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組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后,并给予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入院随访,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2%;观察组平均恢复胃蠕动或胃排空时间为(4.8±0.8)周,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2±0.5)周,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治疗DGP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糖尿病胃瘫;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3327-01
糖尿病(DM)常会引发肠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进而易并发糖尿病性胃瘫(DGP),其发病率约占DM的50%以上,该症不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还会影响血糖控制水平,加重DM病情。单纯西医治疗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为此本文将对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8例DGP患者给予中西药联合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6例DGP患者,其中男52例,女44例;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48.6±2.3)岁;DM病程3~15年,平均(7.5±0.8)年;DGP病程3~14个月,平均(8.6±0.9)年。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中DM的诊断标准和分型,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腹胀、早饱、厌食、嗳气、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胃排空迟缓等,好发于餐后。经胃镜检查,可见胃内有大量潴留液,排除肠梗阻等胃肠道器质性疾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后,并给予多潘立酮10mg/次,3次/d,于三餐前30min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组方为:黄芪15g、人参15g、白术10g、炙甘草15g、当归10g、陈皮6g、升麻6g、柴胡12g、生姜9片、大枣6枚。大便秘结者加大黄8g;食滞者加莱菔子、炒麦芽9g;呕吐者加赭石6g。水煎服,200ml/d,每日一剂。两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3个月后入院随访。
1.3 观察指标
治疗3个月后入院随访,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恢复胃蠕动或胃排空时间。
1.4 疗效评定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的效果评定,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经胃镜检查,胃内无潴留液;有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经胃镜检查,胃内无潴留液;无效:临床症状及胃内潴留液治疗前后均无改变。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和t检验,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3个月后入院随访,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恢复胃蠕动或胃排空时间比较
观察组恢复胃蠕动或胃排空时间为3~6周,平均(4.8±0.8)周,对照组的恢复胃蠕动或胃排空时间为5~8周,平均(6.2±0.5)周,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性胃瘫(DGP)是糖尿病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腹胀、早饱、厌食、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属中医学的“痞满”、“呕吐”等范畴,其病机以脾胃虚弱,脾失健运,胃失和降为本;湿困、气滞、食积为标。治疗宜予健脾和胃,理气降逆,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方中黄芪用于补脾益肺为君;人参、甘草补脾益气为臣;白术燥湿强脾,当归和血养阴为佐;升麻升阳明清气,柴胡升少阳清气,清阳升则浊阴降;陈皮以通利其气;生姜性辛温,大枣性甘温,与甘草合用可开合腠理,调合营卫,另根据临床伴随症状辨证施治。诸药配伍以扶正为主,贯穿运脾温胃,共奏和中理气,除痞消满,调畅气机之功,故全方标本兼治,不但可促进恢复胃动力,增强胃排空功能,还可改善临床症状。同时再辅以胃动力药多潘立酮,使之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本文临床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后入院随访,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2%;观察组平均恢复胃蠕动或胃排空时间为(4.8±0.8)周,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2±0.5)周,结果表明,中西医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且可早期恢复胃蠕动或胃排空。
综上所述,中西医治疗DGP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糖尿病胃瘫;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3327-01
糖尿病(DM)常会引发肠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进而易并发糖尿病性胃瘫(DGP),其发病率约占DM的50%以上,该症不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还会影响血糖控制水平,加重DM病情。单纯西医治疗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为此本文将对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8例DGP患者给予中西药联合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6例DGP患者,其中男52例,女44例;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48.6±2.3)岁;DM病程3~15年,平均(7.5±0.8)年;DGP病程3~14个月,平均(8.6±0.9)年。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中DM的诊断标准和分型,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腹胀、早饱、厌食、嗳气、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胃排空迟缓等,好发于餐后。经胃镜检查,可见胃内有大量潴留液,排除肠梗阻等胃肠道器质性疾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后,并给予多潘立酮10mg/次,3次/d,于三餐前30min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组方为:黄芪15g、人参15g、白术10g、炙甘草15g、当归10g、陈皮6g、升麻6g、柴胡12g、生姜9片、大枣6枚。大便秘结者加大黄8g;食滞者加莱菔子、炒麦芽9g;呕吐者加赭石6g。水煎服,200ml/d,每日一剂。两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3个月后入院随访。
1.3 观察指标
治疗3个月后入院随访,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恢复胃蠕动或胃排空时间。
1.4 疗效评定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的效果评定,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经胃镜检查,胃内无潴留液;有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经胃镜检查,胃内无潴留液;无效:临床症状及胃内潴留液治疗前后均无改变。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和t检验,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3个月后入院随访,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恢复胃蠕动或胃排空时间比较
观察组恢复胃蠕动或胃排空时间为3~6周,平均(4.8±0.8)周,对照组的恢复胃蠕动或胃排空时间为5~8周,平均(6.2±0.5)周,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性胃瘫(DGP)是糖尿病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腹胀、早饱、厌食、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属中医学的“痞满”、“呕吐”等范畴,其病机以脾胃虚弱,脾失健运,胃失和降为本;湿困、气滞、食积为标。治疗宜予健脾和胃,理气降逆,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方中黄芪用于补脾益肺为君;人参、甘草补脾益气为臣;白术燥湿强脾,当归和血养阴为佐;升麻升阳明清气,柴胡升少阳清气,清阳升则浊阴降;陈皮以通利其气;生姜性辛温,大枣性甘温,与甘草合用可开合腠理,调合营卫,另根据临床伴随症状辨证施治。诸药配伍以扶正为主,贯穿运脾温胃,共奏和中理气,除痞消满,调畅气机之功,故全方标本兼治,不但可促进恢复胃动力,增强胃排空功能,还可改善临床症状。同时再辅以胃动力药多潘立酮,使之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本文临床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后入院随访,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2%;观察组平均恢复胃蠕动或胃排空时间为(4.8±0.8)周,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2±0.5)周,结果表明,中西医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且可早期恢复胃蠕动或胃排空。
综上所述,中西医治疗DGP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