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日本自然观:固定不变说与变动多样说

来源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以用三个词汇来概括国人对日本自然观的看法:“独特”“优异”和“顺应自然”.本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历时考察的方法,对日本自然观重做分析,指出它是一个历史概念,随时代变迁而变化,内涵并不固定,与“独特”“优异”亦无必然联系,也不完全以“顺应自然”为内容.同时对日本自然观和中国自然观做比较,认为前者受后者影响颇大.结论是日本的自然观无疑有自己的特点,但并不独特且不唯一.
其他文献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承继上巳节的文化传统,演化出颇具壮族特色的文化形式,发挥了文化教育、文化交流、文化消费等多重功能.当前,壮族“三月三”节俗具有良好的传承态势,在走向规范化传承的同时,也以其文化内核为基础,实现了节俗的活态传承.基于现实需要,壮族“三月三”节俗的传承与发展仍然面临社会变迁、节日新样态、过度“生产性保护”的问题.为此,理应立足活态传承与发展理念,推进壮族“三月三”节俗实现生活性传承,丰富其文化形式,强化文化精神传承.
民族信任不仅涉及作为群体的族群及民族整体之间的关系,也涉及作为民族成员的个体之间的人际关系,因此民族信任关系具有多重差序性.与传统人际关系不同,新时代的民族信任关系除以亲缘、地缘等为纽带外,也通过业缘形成具有一定层次的关系网.民族信任关系的多重差序性特点也为深化民族信任关系提供了可资探寻的路径.一方面,可架起民族间“家”的桥梁,缩短民族地缘空间距离,构建和谐业缘关系;另一方面,要以加快建立制度信任模式为着力点,在构建新型民族信任关系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声音是书写城市的另一视点,也是返照时代的重要标本.国府移渝后,空袭警报声牵涉的听觉感官得到展露,从而激发作家从声音切入展开对战时国都的体认、想象与构建.在他们的笔下,警报声完成了对城市空间的展示与描绘,陪都居民身份的界分与整合、城市管理机制优化的折射、战时权力的生成与消解.凸显的警报声、特异的战争时段与陪都的城市空间,共同构筑了战时国都的形象之网.从听觉角度进入战时国都叙事,不仅能激活历史,复现陪都重庆的战时生活风貌,更为抗战文学研究提供了新视野.
自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被提出以来,量刑建议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发展以及相关法律规范的不断出台,在理论界与实务界引发了量刑建议的精准与幅度之争,即以精准型量刑建议为主、幅度型量刑建议为辅与以幅度型量刑建议为主、精准型量刑建议为辅的争议.实际上幅度型量刑建议与精准型量刑建议各有优缺点,实务中的操作以及学者的观点各不相同.为了优化认罪认罚案件中的量刑建议的质量,以精准型量刑建议为主,以幅度型量刑建议为辅的模式似乎更能契合实践发展的需要,同时应当辅之以多种提高量刑建议质量的举措.
干部教育关乎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工作,认为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打造过硬的执政本领、锤炼良好的党性修养、强化组织的选拔培养,都有赖于加强干部教育.习近平关于干部教育的重要论述,对领导干部保持政治本色、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学习和运用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干部教育的重要论述,各级干部应做到自觉慎微、增强党性、严守党纪,做到内外兼修、服务群众、敢想敢干,做到常态化、长效化坚持,久久为功.
近年来,教育部提出要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对“一流课堂”质量评价提出了新要求.传统课堂质量评价过于注重“以教评教”,没有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存在诸如评价过程主观性、评价目的功利性、评价行为随意性等问题,不能很好契合“两性一度”特征,出现了评价机制异化、评价结果失真等现象,没能真正实现“以评促教”.本成果基于专业认证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以持续改进为目的,重构课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付诸实践.结果表明:该课堂质量评价体系的评价重心转向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收获,从而引导教师创新课堂教学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对于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也需要不断尝试革新,将人文学科研究中的理论与方法引入课堂教学可以很好地丰富其方法与手段.叙事学研究中的理论与方法能为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提供新的文本分析视角.在教材课文解读中,叙事学中的戏剧化表现理论可以更清晰地揭示出文本的艺术形式与思想内涵之间的联系;叙事情感表达机制相关理论可以为对作品的情节设置及其情感效果提供有效解释;叙述语体研究领域的发现可以对作品叙述方式的特征描述与功能解读提供新的参照.
目前,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主要工作任务,但职业教育的层次、专业、布局、办学模式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不协调.因此,必须加快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rn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同步规划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和技术进步,推进教育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这说明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优质的职业教育可以为经济社会提供人力资源、技术和科研服务,产业发展则为职业教育的长足进步提供物质基础和市场空间,因此,职业
期刊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开展个人信息保护,可实现个人信息在数字经济范围内的合理使用,确保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也能为建设数字中国、保护国家信息安全奠定基础.但在当前阶段,个人信息保护存在一系列现实问题,如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不健全、执法监督力度不强、数字经济主体信息保护职责不清及民众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足等,从而影响了个人信息保护效力.为此,应完善立法,为数字经济时代开展个人信息保护提供法律依据,同时健全执法和监督体系,确保各项法律的有效落实,并从数字经济主体和民众个人角度入手,强化个人信息保护职责和意识,力求在全社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本科师范院校非师范类专业逐渐超越师范类专业发展规模,其师范类专业办学优势逐渐消退,师范专业培养目标、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实践环节、“U-G-S”(高校—政府—中小学)合作等方面的发展瓶颈给师范人才的培养带来阻滞效应.为进一步促进师范专业转型发展,提升师范专业办学质量,需要进一步强化师范专业应用型办学目标,加快师范专业的内涵建设,不断完善对师范专业转型发展的制度保障,引导社会对应用型师范专业的认识,营造应用型师范专业积极的舆论环境,国家、高校、社会各方要共同参与师范专业转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