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美宣布逾23亿港元收购卜蜂莲花的消息,让走势本就“气势如虹”的商业股再添想象空间;与此同时,A股产业资本对商业股再次密集举牌。在业绩表现不佳甚至亏损,并且遭受电商汹涌冲击的背景下,产业资本却不断逆势而动,这或许从侧面说明,零售股的估值已经逐步吸引了产业资本的目光。
控股权争夺战风起云涌
10月15日,物美商业(01025.HK)宣布将出资23.45亿港元收购卜蜂莲花(00121.HK)在北京、上海及其他省份(广东和湖南除外)的业务,包括36家门店;同时,双方决定互相认购股份,物美将认购卜蜂莲花约10.87亿股普通股,及约13.9亿股转换优先股,占公司扩大后股本约9.99%,代价约5.48亿港元,此外支付约23.45亿港元用于收购持有相关门店的BVI实体;卜蜂莲花认购物美2.07亿H股,占公司扩大后股本约13.77%,代价28.93亿港元。
这笔交易总金额达到57.86亿港元的并购创下内地商超企业并购的新纪录。根据物美2013年半年报,公司目前拥有541家门店,交易完成后物美将拥有577家门店,经营面积突破100万平米。
1997年就进入中国的卜蜂莲花是泰国正大集团下属的零售企业,截至2012年年底,在中国拥有56家零售门店,然而其经营状况却难如人意。从2004年起的最近10年内,公司仅在2010年和2011年实现了累计净利润5874万元,其余年度全部亏损。
耗资数十亿港元收购一家亏损累累的零售企业,物美急于扩张的心态可见一斑。由于主要门店地处华北,物美在南方市场布局一般,而卜蜂莲花仅在上海就有超过20家门店,通过收购卜蜂莲花,物美顺利进入华东地区。
就在物美收购卜蜂莲花之前的10月2日,华润旗下的华润创业(00291.HK)与英国零售商乐购集团宣布成立合资公司,整合乐购在内地的134家门店和购物中心,以及华润创业的2986家华润万家门店。乐购将向合资公司注资3.45亿英镑,占合资公司20%的股权;华润创业则持有80%。整合完成后,合资公司的销售规模有望接近1000亿元人民币。
实际上,除了在港上市的物美,A股市场产业资本对商业股控股权的争夺从2012年起就已经如火如荼。三季度以来,产业资本对商业股的增持再度活跃,继6月底以18.36%的持股比例成为东百集团(600693.SH)第一大股东之后,福建丰琪投资继续增持,至10月14日持股已经攀升至25.12%。
在东百集团大股东易主之后四个月,此前已经三次举牌工大首创(600857.SH)的雅戈尔(600177.SH)终于在10月14日“逼退”原第一大股东哈尔滨工业大学八达集团,成功控股工大首创,而工大首创的核心资产正是宁波第二百货,同样地处宁波的雅戈尔或许比其他股东更加了解工大首创的价值。
此外,其他商业股也被频频举牌,其中以武汉商业股接连遭受民资“围猎”最为典型,代表武汉国资的武商联为了守住大股东的地位“被迫”增持甚至提出重组方案,但也没有阻止民资对武汉商业股的青睐。
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零售股的走势一直延续了此前的低迷走势,各方资金都深陷其中,直到2013年6月底商业百货才掀起了估值修复行情。据Wind统计,申万商业贸易指数从6月25日的2349.18点一路升至10月14日的3657.58点,不到四个月该板块上涨55.7%,而股价翻番的个股不胜枚举,但同期上证指数仅上涨13.98%。
在物业和人工成本持续攀升、电商不断冲击、行业竞争加剧等情况没有改变甚至更糟的情况下,商业股却在三季度迎来了“春天”,面临困境的商业股只有通过转型才能有所缓解。
零售股或现最大投资机会
“在国资改革国退民进的情况下,零售股具备较大的改善机会与空间;同时,零售股的转型创新也将促进行业出现有竞争力和高成长的龙头。”海通证券商业贸易行业分析师路颖在报告中指出。她认为,在行业价值低估之时,未来可能受益于政府、资本及企业三方的共同驱动,行业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国资控股的优质上市公司资源转为民营机制,并结合管理层激励,从而在治理和激励改善后,出现效率提升以及更有效的跨区域并购。
“这将催生行业未来3-5年最大的投资机会。”路颖表示,在零售业频现关店潮、经营又受到电商夹击的背景下,产业资本此时选择出手或许部分原因正是如此。
由于业绩不佳,多个城市频现百货超市“关店”的现象,但产业资本对商业股的增持依然乐此不疲。然而被电商步步紧逼的传统零售业稍有动作就引发了资本市场的追捧。尽管转型效果并未展现,但资本市场的青睐或许说明,零售股此前的估值已经充分反映了市场的悲观预期,一旦企业尝试转型,市场炒作便尾随而至,毕竟在股价跌无可跌的情况下,任何风吹草动都会给商业股带来想象空间。
在转型引发的估值修复行情中,苏宁云商(002024.SZ)和天虹商场(002419.SZ)是典型的代表。苏宁不仅大力拓展电商业务,还直接将公司名称从原来的苏宁电器更换为如今的苏宁云商,同时涉足互联金融,积极申请银行牌照。受各种消息提振,公司股价从不足5元一路飙升至最高14元。
而天虹商场则与腾讯微信合作,通过腾讯微生活,天虹商场将商场商品、优惠活动和服务信息与会员系统实现无缝对接。消息公布后,天虹商场股价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停。
很难说传统零售企业“触网”一定会成功,但在电商浪潮下,转型已经是大势所趋。传统的零售企业如果仍然维持原来的经营业态,那么恐怕难有翻身机会,因为电商的出现已经深深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习惯,甚至产生了“供给创造需求”的现象。在电商的蓬勃发展下,传统零售业虽然不会消亡,但冲击却非常直接和惨烈。
零售业前景仍不明朗
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增长10.7%,而7月同比增速降至9.7%,8月再次下降至8.8%,9月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速仅有7.8%,而原本属于消费旺季的国庆黄金周期间,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6.3%。由此可见,零售企业的业绩一路下滑,只是在主题投资带动下,板块才出现了大幅的估值修复行情。
“展望四季度,预计行业数据将有所好转但难以形成趋势,机会仍将以主题投资为主,土地流转、兼并重组等有望接力成为新的热点。”面对持续上涨的零售股,中投证券商业分析师徐晓芳指出。她认为,零售股的本轮上涨是概念带动板块出现的估值修复行情。
从零售数据不难看出,实际上三季度零售业的销售情况并不理想,甚至更差。只是由于传统零售企业主动向互联网靠拢,从而推动了行业估值修复盛宴的上演。
据统计,申万零售行业72家上市公司2013年收入同比增长13.08%,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4.78%,虽然增速仍处于历史低位,但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较2012年已有所好转。但光大证券商贸零售行业研究员唐佳睿认为,零售百货业的复苏更多是依靠宏观经济的回暖,由于目前经济复苏前景不明朗,而百货行业至少滞后于经济复苏3至6个月,因此行业前景并不明朗。
在实体店仍旧低迷时,零售业也开始主动向互联网摸索前行。实际上,越来越多的电商开始开设线下旗舰店、体验店来服务客户,因此传统零售企业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具备较高的可行性和效益空间。
在转型先行者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零售企业开始向互联网靠拢,互联网和传统零售企业的结合已经成为行业转型的标志性事件。或许零售股三季度业绩仍不理想,线上线下的融合短期内也不会带来实实在在的业绩增长,但股价却已经打开了想象空间。
“短期而言,传统零售企业的转型探索还面临各种困难,需要波折前行,销售和业绩增厚等基本面仍然较弱,但其在估值上打破了过去两三年电商压制传统零售的天花板。”路颖指出。
在经过本轮的估值修复上涨之后,产业资本此前增持的股份多数已经解套,甚至获得了相当可观的收益。在此次零售业变革的过程中,市场已经深刻地反映了零售股受冲击的预期,一旦零售公司有了转型的想法,立刻就会获得市场的积极回应。虽然转型不会立即产生收入,成功与否也不得而知,但这毕竟给跌无可跌的零售股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控股权争夺战风起云涌
10月15日,物美商业(01025.HK)宣布将出资23.45亿港元收购卜蜂莲花(00121.HK)在北京、上海及其他省份(广东和湖南除外)的业务,包括36家门店;同时,双方决定互相认购股份,物美将认购卜蜂莲花约10.87亿股普通股,及约13.9亿股转换优先股,占公司扩大后股本约9.99%,代价约5.48亿港元,此外支付约23.45亿港元用于收购持有相关门店的BVI实体;卜蜂莲花认购物美2.07亿H股,占公司扩大后股本约13.77%,代价28.93亿港元。
这笔交易总金额达到57.86亿港元的并购创下内地商超企业并购的新纪录。根据物美2013年半年报,公司目前拥有541家门店,交易完成后物美将拥有577家门店,经营面积突破100万平米。
1997年就进入中国的卜蜂莲花是泰国正大集团下属的零售企业,截至2012年年底,在中国拥有56家零售门店,然而其经营状况却难如人意。从2004年起的最近10年内,公司仅在2010年和2011年实现了累计净利润5874万元,其余年度全部亏损。
耗资数十亿港元收购一家亏损累累的零售企业,物美急于扩张的心态可见一斑。由于主要门店地处华北,物美在南方市场布局一般,而卜蜂莲花仅在上海就有超过20家门店,通过收购卜蜂莲花,物美顺利进入华东地区。
就在物美收购卜蜂莲花之前的10月2日,华润旗下的华润创业(00291.HK)与英国零售商乐购集团宣布成立合资公司,整合乐购在内地的134家门店和购物中心,以及华润创业的2986家华润万家门店。乐购将向合资公司注资3.45亿英镑,占合资公司20%的股权;华润创业则持有80%。整合完成后,合资公司的销售规模有望接近1000亿元人民币。
实际上,除了在港上市的物美,A股市场产业资本对商业股控股权的争夺从2012年起就已经如火如荼。三季度以来,产业资本对商业股的增持再度活跃,继6月底以18.36%的持股比例成为东百集团(600693.SH)第一大股东之后,福建丰琪投资继续增持,至10月14日持股已经攀升至25.12%。
在东百集团大股东易主之后四个月,此前已经三次举牌工大首创(600857.SH)的雅戈尔(600177.SH)终于在10月14日“逼退”原第一大股东哈尔滨工业大学八达集团,成功控股工大首创,而工大首创的核心资产正是宁波第二百货,同样地处宁波的雅戈尔或许比其他股东更加了解工大首创的价值。
此外,其他商业股也被频频举牌,其中以武汉商业股接连遭受民资“围猎”最为典型,代表武汉国资的武商联为了守住大股东的地位“被迫”增持甚至提出重组方案,但也没有阻止民资对武汉商业股的青睐。
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零售股的走势一直延续了此前的低迷走势,各方资金都深陷其中,直到2013年6月底商业百货才掀起了估值修复行情。据Wind统计,申万商业贸易指数从6月25日的2349.18点一路升至10月14日的3657.58点,不到四个月该板块上涨55.7%,而股价翻番的个股不胜枚举,但同期上证指数仅上涨13.98%。
在物业和人工成本持续攀升、电商不断冲击、行业竞争加剧等情况没有改变甚至更糟的情况下,商业股却在三季度迎来了“春天”,面临困境的商业股只有通过转型才能有所缓解。
零售股或现最大投资机会
“在国资改革国退民进的情况下,零售股具备较大的改善机会与空间;同时,零售股的转型创新也将促进行业出现有竞争力和高成长的龙头。”海通证券商业贸易行业分析师路颖在报告中指出。她认为,在行业价值低估之时,未来可能受益于政府、资本及企业三方的共同驱动,行业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国资控股的优质上市公司资源转为民营机制,并结合管理层激励,从而在治理和激励改善后,出现效率提升以及更有效的跨区域并购。
“这将催生行业未来3-5年最大的投资机会。”路颖表示,在零售业频现关店潮、经营又受到电商夹击的背景下,产业资本此时选择出手或许部分原因正是如此。
由于业绩不佳,多个城市频现百货超市“关店”的现象,但产业资本对商业股的增持依然乐此不疲。然而被电商步步紧逼的传统零售业稍有动作就引发了资本市场的追捧。尽管转型效果并未展现,但资本市场的青睐或许说明,零售股此前的估值已经充分反映了市场的悲观预期,一旦企业尝试转型,市场炒作便尾随而至,毕竟在股价跌无可跌的情况下,任何风吹草动都会给商业股带来想象空间。
在转型引发的估值修复行情中,苏宁云商(002024.SZ)和天虹商场(002419.SZ)是典型的代表。苏宁不仅大力拓展电商业务,还直接将公司名称从原来的苏宁电器更换为如今的苏宁云商,同时涉足互联金融,积极申请银行牌照。受各种消息提振,公司股价从不足5元一路飙升至最高14元。
而天虹商场则与腾讯微信合作,通过腾讯微生活,天虹商场将商场商品、优惠活动和服务信息与会员系统实现无缝对接。消息公布后,天虹商场股价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停。
很难说传统零售企业“触网”一定会成功,但在电商浪潮下,转型已经是大势所趋。传统的零售企业如果仍然维持原来的经营业态,那么恐怕难有翻身机会,因为电商的出现已经深深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习惯,甚至产生了“供给创造需求”的现象。在电商的蓬勃发展下,传统零售业虽然不会消亡,但冲击却非常直接和惨烈。
零售业前景仍不明朗
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增长10.7%,而7月同比增速降至9.7%,8月再次下降至8.8%,9月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速仅有7.8%,而原本属于消费旺季的国庆黄金周期间,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6.3%。由此可见,零售企业的业绩一路下滑,只是在主题投资带动下,板块才出现了大幅的估值修复行情。
“展望四季度,预计行业数据将有所好转但难以形成趋势,机会仍将以主题投资为主,土地流转、兼并重组等有望接力成为新的热点。”面对持续上涨的零售股,中投证券商业分析师徐晓芳指出。她认为,零售股的本轮上涨是概念带动板块出现的估值修复行情。
从零售数据不难看出,实际上三季度零售业的销售情况并不理想,甚至更差。只是由于传统零售企业主动向互联网靠拢,从而推动了行业估值修复盛宴的上演。
据统计,申万零售行业72家上市公司2013年收入同比增长13.08%,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4.78%,虽然增速仍处于历史低位,但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较2012年已有所好转。但光大证券商贸零售行业研究员唐佳睿认为,零售百货业的复苏更多是依靠宏观经济的回暖,由于目前经济复苏前景不明朗,而百货行业至少滞后于经济复苏3至6个月,因此行业前景并不明朗。
在实体店仍旧低迷时,零售业也开始主动向互联网摸索前行。实际上,越来越多的电商开始开设线下旗舰店、体验店来服务客户,因此传统零售企业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具备较高的可行性和效益空间。
在转型先行者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零售企业开始向互联网靠拢,互联网和传统零售企业的结合已经成为行业转型的标志性事件。或许零售股三季度业绩仍不理想,线上线下的融合短期内也不会带来实实在在的业绩增长,但股价却已经打开了想象空间。
“短期而言,传统零售企业的转型探索还面临各种困难,需要波折前行,销售和业绩增厚等基本面仍然较弱,但其在估值上打破了过去两三年电商压制传统零售的天花板。”路颖指出。
在经过本轮的估值修复上涨之后,产业资本此前增持的股份多数已经解套,甚至获得了相当可观的收益。在此次零售业变革的过程中,市场已经深刻地反映了零售股受冲击的预期,一旦零售公司有了转型的想法,立刻就会获得市场的积极回应。虽然转型不会立即产生收入,成功与否也不得而知,但这毕竟给跌无可跌的零售股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