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7年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要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公众参与是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力量,虽然近年来公众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参与度有所提升,但仍然面临着很多困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政府及相关部门予以重视,各方共同努力协同治理,让我们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关键词:生态环境;公众参与;治理;保护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我国生态环境治理提出了新的论断和新的要求。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中习近平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应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在今年5月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再次强调,生态环境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不断的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再凭借媒体的大力宣传,让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有所提高,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热情不断高涨,从事公益的环保组织也在壮大,都在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添砖加瓦。
公共参与生态环境治理,对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这是解决目前生态环境所面临的问题的迫切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忽略了生态环境的保护,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各种环境污染问题接踵而至,生态代价极其沉重。面对这些问题的出现,政府逐步认识到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也意识到只凭借政府单一力量去治理生态环境是不够的,需要公众共同参与生态环境治理才是必由之路。其次,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有利于打破政府传统治理生态环境的模式。传统的治理模式多是政府孤军奋战治理模式,其他主体参与少之甚少,导致生态环境治理困境的出现,这就要求亟待打造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的格局,公众参与治理可以让政府的行为更加公开透明,消除官民之间的隔阂,增加官民彼此间的信任度,让政府成为阳光下的政府,令百姓满意的政府。再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公众是管理国家事务和公共事务的主体,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亦是如此,这是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公众参与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公众参与思想在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具体应用。
虽然国家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一直在不懈的努力,可是公众参与生态环境的热情还有待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还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公共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意识不够。目前我们国家还有很多地区处于经济爬坡阶段,与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相比还很落后,所以比起生态环境保护更重视对经济效益的追求,所以对于政府或者环保部门的宣传持冷漠的态度。不少公众对生态环境治理理解存在误区,认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只是去制止环境恶化,认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只是国家的事情,与公民个人关系不大,随着近几年环境的恶化,国家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制度,公众对环境保护认知才有所提升,但依然不足,殊不知众人拾柴火焰高,仅仅凭借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我们公众共同去参与治理,才能取的更好的成效。
二、公共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法律法规有待完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法律法规不断的健全与完善。虽然目前我们国家已经出台和修改了很多关于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及规章,但是对于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政策法规还存有短板,或者还在探索阶段,需要不断的去完善,这样才能让公众在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道路上得到法律的支持和保障。
三、生态环境治理相关的信息透明度不够。生态环境信息的知情权是公众参与生态环境的前提,虽然随着我国环保信息公开不断完善,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有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发展维护地方形象大多报喜不报忧,或者缩小公开的范围,信息的不充分公开,就加大了公众参与的难度,从而影响公众的有效参与。
四、环保社会组织发展还不够成熟。环保社会组织不仅在提升公众环境意识、促进公众环保参与、改善公共环境质量、开展环境维权、参与环保决策、监督污染行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政府部门与公众交流的桥梁。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如缺少资金来源,相关人员缺少专业知识,以及政府给予其支持有限等,导致发展的路走起来很艰难,这就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努力去完善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
针对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将给出一些建议和对策,希望能够对生态环境治理给与支持和帮助。
一、提升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和热情度。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短时间内很难迅速提高,这就需要在平时生活中不断的宣传影响,如通过学校的教育,从小学到大学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或者开展相关的环保活动,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不断去强化,这样为公共参与环境保护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在恶化的环境面前要不断去普及环境治理理念,大众媒体就是主要的宣传渠道,大众媒体要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让生态环境保护植物人心,生态环境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从自身做起,点滴做起,与不法行为斗争。积极发挥政府的激励作用,对于环境保护的个人、组织等给与相应激励制度,给与表彰或者物质激励,这样才能提高公众的参与环境治理的热情。
二、完善我国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法律机制。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是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三大司法救济途径,虽然国家在公益诉讼方面不断的探索,但速度很慢,现仅仅是个开始,在顶层设计方面缺位,需要法院,检察院,政府,监察委在某些问题上达成共识,尽快在法律上予以完善。
三、培育环保社会组织健康有序的发展。环保组织在生态环境治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多方因素的影响环保组织发展的并不顺利,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给予支持和帮助。首先,环保组织在注册程序上相关部门要给与开辟绿色通道,降低准入标准。其次,在财力上也当给予帮扶,政府在财政上应对于环保组织资金上的支持,呼吁更多企业参与帮助。再次,开展生态环境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培训,以此来提高环保人员的专业素质,更好的为建设美丽中国服务。
参考文献:
[1]沙占华,牛文静.公共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与出路[M].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6,4,29.
[2]牛文静.公共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论文,2017,6.
[3]胡凌艳.当代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公众参与研究[D].华侨大学博士论文,2016,5.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18.
[5]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8,5,19.
关键词:生态环境;公众参与;治理;保护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我国生态环境治理提出了新的论断和新的要求。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中习近平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应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在今年5月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再次强调,生态环境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不断的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再凭借媒体的大力宣传,让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有所提高,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热情不断高涨,从事公益的环保组织也在壮大,都在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添砖加瓦。
公共参与生态环境治理,对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这是解决目前生态环境所面临的问题的迫切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忽略了生态环境的保护,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各种环境污染问题接踵而至,生态代价极其沉重。面对这些问题的出现,政府逐步认识到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也意识到只凭借政府单一力量去治理生态环境是不够的,需要公众共同参与生态环境治理才是必由之路。其次,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有利于打破政府传统治理生态环境的模式。传统的治理模式多是政府孤军奋战治理模式,其他主体参与少之甚少,导致生态环境治理困境的出现,这就要求亟待打造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的格局,公众参与治理可以让政府的行为更加公开透明,消除官民之间的隔阂,增加官民彼此间的信任度,让政府成为阳光下的政府,令百姓满意的政府。再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公众是管理国家事务和公共事务的主体,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亦是如此,这是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公众参与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公众参与思想在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具体应用。
虽然国家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一直在不懈的努力,可是公众参与生态环境的热情还有待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还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公共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意识不够。目前我们国家还有很多地区处于经济爬坡阶段,与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相比还很落后,所以比起生态环境保护更重视对经济效益的追求,所以对于政府或者环保部门的宣传持冷漠的态度。不少公众对生态环境治理理解存在误区,认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只是去制止环境恶化,认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只是国家的事情,与公民个人关系不大,随着近几年环境的恶化,国家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制度,公众对环境保护认知才有所提升,但依然不足,殊不知众人拾柴火焰高,仅仅凭借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我们公众共同去参与治理,才能取的更好的成效。
二、公共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法律法规有待完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法律法规不断的健全与完善。虽然目前我们国家已经出台和修改了很多关于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及规章,但是对于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政策法规还存有短板,或者还在探索阶段,需要不断的去完善,这样才能让公众在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道路上得到法律的支持和保障。
三、生态环境治理相关的信息透明度不够。生态环境信息的知情权是公众参与生态环境的前提,虽然随着我国环保信息公开不断完善,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有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发展维护地方形象大多报喜不报忧,或者缩小公开的范围,信息的不充分公开,就加大了公众参与的难度,从而影响公众的有效参与。
四、环保社会组织发展还不够成熟。环保社会组织不仅在提升公众环境意识、促进公众环保参与、改善公共环境质量、开展环境维权、参与环保决策、监督污染行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政府部门与公众交流的桥梁。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如缺少资金来源,相关人员缺少专业知识,以及政府给予其支持有限等,导致发展的路走起来很艰难,这就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努力去完善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
针对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将给出一些建议和对策,希望能够对生态环境治理给与支持和帮助。
一、提升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和热情度。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短时间内很难迅速提高,这就需要在平时生活中不断的宣传影响,如通过学校的教育,从小学到大学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或者开展相关的环保活动,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不断去强化,这样为公共参与环境保护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在恶化的环境面前要不断去普及环境治理理念,大众媒体就是主要的宣传渠道,大众媒体要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让生态环境保护植物人心,生态环境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从自身做起,点滴做起,与不法行为斗争。积极发挥政府的激励作用,对于环境保护的个人、组织等给与相应激励制度,给与表彰或者物质激励,这样才能提高公众的参与环境治理的热情。
二、完善我国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法律机制。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是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三大司法救济途径,虽然国家在公益诉讼方面不断的探索,但速度很慢,现仅仅是个开始,在顶层设计方面缺位,需要法院,检察院,政府,监察委在某些问题上达成共识,尽快在法律上予以完善。
三、培育环保社会组织健康有序的发展。环保组织在生态环境治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多方因素的影响环保组织发展的并不顺利,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给予支持和帮助。首先,环保组织在注册程序上相关部门要给与开辟绿色通道,降低准入标准。其次,在财力上也当给予帮扶,政府在财政上应对于环保组织资金上的支持,呼吁更多企业参与帮助。再次,开展生态环境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培训,以此来提高环保人员的专业素质,更好的为建设美丽中国服务。
参考文献:
[1]沙占华,牛文静.公共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与出路[M].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6,4,29.
[2]牛文静.公共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论文,2017,6.
[3]胡凌艳.当代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公众参与研究[D].华侨大学博士论文,2016,5.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18.
[5]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8,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