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数学文化 渗透“化曲为直”数学思想

来源 :中学生学习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s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圆的周长”是以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知识为认知基础的,是前面学习“圆的认识”的深化,是后面学习“圆的面积”等知识的基础,引导学生猜测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数量关系,学生根据对测量圆周长活动过程的理解,通过小组合作、测量、计算等操作活动,表明了“化曲为直”思想在数学教学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探讨了如何在“圆周的周长”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旨在为小学数学文化教学提供一些新的视角。
  关键词:“化曲为直”思想;圆周的周长;教学设计
  圆的周长与直径之比是个与圆的大小无关的一个常数,人们称之为圆周率。巴比伦人最早发现了圆周率。古埃及、古希腊人曾用谷粒摆在圆形上,以数粒数与方形对比的方法取得数值。用匀重木板锯成圆形和方形以秤量对比取值……由此,得到圆周率的稍好些的值是中国传统数学文化代表之一,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层次地 领悟知识、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师可以借助数学文化把数形结合思想融入各个教学环节中。
  一、在教學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圆周的周长”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圆周的周长”是人教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的内容,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探究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加强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一画、剪一剪、围一围等多种方式求圆的周长。即通过测量不同大小的圆的周长和直径,计算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发现比值是一个固定值,从而引出圆周率的概念,并总结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教师可以结合六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特点,在教学中分层、分阶段地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师可以借助数学文化载体,对定义的由来、探索证明方法、应用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进行设计,由正方形周长的概念类比推出圆周长的概念,较好地促进了知识的迁移。为圆的周长的测量用了几种不同的方法,共同之处是化曲为直,有意识地渗透了化归思想。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感受到数学中的美。
  (3)介绍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成就,渗透爱国思想和数学文化。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圆的周长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圆周率和计算圆的周长。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实践操作,提出猜想,导入课题
  1. 小组合作,感知数与形之间的奥秘课前准备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提问: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在哪?动手指一指。
  师:那什么叫做图形的周长?
  生: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图形的周长。
  2. 出示圆,提问:圆的周长在哪?动手指一指。
  师:那什么叫圆的周长?
  生回答后师小结: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继续提问: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的关系呢?
  数学文化教育:我国古代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文学家祖冲之就发现了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之间的关系,这个发现是在1500年前。今天我们各位同学也当一回科学家,进行一次研究,来发现圆周长与直径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2)、动手实验:(四人一组,合作完成)(一组测一个)
  a、取出圆形纸板,量出圆形纸板的直径。
  b、用绳子绕圆形纸板一周,绕圆一周的绳子长度,就是这个圆形的周长,然后测出绳子长度。
  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预设:学生发现规律较困难时,观察表中数据,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四人一组,共同讨论,)
  小组汇报:同一个圆,它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第二环节】探索新知,验证定理,证明结论
  1. 借助祖冲之的圆周率数学文化,再现发现定理的过程教师出示PPT展示任务:(1)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圆形教具;(2)让学生分组进行拼图,并鼓励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大胆尝试各种拼法。
  2.学生自主探究测量圆的周长
  师:有什么方法可以测量你手中小圆片的周长的?想一想? 学生汇报,教师指正。
  A:用一根绳子,绕圆一周,去掉多余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长度,这就是圆的周长。
  B:在圆上做一个记号,让这个记号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滚动的距离就是圆的周长。
  师:用这两种方法可以测量手中圆的周长,那现在老师想知道学校圆形跑道的周长还以用滚动法吗?(不可以)用绳测法方便吗?(不方便)接下来我们就来寻找一种更简便的方法。
  2、 探究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1) 课件出示(四个不同直径的同心圆)
  师: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呢?请你仔细观察,说说你的发现。
  多名学生回答后师: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有关,直径越大,这个圆的周长就越大。
  (2) 探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数量关系
  师: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存在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呢?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3个小圆,进行测量,要求小组合作。(板书:圆的周长÷直径)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测量,计算,教师巡视并参与其中。学生汇报数据,完成表格
  师:仔细观察这个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
  生:我发现圆的周长是直径的4倍少一些。
  (3) 介绍圆周率,及祖冲之。
  (4)推导公式
  用字母π表示。
  板书: =π  或  圆周长:它的直径=π
  (①让学生读一读(Pài)写一写。②了解π的值。   A、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15926535..........
  B、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即π≈3.14.
  (5)公式推导:
  师: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那圆的周长等于什么?
  生: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师:用字母C表示圆的周长,则有 C=πd或C=2πr.
  师:要计算圆的周长,需知道什么?(圆的直径或半径)
  练习:(不计算得数,直接报算式)
  3.自主探索,总结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的方法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问题:对教材中的的周长计算公式,还有什么方法呢?由此拓展学生的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例1 (关于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的应用有多种情况: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求圆的周长,或者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半径或直径。例1教学知道直径求周长的情况。)
  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小自行车车轮直径是50厘米,它绕花坛一周要多少周?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
  第1个问题:已知直径求周长     C=πd=3.14×20=62.8(米)
  第2个问题:先求小自行车车轮转动一周的长度,再求需要多少圈。
   50cm=0.5m,0.5×3.14=1.57(m) 62.8÷1.57=40(周)
   说明:?、解题时可以不写计算公式
  ?、π取两位小数3.14,计算中不必使用≈ ,直接用 = 号。
  【第三环节】巩固新知,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与拓展练习。
  1、 完成课本64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3、补充作业。判断题:
  (1)圆的周长刚好是直径的3.14倍。
  (2)大圆的圆周率大,小圆的圆周率就小。
  (3)π是两位小数。
  (4)圆的周长等于它的半径的2π倍。
  (5)求周长,直径是唯一条件。
  【第四环节】归纳小结,总结思想,作业布置。归纳小结,总结思想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不仅从知识的结构进行梳理,还概括了本节课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过程。学生在总结反思过程中感受到数形结合思想贯穿于本节课的始终。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圆的周长,并且通过实验知道,圆有大小,但每一个圆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的比值都相等,并且是一个固定的数,这个数叫圆周率,用π表示。从而找到了计算圆周长的公式,周长=直径 × π或半径×2×π。
  二、教学设计做进一步思考:
  (一)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圆的周长》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形周长的基礎上进行教学的。由复习老知识引入课题,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然后我让学生自己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用“化曲为直”的绕线法测量圆的周长,并做好相应记录,填好表,为下一步探究奠定基础,接下来让学生猜一猜、想一想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进而找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推出圆周率,得出圆的周长公式。最后让学生把得出的圆的周长公式应用到练习中。
  (二)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展现“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师应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展现“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的关键——学生提出质疑测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验证猜想,在理解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及圆周率的基础上,推导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再回到课前情境中,使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在教学反思过程中总结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关于反思的认识,在本节的教学中,我发现情境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并对新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前面“正方形周长及圆的认识”知识的成功铺垫,因此本节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等活动,理解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推导公式过程中,因为亲自经历了小组内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的过程,所以学生能较为容易地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教学反思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形结合的“化曲为直”思想;二是在教学活动的各环节渗透各种数学文化数的渗透过程伴随知识的生长过程;三是分析例题设计习题练习,让学生时刻受到这种方法的熏陶,从而逐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意识。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应始终遵循反思渗透 的原则,以便有效地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综上所述,在“《圆的周长》”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教师应遵循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动态地展现“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数”与“形”的关系,反思数形结合思想的内在价值,从而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我对课堂的掌控和把握能力还需提高,虽然对教材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但还没有做到不彻底,小组合作要求不到位。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弥补以上不足之处,提高个人的理论修养,使自己的教学趋于完美。
  (此成果是:广州市教育规划十三五课题“基于小学‘数学文化’高年段课例教学策略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912067)
  (广州市番禺区北片教育指导中心  广东广州  511430;广州市番禺区大石富丽小学  广东广州  511430)
其他文献
摘要: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新时期下,零零后成为高校大学生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萨克斯管乐教育是高校艺术教育体系中的一种,由于其造型独特、音色优美,受到零零后大学生的青睐。但是,我国高校的萨克斯管乐教育仅处于初期探索阶段,教育教学体系还不够全面、系统,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想保证高校萨克斯管乐教育质量,还需要探索更加有效的教育措施。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新时期高校萨克斯管乐教育的有效措施
期刊
摘要:如今,随着新时代新课改在教育体系中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核心素养培养已经成为当今教育体系中最热门的话题与理念。众所周知,小学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它不仅承载着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任务,更肩负着传承文化与情怀培养的重要责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将结合实践教学经历,谈一谈如何在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思维;小学语文;培养策略  核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与深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也逐渐渗入到各个学科与各个年级当中。在小学数学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师们所重视与关心的重点教学任务,越来越多的实践教学经验表明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对于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言说的重要意义。本文将基于实践教学经历,谈一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具体要素分析与界定反思。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
期刊
摘要:在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新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不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小学数学数学家教学而言,小学教师与其让小学生“扎根”题海,不如深入了解学习数学思想并以通俗易懂的、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深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让他们从渗透了数学思想的教学中得以提高数学能力。故本文就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与策略作一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
期刊
摘要:新课改后,情境教学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之中。“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应用也越来越广。在课堂上,教师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出发,创设合适的数学教学情境,并从提出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中学习。这种教学方法的使用,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提高数学运用能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师生感情。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问题  一、引言  新课改
期刊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常需要通过实验验证获悉物理规律,要关注和加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合理创设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情境,使之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相关联,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到初中物理实验之中,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探究和合作讨论,深入理解初中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物理素养。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核心素养;教学研究策略  引言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重要内容,要充分调动学生的
期刊
摘要:问题导学是以问题为导线,以学为形态,以知识获取和素养培养双得为目的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相较,这种教学模式既符合新课程教育理念,又能较好地落实综合素养教育目标。但这种模式由于是以学生为主体、开放度高的探究型学习,对学习水平不高、学习品质没有成型的小学生来说,组织难度较大,需要教师有一套组织掌控的策略为支撑。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导学;进行策略  问题导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种有效模式,也是
期刊
摘要:语文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在考试中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更因为语文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语文的学习能让我们更好地进行语言交流,同时语文也是人文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作文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交流,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作文的一种体现,它只不过是把作文从书写变成了口语的叙述。学生在课内外都要注意知识的积累。在对知识的积累中,能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将自己想要表达的思路进行清
期刊
摘要: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体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方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师要积极应用读写结合的方法于语文阅读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丰富多样的写作材料,让他们在读中获取写作经验,促进他们阅读技能的提升。读与写是紧密关联、相互促进的两个环节,教师要善于将两者在阅读教学中的融合应用,才能够有效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本研究从五年级学生语文阅读教学实例着手,探究读写结合
期刊
摘要:所谓“文眼”便是文章中能够总结全文的关键性词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分析文眼,能够指导学生高效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与节奏,进而帮助学生深入分析文章的情感基调与中心思想。本文就如何抓取文章“文眼”这一问题展开具体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可行策略。  关键词:文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文眼”是文章的灵魂所在;是贯穿全文的核心点;是文章思想情感的凝聚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