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寺大院84排平房的日子里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jis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4排平房,你不只是一栋遮风挡雨的普通住所。你就像一座碑,见证着国家和军队发展的一段履痕,记录着我逝去的青春岁月。
  在总政黄寺大院居住过15年以上的住户都知道,在大院西南门内侧靠西的位置,有一栋编号为84的歇山屋顶式青砖灰瓦内廊式平房。我们亲切地称它为84排平房。
  听先前搬来这排平房的老住户说,84排平房可有年头了。它原是日本侵略者的营房,还有的说是日军的马厩,斗转星移,政权更迭,改建后成为总政机关的干部宿舍。
  我是1983年从军事院校毕业后搬进这里的。在这栋平房里,我整整居住了10年。上世纪80年代初期,总政住房十分紧张,刚毕业能分到一间单独的宿舍是非常幸运的,尽管宿舍毗邻厕所,地面潮湿,墙体破损,且有异味,内心依然是相当满足。
  当时,84排平房长约百余米,有南房和北房各20多间,分3个门洞进出,住户30多家,几乎囊括总政机关各部和一些下属单位的干部。职务高的、年长的、人口多的住二间,职务低的、年轻的、人口少的住一间,军事共产主义的生活让人觉得心情愉悦。用今天的标准看,84排平房的居住条件很差,但每天在这栋墙面上爬满绿色的攀藤植物、具有历史沧桑感的房屋里进进出出时,内心总有一种温馨的归属感。
  记忆像一条河,她时常将一些沉淀的生活片断冲刷出来,让人回味;记忆又像一座山,那些定格在心灵深处的往事,会永远地矗立在脑海里,让人感怀。
  每天清晨,大家不约而同地从宿舍里出来,汇聚在水房排着队洗漱,然后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下班后,是平房最热闹的时刻,走道里,家家都在房前的煤气灶前蒸煮煎炒,不时地说着笑话和一天的见闻,各家饭菜的香味汇集在一起沁人心脾,我的烹饪手艺就是那时练就的;黄昏,大家都从宿舍里走出来,搬个马扎在平房前的空地上小憩,谈天说地,经常有总政领导和各部部长下班后散步到这里,与我们嘘寒问暖,拉着家常。
  那是1989年盛夏的一个傍晚,我正在房间里看书,听见门外传来“宣传部的小廖是住这里吗?”的声音,我开门一看,只见邵华泽部长和他的夫人张医生专门来看望我。部长偕夫人光临寒舍,把我感动得不知所措,连忙请他们进屋落座后,寒酸地切了几块西瓜招待部长夫妇。邵部长亲切地询问我的业余生活情况,平时看哪些书,并传授了我许多读书的方法。二十多年过去了,邵部长的一席话犹在耳边。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国家和军队的改毕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总政作为全军政治工作的领率机关,工作强度大自是不言而喻。我作为总政宣传部分管新闻宣传的干事,常常忙得马不停蹄,时常在赶回家时早已饥肠辘辘,口干舌燥,也懒得做饭,胡乱地找点儿方便面对付几口。原文化部干事汪守德的家就住在平房西边门洞靠东的一个套间里,他们夫妇生了一对可爱的龙凤胎,男孩叫梦阳,女孩叫梦迪,小时候的梦阳和梦迪聪明淘气,是大家的开心果,我经常逗他们兄妹玩。为了不影响工作,汪大哥特地从老家安徽把年迈的母亲接到北京带孩子。老人家纯朴善良,身体硬朗,精心地抚育孙子孙女,还经常地对我进行关照,有时,听说我加班回来吃不上饭,就送来了可口的饭菜。李忠义家请来帮忙做家务的亲戚“小四子”,是一个十几岁的乡下朴实女孩儿,也常常把一些新鲜蔬菜悄悄地放在我的灶台上。
  记得有一天清晨起床后,我听见邻居们说,渠承军的女儿南南昨晚感冒发高烧了,大家听后都揪着一颗心,我看见渠承军的爱人伍大姐穿着军衣,用大衣包裹着孩子,急匆匆地去医院。那充满母爱的焦虑神情至今还在我的脑海里浮现,感觉既是母亲也是军人的伍大姐是那么的美丽。现在每次我到黄寺大院遇到伍大姐时,都想把心中感受告诉她,但又不好意思开口。
  平凡的日子就这样按部就班地一天天向前走着,虽然琐碎繁忙,但不失和谐安宁。大家在这栋简陋的住房里繁衍生息,养精蓄锐,精心地营造着爱的港湾,然后抖擞精神,投入工作,作为共和国的一块砖,一片瓦,筑铸在人民军队的钢铁长城中,让共和国挺起不屈的脊梁。
  如今,84排平房早已人去房空,踪迹难寻寻,彻底地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在它的旧址上,耸立着一座高大挺拔的现代化总政机关门诊部大楼,我的那些老邻居也先后搬走了,他们中的渠承军、李忠义升迁为将军,汪守德成长为我军著名文艺评论家,有的正在不断进步之中,还有的已经离退休了。我也先后地从84排平房搬进了筒子楼、单元房和经济适用房。从住房的搬迁和升级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祖国的日益富强、人民军队的发展和个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加怀念那段充满激情梦想,留下奋斗足迹,结下纯真情谊的难忘岁月。
  
  责任编辑 陈延萍
其他文献
白山垂泪,黑水呜咽。2010年这个苦涩的仲夏,千年一遇的洪水撕扯着吉林大地。家园被毁、田地泽国,暴雨映着人们的泪光,刺痛人心。在人民生命财产遭到威胁的时候,关喜志舍生忘死救助遇险群众、身边战友和部队装备,用年仅38岁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撼天动地的英雄壮歌。  悲壮的一幕发生在7月30日。  为了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被洪水冲入松花江的化工原料桶不流出吉林境内的重要指示,吉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于7月30
期刊
那是我当兵出发前的一个寒冷的晚上,冬日的雪如鹅毛般在窗外飘落,染白了整个黑夜。我陪老爸坐在火炉边,妈把我的行李整理一遍又一遍,生怕我落下什么东西似的,爸猛劲地吸着红梅牌香烟,吐出浓浓的烟雾遮盖了爸苍老的面容。  “明早你就要从武装部坐车去部队了,今晚早点睡吧!”爸对我毫无商量地说,我点点头,回内屋睡觉去了。  “你为勇儿准备了多少钱?”没多久外屋传来妈妈的低声问话声。  “500元,是准备明年春耕
期刊
口述 仝华 整理 王群  我有一个专用笔记本,上面记着嫂子每次给我的钱,日期和数目都一清二楚。我想等我长大挣钱了,一定要好好报答嫂子的养育之恩。  我家在浙江海边,主要以捕捞业为生。五岁那年,父母亲在一次出海作业时遇到台风不幸丧生。大我八岁的哥哥从此与我相依为命。因为我太小,哥哥又无法继承父亲的捕捞业。于是,哥哥只能到离家不远的一座煤矿挖煤,起早贪黑地干活。然而,祸不单行。我十三岁那年,一场矿难又
期刊
深邃的大海不仅时刻考验着每一个飞行者驾驶战鹰的技艺水平、胆量与气魄,更能度量出这些敢于在大海上“冒死”低翔的人对待生命、使命的真实心态与非凡胸怀。  现代世界空军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海上超低空突袭,应是美军对利比亚首都黎波里和第=大城市班加西的轰炸。1986年4月15日,美军出动F-111F战机途经四次空中加油,跨海长途奔袭5000公里,到达目标区域后又以870公里/小时的速度和距海面仅60米的高度
期刊
2010年,“80后”首次出现30岁群体。当前,军营80后已经走上了担当历史重任的舞台,他们已成为基层干部主体和部队建设发展生力军。三十而立,能否立起来?这关乎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履行与担当,关乎我军现代化建设未来。  步入2010年,1980年出生的军营“80后”带头领跑冲进30岁。光阴荏苒,他们不得不接受一个现实的考验:“三十而立”,能立起来吗?  一份来自南京军区某集团军的调查显示,进入
期刊
这是一面“战斗者”的旗帜: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红旗汽车连”官兵用忠诚和执着、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一条“打不垮、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被中朝联合空军司令部授予“保战鹰升空作战,抗美援朝胜利做贡献”锦旗。  这是一面“开拓者”的旗帜:自70年代起,从此发轫的“两红”评比活动、《汽车兵职责道德规范》、《文明服务公约》和《安全行车法》先后被全军推广,成为汽车部队的“全军活动”、“全军规范”、“全军公约”和“全
期刊
一批批毕业学员纷纷离校,告别四年朝夕相处的队干部、教员和同学,奔赴第一任职岗位。临行前,很多毕业学员都纷纷将一些有用的东西赠送给师弟师妹们,那分难舍难分之情更显得珍贵。那些小礼物是情谊的化身,又是一种期待,一股力量;那些小礼物。每一件部诉说着一个故事。    一袋单兵作战干粮:为你“吃情”    室友张力有“夜猫子”习性,一到晚上精力就特别旺盛,常常加班学习到很晚,但是肚子也常常饿得咕咕叫,常常吃
期刊
世人常说:草木一秋,人生一回。他却说:“我获得了第二次生命。”也许劫后重生比只活一回的生命内涵更丰富,体悟更深刻。常言道:人生有限,生命无价。有人把无价的生命活成了有价。他不肯拿原则做交易,把有限的生命活成了无价,成就了生命价值的新高度。周健——徐州空军学院一名普通教员,用他那并没有像名字中所希冀的“健”康、“健”全的身体,书写了一部关于人生、生命价值的教材。    生命突遭劫难    2000年
期刊
在利比里亚民众送行队伍中,我又见到了那位黑人妇女,她是赶了5个小时的山路,带着香蕉和芒果前来与恩人话别的,因为她知道自己血管里同样流淌着中国军人的血液。  这事还要从2007年4月12日说起。  4月12日凌晨3时30分,正在值班的内科医生张笋突然接到当地无国界Merlin医院打来的电话,请求派医生为一名生命垂危的宫外孕患者实施急诊手术。  按照联合国有关规定,这项任务不属于中国维和医疗分队保障和
期刊
去年10月,我有幸成为中国第五批赴黎巴嫩维和二级医院的一员,远赴中东战场,开始为期8个月的维和征程。    NO1:肩负使命踏征程    经过近两个月的全封闭集训,我们终于要奔赴黎巴嫩。26日出征那天,我紧紧抱着两岁的女儿,和爱人一起,在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的和谐广场照了一张全家福。  欢送仪式现场,军区首长和各单位领导前来送行。军乐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我们向国旗庄严宣誓:忠诚于党,忠于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