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教育应该“歇菜”

来源 :中关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yuan_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是我们社会里最“精英”的一群,国内一流大学校长们对我们眼下所处时代特征的认识,似有非常落后之嫌。厦门大学将高尔夫课程列入本科生教育一事,说小了无非是一门体育课而已;往大了说因为增设此课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精英人才,这当然要引起争议。
  在21世纪,大学生将成为普通公民。这将是高等教育的最大变化之一。果然,当大学生就业受阻,大学生与真正的“精英”离题太远的现状,都说明了我们高等教育已经严重脱离实际,背离了“三个面向”的要求——它的最直接恶果已经充分显露之后,人们不但不去认真地反思与认知,反而继续沿袭千百年来落后的甚至是反动的精英教育,这是何等的信息不对称?
  
  教育:少数人还是多数人
  
  由于教育资源的缺乏,千百年来,教育,成为最稀缺的商品,上学,遂成为多数人的奢望和少数人的专利。
  在中国已经获得了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今天,当“上学难”再次成为“新三座大山”之一,该反思的问题已经凸显——如果高学费继续虚高。21世纪大教育观将得不到贯彻,学习化社会和全民教育将无法落实,如果大量的平民百姓无法接受高等教育。新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怎样完成?
  在信息时代,因为电脑与网络的普及,因为数字技术的进步,未来的劳动将呈现出个体的个性的性质。如果是团队作业。就更需要大量的“知识工人”的加盟。劳动个体化和网络化生存,将使每一位公民会因为时代的馈赠而受益匪浅——多数人将成为社会的中坚,而一反有史以来少数人享受和占有本来十分稀少的社会资源的状况。
  “草民”将与“金、银、铜民”拥有同一片蓝天。这其中就包括受教育的权利。首先,民办教育的出现,慈善教育家的关注和社会办学力量的崛起,将从另一个侧面为高等教育平民化铺平道路。其次,高等学校降低门坎,高等教育面向未来,也是大势所趋。在这样的背景下,目前我们一些高等院校纷纷祭起“精英教育”,是多么的落伍。
  第一个问题是,当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首要任务,以培养少数“尖子”和“精英”为目的精英教育符合时代要求吗?
  第二个问题是,当信息时代提供给所有公民以平等地拥有获得信息(不是土地、金钱和其它物质资源)的权利之后,教育要思考的应该是怎样扩大教育成果,传播教育观念和输出教育资源,而不是继续围在院墙里给少数人吃小灶,喂独食儿,盼奇迹。
  第三个问题是,从古到今,少数人因为占有了教育资源并进而占有多数人劳动成果的反动性,正在被我们时代的新发展所警惕,但是,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和观念仍然无法根除。
  于是,精英教育这样的提法没有受到应有的警惕。精英教育这样的体制没有得到必要的改革,精英文化这样的封建糟粕没有被辩证地否定——即使是在教育普及的今天,我们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没有落实到与时俱进的地步,因而,所谓的“精英教育”的“高尔夫情结”,就是一道非常尴尬的景观,折射出我們教育的腐朽。
  不错,美国的耶鲁、哈佛与英国的剑桥等等,的确培养和造就过一些精英。不错,孔子当年也曾精心教育了为数不多的门徒。但是。有一点要说明的是。那是在农业、工业文明时代,因为社会生产还没有发展到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的程度。因为资源(教育)的缺乏,为了培养社会精英和国家栋梁而进行的精英教育,曾经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是,我们今天已经进入的是信息时代,当教育因为科技的进步而越来越具有公开、透明和泛大众化即全民化已经成为主流,精英教育已经因为不合时宜而行将作古,代之而起的是以网络教育、远程教育为时尚的、以海量信息与资源的社会公众化学习为主流的、以为多数人接受高等教育从而使高等教育的成果迅速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为特征的、以科学发展科学技术并加大人文精神建设为发展方向的——新型高等教育。
  
  精英:统治者还是公民
  
  最令人忧虑的是,在社会越来越期盼公正、公开和公平的诉求里,即使是在小朋友的幼儿园里,他们现在比的是谁有“富爸爸”?将来要实现的理想是作“新贵族”。于是,靠背景关系青云直上者,与在平民选秀中脱颖而出一跃而成为“新星”者,他们几乎对这一切都显得很得意并惬意着。
  这是社会发展阶段上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过程。然而,它应该是教育的悲哀。书中自有颜如玉黄金屋的古训,时至今日仍然被无数的家长们耳提面命,被我们的教育者顶礼膜拜。而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戒律几乎还是我们能够“说服”被教育者的依据。
  也是因为社会的发展,如今的学生身上,正在发生着一些非常微妙的变化——不肯吃苦,不愿读书,不想成为人上人即所谓“没理想”、“少追求”的“垮掉的一代”正层出不穷。
  价值观倾斜——带有一种新思维的觉醒?是因为物质生活的改善而产生的骄奢?还是因为物质世界的变化而反映出精神世界的匮乏?
  于是,与其“很累”地成为精英,爬上高位,最后成为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倒不如就做一个“平平淡淡”的“轻松”的公民,乐哉悠哉的生存,远离是非的旋涡,就靠自己在平民化教育中获得的能力做一个“个性化”的自己——不是成了时下里年轻人(大学生)颇具价值感的“追求”吗?
  于是,与这个时代最终走向不协调的教育(高等教育)仍在那里痴人说梦地进行着“小小贵族”到“社会新贵”的培养,出来的“人才”真的能够成为在信息时代里叱咤风云的“精英”吗?
  在今天,有一个标准是越来越清晰了。在信息时代里由于人们获取信息是公平的,所以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他们享受的待遇和福利应该是公正的。因此,所谓的“精英至上”论将作古,代之而来的是一种更民主的、更开放的和更平等互利的社会架构。于是,“精英”与“普通公民”之间的阶级的、等级的鸿沟将被填平——大学生=普通公民。
  这是因为,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人类将进入“无英雄时代”。看看巴菲特、盖茨和李嘉诚等以慈善为终极判断的选择,在“财富流”和“生命流”的运动中,辩证的否定一再提醒我们的是,所谓的“精英”,他们是真正的“精神领袖”而非“物质贵族”。而“精英”这个词强调的“精神”与“英雄”,其实更说的是。那些拼命要让孩子成为“贵族”的家长。那些努力要让大学生成为“精英”的校长,应该回过头来,着重强调意志、品格和能力的培养。而即使是打高尔夫,也要与扶贫、慈善和学雷锋做好事等一道——给学生一个完整的世界,还世界一个真实的面目,讨一个关于合理、和谐和适度的说道:是继续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的精英文化,而去培养极少数高高在上的精英?还是真正确认时代的新本质,去造就已经开始庞大起来的、扎根底层的、充实于和谐社会各层面的关注民生和致力民主的新型劳动者呢?
  长期以来,大学生是国家栋梁一说很为流行。栋梁者,精英也。如是,用少数人统治多数人即精英政治,以少有的作为在军事、政治、文化等方面卓有成效者即 为精英文化,旨在培养“尖子”的教育遂为精英教育。如今,在信息革命放大了人性、鼓舞了民主和唤起了民众的情况下,第一是我们的教育仍在睡觉被蒙在鼓里。第二是我们的观念还在温习着古老的传统没有发生彻底的改变。于是,精英制造不但无法找到中国教育的出路,反而显现出一种特别的无奈。
  
  精英教育:先进还是落后
  
  最无可奈何的,是在人才培养上的骑墙。按照我们现有的教育制度,目前的大学毕业生其实是马克思所说的“半人”。他们因为缺乏实际考验而与真正的精英谬以千里。而当他们步入社会后却因为面对两种看上去截然不同的价值观而无法成为“完人”:一是为了赚钱(物质),二是为了理想(精神)。当赚钱=理想的公式一旦成立,人格分裂所造成的就更不是精英而是败类了。有一个统计,现今提拔的以大学文凭为硬件的新任领导干部的腐败率更高,犯罪的知识化更严重。它从一个侧面说明的是,所谓大学生=精英的公式不成立。
  因为收入与分配不公,甚至是“灰色收入学费化”,仍然有少数人因为高等教育的落后,因为精英教育的被提倡而将获得更大的利益。他们用掠夺来的教育资源给自己和子女镀金之后摇身一变成为社会主宰和国家栋梁——这种不公平,将是造成更大腐败、落后和反动的渊薮,与我们的和谐社会、与全面小康的目标、与我们民族振兴的使命背道而驰。
  与厦大的“洋”趋向不同,目前出現的学龄前“国学私塾”,从“土”的角度倡导了另一种精英培养方向。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就有一整套关于“修身、齐家、治天下”即精英培养的全面解决方案。只不过它被认为是“过时”了甚至是“落后”了。
  当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为了上学而苦苦企盼的时候,当乡村小学的学生因为新修了几座水泥砌成的乒乓球台而欢呼雀跃的时候,高等学校大修土木盲目扩招甚嚣尘上,高尔夫这样的洋运动和贵族化消费,真的就是我们“打造国际化大学”的必修课?上了这种课的学生们,当他们毕业后来到基层小学和贫困地区任教时,“高尔夫情结”派生出来的是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吗?
  于是,即使是消费主义至上的时代,在后工业文明阶段,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充裕的当下,“高尔夫就是精英”的概念一旦流行,则当然要引起人们对社会道德尺度的新的深刻反思。这是因为,对青少年,对大学生,对未来的栋梁们来说,我们这个社会有责任要给定一个标准:一个关于是非的、美丑的和善恶的判断。
  关于炫富、关于致富、关于个人的发展与成就,都将统统纳入的是“共同富裕”的社会总框架中,不仅是中国而且是世界性的。那些真正的精英像巴菲特、盖茨、李嘉诚和牛根生等等,他们在做出了最明智的选择后,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大学生不会因为打了高尔夫而摇身一变成为精英,而真正的精英也不一定都要去打高尔夫。既如此。是否要培养精英?怎样培养精英?谁是精英?真的需要我们费劲思量,来一番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才是。
  而关于精英教育,说到底,它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新世纪新技术革命的澎湃冲击下,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的是“无英雄时代”。一方面是平民意识的觉醒,将打破向来的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的封建桎梏;另一方面,全社会性的从精英向平民的回归性诉求,都将使所谓的精英教育逐渐地淡出直至最后“歇菜”。
其他文献
经过整整12年的发展历程,清华科技园无论是在硬环境建设还是软环境营造,都走在了全国大学科技园的前列,多类创新要素和资源在这里汇集、融合,极大地促进了产学研的紧密结合,激发了强大的创新动力,成为大学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平台。为积极配合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推动自主创新、鼓励创业、促进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清华科技园于2006年9月12日正式启动旨在重点培养高科技上市公司的“钻石计划”。
期刊
“海龟”变成了“海带”    翻开中国近代史,向西方学习一直是时代的主题。自1847年第一位中国留学生容闳赴美至今,为了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复兴,一批又一批的炎黄儿女,纷纷跨出国门,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出国留学之潮。特别是近几年的自费留学热浪,更是一浪高过一浪。  上世纪90年代后期。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人士开始回国创业,形成了一股回国潮,一个新名词“海龟”(海归)应运而生。这批留学生大都是因为学习优秀
期刊
“网站靠什么?靠的就是点击率。点击率上去了,下家儿跟着就来了。你砸进去多少钱,加一零儿直接就卖给下家儿了。”这段《大腕》里的台词不仅成为了一段电影史的经典,而且也成了中国互联网史的写照。如今几年过去了,互联网经历了寒冬之后,又开始渐渐回暖。从几年的发展来看,到底互联网网站的价值从何而来?    风险投资更为谨慎      價值是来源于投资商的不断投入?一部分网站特别强调自己技术的先进性和概念的新颖
期刊
每年年底,全球集成电路协会(FSA)都会对全球IC设计厂商进行评比,根据其全年的表现评出“最受尊敬”、“最佳财务管理”及“杰出财务表现”等奖项。由于FSA在全球集成电路领域的特殊地位,使这些奖项的颁布在IC设计业倍受关注。2006年,受到表彰的全球IC设计顶尖公司行列中终于出现了中国大陆厂商的身影——中星微电子公司一举捧回“杰出财务表现奖”,足见中国IC设计行业的发展已开始为世界认可。    中国
期刊
通讯员/许兆凯  中国加入WTO已逾5年,挥舞多时的反倾销“大棒”最终砸向了中国制鞋企业。从2006年10月7日起的未来两年内,欧盟将对中国出口皮鞋征收16.5%的反倾销税。面对裁决,我国制鞋企业从容应对,将继续进行交涉并调整发展战略,着眼长远以提高国际竞争力。力求在反倾销困境中突围。  此前,欧盟自2006年4月7日起对中国和越南产皮鞋征收为期半年的临时性反倾销税。半年时间内,欧盟对中国产皮鞋征
期刊
但丁在他的《神曲》里以自己的爱人为向导,以维吉尔为精神领袖,游历了“地狱”、“净界”和“天堂”,最后在“神的喜剧”中获得了脱胎换骨般的升华。那是一种脱颖而出的骄傲,是一种超凡脱俗的涅。  杨元庆,还在路上。一条迄今为止仍不明朗的、踏破铁鞋尚不清晰的和几翻苦斗还无法确认的徘徊的摇摆的和迷惘的路——联想并没有找到走出地狱的出口,除了要在黑暗中继续苦斗以外,杨元庆是否获得了踏实的、准确的和科学的企业发展
期刊
刘老根儿因为“学雷锋”而差一点断送了龙泉山庄的那个情节,观众们看过后都忍不住要笑出来——中国人在改革开放28年来所遇到的最大“沧桑”,是关于价值评价上的价值尺度。说穿了就一点,做不做和怎么做一商人?  当中国北方种大豆的农民也在WTO的冲击下,不得不“商业化”地再做回“全球性农民”的时候,将“商”字放大到我们所有人生存背景上的定位——赚钱,还是个可怕的、可憎的和可鄙的字眼儿吗?  将张扬的人性在时
期刊
2006年,人类又一次实现了科技追星——美国的一枚太空探测器在距地球1.34亿公里处击中了坦普尔1号彗星,以便更好地研究太阳形成的奥秘。有人说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追星,我看又对又不对。作为“深度撞击”,是第一次:作为科技追星,已经有过宇航员登月和机器人登陆火星的壮举。作为神话传说,我国早就有了“嫦娥奔月”、“夸父逐日”、“鹊桥相会”这样美妙的故事。  对此,报纸和电视报道,一位中国科学家说
期刊
老子工作过的地方    在中国历史上,河南洛阳是“九朝古都”,老子工作过的东周王朝是九朝的第一朝。  老子的生卒年,我们已无法知道。司马迁的《史记》中有老子的传,是记载老子生平的唯一资料,但司马迁也不知老子的生卒年。按《史记》说,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又称老聃。他生于春秋后期,出生地在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属今河南省。我们也不清楚老子日后怎么当上周朝守藏室的史官,这个职务相当于今天国家图书馆的馆长。
期刊
众望所归:盼世界平民的福星袁隆平获“诺奖”  “民以食为天”。和谐世界离不开粮食。“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中国和世界的粮仓奉献出一把“金钥匙”。他研究的成果,在前两期计划中已经实现了亩产700公斤和800公斤的目标,日前,袁隆平兴奋地告诉我们:“到2010年,第三期超级杂交稻将达到亩产900公斤,这是我立下的军令状!”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辛勤耕耘者。当他誉满天下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