走上了一条“惟升学是抓”的道路,可以说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偏离了办学、办教
大家开玩笑说,李涛的腿越跑越细,但客户越跑越牢固。2004年,李涛全年完成总销售量2万余吨,为计划量的214%,贷款回收率达100%,其个人完成的销售量和配送量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教师引领,自主构建“DNA是遗传物质”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知识体系。  2、学生通过三个活动的参与,自主分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设计思路,并能以此思路设计实验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3、在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的实验中,主动选择运用物质分离和提纯技术、细胞培养技术、同位素标记等各种实验技术。  (二)教学重点  1、
地处于东莞市大岭山镇西北部的鸡翅岭村,毗邻东莞未来经济引擎松山湖高科技园区,西接美丽的同沙生态区,大岭山连马公路横贯于该村东部,连接了1 07国道与石大公路两条重要干道
期刊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册会计师协会,深圳市注册会计师协会:rn已经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1982年的一天,斯蒂芬·克兰独自驾船横渡大西洋。突然船碰到了什么东西,下沉了。之后,他就脱离了航线,独自一人坐在一个救生筏上在海上漂流。他所带的供给已经所剩不多了,而
期刊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艺术史系教授罗泰(Lothar von Falkenhausen)为国际知名的东亚考古学家。有关他的学术经历和学术思想的访谈请参见《哈佛看中国》(人民出版社,2010年,201~2
大井头社区位于东莞市大朗镇中心区,是大朗镇经济、文化、娱乐、行政办事中心.西北距东莞市中心不足24公里,东北距东莞火车站不足10公里,西南距深圳国际机场、京港高铁虎门站
期刊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体现。作文是综合性、创造性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智力操作技能,是一种复杂的思维。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多媒体具有图、文、声、色并茂并有活动影像的特点,可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作文情境,让学生在形象、声音和情感的刺激下,愉快地观察想象。根据自己的观察,确定写作的中心和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