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东方和西方的艺术分别建立在不同的文化领域中,中国花鸟画在漫长是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完备的审美体系,同样,在西方画坛上的静物画也是如此。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情趣。在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的比较中,要以宽广的视角来分析和探索,认识和发现其中内在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中国花鸟画 西方静物画 比较
一、起源与发展比较
1.中国花鸟画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花鸟画的起源,可追溯到史前石器时代,原始人用石刻或陶器表现着日常的生产生活,所见所感。隋唐五代之后,花鸟画逐渐独立成科,成为中国传统绘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花鸟画在隋唐以后开始繁荣发展,五代是中国花鸟画发展的重要时期,花鸟画日渐成熟。宋代,是花鸟画空前发展并取得重大成就的鼎盛时期。明末至清朝,花鸟画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近现代,在继承前人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花鸟画融合了西方绘画思想,技法等,新的民族特色花鸟艺术形成并发展。
2.西方静物画的起源和发展
西方静物画源于欧洲,在起源上,西方的静物画与中国的花鸟画大致相同,可追溯到爱琴文明中的陶器彩绘、壁画等。
早期的静物在欧洲的美术史中不过是人物画中的背景和道具,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人文主义的倡导使艺术的关注转向人的自身。于是,静物画逐渐的从人物画的从属地位中发展起来,成为一种独立的绘画形式。
二、美学思想比较
中国花鸟画与传统文化紧紧相连。儒家思想提倡“仁义”、“礼乐”、“美善”、“德治教化”等。表现在艺术审美中,就是提倡以宗法社会的道德精神为美为本,把“成教化,助人伦”作为艺术的最高目标。道家思想主张返朴归真、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清静无为。
西方艺术与东方艺术截然不同,哲学、科学被应用到了艺术领域。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万物之源,事物的存在就是数理的存在,美与数的和谐。如著名的“黄金分割定律”。古希腊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艺术的“摹仿说”,明确的肯定了艺术的本质是摹仿,艺术不仅是对现实的摹仿,而且更为真实。
由此看来,在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中,东方的审美思想是注重心灵的感悟,而西方则侧重于对现实的再现,追求理性。
三、表现题材比较
广义上的花鸟则是除了人物、山水之外的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水果蔬菜等。画家用独特的目光赋予小生灵鲜活旺盛的生命力。徐渭,明末一代花鸟画大师。他往往赋予所绘事物强烈的主观感情,直抒胸中意气,他的作品震撼人心,极具感染力。
西方静物画与中国花鸟画所呈现的“动”不同,从“静物”这两个字就可以看出,它突出的是“静”。西方静物画通常描绘的是采摘后的花卉、蔬菜瓜果、死后的飞禽走兽甚至是标本等。
四、画面构成语言比较
1.构图比较
中国人受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形成了特有的构图观,在对构图的把握中可以概括为“灵活”。中国花鸟画多采用“折枝法”和“截取法”构图,“折枝法”是由枝头折取一枝用来写生,“截取法”则是在花草繁密的变化中,截取其最美的一角或一段作为表现内容。
西方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在构图中也表现出来,西方静物画采取组合的方法,有目的的将物品进行排列组合,以科学的态度和思维来处理画面的关系。
2.造型比较
中国画花鸟画的造型中注重的是“线”的应用,繁复的事物往往通过几条富有生命的线条就表达了出来。通过在造型上的似与不似,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西方静物画注重写实,对现实的再现。以真为美,追求逼真。强调通过光影色彩的变化对比,真实的再现对象。
3.色彩比较
用墨,是中国画的特色,这是中国画的奇妙之处。中国花鸟画,以墨为主,以色为辅。一个画家成功与否往往离不开用墨,齐白石画虾妇孺皆知,他的作品墨色浓重清淡把握妙到绝处,他笔下的虾通透明亮,栩栩如生。
西方的静物画则是在调色盘上调出颜色,再在画布上进行涂抹,追求色彩在不同光影下的变化。同是使用明暗手法,表现物体的体积感和质感。追求色彩质感的逼真。
结尾
纵观中西艺术,无论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同如何不同,都是艺术家对艺术独特的理解,引领人们走入艺术的殿堂。中国花鸟画注重绘画内在情感的表达,西方静物画注重外在事物的表象,不同的审美观造就了不一样的艺术风格,都为世界艺术的发展史上添加了别样的风景。
参考文献:
[1]《油画家工作是报告——解读静物》上海书画出版社编著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2005年第1版
[2]《美学教程》 贾涛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6年5月第1版
作者简介:任昆(1984—),女,河南新乡人,河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油画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
[关键词]中国花鸟画 西方静物画 比较
一、起源与发展比较
1.中国花鸟画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花鸟画的起源,可追溯到史前石器时代,原始人用石刻或陶器表现着日常的生产生活,所见所感。隋唐五代之后,花鸟画逐渐独立成科,成为中国传统绘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花鸟画在隋唐以后开始繁荣发展,五代是中国花鸟画发展的重要时期,花鸟画日渐成熟。宋代,是花鸟画空前发展并取得重大成就的鼎盛时期。明末至清朝,花鸟画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近现代,在继承前人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花鸟画融合了西方绘画思想,技法等,新的民族特色花鸟艺术形成并发展。
2.西方静物画的起源和发展
西方静物画源于欧洲,在起源上,西方的静物画与中国的花鸟画大致相同,可追溯到爱琴文明中的陶器彩绘、壁画等。
早期的静物在欧洲的美术史中不过是人物画中的背景和道具,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人文主义的倡导使艺术的关注转向人的自身。于是,静物画逐渐的从人物画的从属地位中发展起来,成为一种独立的绘画形式。
二、美学思想比较
中国花鸟画与传统文化紧紧相连。儒家思想提倡“仁义”、“礼乐”、“美善”、“德治教化”等。表现在艺术审美中,就是提倡以宗法社会的道德精神为美为本,把“成教化,助人伦”作为艺术的最高目标。道家思想主张返朴归真、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清静无为。
西方艺术与东方艺术截然不同,哲学、科学被应用到了艺术领域。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万物之源,事物的存在就是数理的存在,美与数的和谐。如著名的“黄金分割定律”。古希腊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艺术的“摹仿说”,明确的肯定了艺术的本质是摹仿,艺术不仅是对现实的摹仿,而且更为真实。
由此看来,在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中,东方的审美思想是注重心灵的感悟,而西方则侧重于对现实的再现,追求理性。
三、表现题材比较
广义上的花鸟则是除了人物、山水之外的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水果蔬菜等。画家用独特的目光赋予小生灵鲜活旺盛的生命力。徐渭,明末一代花鸟画大师。他往往赋予所绘事物强烈的主观感情,直抒胸中意气,他的作品震撼人心,极具感染力。
西方静物画与中国花鸟画所呈现的“动”不同,从“静物”这两个字就可以看出,它突出的是“静”。西方静物画通常描绘的是采摘后的花卉、蔬菜瓜果、死后的飞禽走兽甚至是标本等。
四、画面构成语言比较
1.构图比较
中国人受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形成了特有的构图观,在对构图的把握中可以概括为“灵活”。中国花鸟画多采用“折枝法”和“截取法”构图,“折枝法”是由枝头折取一枝用来写生,“截取法”则是在花草繁密的变化中,截取其最美的一角或一段作为表现内容。
西方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在构图中也表现出来,西方静物画采取组合的方法,有目的的将物品进行排列组合,以科学的态度和思维来处理画面的关系。
2.造型比较
中国画花鸟画的造型中注重的是“线”的应用,繁复的事物往往通过几条富有生命的线条就表达了出来。通过在造型上的似与不似,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西方静物画注重写实,对现实的再现。以真为美,追求逼真。强调通过光影色彩的变化对比,真实的再现对象。
3.色彩比较
用墨,是中国画的特色,这是中国画的奇妙之处。中国花鸟画,以墨为主,以色为辅。一个画家成功与否往往离不开用墨,齐白石画虾妇孺皆知,他的作品墨色浓重清淡把握妙到绝处,他笔下的虾通透明亮,栩栩如生。
西方的静物画则是在调色盘上调出颜色,再在画布上进行涂抹,追求色彩在不同光影下的变化。同是使用明暗手法,表现物体的体积感和质感。追求色彩质感的逼真。
结尾
纵观中西艺术,无论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同如何不同,都是艺术家对艺术独特的理解,引领人们走入艺术的殿堂。中国花鸟画注重绘画内在情感的表达,西方静物画注重外在事物的表象,不同的审美观造就了不一样的艺术风格,都为世界艺术的发展史上添加了别样的风景。
参考文献:
[1]《油画家工作是报告——解读静物》上海书画出版社编著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2005年第1版
[2]《美学教程》 贾涛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6年5月第1版
作者简介:任昆(1984—),女,河南新乡人,河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油画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