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心灵是成长的摇篮,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国家课程中并没有专门开设心理教育的课程,为此,需要在学科教育中注重心理教育的渗透和引领,以此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心理教育;课堂教学;初中化学
当前这个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形势也越来越严峻。身处其中的初中生,定然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来迎接未来的挑战,这就表明在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概念
心理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时代所流行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旨在教育者通过科学的心理教育方法对被教育者的知识学习、身体素质及身心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以促使学生高效学习,健康成长的教育方式。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既是指教育者在化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能正确地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学习化学知识和心理教育良好地结合在一起,以多种不同的途径来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心理素质,进而也能够帮助教师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现状
(一)教学方式单调死板,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到在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多数初中化学教师认为化学知识零碎繁多,需要详细讲解,故而热衷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上经常以自我为中心,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只需做到紧跟教师思路去学习,考试便可得高分。这种教学方式单调死板,学生不能很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长此以往,学生对于化学科目的学习热情就会逐渐下降,学习时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初中化学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到在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重要作用,因此常常忽略在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目前,初中化学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甚至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化学课枯燥無味的感觉,从而对化学课产生厌恶心理,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初中化学教师的上课质量,进而导致初中化学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教师在教学中教材使用不充分,渗透心理教育方法单一大部分化学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都是按部就班地教学知识。极少数的化学教师能意识到在化学教学中运用渗透心理教育的方式来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初中生普遍喜欢内容有趣,贴近生活的知识。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这一点,并根据学生心理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中学生可能感兴趣的部分,高效率地完成教学目标。然而极少数的化学教师能够重视教学中对心理教育的渗透的重要性,仅仅按照自己的思维来选择教材内容,不能切实关注到学生真正想要学习的方面。即使意识到,大部分教师也仅通过小组讨论这一种方法来利用教材渗透心理教育,途径单一,并不能很好地发挥心理教育真正的作用。
(三)学校对化学教学渗透心理教育重视度低当前我国大多数的学校并没有意识到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深远意义,因此往往忽略了对教师进行标准化的心理教育培训。初中化学教师的受培训力度不够,就难以高效地在化学科目的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同时,正是因为学校对心理教育的重视度不够,便直接导致了化学教师忽略在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问题。总之,学校和教师对渗透心理教育的不重视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化学教师自身素质不能达到有效利用心理教育的要求,教师对学生未能起到一定的模范带头作用。师生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变得日益僵持,导致初中化学科目的教学不能高效开展,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也就难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一、注重及时客观评价,实时渗透心理教育每一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认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想更好的渗透心理教育,教师需保护他们的天性,对于其学习过程、行为和结果进行及时且客观的评价,肯定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将激励、榜样、成功等贯穿于整个课堂.为此,初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客观评价学生在整节课中的实际表现,实时渗透心理教育,经常运用一些鼓励的话语来交流,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强心,使其形成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在开展“溶液的浓度”教学时,教师提问:同样多的红糖水哪杯最浓?同样多的两杯白糖水哪杯最甜?含糖多少?浓到什么程度?这样的问题链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并引发了学生的交流、讨论、总结等,学生很快想到可以通过观察溶液的颜色、品尝溶液的味道等方法来判断浓稀程度.为此,对于学生的思考,一方面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参与度与思维度,也要进一步引领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的不断成长.比如,可以继续点评道:这样虽然可以判断溶液的浓稀,不过只是一个粗略的方法,难以准确判断.接着,师生合作演示:将0.1、0.5、2g的硫酸铜,分别放入3只装有20mL水的烧杯中,配成溶液后对比.引领学生通过对比,进一步说明不能靠颜色和味道来判断溶液的浓稀,需找到一种确切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带领他们归纳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计算公式和意义.学习完新课后,教师评价学生运用溶质质量分数进行计算的情况,是否掌握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步骤等.结束语在化学教学活动中,合理渗透一定比例的心理教学,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从而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化学成绩。同时,教师的教学模式能够得以改善和创新,为探求具有创新性、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方式提供实际参考。
因此,教师要深入理解教材知识和学生状况,有效的开展定量的心理教育活动,为有序推进化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实质性的保障。在现代化的自然科学知识学习中,学生要分清楚化学学习的盲区,认真掌握好化学知识,趋利避害,争取为提高个人成绩、塑造良好化学学习心态创造条件。努力跟随教师的教学进度,接受心理健康知识的熏陶,尽可能的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蓝腾天.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J].读与写,2017,14(22).
(河北经贸大学附属中学 河北石家庄 050061)
关键词:心理教育;课堂教学;初中化学
当前这个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形势也越来越严峻。身处其中的初中生,定然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来迎接未来的挑战,这就表明在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概念
心理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时代所流行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旨在教育者通过科学的心理教育方法对被教育者的知识学习、身体素质及身心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以促使学生高效学习,健康成长的教育方式。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既是指教育者在化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能正确地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学习化学知识和心理教育良好地结合在一起,以多种不同的途径来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心理素质,进而也能够帮助教师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现状
(一)教学方式单调死板,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到在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多数初中化学教师认为化学知识零碎繁多,需要详细讲解,故而热衷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上经常以自我为中心,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只需做到紧跟教师思路去学习,考试便可得高分。这种教学方式单调死板,学生不能很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长此以往,学生对于化学科目的学习热情就会逐渐下降,学习时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初中化学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到在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重要作用,因此常常忽略在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目前,初中化学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甚至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化学课枯燥無味的感觉,从而对化学课产生厌恶心理,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初中化学教师的上课质量,进而导致初中化学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教师在教学中教材使用不充分,渗透心理教育方法单一大部分化学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都是按部就班地教学知识。极少数的化学教师能意识到在化学教学中运用渗透心理教育的方式来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初中生普遍喜欢内容有趣,贴近生活的知识。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这一点,并根据学生心理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中学生可能感兴趣的部分,高效率地完成教学目标。然而极少数的化学教师能够重视教学中对心理教育的渗透的重要性,仅仅按照自己的思维来选择教材内容,不能切实关注到学生真正想要学习的方面。即使意识到,大部分教师也仅通过小组讨论这一种方法来利用教材渗透心理教育,途径单一,并不能很好地发挥心理教育真正的作用。
(三)学校对化学教学渗透心理教育重视度低当前我国大多数的学校并没有意识到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深远意义,因此往往忽略了对教师进行标准化的心理教育培训。初中化学教师的受培训力度不够,就难以高效地在化学科目的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同时,正是因为学校对心理教育的重视度不够,便直接导致了化学教师忽略在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问题。总之,学校和教师对渗透心理教育的不重视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化学教师自身素质不能达到有效利用心理教育的要求,教师对学生未能起到一定的模范带头作用。师生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变得日益僵持,导致初中化学科目的教学不能高效开展,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也就难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一、注重及时客观评价,实时渗透心理教育每一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认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想更好的渗透心理教育,教师需保护他们的天性,对于其学习过程、行为和结果进行及时且客观的评价,肯定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将激励、榜样、成功等贯穿于整个课堂.为此,初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客观评价学生在整节课中的实际表现,实时渗透心理教育,经常运用一些鼓励的话语来交流,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强心,使其形成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在开展“溶液的浓度”教学时,教师提问:同样多的红糖水哪杯最浓?同样多的两杯白糖水哪杯最甜?含糖多少?浓到什么程度?这样的问题链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并引发了学生的交流、讨论、总结等,学生很快想到可以通过观察溶液的颜色、品尝溶液的味道等方法来判断浓稀程度.为此,对于学生的思考,一方面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参与度与思维度,也要进一步引领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的不断成长.比如,可以继续点评道:这样虽然可以判断溶液的浓稀,不过只是一个粗略的方法,难以准确判断.接着,师生合作演示:将0.1、0.5、2g的硫酸铜,分别放入3只装有20mL水的烧杯中,配成溶液后对比.引领学生通过对比,进一步说明不能靠颜色和味道来判断溶液的浓稀,需找到一种确切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带领他们归纳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计算公式和意义.学习完新课后,教师评价学生运用溶质质量分数进行计算的情况,是否掌握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步骤等.结束语在化学教学活动中,合理渗透一定比例的心理教学,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从而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化学成绩。同时,教师的教学模式能够得以改善和创新,为探求具有创新性、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方式提供实际参考。
因此,教师要深入理解教材知识和学生状况,有效的开展定量的心理教育活动,为有序推进化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实质性的保障。在现代化的自然科学知识学习中,学生要分清楚化学学习的盲区,认真掌握好化学知识,趋利避害,争取为提高个人成绩、塑造良好化学学习心态创造条件。努力跟随教师的教学进度,接受心理健康知识的熏陶,尽可能的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蓝腾天.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J].读与写,2017,14(22).
(河北经贸大学附属中学 河北石家庄 05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